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转接徕卡镜头L39-M镜头联动测距的问题

    徕卡第一个可换镜头系统——LTM

    徕卡螺口镜头,英文缩写LTM (Leica Thread Mount),又称L39接口,是徕卡第一个可换镜头系统的标准。在其基础上增加一毫米,就是延续至今的徕卡M卡口系统。让L39镜头用到M卡口机身,只需要一个一毫米的接环,它就叫L39-M转接环。

    有朋友专门发邮件来问关于各种转接环的问题,于是干脆,整理一篇。

    L39-M转接环能让所有L39的镜头触发联动测距吗?

    • 徕卡原生镜头:

    除了15mm f8 Hologon for Leica外,徕卡自身的l39口镜头转接后,均可以在徕卡m机身上联动测距。也包括,电影镜头厂为徕卡l39口定制的一些镜头。

    • l39旁轴镜头:

    那个时期苏联、英国、日本、上海也有很多仿制徕卡相机,镜头水平也相当高,甚至有一些黑漆、镂空展示机,也成为了收藏拍卖会的常客。L39是螺口镜头,大多以旁轴相机为主,Canon 7、费得等系列。他们也是按照徕卡l39口标准生产的,是可以联动测距的。仿造徕卡l39机身的佼佼者Reid, 它的Taylor-Hobson Anastigmat 2inch(50mm) f2,联动对焦都不成问题。

    俄头的品控就像大列巴一样,料足,有营养,但表面粗糙的一批,成色好的不多,有跑焦也不要奇怪,在胶片时代不那么明显,数码上就明显了。有专门研究俄头的专家😁秝坣,他很多文章有详细分析,《干货来了:写给玩家的苏联相机指南》、《同样是苏联l39旁轴,但大家认为卓尔基比费得好一点》、《Russar MR-2 和 Orion-15:苏联的两只旁轴广角镜头》、《Zenit E:虽然它并不是一台好相机》。

    秝坣的m39镜头
    • m39单反镜头:

    39mm口镜头也有单反镜头,Zenit泽尼特早期的M39卡口,例如Zenit 3。这类镜头需要的接环可不是1毫米,要长很多,而且不能联动测距。

    根据莲花海老师介绍,而世界上唯一能兼容徕卡联动测距和单反对焦的系统,是最早期Alpa Reflex I,II,III,兼具单反和连动测距的疯狂设计:

    莲花海:最早期Alpa Reflex I,II,III(设有五稜镜)是兼具单反和长基线连动测距(OVF光学取景器)对焦(世界相机史上唯一,疯狂得无语!)的划时代精密照相机。Alpa 7(1952)/7b(快速过片板手)/8/8b皆更改了连动光学结构,做到单镜单OVF连动测距(同是世界唯一!),但连动测距基线/对焦精度减短意味着Alpa无意增加其他长焦距镜头(例如90/135mm,结果连35mm亦不发展。)兼具连动化和放弃与Leica旁轴相机竞争。并且早Leica M3两年(1952)实现OVF三焦距显示:50/90/135mm,虽然90/135mm镜头均不设连动对焦,。所以现在才有使用其连动结构的Leica M连动转接环(仅限 于多数原口50mm 系列,例如 P.Angenieux、Macro Switar …等等)。如果当年Alpa Reflex III能发展下去,而且全线镜头皆可以实现单反和连动测距对焦,再或者再加上一个如Leicavit的快速过片器…该有多好,多少不可能的可能,如果又如果…
    • l39口的改口镜头:

    很多人喜欢玩改口头,因为一些独特的味道,很多m42等等卡口的镜头有很多忠实爱好者,改口到l39是很常见的,改口的质量差别非常大,无法完美合焦的也不占少数。另外,有些改口镜头天生就改不成准确的联动。

    镜头实际焦距都不是整好50mm的,比如徕卡summicron-m50镜头标准焦距实际上是52.2mm,而改口头的焦距是不一样的标准,通常来说越是接近徕卡的焦距,越容易改口联动成功。

    联动测距准确挺难的

    国产徕卡口镜头被诟病最多的就是跑焦,包括早期的福伦达也是如此。这就是徕卡原厂镜头贵的原因之一。很多人不懂,光看表面一片玻璃就卖那么贵?实际上背后无法出厂的镜芯都是成本,一些光学镜片单测都没问题,等组装完成后由于工差的存在,是永远无法联动测距的,就算给你工具让你调,也是浪费时间,近距离合焦,远距离就不合了,远距离合焦,近距离又不行了。

    转接玩法

    转接微单,使用屏幕取景,这种玩法比较简单实用。i50mm自己不怎么把其他卡口的镜头转接到徕卡机身的。徕卡的归徕卡,其他的归微单。转接玩法主要还是以微单的屏幕峰值对焦为主。

    日本很多老玩家,他们还专门出过一本《解体新书》,就是专门讲各种转接镜头和接环的。对了,正好新从日本搞来了几本,放到shop.i50mm.com小店了。

    澤村徹 Tetsu Sawamura

  • 街头摄影礼貌么?

    leica m3 + summilux 35 1.4 v1 圣光

    问:街拍人是否不礼貌?
    答:你在街上与人擦肩而过,看着对方眨了一下眼,是否不礼貌?相机不过是做了同一件事情。

  • 徕卡玄学之—为什么是亚洲人炒起了徕卡七八枚玉?

