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徕卡数码的青春期——leica M9

    最后一班 柯达 列车,已悄悄带走了M9那块CCD,留不住它,也挽回不了它,徕卡进入了成熟的CMOS时代,青春终究要告别,青春再见吧,那单纯的幸福,渐渐刺痛了的回忆。

    忆徕卡M9

    2009年,徕卡发布m9。

    在那个半画幅都是高端的年代,梦都想有一台全画幅数码相机,而且是世界上第一台全画幅旁轴数码相机,是在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手持这样一台相机,像布列松那样穿梭在街头,能够撩起多少“少年”的浮想。

    也许是因为它是当时最贵的135全画幅数码相机,我才知道“徕卡”,但身边拥有它的并不多。只从网站看到一些片段,据说“挂着它,你走到哪里都会成为焦点。”——也不知道真假,难道我想成为焦点人物?或许我只是想让自己的照片成为焦点吧。

    当时的论坛热烈讨论如何在ps里面把佳能、尼康、SONY拍的照片,往徕卡m9的色彩上偏移?但实际上没有哪个简单的预设能偏移的像徕卡。

    时光荏苒……

    但事实上很多人责怪徕卡白平衡不准,特别是职业摄影师……。也许是徕卡屈服了,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太过于自我,在更换ccd后,他们也给系统升级了固件,它,白平衡竟然准了……。但我却又些怀念早起固件的徕卡偏色了……

    满是经典

    徕卡老用户似乎有一种责备徕卡缩水的历史习惯。

    似乎,从m3缩到m6一路缩水,等到m7竟然用了电子快门,似乎更不可饶恕,可是如今回头看m6、m7还是满经典的嘛!

    等徕卡发布数码m8,老用户们说徕卡堕落了,竟然还是aps画幅的,这个时候回头看m7毕竟还是胶片机,还是满经典的嘛!

    等徕卡发布m10没有采光窗,用户们说光秃秃的前脸真难看,这个时候回头看m9还是满经典的嘛!

    可是一路责备,也没见徕卡降价,也没看少了销量。毕竟,只要,回头看,就是经典。

    M9的经典元素

    M9的取景线框是物理采光,胶片m机一样,胶片用户看着m9的前脸会很舒服,而看m240和m10光秃秃的前脸有些别扭。另外徕卡m9之后推出的m-e、m240缺少取景预览扳手,在外观上显得不够经典了。所以回头再看m9,它身上的经典元素显得耀眼一些了。如今m10也没有采光窗户,徕卡设计师意识到这一点了,要再这么简化下去咱们还叫徕卡么?所以徕卡m10赶紧搬出m3最经典的回片钮,做成了iso转盘,为了保持经典元素,真可谓用心良苦啊。

    徕卡用户很有意思,一面说徕卡越来越不经典了,一面期待着看看徕卡慢腾腾的发布什么新产品,这说明徕卡m一直与用户有着某种默契,具体是什么只能用玄学解释了。但无论如何,m9之后无采光窗基本是定论了。从今天起,徕卡m9正式被归为classic相机了!

    M8和M9

    aps-h和全画幅是底片大小的区别,但在操控上M8和M9属于同一类型。一旦你习惯了m8、m9的操控,过度到m240、和m10在操控上就会有点别扭,设置菜单需要习惯一下。M8和M9的菜单内容少,显得更简单。

    M8黑白负片m9彩色正片

    m8色彩清淡,用红外通过滤镜能拍红外照片,拍黑白灰阶非常丰富,有黑白胶片的质感。而m9提升了色彩反差,颜色校正偏向柯达传奇克罗姆,m9接近彩色反转片。

    m9的色彩

    胶片是好的、数码是缺味道的。无论你用什么数据证明数码的像素高、色彩真实,都无法替代胶片的高级质感。说徕卡m9的色彩接近胶片,这其实是对m9最大的褒奖。

    得益于柯达那颗巨费电的CCD,徕卡m9拍的照片有种特殊的质感,当然要配合徕卡镜头。很多人从ccd换到cmos,后来还是会怀念起m9的色彩质感,m9那种结实有过度的蓝、纯净而有光泽的红、偶尔整张泛绿的调子……总能给你一些意外的惊喜,这不正是胶片的特征么?

