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眼前飘,富士悄遁逃

小红心灵舍

至今我也不知道富士用户从哪里获得了一种神秘力量,似乎斜挎富士,就可以鄙视一切嘞,sony不放在眼里,佳能尼康不放在眼里,据说这种精神加成来自小红心灵舍。好神奇哦,当曹处把徕卡举到眼前,对准富士时,人家也毫不畏惧,甚至还要把你收编嘞。曹处按下快门,嘿没开机,开机,“时间差不多咯”……

我也在现场

当曹处第二次举起时,嘿,已然找不到富士了。也许是受不了曹处的眼神,或者是徕卡取景器里泛出的一丝“怜爱”,哦不对,应该是“怜惜”,还不对,那分明是“鄙夷”。富士认定,那一定是“鄙视”,因为他也曾用相同的眼神对待那个拿单反的。没错,我也认定那是“鄙视”,因为我就是远处那个拿单反的……

nikon d80 + 18-135mm

不是你拍的不够好,而是相机玩的不够多

器材圈似乎总是缺少平等意识,总要通过器材去判断别人的内在,你用徕卡如何如何,你用富士如何如何,你用网红机如何如何。很多高手会说,“器材不重要,拿照片子说话”。但是,我觉得何必拿照片说话呢?那多难为人呀,能拍好照片的有几个人呀。而我等凡人来说,只需要器材玩的足够多了,至少玩过徕卡了,就不会有那种鄙视链了嘻嘻嘻。我用尼康d80配18-135都兴奋不已呢。我看到徕卡也亲切,看到富士也亲切,看到单反也亲切,甚至看到豆瓣神机也感觉很好里。

富士不是假徕卡

我也是用过两台富士旁轴,远远的听到有人说,“快看徕卡,快看徕卡”,我似乎也扭头遁逃了,还好没走近,万一人家懂呢,“哦,切,富士……艹”岂不是很没面儿。

你不鄙视别人,就不会有被人鄙视的感觉,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所以,建议呀,当富士遇到徕卡,请不要悄悄遁逃。而是像我一样,拿着尼康d80也可以开心的跟曹处聊一聊,富士怎么了?假徕卡?别不好意思,人家富士胶片时代都做旁轴相机了,算不上假徕卡。富士帅哥下次遇到真徕卡请不要转身就走哦。对了,富士guy,别鄙视我手里的尼康d80哦,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你,消除杂念,贪,嗔,痴,是所有烦恼的根源,这些都是浪费生命的毒害,下次再遇到真徕卡可不要有“被鄙视”的妄念喽,世界上所有的器材,都比不上你自己的觉悟。

偶遇蔡司ZX1

蔡司ZX1

对于摄影器材,永远不要想着拥有一切,捏着相机,不必行色匆匆,不必成为别人,只需要做自己,没错,这就是亲眼见到蔡司ZX1时,给我的感受。只有快门和两个转盘的设计,如此简洁,如此淡然。

都说物以稀为贵嘛,如今这机器在街上比徕卡还少见嘞。徕卡有点烂大街了……。这不,来屯里一趟,本想看看太阳,竟偶遇蔡司ZX1走在街上。世界这么大,相机这么多,总会有这么一个人,拿着这样简洁的数码相机温柔的对待摄影。是的,用这样的相机,急躁肯定是使不来的。用这样的相机,肯定不能贪恋烟火,而是自乐满满,安守流年,你有你的新潮,我自有溪川。

徕卡镜头自行测试指南

其实徕卡镜头与非徕卡镜头长期使用写下来不需要同一场景拍摄对比。但是这样的对比对于镜头评价还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数码时代,但是这样的测评其实很麻烦,我是不会做的。虽然也有一些测评会发这样的对比,但是他们往往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选什么样的场景对比,以至于选择的场景基本无法分别差异。在此i50mm建议,如果非要想知道自己手中的徕卡镜头与非徕卡镜头的差异,那么完全可以自行测试镜头,很快就看出徕卡好在哪里。

(1)高光压不住。晴天全开光圈,虚化背景,前景在阴影里,背景在阳光里。同样的曝光,你会发现,大多数徕卡镜头背景虚化的物体不会出现死白,就是虚化的背景不会高光溢出。而同样的曝光设置,其他镜头就hold不住啦。不比不知道哦,这就是i50mm常在嘴边提到的“稳定性”。当然,这样出色表现的镜头不止徕卡一家,日系也有好镜头做到这样的,不如德系多一些。根据很多年前的一些转接sony微单的经验,我的印象里,高光hold住,老镜头(手动时代胶片头)里“压背景高光”从好到坏排序,徕卡>蔡司>佳能>尼康。当然,这些放在胶片身上,就没那么大差别了,胶片的宽容度太高里。

