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OCUMENTARY IMPULSE

THE DOCUMENTARY IMPULSE

这本书就不多说了,纯粹是冲着外皮买的,这不是徕卡嘛,至今也没仔细看。当时这本书在前门pageone书店,根富士拍立得放一起。翻看了一下,还可以的。只是里面有一章节正常是过不了审核的哦。

买了书籍画册,那么这些图像就是自己的了,可以装进大脑,可以一天一张,可以一天一本,可以粉碎了慢慢装,可以换着花样装,能装多少就装多少。它们是咱大脑的新移民,移民到脑内的星球。

新移民进入大脑并不一定有建设意义,但这是让大脑丰富起来的途径。不抱着看画册学摄影的心态看画册,摄影只是消化过后自然的产物……比如牛粪蜂蜜。

看摄影书籍似乎可以丰富想象,开阔自己的眼界,毕竟世界那么大靠脚丫子是看不过来的。再说了,看到也不一定能感受到,借助世界上那么多优秀摄影师的眼睛,还能穿越时空,至少效率高哦。

刷画册,用眼睛收割,自然接出种子,种到自己的星球,开出不一样的花朵。往事是别人的,也是自己的,是全人类的。

THE DOCUMENTARY IMPULSE
继续阅读THE DOCUMENTARY IMPULSE

徕卡玄学之——uv镜背后的哲学

徕卡老uv

原来现代uv也是延续的徕卡基因

20世纪20年代,徕卡诞生的那个时代,135胶卷对紫外线非常敏感哦,紫外线会让远处的风景模糊起雾,那个时候徕卡给镜头配备了一块卡在镜头前面的uv镜。这个设计一直沿用至今,几乎所有后来的120、135相机都会给uv镜流出空间。

徕卡e39、a36镜头滤镜口径背后的玄学

徕卡老uv

回到一百年前,徕卡设计镜头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个问题,要过滤掉短于360纳米的紫外线最符合徕卡的审美,于是镜头前口设计成a36的uv口径,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时期的uv会刻上a36的标志啦。

后续由于胶卷的变化,和徕卡镜头设计的变化,徕卡决定要过滤掉短于390纳米的紫外线,于是采用了e39口径的镜头设计,从那之后的镜头主要是用39mm口径啦。呵呵,厉害吧,a36,e39,都是有玄学的哦。

当然了,再往后胶卷都提升了抗紫外线能力,徕卡镜头也提高了抗紫外线能力。那些初期的玄学就被人遗忘了,也很少有人去思考啦。如今的uv主要还是起到防护作用了。至今几乎很少人知道a36和e39的来源了。当然了i50mm知道啦,哇哈哈。

徕卡老uv

uv的防尘防护作用

现代uv主要还是用来做防护啦。天芬家是给电影头做滤镜起家的,由于电影头太贵了,天芬家的uv都是两片玻璃粘合的,就像防弹玻璃,摔碎了不容易摔出渣,而是裂出纹理,这样不至于伤到镜头。实际上徕卡的镜头uv也是双层粘合防爆哦。

国产品牌镜头纸

眼镜清洗小妙招,用自来水开大,在水下用眼镜布冲洗,在把水开小,将眼镜立放,从自来水柱下从右至左平移,这样水柱子就会带走水珠子啦,然后攥掉眼镜布里的水分,用眼镜布洗掉眼镜边框上的残留水珠子。

不过呢,由于自来水没有那么方便,随身带个眼镜纸还是有必要的嘛。最近发现国产品牌的眼镜纸很便宜20多元300片,比蔡司镜头纸的要便宜好几倍啊,蔡司多200片都要130多元,特别是这个时期要经常对手机消毒。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月牙版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月牙版

真以为自己是被照片吸引才去拍照的么?不,是器材!