    当然,也不要把m9的ccd神话了,也有人把一张cmos的片子修成ccd的味道,只是得花点时间而已。而且徕卡的CMOS色彩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哦,也不是其他品牌赶得上的哦。

    CCD与CMOS

    你可以举出很多参数,说如今的cmos已经先进到如何如何的地步,但是转接sony a7却找不到徕卡的味道。哪怕是m10的片子,根m9比,也缺少点味道。到底为何m9的ccd如此特殊呢?是不是ccd比cmos在技术上先进呢?我无法找到有足够说服力的解释。无论是科学原理,还是样片,都无法客观证明什么。我只能从问题本身去找答案了,为什么大家都在讨论“CCD比CMOS好”而不是“CMOS比CCD好”,这问题本身似乎就给了答案。

    大众用户从来不为画质买单,他们更喜欢简单快捷,就像早前数码相机只用区区几百万像素小dc就把画质更好的胶片时代给终结了,实际上绝大多数用户的审美更趋向于自我修复,一部美颜手机胜过一切。

    所以ccd低感画质再好,大众也不买单。ccd拥有高级的低感画质、差劲的高感画质、无能的视频能力。cmos以中等的低感画质、一般的高感画质、强悍的视频能力,像田忌赛马那样干掉了ccd。这不是推论,这是事实。

    m9之后徕卡终于明白了,自己用CCD追求低感画质的想法多么鲁莽,就像懵懂的青春,伴随着满脸的青春痘。最后使用CMOS传感器,解决了长痘的问题,虽然CMOS牺牲了一点低感下的画质,换回来的是不错高感,更难能可贵的是对老镜头的兼容好多了,很多胶片头不那么爱红移了。最最重要的,那些说CCD好的人有几个真的掏钱了?

    CCD脱模——数码的青春痘

    徕卡m9的ccd为了发挥徕卡镜头的威力,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大胆的有些激进了,为了追求画质,去掉了低通滤镜,这在相机界是史无前例的。也正是缺乏实践经验,CCD表面使用了一种不稳定的涂层,造成很多m9、m9p、me、mm出现了脱膜,或者叫ccd腐蚀。没办法,既然是青春,就难逃青春痘。

    是不是每台M9都会脱膜呢?根据我的调查,2018年不是每台M9都脱膜,我认识的几个朋友的m9、m9p并没有脱膜,也用了8年了,而我的却脱膜了,当然也换了CCD。

    早年有人说,某某号段以后就不会脱膜啦,事实证明,脱膜根号段没一点关系。我刚刚更换过一次m9的ccd,历时5个月,花费8000人民币,如今固件版本升级到了1.2.16。更换过ccd的m9可以说满血复活啦。

    2018年买m9明智么?

    m9自从2009发布至今(2018年)已经9个年头了,时间证明,m9只有ccd算个大问题,其他零件都好好的,依然可堪大用。而换过CCD的M9和全新的M10、M10P是不是一点问题没有呢?也有待时间的考验。

    正因如此,选择一款二手的m9目前价格很低,基本比M8只贵几千而已。朋友手握一台m9p和一台mm,还准备再收一台m9,他说毕竟是最后的CCD,留着用了。第一波换M10的用户,也时常提起怀念过去那个M9。而有人认为M240目前价格也合适,而且CMOS非常成熟,至少到现在还没出过问题。

    所以2018年选择M9到底明智么?在我看来,每一台徕卡M都不会过时。

    没必要诟病m9的ccd脱膜,一个数码机经历十年,还能享受原厂配件更换,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是免费换ccd。别吵吵现在不免费了,咱问问自己,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吗?

    去看看同时代的其它数码机现在都去了什么地方,还值几个钱,原厂还管不管,你是不是都懒得碰那些老东西了。尼康d600掉渣没人管都上了315晚会,你还记不记得。此时,你觉得m9脱膜是否还真的是那么大问题么?十年前的产品,转了n手才到你这里,换个ccd,激活一台世界上最后的ccd全画幅相机,您说值不值。要我说,只要激活它,那就超值。

    关于m9的参数

    1、屏幕像素23万,低么?首先我觉得,拍张照片就低头回看是件很逊的事情,不自信的表现,胶片时代的人都比你自信。再说了,在相机小屏幕给你高像素又能看出啥?有那功夫不如先升级苹果视网膜屏的mac电脑。

    2、连拍慢。需要咔咔咔咔连拍的场合,还是快点换佳能尼康吧,一点也不优雅。

    3、存储速度慢。要那么快干啥?如果换成胶卷,你会一口气连续拍十来张报纸么?不要忘了,虽然sd卡不花钱,你多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你后期处理的负担。同时,你用个低速卡是不是也对不起徕卡?请换成闪迪95速extrame pro专业卡好不好,不要只看那些calss10之类的参数,pro版的SD就是专业,贵有贵的道理。

