小白玩徕卡怎么避免踩坑

leica z2x + kodak gold200

谁不是从小白过来的?常在河边大师也湿鞋。避免踩到坑里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真的踩到了也是正常的,因为店家也是差不多的,上百支镜头,挨个插机身给你实拍,不累死他才怪呢,你自己试一试就知道了,测试一个镜头是很费时费力的。我们做的,只是尽量避免踩坑。

第一 买新不买旧

可以去徕卡店买新镜头。网上也有徕卡的正规经销商比如:Leica徕卡官方旗舰店天诺影像等。新头买着踏实,不过你也要搞清楚一件事,徕卡镜头是目前唯一手工打造的镜头,必然会有一些差异,甚至会发现镜头里面有一些灰尘,哪怕是高价的50mm 0.95,这都是正常的。同时,买新头不喜欢了,再出手的折旧费自然是比二手大一些的。

第二 玩徕卡是长期合同

开二手徕卡店的与其它便宜二手相机店是不一样的,往往中古徕卡店都是做长期买卖,客户也都是长期客户。所以你去买所谓“七剑”那种廉价玩意儿,往往遇到的都是一锤子买卖,卖出去的机器店家是绝不可能回收的,能坑一个是一个。而徕卡镜头,往往你从一家店拿了,他还会回收的,越贵的镜头越爱回收,甚至可以换其它镜头玩,而你损失的那部分钱,完全可以看成租赁费。

但是这是有前提的,你得让店家真的感受到你是个有实力的长期玩家,店家也不是傻子。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店家很鸡贼,这就要看缘分了。因为有的店就是跟你对路子,就是给你实惠,而对别人就是坑,这都是缘分啦。

另外很多顶级尖货不在店里,而是在一些老烧手里哦。另外,有些店家的好东西也是锁在柜子里的。不遇到实力买家,根本都不展示的哦。

第三 网店靠谱不

也许是我网购频率不高,满意度基本上是50%哎。买的leica r6 发现后背里面的遮光条发霉了、买的leica m4 黄斑暗……。但是也有不错的,价格很便宜买了50mm summicron v4,嘎嘎新的m6 ttl,嘎嘎新的m6钛……,网上往往能遇到价格非常好的东西。所以吧,风险和收益,必然是成正比的。

第四 坐等升值并不难

有一位叫红薯的顽童,一发钱了就奔到器材城,基本认准了几个商家,看什么好就买什么,买了也不卖。什么mp classic、什么徕卡钢机、什么黑漆……等等吧。而且吧,他总是选一些当时不热门的东西,嘿没想到时间长了有不少成了热门。后来店里都找他高价回收,可是他也不卖,你说顽皮不顽皮。不过他也是没少踩坑的,有些佳能尼康的手动头当年老贵了,现在白菜价都出不掉,,,算了,别说太多,嘻嘻嘻。

最后

提醒一下小白,要玩好徕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似乎提高自己的实力是最好的防御力。

一入徕门深似海,银行门前是路人。

哈哈哈哈。当然还有一句也合适:

一入徕门深似海,从此店家是朋友。

leica z2x + kodak gold200

具体检查方法可以参考《购买徕卡m胶片相机的检验步骤》。

您是好人,不想告诉您坏消息——复刻leica noctilux 50 1.2 asph黑色是不限量的

传言徕卡一代夜神是退烧头

根据北京一位大佬说,他的一位朋友自打用了徕卡leica noctilux 50 1.2原版镜头,就再也不用其它镜头了。她已经用初代夜神好多年了,说这镜头太好了,是可以用一辈子的镜头。有了它,就可以退烧了。

徕卡复刻Noctilux-M 50 f/1.2 ASPH限量么?

最近徕卡复刻了这枚传奇夜神,周围的大佬们纷纷下单,都是几个月前就托人订购的。因为当时说的是限量100枚的。您是好人,不想告诉您坏消息——leica noctilux 50 1.2 asph黑色是不限量的,只有银色限量100枚。

北京那位大佬为没订到银色夜神,很是着急啊,说不行就来个黑色吧。我当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说,黑色是不限量的。当时也只是随口那么一说,因为怎么看也没有限量的理由呀。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搞研发,甚至重新做玻璃,开生产线,就为了100只?哈哈,怎么想也不可能吧。果然,从官方资料找不到任何黑色限量的信息。所以,一般情况,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投资黑色不是个好选择。

哪些限量徕卡镜头更保值?