L1308226

有朋友问富士月光机和理光gr1s二选一选哪个,已经有了康泰时g2想来个不一样的感觉。

起初i50mm推荐理光gr1s,但后来琢磨琢磨,还是推荐了富士月光机。因为人家的问题很有意思,“不一样的感觉”,实际的需求就是体验一种相机的感受。

gr1s是一个方便实用的机器,是用来随手拍片的,但人家并不需要一个高产相机呀,理光gr相机可以说是没有使用感受的,拿起就拍,揣兜就走,是以出片为首要目的。但是人家有g2了,出片怎么也比理光好呀。

而富士月光机颜值很好,看着就舒服,没事摆动摆弄当个手伴,当个道具都是很好的。看书的时候当个镇纸也好看呀,再说了富士镜头很厉害的,出片也不弱呀。上述功能理光都不合适,如果哪个人对着黑扁的理光gr欣赏外观,那审美也确实需要提高了,哇哈哈。

又回到原点,i50mm问自己,真以为自己是被照片吸引才去拍照的么?不,是器材。只有让人喜欢的器材才能让人喜欢带着拍照,只有喜欢带着才能拍出真心,真心才是最美的。

leica m9 + 35/2asph

徕卡玄学之——遮光罩的哲学

leica elmar 5cm 遮光罩

遮光罩成为标配从徕卡开始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135相机的遮光罩是徕卡发明的。徕卡之前的大画幅相机都不配备遮光罩的,那个时代用蛇腹皮腔做遮光罩。135诞生之后徕卡逐步发展了现代遮光罩并让这个配件成为了标配。什么?120相机,先有135才有120,先有徕卡才有其他好不好。

徕卡对现代相机的贡献远远不只是相机和镜头那么简单哦,整个135相机体系标准至今延续的徕卡体系。徕卡给elmar 50配备可拆卸圆形遮光罩,之后的每一支镜头都有各式各样的遮光罩。

价格5000起步的徕卡钢嘴专用遮光罩

遮光罩的作用

很多朋友不喜欢给镜头装uv而是配备遮光罩,能够防止镜头被触碰脏。除了防尘防雨防雪功能之外,遮光罩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遮挡侧逆光。在《徕卡m35毫米相机的摄影教材》书中有个明显的对比。

遮光罩的精神

徕卡的遮光罩从来没有马虎过,最早的遮光罩都是黄铜材质,表面处理非常精美,拿到现在也很精致。尽管后来又用铝材质和塑料材质,依然一丝不苟。

徕卡的遮光罩安放到镜头后与镜头浑然一体,甚至很多人喜欢用遮光罩给镜头加分,这也导致徕卡的遮光罩价格一直不菲,没办法,遮光罩也有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

我最喜欢的50mmf2遮光罩,恰恰是这个徕卡12538塑料遮光罩
leica summicron 里最美的12504和12538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月牙版
summicron 50 f2 + leica m9

遮光罩到底有没有用?为什么任何镜头都会标配一个遮光罩?用了uv是不是可以不用遮光罩了?我跟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也曾经为了美观不加遮光罩,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孙悟空也得配遮光罩

遮光罩是非常重要的镜头组成部分,带与不带对成像的影响非常大啊。你看看人家孙悟空,火眼金睛,都需要遮光罩——“……孙悟空手搭凉棚而看也是吃了一惊:师傅啊……”。孙悟空配遮光罩的动作就是它的招牌动作呀。

任凭你再牛的光学设计,都有固定的可视角度,角度之外的光线都属于杂光,杂光也会通过镜头前片玻璃射入镜头里面,如果杂光很强,就会在里面经过多次折射反射,最后造成耀斑、眩光、鬼影、雾霭、清晰度下降、白平衡不准……。所以从来没有哪个镜头厂家不给自己的镜头配遮光罩的。康泰时t3康泰时tvs康泰时tix为了彰显自己的专业性,都单独给卡片机开发遮光罩的。

