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会瞬间改变

leica m3 + elmarit m21 2.8 e60

一天中午,在路口的咖啡店前,一辆奔驰的快递车向我驶来。我赶紧把景深标尺调到0.7m的位置,拍下一张。开车的小哥迅速向右打转向,躲开我,然后飞速的送货去了。如果他反应慢点,一切都会瞬间改变,我的相机算是逃过一劫。下次不能这样拍了,自我检讨……

抱着快递箱子听电话的时刻

LEICA M3 + ELMARIT M21 2.8 E60

每天都去采风,日子就这样过着,冲洗出来再对自己的照片点评,每次都要解读拍摄当时的感受。就像透过时间隧道去看那时的自己。捕捉偶然的时刻,总能感觉却又说不清含义,就叫抱着快递箱子听电话的时刻吧。

大师与徕卡,哦不,大师与麦卡伦威士忌,之,玛格南也商业,街头也艺术

大师,下酒

玛格南大师们是怎么拍商业片的,那绝对不只是产品本山,那绝对不只是画质,哇哈哈。发现麦卡伦(macallan)酒山庄竟然与六位马格南摄影大师合作,出国一批摄影大师版麦卡伦酒。这批摄影师有Steve McCurry,Martin Parr,Paolo Pellegrin,Mark Power,Gueorgui Pinkhassov和Alec Soth

官方的说法叫:制作世界上最好的威士忌的艺术和通过镜头捕捉时间的艺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文化,上头

什么时候国产酒厂也可以借鉴一下哇,找找国内的人文摄影大师,也出个摄影大师版茅台、二锅头啥的,嘻嘻嘻。可能目前咱们的酒厂管理人员还不懂摄影文化,不过,未来是可以期待的,毕竟玩徕卡的越来越多了嘛。

一口麦卡伦,尽品街头味

话说玛格南大师的最终选片,如果拿给国内厂家选,肯定有一多半会被当成废片。因为很多不符合大众摄影的审美呀,什么构图呀、清晰度呀、曝光准确性呀、“张力”呀、“大片”呀,似乎根大师并没有直接联系,啊哈哈。相反,总是能从作品里嗅到扑面而来的街头味道。也就Steve McCurry的作品算是一如既往的符合大众口味。

摄影是艺术

实际上macallan与很多摄影师合作过呀,很讲究嘛。摄影不单单是技术,更是艺术哦。从今天起,摄影师不要小看自己啦,咱们是艺术家哇。大家千万不要看轻摄影,千万不要看轻自己哦。把照片印刷到酒瓶子上,真特么的好看。

Elliott Erwitt

这些大师还有:Rankin,Albert Watson,Annie LeibovitzElliott Erwitt,Mario Testino,Steven Klein和Tim Paton。

大师们用啥相机的都有哇,唯独Elliott Erwitt的胶片徕卡mp很是亮眼哇,商业片用胶片mp,镜头如果没看错应该是leica summilux-m 50 f/1.4 e43。

Albert Watson用的哈苏203fe中画幅胶片机身和飞思P45数码后背,镜头蔡司planar 100 3.5。

Albert Watson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哦不,大师与麦卡伦威士忌,之,玛格南也商业,街头也艺术

徕卡遮光罩与孙悟空

summicron 50 f2 + leica m9

遮光罩到底有没有用?为什么任何镜头都会标配一个遮光罩?用了uv是不是可以不用遮光罩了?我跟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也曾经为了美观不加遮光罩,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孙悟空也得配遮光罩

遮光罩是非常重要的镜头组成部分,带与不带对成像的影响非常大啊。你看看人家孙悟空,火眼金睛,都需要遮光罩——“……孙悟空手搭凉棚而看也是吃了一惊:师傅啊……”。孙悟空配遮光罩的动作就是它的招牌动作呀。

任凭你再牛的光学设计,都有固定的可视角度,角度之外的光线都属于杂光,杂光也会通过镜头前片玻璃射入镜头里面,如果杂光很强,就会在里面经过多次折射反射,最后造成耀斑、眩光、鬼影、雾霭、清晰度下降、白平衡不准……。所以从来没有哪个镜头厂家不给自己的镜头配遮光罩的。康泰时t3康泰时tvs康泰时tix为了彰显自己的专业性,都单独给卡片机开发遮光罩的。

很多朋友使用徕卡不爱装遮光罩,说没啥影响呀。这跟拍摄习惯有关系,因为遮光罩在侧逆光时才起作用,也就是强光不在画面里,而是恰恰在画面边缘之外时。此时手搭凉棚才起作用。如果你对着强光源拍照,让太阳进入了画面,这时不叫侧逆光了,叫逆光,那带不带遮光罩都一样,这个时候就是拼镀膜和光学设计了。但是,就算是直接逆光拍摄,带上遮光罩也百利无一害,因为逆着太阳时,很有可能周围建筑的玻璃会反射到镜头侧方。在城市里街拍尤为明显,今年北京雾霾天少见了,光线越来越强烈了,带遮光罩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理论上镜头焦距越长,视野越窄,受到杂光影响越大,所以长焦镜头都遮光罩都比较细长,广角镜头的遮光罩比较短宽。 继续阅读徕卡遮光罩与孙悟空