    4、最大只支持32g卡。我宁可要多几张小卡,也不要一张大卡,所谓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比较安全。

    5、ccd费电。m9跟cmos机比确实费电,可是徕卡还费钱呢,费,是阻止你的理由么。

    6、取消了m8的顶部液晶屏。徕卡公司还是比较传统的,还以为现在的人根胶片时代差不多,999张还不够你拍一阵子么?胶片一卷36张,27卷足够你拍个主题了吧。不,现代人都用很大的sd卡啦,随便旅个游都拍上千张。导致m8的肩屏一直显示999,因为最多只能显示三位数。这个设计很不合时宜,m9干脆给去掉了。可是你把卡余量显示去掉了,电池余量也去掉了,要查看状态还得进菜单,这个就可惜了点,谁也想拍着拍着咔嚓断电了。不过这个液晶屏M10也没有呀。

    raw宽容度

    严重欠曝光的加四档可看,过曝光的往回拉三档可看。是不是很牛啊,特别是高光的保留,让很多人痴迷,声称在CMOS机里高光不好拉回来。

    总结

    我不想评价别人对徕卡m9的看法,对我来说,m9永远都是那样一台令人心驰神往的相机。从前是,现在也是,未来也是。因为我从来也不曾否定年少时的那些浮想联翩。

    对上一辈儿的人来说,拥有一台M3就是件幸福的事情了。对于十年前关注徕卡的人,拥有一台M9就是件美好的事情了。别说我忽悠你买徕卡M9,也许M240和M10才是你惦记着的,你的梦里不会有我的歌。

    关于leica m9 vs leica 240 vs sony a7r的对比测评

    请参考《Leica M240 vs M9 vs Sony A7R Lens Combination Review》。

    参数

    • 型号:徕卡M9
    • 发布日期:2009年9月9日
    • 类型:35毫米全画幅数码测距相机
    • 传感器:1800万像素CCD,尺寸36×24毫米(全画幅),无低通滤镜,镜头转换系数1.0x
    • 镜头卡口:徕卡M卡口
    • 取景器:光学取景器,放大倍率0.68x,基线长度69.25毫米,有效基线47.1毫米,带自动视差校正框线
    • 快门速度:1/4000秒至8秒,B门支持任意时长曝光
    • 测光:镜头内测光(TTL),中心加权测光
    • 感光度范围:ISO 80至2500
    • 闪光同步:1/180秒
    • 显示屏:2.5英寸LCD,23万像素
    • 文件格式:DNG RAW + JPEG
    • 存储:SD/SDHC卡
    • 电源:7.4V锂电池(容量1900mAh)
    • 重量(含电池):约585克
    • 尺寸(宽×高×深):139×80×37毫米
    • 机身材质:镁合金,银铬或黑色表面

    编号

    SN StartSN EndProductYearTotal
    unknown-M9 (black+grey)2009unknown
    3842870-M9 (black+grey)2010
    3978924-M9 (black+grey)2011
    4232787-M9 (black+grey)201231,339+
    TOTALASSIGNEDSERIAL NUMBERS2009-2012unknown

    徕卡M9序列号生产年份:2009-2012
    已知序列号范围:
    3484275 – 未知(黑色+灰色,2009年开始,总数未知)
    3803931 – 3842870(黑色+灰色,2010年,总数38,940+,包括编号~3836973)
    39045XX – 3978924(黑色+灰色,2011年,总数未知,包括编号~3908077、~3908439)
    4201448 – 4232787(黑色+灰色,2012年,总数31,339+)

    徕卡M9-P序列号生产年份:2011-2012
    已知序列号范围:
    4200963 – 4231838(银色+黑色,2011年,总数30,876+)
    4338392 – 未知(黑色,2012年开始,总数未知)
    4339634 – 4354288(银色,2012年,总数14,655+)
    4352801 – 4415836(黑色,2012年,总数63,035+)

  • 徕卡 leica M8 宝刀未老

    徕卡的 第一 台数码旁轴相机,LEICA M8,终于在2006年发布了。这机器刚一面试,就颇受争议,APS-H的画幅,1020万像素。对参数党来说,它刚出世,就已经属于淘汰品了。要知道,2005年佳能的5D都已经是全画幅,而且1300万像素了。