根据i50mm的观察,也许不对哈。就当胡说了,投资失败别找我算账哇,徕卡为了限量而限量的,往往都不怎么涨价,甚至跌很多。就拿徕卡各种各样的m6限量版来说,唯一的价值就是比其它m6“新一些”,因为当年买限量版的都不会真的去使用。

真正徕卡为了打造标志性事件的机器往往更有价值一些。也就是说,背后的故事要过硬才行,特别是无法量产的限量款。比如钛合金m7,是徕卡为了限量而限量机器里的佼佼者。因为无法量产,甚至无法重现同一颜色,造就了它高价的地位。另外一些大师定制款,比如通讯员版本、当年苹果设计师乔纳森设计的苹果元素徕卡等等,也是有很高的升值空间。

另外lhsa定制的很多限量版,多数都有升值潜力,特别是近20年来的定制产品,都很有特色。为什么?因为这里面的老玩家比现在的徕卡公司都了解徕卡。当然,是否真的升值,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至少5年吧,甚至十年。比如一款香港代理定制的leica mp classic,是深度回归徕卡黑漆m3和rigid的mp型号,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等更多人的意识到m3的美、rigid的俏,才忽然间翻着跟头涨价了。

真真正正最有收藏价值的机器,往往都是徕卡自己也没意识到的那批机器。protype试制品、当年送代理商的镂空展示品、军版、送给大师的礼品机、某些小批量的定制款等等。这些,当年并不是为了限量而限量的,现在徕卡公司还在到处高价回收一些特殊产品。黑漆m2、m3为什么值钱,因为当年的工艺无法量产,生产速度太慢,跟不上火爆的销售市场,况且,黑漆当年普通消费者也不是很喜欢,当年用徕卡谁不想亮闪闪。这些真真正正有故事、有背景的徕卡永远都是收藏的热门。

……read more……

走近徕卡 leica insight ,曾经的首本权威中文徕卡书籍

走近徕卡 leica insight

这本书是目前中文徕卡出版物中较为出色的一本。当年出来的时候由于国内徕卡玩家还太少,又赶上微单当道,徕卡收藏领域更是少人问津,所以这本书面试过早了。当年受到冷遇,曾经打折很便宜。后来逐渐玩的人多了,这本书的价格也上去了,现在还挺难找。

这本书主要介绍各个不同时期徕卡相机的发展情况,并涉及到了大量关于收藏的内容,一些特殊版本和限量版吧的精美图片。甚至i50mm根镜头里的器材也曾有过不少缘分,当然也有眼光短浅的时候,有出掉的,至今后悔不已。哈哈。不过没关系啦,徕卡的价值就在于流通嘛。

通过这本书你也会更深入的了解徕卡的精髓,和镜头的一些评价,是初入收藏领域的引导书。当然了,其实国内很多大佬,是看不上书中的机器的,对他们来说虽然是一些特殊版本,但尖货不多,哈哈,因为尖儿货都在他们手上。

当然了,遇到这本书,可以买来看看,随时翻翻,不定那天就捡个漏呢。因为,书中的嘎嘎新军办m2就落入深圳一玩家手中了。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晚一天没看到,就被那人6000元秒了,后来找商家要来了对方联系电话,想是加价买回来,对方说“你打错电话了”。

呵呵哒,走进徕卡,越走越近,要做到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喜不悲、不屈不挠、不慌不忙,一切都是缘分啦。

走近徕卡 leica insight
继续阅读走近徕卡 leica insight ,曾经的首本权威中文徕卡书籍

“街头表情”成了摄影师的奢侈品

被人认为伟大的摄影师,一定多出自有独立反思和自觉的摄影师之中。历史上的那些摄影师在创作期往往没有优厚的报酬和至高的名誉,多数都不是当年的“红人”。好像绘画大师、古典音乐大师都有这个特征。如此,摄影作品确实不能太快的给出评价,当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有一些作品“水落石出”。独立思考、自觉创作,发挥自身的特点,拍摄,剩下的就交给历史了。就拿这两年来说,谁能想到街头摄影要面对的不是表情,而是口罩了?😷,似乎表情也成了“奢侈品”。

荒木经惟在《表情不错的人》中说到:“因为人的面孔这种东西,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那个时期、那个时间里的人……也即‘本质般的东西’了”。

