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的太阳总会点亮黄皮墙,与他相伴的往往是墨蓝色的天空。不过很多相机似乎都认识蓝天,但凡遇到蓝天都会让天更蓝,那样往往能给人第一眼的惊喜,但是它不是我现场感受到的白平衡。到底白平衡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以灰板为标准么,可傍晚它本身就不存在准确的白平衡呀。
也许,现场实际上应该是下面的样子,但是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上面的更接近我记忆里的真实。记忆里的真实往往与现实不一致,但我选择自己的记忆。徕卡的镜头似乎最容易带给人这种强化记忆的特殊魔力。

傍晚的太阳总会点亮黄皮墙,与他相伴的往往是墨蓝色的天空。不过很多相机似乎都认识蓝天,但凡遇到蓝天都会让天更蓝,那样往往能给人第一眼的惊喜,但是它不是我现场感受到的白平衡。到底白平衡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以灰板为标准么,可傍晚它本身就不存在准确的白平衡呀。
也许,现场实际上应该是下面的样子,但是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上面的更接近我记忆里的真实。记忆里的真实往往与现实不一致,但我选择自己的记忆。徕卡的镜头似乎最容易带给人这种强化记忆的特殊魔力。
单反吧,主要的缺点之一就是菜单、功能太多了,过一段时间不用就记不住了。在尼康d700的默认设置里有个D-lighting开关,会把画面整体提亮,这样吧,就会降低油润感。特别是熟悉了“德味”,首先还是要把这种软件内置的hdr功能关闭。另外,尼康的曝光似乎整体也是偏亮一些。特别是使用改口的镜头,没有光圈联动,最佳的机身设置就是关闭D-lighting,然后使用m档,iso手动,快门速度手动,光圈手拧,测光模式使用中心区域测光,非cpu镜头选择50mm f3.5即可。取景器里的测光条可以用来辅助设置快门速度,尽量不要过曝光,否则油润感还得后期降亮度……。
摄影如果是艺术,可能不仅仅是“我的器材很好,我拍的很棒”这么简单,能做到这两点的随便一本杂志都可以,要上升到艺术,可能还是要给人一种更倾向人性感悟方面的东西。要深入到这一点,你我共勉吧。
徕卡R单反系统与美能达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当年蔡司康泰时单反系统与雅西卡之间的关系,但又不完全一样。康泰时单反系统主要是蔡司出镜头设计,交给雅西卡日本生产。徕卡R则有很多镜头使用了适马、美能达的设计,然后在镀膜和机械结构上做到徕卡标准。
徕卡 Vario-Elmar-R 35-70mm f/3.5 E60 (日产)
徕卡 Vario-Elmar-R 35-70mm f/3.5 E67 (美能达设计 德产)
徕卡 Elmarit-R 24mm f/2.8 (美能达设计 德产)
徕卡 Vario-Elmar-R 80-200mm f/4.5 (美能达的 Rokkor-X 80-200mm f/4.5)
徕卡 Telyt-R 500mm f/8 折返
徕卡 Vario – Elmar – R 70 – 210mm f/4
Fisheye-Elmarit-R 16mm f/2.8
徕卡 Vario-Elmar-R 28-70mm f/3.5-4.5
Vario-Elmar-R 35-70mm f/4 是 Kyocera 生产的镜头 (要知道Kyocera也是康泰时蔡司镜头的制造商,这个头应该和蔡司有一些渊源)。
发现其实徕卡单反领域很多是来自美能达生产和设计,另外一些超广角是施耐德、安琴和蔡司设计。其实目前看,日产的徕卡r镜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便宜的。
徕卡的镜头设计理念就是使用顶级玻璃,用简单的光学设计,然后获得最纯净的光学还原。简单说就是堆料。说实话,是有点奢侈的,这样的结果并不一定能立即捕获人心。德国人做东西都是冲着永远用不坏的目标去做的。一镜传三代,人走它还在。所以徕卡镜头往往都很保值,就像钻石一样可以用几代人,甚至有一些还会升值。
美能达的基因里充满着创新和科技的元素,实际上它的设计理念都很超前,但是做工和制造上又倾向性价比,与佳能尼康形成鲜明的差异。我手上有一台美能达的a7000胶片机,它的真机样子比图片上好看,很科幻。另外一台胶片机美能达a7,手感非常好,硕大明亮的取景器,总能让你不由自主的举起相机。甚至它机身的快门声音,都充满了科技感。但是,就像樱花短暂的绚烂一样,美能达似乎并没想让这些相机永恒使用,它加入了大量的易碎的塑料。它的镜头也使用了大量的塑料,这就是美能达的风格,不是非要学佳能或者尼康的样子。这才是美能达,人也应该这样,不必学别人的样子,不必补齐短板,发挥长处,那才是你自己呀。