    对于这样一台从纸面上看一出生就 淘汰 的数码相机来说还有购买的意义么?现在一台二手M8价格正好是二手M9的一半——10000元左右。同等价格你可以买全画幅sonyA7、全画幅佳能6D都还有富余。要知道,花一万元买一个旁轴相机,再配上价格更高的徕卡镜头,真需要下很大决心啊。对于很多人来说,在2015年的今天,即便是库存全新的M8或许都需要犹豫,更别说二手了。

    我用徕卡M8大概有5年时间了2010年左右二手购入,到现在拎着M8出门依然激动万分,对于M8的缺点早已经欣然接受了。如果能接受这些缺点,那么,玩起徕卡M8,还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特别是,当有人问你:“嘿,你这照片怎么处理的,颜色有些 特别 哦”。然后你会有种欣喜,我没处理啊,我唯一做的就是选择了m8直出jpg。

    (更多…)
  • 摄影师Maryam影集《Rising Among Ruins, Dancing amid Bullets》

    最近哪吒电影很火啊,据说导演十年磨一剑。恰好最近在看一本黑白摄影作品,也是十年磨一剑。起初我是被黑白影调所吸引,并没有关注具体的内容。在翻看的过程中,意识到这些照片是关于战争中的生活照片,但不是战斗中的场景,而是战后或者战斗前废墟里人的生活状态。拍摄有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是深入到生活中的人物。我能从这些照片里感受到一种顽强的、乐观的、但又无可奈何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作品中那些人的生活状态吧。摄影果然不是到此一游的猎奇,而是需要深入观察的。

    Maryam的作品我起初以为是尼康拍的,因为黑白非常有质感呀。后来仔细调研了一下,她用的是佳能5d4相机,主要是佳能24mm-70mm f2.8镜头。对于我的固有印象,似乎尼康更可靠,但是佳能就真的差么?实际上很多战地摄影师用的是佳能啊。其实相机对于摄影来说相机只是工具,品牌对于风格来说没有多大关系,任何相机都可以拍出任何题材的照片,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只要你能够控制自己的相机。当你的作品足够强大,那是不是用徕卡拍的,已经不重要了。

    Maryam 于 1982 年两伊战争期间出生于德黑兰,对社会学的热情使她将兴趣集中在社会和政治问题上。在英国纽波特威尔士大学获得社会纪实摄影学士学位后,她开始在不同地区探索这些问题,特别关注库尔德斯坦的库尔德人状况。

    Maryam 是长期项目的拍摄者,她从 2012 年到 2018 年报道了从叙利亚北部的科巴尼到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辛贾尔的战争后果。她的第一本书 《在废墟中崛起,在子弹中跳舞》 获得了 PrixHip 和 Lucie 摄影书奖,该书记录了战争的后果以及叙利亚北部和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斯坦自治区平民返回家园的生活。

    《Rising Among Ruins, Dancing amid Bullets》 是我自 2012 年以来一直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库尔德斯坦从事的一个摄影项目,旨在见证战争的后果,即城市解放后返回家园的平民的生活,以及前线战士的日常生活,同时强调女性在队伍中的作用。
    — 玛丽亚姆·阿什拉菲


    (更多…)
  • 徕卡m8遇到elmar 35mm 3.5也能虚化

    通常来说,虚化需要大光圈、大底儿,像徕卡m8这样的aps-h残幅配合f3.5的光圈很难虚化了。但是呢,在街头摄影中它却能虚化,而且立体感似乎查到好处。但是很多单反的套机头在相同条件下就很难虚化了,不知道为什么。看来呀,参数值在不同的镜头中具备不同的3d效果。“唯参数论”不足以说明一枚镜头的效果。

  • 摄影与艾灸

    有一段时间我认为断舍离是一种减法,出掉了很多walkman、ipod、hifi播放器、录音笔、mp3,简化到只用手机。可是似乎手机上的app又让我陷入了繁杂的15秒短视频中。返回头看呀。原来复古才一种减法,让选择简单,回到walkman的磁带节奏。

    听上磁带机的简单熟悉反复播放的音乐,再点上一颗艾灸,让它在气海盘旋,让每一个清晨有一丝烟火气。给生活做减法,给摄影做减法。

  • Leica MP徕卡最后的专业胶片相机

    肌肤记忆

    有些相机背着、挎着、捏着,是可以令人内心安定的,哪怕是放到桌上,手上也似乎还能感受到它的形态和触感。

    文官武相

    如果说有红色leica标志的m6是台上唱戏的,那低调的徕卡mp更象是台下的,风头自然让给台上的,它自己却是没有风景的。别人的小红点打鼓敲锣,而我的黑漆mp却似美髯公的黑须,有种冷冷的文静的喜感。有人说i50mm外表憨憨的,内心却是清秀的,哈哈,其实啊,文官武相这个词相形容徕卡mp更合适。似乎mp确实与我更显投缘。