David Shoots Film胶片摄影网站

David Bivins是一位创意总监,也是一位胶片爱好者,主要拍摄黑白胶片。他的David Shoots Film更新并不是特别频繁,但是内容确很实在。他的一篇文章写的关于尼康9000ed扫描的,特别吸引人。从关键词可以看到网站特点:blak & white 、 leica 、tri-x。哈哈哈。

David Bivins Leica III with collapsible Elmar.
David Bivins leica mp

胶卷摄影,谁不曾拍“垃圾”片?

leica z2x + kodak gold200

早晨起来去扔垃圾,风太大,撒了一地:包装盒、农夫山泉瓶、过期的啤酒瓶……。忽然想到,这些内容,不就是测试相机的照片么?

每当买了新机身、新镜头、新胶卷,都先要拍一些“垃圾片”,然后“测试”,然后再把它们丢进垃圾桶……

这也没啥,是谁说过,生活就是尝美食、品秀色、赏万物、读风尘、制造一箱“垃圾”。

leica z2x + kodak gold200

器材重要么?摄影就是自己与器材的关系

路边买个记事本 ,于是开始写日记

写字的器材

起初用小米的圆珠笔写的,有些蹩脚,这一晃,怎么也得有7、8年没动过钢笔了吧。特别是写一些与工作和效率无关的东西,慢悠悠的写,用笔尖去带动思路的写,似乎圆珠笔总是缺少一种带动性。

沐浴,泡茶

于是立马翻出了那只八岁的派克钢笔,然后以“饿了么”的速度,下了一单。就在刚刚给它沐浴完成那一刻,墨水连同啤酒一起送到了。泡上一碗ཉི་མ་དོན་གྲུབ།隼送的安吉白茶,用的是瓷碗,他们说我原来那款泡茶的玻璃杯含铅,最好不要放热饮,好吧,器材党就是讲究啊,还是瓷器安全。啜上一口茶,神清气爽,让钢笔吸饱墨水。就开始下笔了。

下笔如有神

这一下笔,立马体现出了与圆珠笔的差别,这蓝色的”血液“流畅的从笔尖跃出,面对这汩汩而出的”灵感“,怎么能忍心停下来。就这样,被墨水推着思绪,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废话“。

钢笔的哲学

用滚珠比或者签字笔,手都是要一直用力的,是通过手去推动文字,而使用钢笔却是要考虑何时不用力,这点应该跟我们传统的毛笔有一些相通之处。所以也有”硬笔书法“嘛。但凡书法,那就涉及到哲学,但凡哲学,那就涉及到轻重缓急啦,这些确实是圆珠笔难以实现的。

灵感的催化剂

这……,是不是跟摄影器材非常相似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领悟到,好的摄影器材不是看参数,不是看价格,甚至不是看画质,而是看自己乐意不乐意用它。比如胶片徕卡,就好像钢笔一样,放在那里看着舒服,用起来不考虑太多,拿起来就不想放下。所以,你说,摄影与器材到底有关系么?对别人没关系,对”我“有关系。

至少,此时此刻,i50mm认为,钢笔确实是灵感的催化剂,不然就没有这篇文章啦,嘻嘻 。要是没有胶片,也就没有i50mm网站啦,嘻嘻。器材重要么?重要,摄影就是自己与器材的关系哦。

徕卡IIIC空军版相机,不是黑漆是灰漆

徕卡iiic的分水岭

徕卡iiic型号是个特别的型号,分为战前、战后版本,这两个版本的分水岭就是编号400001。他们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战后电镀工艺不行爱起泡脱皮、一些小部件简化了,战后iiic大幅缩水。战后iiic多为鲨鱼纹理饰皮。由于尺寸不一样,战前和战后iiic的底盖也是不通用的。多数人更喜欢战前版本。

徕卡IIIC空军版相机,不是黑漆是灰漆

空军版编号

leica iiic通常都是银色的,但是有少量灰色油漆版本,是当时德国空军、海军、陆军的定制版。机顶六位编号在387***和388***之间。

Luftwaffen-Eigentum字样

空军版本的iiic型号,机顶有两组号码,一组是机身编号,另一组是空军资产编号以fi.开头,同时后背饰皮印有Luftwaffen-Eigentum字样或者机顶后背有Luftwaffen-Eigentum刻字。字体样式有不同版本。军版的镜头、皮套、遮光罩也可有Luftwaffen-Eigentum字样。