徕卡黑漆m7真假,阿拉卡特是什么版本,LEICA M A LA CARTE定制化你的徕卡

leica M7 à la carte

网上有一些黑漆版本的徕卡m7,到底是真的假的呢?很多人说的“阿拉卡特”版本,这名字听着挺拉风,翻译过来就是“点菜”啦~,引申为私人订制。

m7的时代,真正用徕卡创作的人实际上很少了,所以m7成色好的很多。徕卡也曾多次开放个性化定制。市面上有一些黑漆版本的徕卡m7,就是这些定制版本,这些黑漆m7的包装盒上会印着leica M7 à la carte的字样。早期一些经销商大批量定制的 à la carte可以通过编号查到,私人定制的是通过编号查不到的。

徕卡m7编号

SN StartSN EndProductYearBatch
27770012777001M720011
27770022782000M7 (black+silver)20014999
27820212787000M7 (black-10 503+silver-10 504)20024980
28497512854750M7 (black+silver)20025000
28841012889100M7 (black+silver+BK)20025000
29422012947200M7 (black)20035000
29999983000000M720033
30000013001000M7 Titan 50 Jahre M (+black)20031000
30091013010100M7 a la carte (10 560)20041000
31219563122006M7 CPA Edition200651 3999567
unknown3999567-M7 (black)2007unknown
Initialassignedserial numbers2001-2006 only27,033
leica m7 编号

现在的LEICA M A LA CARTE

M7 于 2018 年停产。截至 2021 年,leica MP 胶片机仍然在产 – 只是不是点菜啦。而数码机身是可以定制的,只是要多加一些钱。经常看到有朋友晒他们的私人订制徕卡,确实很有个性。也有一些diy高手,更是能玩出各种新花样。好吧,徕卡相机确实是一块很好的画板。i50mm也很喜欢看这种个性化的图片,看着就舒服,也不知道啥原因……,但是自己却没买,还是得多赚点钱啊……🍻

对症下药

leica m3 + summicron m35 f/2 v1 八枚玉

本网站专治:镜头发烧、机身感冒、街拍异常、胶卷感染、钱包肿大、创意梗塞。使用方法:每日一次,一次5分钟,一个月一个疗程。

已经有了徕卡m10,现在leica M240还值得买吗?停产的徕卡色彩最好!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v4

同是cmos,色彩也不同

有位朋友发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已经有了徕卡m10,现在leica M240还值得买吗?听说240的色彩很有特色。透过几年看徕卡,竟然看不到岁月的沧桑,难道这就是徕卡的特色?

倍感幸福 vs 患得患失

徕卡啊,总是在换代时让老用户倍感幸福,而其他品牌一听说要出新品就患得患失。不知道多少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徕卡m8停产几年后,被发现“色彩很特殊”,m9亦然,如今轮到m240了。此时,徕卡m240的色彩很特殊,开始传开了,啊哈哈哈。

徕卡的传言,是正史还是小说

每一代徕卡数码相机的持有者,都需要慢慢体会徕卡的好,总是在使用到下一代徕卡诞生时,才体会出手上这台徕卡的好。

也许是两年、也许是四年。特别是下一代诞生后,恍然大悟,哇,原来我的徕卡是如此特殊!于是奔走相告,就这样,传成了大家都知道的小说——“停产的徕卡色彩最好”。

那么,已经有了徕卡m10,现在leica M240还值得买吗?

从前,我也给人建议,但是建议从来没有被采纳过,也没给我造💰,空空的臭美了一番而已,哇哈哈。

尽管有人问的很认真,但是i50mm还是没啥建议的。哇哈哈,总有人会想试一试的,也有人通过外观就抛弃了m240,更有人期待着徕卡m11……这将是又一段正史与小说的纠缠了~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v4

不堪重负的小推车

leica m3 + summicron m35 2 V1 八枚玉 KODAK 400TX

夜里出门也带着相机,尽管光线微弱,但我还是满相信黑白胶卷的宽容度的。这张照片手持1/4s拍摄,其实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后来冲洗出来惊喜万分。挖掘机压得小推车不堪重负,我压榨胶卷的ISO却让人心宽。

leica 探索徕卡的永恒魅力 第一册 相机

leica 探索徕卡的永恒魅力 第一册 相机

价格不便宜哦,工具书,这个几年前咸鱼买的,难怪便宜,是盗版的,哇哈哈。

这本书呢,不适合收藏,更适合查阅。

leica 探索徕卡的永恒魅力 第一册 相机
leica 探索徕卡的永恒魅力 第一册 相机
leica 探索徕卡的永恒魅力 第一册 相机
leica 探索徕卡的永恒魅力 第一册 相机
leica 探索徕卡的永恒魅力 第一册 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