    当然,我也不排斥徕卡的红点,就像点心上的那一点红。传说弟子向佛陀提出禁肉食的建议,被佛陀当面否决了。原来戒律不是束缚别人的,而是俭约自己的,原来智慧不是约束,而是豁达。于是我把遮在m9红点上的胶带揭开了,“遮盖”多少带点消极味道,而那不是悉达多“大自在”的境界哦。

    快门转盘暗藏乾坤

    快门速度转盘,从1秒到1/1000秒,位数递增的排列顺序,黑白之间形成了太极阴阳鱼的造型,☯,是巧合?德国包豪斯设计在诞生之初就吸纳了很多来自于世界各国的玄学元素哦。就连德国纳粹党党旗,不也是来自于反转“卍”字符么。原来徕卡相机的快门钮里,还有这样的乾坤呢。

    不要小看这样的设计哦,它让我觉得快门速度的变化,是那样自然的一件事,直觉得推拉之间就实现了快门的变化,而不单单是冷冰冰的数字。

    徕卡mp的快门转盘是小盘,类似m3。只是m3的转盘多一个牙口,用来联动外置测光表,mp是不需要的。2014年徕卡发布了一款leica m-a,取消了测光模块,快门转盘回归了m3的牙口,更接近原版m3。

    大盘小盘的八卦

    “大盘小盘”指的是快门速度转盘的大小。小盘机包括leica mp/m6/m5/m4系列/m2/m3。大盘机包括 leica m6ttl/m7/m8/m9/m10/m11等数码机。

    小盘机的速度转盘,顺时针提高速度,逆时针减缓速度。大盘机正好相反。

    取景器里的测光指示灯也不同。小盘机箭头指向右,快门速度要逆时针转;箭头指向左,快门速度要顺时针转。大盘机与小盘机方向正好相反。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m6ttl、m7、数码m把快门速度盘做那么大?还有人解释说“快门转盘大了,操作起来更方便”。实际上速度盘的大小就是为了区别这个曝光指示箭头方向的改变,给同时使用两种机型的人,通过触感去区分箭头方向。当然,这是我八卦出来的,不一定是真的。

    新漆老漆

    (更多…)
  • 望远镜头

    sony a300 + minolta 100mm-200mm f4.5

    远摄镜头是一种真正换一种方式看世界的镜头,这也许就是当年单反干掉旁轴的主要原因吧。远射镜头可以看到缥缈的现实,诗意的色彩,我这个特别喜欢标准镜头的人,竟然越来越喜欢远摄镜头了……。

  • Leica MP2 1958-1959

    徕卡MP2(Leica MP2)是一款非常稀有的相机,是基于徕卡M2改进的专业版本,于1958-1959年间生产。它是为专业摄影师设计的实验型号,配备了特殊的电动马达驱动,是徕卡M系列中第一款带有电机驱动的相机。由于产量极低(仅27台),资料相对有限。以下是基于历史记录整理的徕卡MP2基本参数:


    徕卡MP2基本参数

    • 生产年份:1958-1959
    • 类型:35毫米胶片测距相机(带电动马达驱动)
    • 镜头卡口:徕卡M卡口(M-Mount),支持所有M系列镜头
    • 标配镜头:通常搭配Leitz Summicron 50mm f/2(7片4组)或Elmar 50mm f/2.8
    • 快门:布帘式焦平面快门,快门速度范围1秒至1/1000秒,含B门(长曝光)
    • 取景器:光学取景器,放大倍率0.72x(与早期M2相同),支持35mm、50mm、90mm框线,无自动视差校正
    • 测距仪:内置双像重合测距仪,基线长度69.25毫米(与M2/M3一致)
    • 胶片格式:35毫米胶片(24×36毫米,135格式)
    • 胶片传输
    • 配有专用Leica Motor电动马达,速度约3.5张/秒(视马达状况)。
    • 马达通过底部机械连接驱动胶片传输和快门上弦,需配套电池组。
    • 手动过片选项(旋钮倒片,类似早期M2)。
    • 马达控制:快门释放按钮周围有独特控制环,用于开关马达电源,防止电池耗尽。
    • 机身材质:黄铜构造,镀铬(银色)或黑漆表面(6台黑漆版尤为稀有)
    • 尺寸(宽×高×深):约138×77×33毫米(不含镜头,马达增加底部厚度)
    • 重量:约600-650克(不含镜头,含马达重量视电池组而定)
    • 产量:总计27台(序列号935501-935527),其中6台为黑漆版(935507-935512)