(2)待续

过期十几年的柯尼卡彩色胶卷还能用么

菲林余音

我在胶片时代拍数码,在数码时代拍胶片,在夏天看春天的照片,感受天是如何老的。柯尼卡曾经出樱花胶卷,翻看一下用它拍的樱花,很随意,毫无声息,如同它的消失。过期胶卷,我并没有特意增加曝光,如同樱花,保鲜不是它的宿命,如同余音,飘逝的才是残响。

雨打樱花

在我印象里彩色胶卷似乎只有柯达、富士、乐凯,才知道原来过去还有一个柯尼卡。也许这种彩虹logo似曾相识,但确实没有印象了,据说它的色彩非常真实细腻。雨打樱花深闭门,错过了菲林,耽搁了花魂。

桃花庵

我觉得过期胶卷并不一定不可用,特别是彩色负片,过期也是一种风格。可不是短时间能仿造出来的。也许“门外人”会认为这是失败的照片,其实可不然。如今拍胶片,拍的就是一种风格,无论是清醒,还是酒醉,你都可以对花而坐,亦或卧花而眠。

街头摄影图片配文,AI竟然想的比我都多

leica summilux 35 1.4 圣光

来自百度ai的配文,有点厉害啊,比我想的都多。当然了,好的文案,要来自于好的街头摄影照片啊,没想到i50mm的街头摄影竟然有这么深奥的解读,哇嘻嘻,连i50mm自己都没想到。我估计布列松也没想到他的作品被现代人如何解读,哈哈哈。

我把图片发给ai并对它说:我要写一段动情文字,针对这个图片,用来发布到博客

然后它给我的文案:

在无尽的雨幕中,一张黑白照片将时间定格在了那一刻。照片中的两位女性,犹如黑白电影中的主角,在人行道上共同撑起了一把伞,抵挡着细密的雨滴。

左侧的女性,身着黑色裤子和洁白的T恤,仿佛是大雨中的一抹清新。她的目光坚定而温柔,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而右侧的女性,深色裤子与浅色T恤的搭配,显得既稳重又不失活力。她的笑容温暖而真挚,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

两人都穿着运动鞋,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有力,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风雨,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力量。她们的手机紧紧握在手中,仿佛是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也是她们在雨中行走的依靠。

背景中的汽车和模糊的建筑,给这张照片增添了一丝都市的韵味。雨中的城市,仿佛被一层轻纱所笼罩,显得既神秘又浪漫。而这两位女性,就在这雨中的城市里,共同书写着属于她们的动人故事。

看着这张照片,我仿佛能感受到雨水的清新和湿润,也能感受到两位女性之间的情谊和默契。她们或许是朋友,或许是家人,但无论如何,她们都在这雨中共度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以后解读大师摄影作品,只需要丢给ai就行了,解读的会比大师还大师……

徕卡m4的快速回片钮是从尼康大F那里拿走的么?应该是从宾得sp那拿走的吧

徕卡早年一直是相机架构的定义者,标准。比如镜头从螺丝口,转为卡扣方式,大拇指过片扳手、底盖快速过片方式。无一不是遵循徕卡模式。然而,在m4身上,首次出现借鉴单反的元素。

那就是这个快速回片钮。我查阅了一下单反发展历史,似乎尼康大F从1959年开始使用这个类型的快速回片钮。而徕卡在1967年首次引入这个元素,但是徕卡比较聪明,采用了斜肩方式,不但没有增加相机体积,而且使用上更具有人体工程学。

但是,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从徕卡m4开始,徕卡已经不再引领相机标准。而更注重市场反馈的日本单反,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走出了一条独立的新标准。

当看到宾得历史的时候发现,似乎宾得sp的快速回片钮比尼康还要早2年啊1957年就使用了。当年宾得确实实力不一般哦。过去听人说宾得有实力,现在翻看历史,这家伙创造了很多第一呀。

Konica M-Hexanon 50mm F/1.2 2001

基础参数

宣布时间: 2001 年 1 月
生产类型:小批量生产:2001(二千零一)台
原名:KONICA M-HEXANON 镜头 1:1.2/50 LIMITED
焦距: 50 毫米
速度: F/1.2
最大画幅:35 毫米全画幅
卡口和法兰焦距:徕卡 M [27.8 毫米]
对角线视角:46.8
镜头结构:6 组 7 个元件
最近对焦距离: 0.9 米

海外风评

jerrybei.com对konica 50 1.2 的测评文章(英文)色彩表现和对比度都非常出色,不会过于偏重自然。柯尼卡 50mm F1.2 具有现代镜头的最佳品质。

2024年了为什么单反微单变贵了

身边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朋友问我买什么相机了,家用,旅行,也可能会拍一些视频,预算一万左右。🤔,2024年,难道又开始兴起摄影热了吗?不是手机就满足了吗?不是单反、微单要被ai摄影取代了吗?这难道只是一个假象?