很多朋友使用徕卡不爱装遮光罩,说没啥影响呀。这跟拍摄习惯有关系,因为遮光罩在侧逆光时才起作用,也就是强光不在画面里,而是恰恰在画面边缘之外时。此时手搭凉棚才起作用。如果你对着强光源拍照,让太阳进入了画面,这时不叫侧逆光了,叫逆光,那带不带遮光罩都一样,这个时候就是拼镀膜和光学设计了。但是,就算是直接逆光拍摄,带上遮光罩也百利无一害,因为逆着太阳时,很有可能周围建筑的玻璃会反射到镜头侧方。在城市里街拍尤为明显,今年北京雾霾天少见了,光线越来越强烈了,带遮光罩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理论上镜头焦距越长,视野越窄,受到杂光影响越大,所以长焦镜头都遮光罩都比较细长,广角镜头的遮光罩比较短宽。 继续阅读徕卡玄学之——遮光罩的哲学

为什么R口徕卡相机这么便宜?

徕卡m工艺品

徕卡m相机每一个细节的变化都会引来讨论,甚至机身饰皮材质、纹理颜色的变化都充满着话题。徕卡从诞生之初都是奢侈品,基本上一个镜头的价格其他相机可以买几套。所以徕卡m一直都是具备工艺品属性的。甚至被工业设计大师认为是二十世纪仅有的几件不需要改动的工业设计产品之一。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徕卡r工作机

徕卡r相机从诞生之初就是要做顶级工作机,确实也做到了顶级光学和顶级的机身。当然顶级就是针对工作机而言,要绝妙的光学素质,要宽阔明亮的取景器,坚固耐用的机身。

徕卡r很多镜头当年比m头都贵,甚至德国总部一度只生产r系统,m交给加拿大。但是由于工作机讲究的更多的是投入产出比,那么奢侈没有几个摄影师、摄影工作室乐意投入。现在的徕卡s系统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

leica r6

落坡凤凰不如鸡

但是工作机都有个弱点,需要跟随市场口味而转变,客户需要中画幅效果,你就得上中画幅,客户需要数码快速产出,你就得上数码,客户需要后期合成你就得合成。而淘汰下来的工作机就像落寞的龙虎,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如今的r系统,甚至不如佳能尼康康泰时受宠,这些机器当年都是徕卡零头的售价,但是奈何用的人多,口碑积累多也多,反而比r系统还贵。这些现象存在,就有其合理的地方。

十年R系,百年M

徕卡m几乎都是金属材质,而仅有的布帘快门都是百年有型,所以m机是可以延续百年的相机。而r单反相机使用电子线路,线路都是很薄的塑料,同时单反的反光板也需要橡胶减震,这些都是为了与日系单反pk而设计的,目标是在10年内领先日系。最终,在长期的拉力赛上,r相对m就越来越没有价值。最近十年,要不是sony微单的出现,让徕卡r镜头来了一次枯木逢春,不然徕卡r会更惨。

这就明白了,为什么R口徕卡相机这么便宜了。便宜并不代表不好,它永远都是顶级的胶片单反。

leica r6

为什么i50mm很少玩中画幅,不玩大画幅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不是咱不想,是条件不允许啊。有几本徕卡s的画册,很喜欢,还有一本2013年徕卡s的挂历,真好看。要是有人送一台徕卡s肯定要呀,不过话说回来,有了s干啥用呢?

咱没有模特拍,用s就是要拍大片嘛,没有掌声,没有报酬,用s干啥呢?咱要是商业摄影师肯定要买徕卡s的,什么哈苏什么禄来,统统靠边站,就要徕卡s系列,要的就是徕卡色,要的就是徕卡的操控理念,手动曝光。可惜啊,咱不是商业摄影师呀。

徕卡m相机是不需要模特的,也是不需要掌声的,更是不需要报酬的。m就是跟随自己的记录设备,用着简单,用着顺手,几十年都不需要改变,也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与时俱进,就这么拍着,永远都是那个操控,永远都是那个手感。

所以i50mm很少玩中画幅,不玩大画幅。对于一个日常随拍的人来说,出掉徕卡m上了大画幅,过段时间再联系他,他会告诉你已经不完摄影了。因为如果徕卡m都让你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那么大画幅只会放大你的盲目,彻底击溃你的摄影幻想。