    徕卡m8 + 七枚玉

    古典眩光

    就拿眩光来说吧,古典徕卡的眩光是一片片光斑洒落整个画面,或者大面积的铺开。就像淋浴头,撒向整个画面。什么现代徕卡summicron 35 f2 asph的眩光是一条刀形,而且徕卡早年的宣传片里也故意展示这个刀形眩光呢?因为当年发布a妹时徕卡更换了更年轻的设计师妹子。

    现代刀客

    新技术的发展让asph镜片加工费用降低了,a妹重新设计了summicron 35mm,大幅度降低了眩光面积,把眩光尽量控制到了一条线上,而让画面其他部位保持高反差和通透性。这样的设计在当年也许是受欢迎的,毕竟胶卷年代提高反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美感光晕

    然而在数码时代,各种ps可以轻易改变画面反差,但是却去不掉a妹的那一刀“划痕”,与古典镜头的美感光晕相比,“刀痕”自然处于下风了。至今使用35 f2 asph时,我都是尽量避开逆光和侧逆光。而八枚玉、七枚玉就不回避侧逆光了。当然就算是八枚玉、七枚玉也是尽量避免中午直怼太阳怼,因为胶片的快门帘子会被轻易烧穿,数码的ccd也会被烧坏哦。

    先写意派,再有印象派

    亚洲都是儒家文化底子,书法艺术起源中国,深入日韩等亚洲国家。在咱们的书法里更强调顺其自然,写到酣畅时可以把一行里的某个字写的巨大,读者看到此处亦能受到那份盎然。其实不单单是八枚玉,很多古典徕卡写意派镜头,都被亚洲人喜爱程度超过西方。当然了,西方也有很多喜欢古典徕卡,毕竟印象主义也渗透到了他们的视觉艺术、音乐艺术很久了。所以亚洲人把八枚玉炒起来了,然后西方再继续炒……&

    leica m8 + 七枚玉
  • 不需要准确曝光,就像不需要标准的人生

    leica m3 + summarit m50 1.5 kodak 400tx

    到底什么样的曝光算是准确?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标准人生?你不需要准确曝光,就像你不需要标准的人生。那曝光就是我虚度的时间,我浪费了一个红绿灯,但是明天我还要这样,虚度。

  • 街拍是偶然么

    leica m4 + m21 3.4 sa

    大概一年前,我在工地铁门口,等了5分钟,希望有人探头,好拍下他的眼神。之后每次路过,都会留意一下,近乎不抱希望。终于有一天,幸运降临,而且主角是这样的喜庆,于是赶紧拍下。——街拍哪里是偶然,明明就是被计划了的必然。

  • 玩徕卡丧志?

    leica m6 + summilux 50 1.4 e43 iflord pan100

    器材玩的多了,照片就拍的少了。我真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数学咋学的,徕卡玩的多了,照片拍的就多了,这样才对啊。如果一个人容易被太多的器材耽误,那么我敢肯定,他自然也会被太多的风景耽误。记得谁说过这么一句话: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 徕卡人不构图

    leica m4 + m21 2.8 super angulon

    过马路时,一位西装笔挺的人从身后快步赶超,公文包里卷图纸。于是也跟上,距离大概1米,拍下。那天阴天,快门是1/125秒,尽量与他同速行进,令人欣慰的是,人是清晰的,环境是运动模糊的。

    拍摄过程中没有刻意取景构图。徕卡人以用旁轴相机为傲,认为,不看取景器就能拍出好照片的似乎只有旁轴相机。因此,在众多摄影人群里,最不讲究构图的人,就是徕卡人了。是吧哈。

  • 为什么不能把摄影书看的太深

    leica m4 + elmarit m28 2.8 v1 九枚玉

    摄影书籍看多了,自然比啥也不看的懂的多一些,但也容易不小心变成纸上谈兵。引用个《论摄影》、《摄影史》啥的,夸夸其谈。但,我似乎很喜欢听别人引经据典的胡侃,因为书上的话从他们口里说出来更真实,就像活的。可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白瞎了懂那么多。为啥买了那么多书,我却有时候只偷偷翻两下呢?因为发现自己总结的一些小体会,小思想,都被书里说了。也不知是我窃取了他们的思想,还是他们从穿越时空打劫了我的灵感。有人让我老老实实多看书,这样就可以避免跟他们重复了。我觉得这是说不通的,世界上有那么多摄影书,你非得读个遍?这样会直接导致我放弃摄影,当个摄理论家。后来我明白了。正因为我想到了,而别人也想到了,我才验证了他的说法可行。我又何必沮丧,他们感谢我才对啊,于是,我还是那样,拍拍照片,偶尔翻翻摄影书。不把摄影书看的太深。

  • 徕卡快门钮的使用技巧

    又听说有人误触徕卡快门钮了,哇哈哈。确实,如果没有关机,就把装有快门按钮多徕卡相机放入包里,很容易触碰快门的,特别是装上快门钮后。

    有人说:快门按钮还是少用吧,前几天相机忘了关机,结果包里按了几十张全黑8s的图,回来就把快门按钮卸掉了。

    哇哈哈,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徕卡快门钮会配给你一个母座。那个母座配合快门钮可以随手拧在领口呦。美观又低调。使用的时候装到机身上就好啦。

    感谢Nakada熊猫送的徕卡圣诞特别版快门钮😁
  • 徕卡相机镜头白字发黄正常么?

    徕卡相机镜头刻字,很多使用的白漆,时间久了确实会发黄的。貌似见光越多越容易发黄。也有人非常喜欢这种暖白色,甚至曾经想找暖白色油漆填充,实际上用久了就发黄了,多见光就发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