特殊

多数军版iiic的Luftwaffen-Eigentum字样被涂抹,或者饰皮被更换,因为德国战败后政治上需要擦除任何与纳粹相关的符号,只有少量被胆儿大的保存了下来。机顶依然有2套编号的,均为空军灰漆版本。也存在一些灰漆版本并没有两套编号,那些就不属于军版了,而且很少见。

继续阅读徕卡IIIC空军版相机,不是黑漆是灰漆

徕卡镜头能拍风景么?选择35mm还是50mm?

leica mp + leicavit + summicron 50f2 kodak ultramax400

对于徕卡相机来说,多数人会选择使用35mm和50mm镜头挂机。那么,就会遇到这样一个疑问,大多数情况下拍风景选择哪只镜头呢?

玩摄影,不拍风景?

这个问题对于i50mm来说,从来没有一丝疑虑。真的,因为——我不拍风景。如果需要拍风景跟人分享,一般就用手机拍了,然后发过去给对方。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不会举起相机拍风景的。风景摄影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哦。很多人固有思维是“摄影=风景”、“摄影=旅行”,玩摄影没拍过风景简直不可以称自己是“玩摄影的”。但是i50mm确实不拍风景,更多的是——看👀。

广角=风景,是迷信?

喜欢欣赏别人拍的风景照片,有种思维旅行的感觉呀,哈哈。那么如果风景摄影,是不是让徕卡35mm挂机好一些呢?毕竟广一些。no,no,no,至少从俺作为观众的角度来说,更喜欢使用标头、甚至长焦拍的风景。夸张的广角透视效果,是打动不了i50mm的哦。据说,真正的摄影师为了获得更平直的风景照,都是跑很远用长焦拍,拿起广角咔嚓一下走人,是一种偷懒的风景摄影哦,既然偷懒,那又何不用手机呢?也许,俺这个观众不好伺候吧,嘻嘻嘻。

真的不拍风景么?

世上有光、有影、有晴、有雨雪,风景的滋味就在这曲折的律动里。哪怕是心肠再愚钝的人,也不会不为所动的,所以……遇到忍不住的时候,谁都会按下快门的啦。至于,拍的好不好,那就不管了,反正也没想着讨好别人嘛,也许这就叫——“我的风景”吧。

徕卡镜头能拍风景么?

——能

选择35mm还是50mm?

——都行

透过“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看世界

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是什么

奥斯卡·巴纳克创造了第一台徕卡相机,在这之前都是用大木箱子拍照,那时候也没有中画幅哦。所以一台小型相机把新闻摄影推向了大众。我们用的单反其实都是延续的徕卡标准哦。所以,徕卡的地位不仅仅是贵这么简单的哦。

Oskar Barnack 奥斯卡·巴纳克1879年出生,在1979年为纪念他诞辰100周年,“World Press Photo 世界新闻奖(荷赛)”下设立了一项“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这个奖项一直持续到1992年。之后停止了颁发,在1995年徕卡公司接手,并在奖项前面冠名leica,命名为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简称LOBA。

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40 years

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虽然是1979年设立的奖项,为啥这本书却写的是从1980到2020呢?因为1979年的获奖作品,是在1980年颁发的哦,以此类推。于是你会发现有的一些资料写Floris Bergkamp是1979年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的,有的却写成他是1980年获得的,都是对的哦。

从黑白到色彩

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翻看这本书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从1980年开始都是黑白,到后面才渐渐出现彩色,然后越往后越以彩色居多。也许是摄影奖项推动了彩色摄影的发展,也许是彩色摄影的普及表现到了摄影奖项上,总是,摄影从黑白走到彩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哈哈哈,黑白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出现哦。

从苦难到风情

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也许这本书的图像就是近现代历史的缩影,从战争的苦难到文明的复苏。也见证了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的发展,也体现在了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中,最早的都是以西方视角看世界,这也正常,那时候咱们也买不起相机和胶卷啊,也没有那么多机会满世界跑。越往后,越会发现,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摄影师获奖,包括咱们中国的摄影师黄京哦~

当然,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的主题,依然是“人与自然”——永恒的主题。

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投稿必须用徕卡么?

继续阅读透过“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