相反的,能玩好大家伙并乐在其中的,都是厉害的角色哦!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黑白摄影光有徕卡mm还不够,至少需要一片黄色滤镜

黄镜 leica m9 raw转黑白不做调整

增加半档或者一档曝光

黄色滤镜在黑白摄影里几乎是标配,使用场景非常多。由于黄色滤镜对光线的阻挡效果较弱,一般只需要比正常曝光增加半档或者一档曝光。例如,阳光下,不带滤镜时曝光值为光圈f16 快门1/250s,那么加黄色滤镜后曝光应该调整为光圈f/16 快门1/125s。

如果以黄光为主的环境,甚至可以不增加曝光。同样,如果以蓝色光线为主,那就需要增加1.5档甚至更多曝光。

数码摄影的黑白滤镜

彩色数码相机是由RGB(红绿蓝)三色通道记录色彩的,所以彩色照片转黑白,可以通过分别调整通道颜色数值,实现滤镜效果。要实现黄色滤镜效果,可以通过降低蓝色通道数值就可以实现啦。

黄色滤镜的作用

黄色滤镜会阻挡蓝色光线通过。黄色滤镜会让天空的云和蓝天分离出来。

黄色滤镜不阻挡红色和绿色,所以人脸会显得白皙,甚至可以遮盖一些瑕疵哦。

可以看下图:

第一张是转成黑白后的默认反差。第二张是降低RGB蓝色通道数值后的效果。

反射镜里的蓝天白云是不是分离度大了,卡丘皮是不是变白了。

黑白摄影光有徕卡mm还不够,至少需要一片黄色滤镜

徕卡mm不存在RGB通道,它只记录亮度,所以你是无法通过后期实现滤镜效果的。就必须要添置黑白滤镜,徕卡推出mm时也是同时推出一套黑白滤镜的哦。所以买了mm不使用滤镜,很可能拍出来都没有m8、m9后期调整的反差好哦。使用徕卡mm黑白摄影,但是不添加物理滤镜,可是不得要领哦。

徕卡m9能否添加物理滤镜呢,当然也可以了。

毕竟后期使用通道的方式还是会降低画质的,而且物理滤镜对蓝光的阻挡也是更自然的哦。所以徕卡m彩色数码相机,也可以使用jpg+raw格式拍摄,然后jpg设置为黑白模式。如果不喜欢直出的,还可以后期调整raw格式,此时的raw格式整体偏黄,再转黑白只需要微调,就能获得很好的黑白照片。

黄镜 leica m9 raw
黄镜 leica m9 直出jpg黑白模式
黄镜 leica m9 raw转黑白不做调整
继续阅读黑白摄影光有徕卡mm还不够,至少需要一片黄色滤镜

徕卡本身就是一台测距仪

leica 90 f4 + iiig

有一次公司挪桌子,大家都在讨论,那个很沉的会议桌横过来尺寸够不够,又找不到皮尺,于是i50mm从包里拿出了徕卡。从桌子一角向另一角对焦,然后记下镜头景深标尺的位置。然后跑到屋子另一边,对空间测距,哈哈。空间还是允许挪动的,来吧,可以的。哇哈,徕卡可以当皮尺用哦。

leica 90 f4 + iiig

1991年二手徕卡卖多少钱

徕卡m4p要1000刀,镜头基本1400刀。而当时的单反一套400刀甚至更便宜。看来徕卡从来没便宜过哦啊。不过,有一件令人兴奋的是事情,当年徕卡一万多人民币,现在也是差不多哦,哇哈哈,因为人民币跟美元绑的很紧,汇率浮动很小,但整体gdp在增长,实际人民币的全球购买力是上升了的哦。投资徕卡相比投资其他相机来说更保值,这是自然的,但更保值的还是尽量长寿点,,,,因为昨天买不起的今天买得起了,今天买不起的明天肯定买得起……但愿如此,减肥……

继续阅读1991年二手徕卡卖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