    重要特点与说明

    1. 电动马达驱动
    • MP2的最大特点是配备Leica Motor电动马达,可实现约3.5张/秒的连拍速度,远超当时其他M系列的手动过片效率。
    • 马达通过底部电气和机械连接驱动,包含快门释放耦合和胶片导轮联动。
    1. 设计基础
    • MP2基于M2(1958年推出)打造,保留M2的取景器(0.72x)和测距仪设计,但外观上与早期M2接近(如旋钮倒片)。
    • 与同期M3(1954年)相比,MP2的取景器框线更简单,未采用M3的0.91x高倍率取景器。
    1. 稀有性
    • 总产量仅27台,其中21台为镀铬版,6台为黑漆版。
    • 存世数量更少(估计15台左右),部分仍保留原始马达和电池组,成为徕卡收藏界的顶级珍品。
    1. 历史背景
    • MP2是徕卡为满足专业摄影师(如新闻摄影)对快速拍摄需求而开发的试验型号。
    • 它在1958-1959年短暂生产后停产,随后徕卡将精力转向M2和M3的量产,电动驱动理念未广泛延续至后续M系列。
    1. 收藏价值
    • 因产量稀少且技术独特,MP2在拍卖市场价格极高。例如,黑漆版MP2曾以数十万欧元成交(如Leitz Auction记录)。

    935507935512Leica MP2 (black)19 Aug 1958*6
    952001952015Leica MP2195915
    M2 的专业版采用电动马达驱动,每秒可拍摄 3.5 幅,即所谓的 MP2。共有两个系列,共生产了 27 台,编号为 935501 至 935512,以及 952001 至 952015。21 台相机采用亮铬表面处理,6 台则涂成黑色(编号为 935507 至 935512)。MP2 是一系列样品相机,仅用于测试,不买的。
  • 徕卡m6——让徕卡M真正起死回生的相机

    平民气质

    与之前的徕卡M3M2M4比1984年开始生产的徕卡M6有种平民气质,M6材料不如前代好,做工不如前代好,但却卖的非常好。其实在那个年代,正是平民意识觉醒的年代,我就是一台相机,不用铜的又怎样、起泡又怎样?平民的徕卡M6反而有种符合时代的反对权威的反叛精神。M6一直到1998年停产,但后续还在少量生产直到2003年跟ttl版本一起停产,足足生产了近20年。

    (更多…)
  • 历久弥新的黑漆徕卡M4——徕卡M4使用报告

    技术最全面的徕卡m机身

    平心而论,徕卡M4是整个徕卡M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机器。使用了最先进的上卷系统、最先进的回卷系统、最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过片系统、最先进的电镀黑铬技术。可以说一台顶新的黑色镀铬M4,无论从技术还是从做工上来说,都是一流水准。而且这样的顶新黑铬M4还是能找到的,价格绝对在合理范围内。尽管黑铬比黑漆显得更耐磨,但是收藏家们却不买账,露铜的黑漆M4才是他们的宠儿。

    一辈子很短,新更短,老去才是永恒

    没有哪一部相机能像黑漆徕卡那样充满诱惑。对于徕卡迷来说只要抓住黑漆就能感觉到 “粘手”,根本放不下来。黑漆脱落处黄铜闪闪发光,就像历史留给我们的落魄与辉煌,能给人智慧的启迪。

    我不恼收藏家们把它的价格炒高了,因为黑漆成为收藏品绝对是历史的偶然。当初黑漆只比镀铬售价高一点点,主要是给战地摄影师使用的,防止反光被敌军发现。那时候普通摄影师可不用黑漆,因为它太容易磨损,银色徕卡M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相机的代表logo,乔布斯时代的iphone摄像头logo就是银色徕卡造型。所以实际黑漆产量从事至今都非常很小。

    如今黑漆历久弥新,反而价格不断攀升。其实买个现行版黑漆MP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MP还没有停产,甚至二手mp也往往很新。但是,用了黑漆徕卡,一定要有个心理准备,因为它的新,很快会在你手上消失,一辈子很短,新更短,老去才是永恒。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