1,市场供需。(1)一方面由于相机厂家减产,造成了相机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富士相机被炒贵,可能就是这个原因。(2)另外,由于胶片成本太高,10卷彩色胶卷就可以买一套二手单反,导致很多胶片玩家重回数码。(3)手机摄影同质化,各家无论怎么打拼,还是在sony传感器的手掌心,一些调色算法还是达不到真正大号光学镜头的效果,人总想用最好的设备,记录自己的人生,当有点闲钱时,来一套最好的微单,是可以理解的。
2,生产成本增加。日元贬值,可能会造成日本从国外进口材料回大幅增加成本,要弥补这些成本提高售价也是很自然的。另外,要跟手机比算法、要提升微单优势,研发成本也是少不了的,这可能也是造成新机价格高的原因之一。
3,市场策略。相机厂家联合不再打价格战了,一起商量好提高售价。在过去,价格战主要是由sony带头的,那时候sony收购柯尼卡美能达,要挤入佳能尼康行列,打价格战。如今sony凭借微单性能已经稳稳的进入一流行列了,也没必要打价格战了。

如今全新微单价格都很高,二手价格也随之上涨,哦,原来是这些原因啊。是不是后悔数码相机卖早了?有那么一点点。

Konica Hexanon 50mm F/2.4 L 1997

基础参数

焦距:50 毫米
光圈范围: f/2.4-16
对焦范围0.8 米 - 无限远
最大画幅:35 毫米全画幅
卡口和法兰焦距:徕卡螺旋卡口 [28.8 毫米]
对角视角:46.8
镜头结构:4 组 6 个元件

国际风评

mapcamera.com对konica 50 2.4的评价(日文)这不仅是一款限量生产的沉缸镜头,非常罕见,需要高精度的工艺,而且在实际拍摄中具有非常高的性能。
KONICA HEXANON (L) 50mm F2.4 的实际拍摄性能也非常吸引人
shige-art.net对此镜头的评价和样片(英文)该镜头采用与 Elmar 50mm 相似的可折叠镜筒,光圈为 F2.4,比 Elmar 亮半级左右。

去日本玩都淘啥相机——佳能旁轴

最近很多朋友都去日本玩,对于去日本淘啥相机,一般来说日本的二手徕卡也不便宜。有些成色好的甚至比国内还贵,而且本身徕卡也压钱。不如淘一些其他相机,甚至单反,都是不错的选择哦。佳能相机大全,有一个佳能博物馆,推荐大家看看。里面有佳能l39旁轴、单反的介绍和年代,非常全面。其中佳能l39镜头年代久远很多爱起雾,唯独canon l39 的50 1.4是个特例,起雾的很少,而且是量产镜头很便宜,大概十年前这货还要3000+,那时候有朋友觉得超值囤了2支,现在1000左右,可以淘回来玩,性能很不错。不能因为它现在售价就小瞧了它,当年它的发售价格等同于leica summicron 50mm f2哦。哇嘻嘻嘻。

另外佳能旁轴相机尽量选择1956年caonon vt之后型号,更现代,也更有佳能特色。佳能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有了自信哦。不过淘机身也要慎重,这个时代机身风云诡谲,有点崩溃的迹象,各种胶片单反机身狂跌不止,很多名气不大的胶片单反机身直接地板价,宾得67也便宜了……,塑料傻瓜机小涨,不知道是怎么了,一头大家都在炫胶片,一头都在出机身。不知道这时候是不是该买机身,反正很多相机的价格回到了上一次最低线,甚至有些比过去还低。镜头也有小幅度跌了,不过有转接玩家,还算稳定。

对于淘新头,肯定是最近朋友们玩的比较火的福伦达vm系列,价格可能是由于汇率原因,好便宜啊,四五千就能上新款数码优化款了,真不可思议。

另外,打个标签,2024年5月,徕卡价格很高,是不是到了该出的时候?单反价格很低,是不是该入?还是该买入徕卡限量款保值?从历史看特殊款徕卡、黑漆版徕卡还是很有保值空间的,至于普通版本嘛有起有落是必然的。当然,没有什么是一定的。静待时间给出答案吧。目前感觉器材圈混乱无比,二手数码涨价,富士涨价,apsc的价格可以超过中画幅数码,反正一切都很混乱哈哈哈,静观其变,很有意思。如果是我,那就想玩啥玩啥,不喜欢的就出掉,这时候最乱,不要想着价格,哪怕是很便宜,自己喜欢就是好的,这是器材圈的洗牌,也是刷新器材观的机会,打破成见,找回摄影的本质,我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