从心里玄学角度讲,美能达这种具有开创精神的相机,总能给人正向的能量。它的激进设计正好弥补了徕卡偏向保守的理念。徕卡对待光学设计非常谨慎,自己做不好的设计绝对不自己做,而是采用蔡司、施耐德、美能达的成熟设计。
当徕卡R35-70mm f3.5 E67使用美能达的光学设计,在进行改款让它符合徕卡的光学理念,再让做工达到徕卡水准。可以说这枚镜头是徕卡都与美能达结合以来优势互补最出色的一只。
徕卡镜头的设计从最开始就相当保守,elmar 50mm f3.5使用的是蔡司的天塞结构,但是玻璃用料和微调让它符合了徕卡的哲学。这颗变焦镜头也是类似,徕卡直接使用了美能达的光学设计,然后让它融入徕卡的哲学。不同点:
徕卡的焦外虚化更平滑,不会出现干扰焦内的效果,副手就是副手,不可喧宾夺主。
徕卡的焦外颜色不会跑偏,这是至今很多家镜头都有的毛病,徕卡的镜头往往背景颜色更稳定,给人自然踏实的感觉。
至于其他,比如畸变、暗角、各个焦段段稳定性,美能达md版本还是与徕卡r有很大差别的。所以哦,价格差十倍绝对不是仅仅品牌溢价哦。当然了,md版本的画质其实也很好啦。因为去掉虚化、去掉颜色,从锐利度上看,它们挺像的。
稳定性:我找不出什么特别的词语来,暂且用这个吧,就是用徕卡镜头很少出现意外的破环。这是众多徕卡模仿者们一直无法做到的,这枚r变焦镜头做的很好,我很少遇到它出现意外杂色的情况,无论是合焦还是虚化的部分。甚至它的逆光表现,远远超过现代很多定焦镜头。也超过同时期的蔡司镜头,这是令我意外的。
很多人以为徕卡就是德味,其实徕卡更重要的就是稳定性,任何复杂光线表现都是最稳定的。蔡司也不行,至少我用过的蔡司也无法和徕卡比稳定性。相反,其实徕卡的特色反而并不是最突出的,蔡司的色彩、法镜的浪漫、俄头的旋郊……。徕卡——稳定。
徕卡R35-70mm f3.5 E67虽然是德产,但并不完全是徕卡的风格,但又不是完全的美能达风格,我觉得它的特色正是在“结合”这一点。徕卡常有,美能达也常有,但把他们如此和谐的结合到一起的,不常有。这枚镜头的光学设计是美能达的,但是它的徕卡元素在哪呢:
(1)平滑均匀的虚化背景
蔡司的虚化更多的是柔美,徕卡的虚化更强调平滑,这与二线行关系不大,徕卡的平滑是给人一种自然感,一种消失感,不会让背景成为你关注的对象,这样就突出了主体,让主体缓慢而有干净的与背景分离。大多数徕卡也不会出现过分旋转的焦外虚化,更多的强调还是平滑自然。这点R35-70mm f3.5 E67是做到了的。
(2)清晰而不锐利
用过徕卡的人都知道,徕卡的镜头都不是刀锋般锐利,特别是小图看时会给你一种不锐利的感觉。但是当你放大后会发现,该有的细节一个不少,多余的光线一点不多,它完完整整的都给你了。这一点leica r35-70mm f3.5 e67是具备的。
(3)从中心到边缘的清晰度和亮度
实际上徕卡m镜头在胶片上是以从中心到边缘画质一致著称的,特别是从八枚玉时期开始,到数码时代也是如此。这其实是徕卡的一大特点之一。这枚leica r35-70mm f3.5 e67还是令我意外的,它在数码上边角出奇的好。leica r35-70mm f3.5 e67均衡的画质,也是与e60版本的主要区别,徕卡为了解决暗角把它重新设计并在德国生产,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只很超前的镜头,放到数码也没那么容易出紫边,当然逆光偶尔也会有。70mm-50mm基本没暗角,35mm端拍摄蓝天会有暗角,光圈收缩到f5.6以后暗角减弱。
使用变焦镜头还是要掌握一些不同焦段光圈画质特性,毕竟光学特性全程一致是不可能的哦。
(4)优秀的暗光表现
实际上很多镜头,你可以试一试,在晚上光线弱的情况下并不是拍不到,而是拍不清晰。微弱的光线经过镜头多次折射、反射干扰最终无法做到清晰的。而这枚leica r35-70mm f3.5 e67令我意外的是异常清晰,这是妥妥的徕卡安全感。徕卡镜头哪怕是圣光,在夜晚使用也会有非常清晰的表现力。徕卡的暗光表现不仅仅是网上传闻的所谓“蓝调”,它是影响清晰度的。徕卡最优秀的特质就是暗光下能捕捉到微弱的光线。同时不会让光线乱跑去点亮该黑的地方。蔡司最优秀的特质就是暗光下点亮色彩。嘿嘿,他们都很好,都很德味。
(5)干净的背景颜色
徕卡镜头给人愉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背景颜色不会出现怪异的杂色,很多镜头焦点内很清晰色彩也不错,但是焦外就给人一种脏脏的感觉,这个是徕卡照片耐看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会给你一些不悦的色彩跳跃感。人的眼睛是很敏感的,背景偏色是会被潜意识感受到的。
(1)缺少虚化背景的艺术气息
经典徕卡镜头全开光圈往往都有一些艺术气息展现出来,比如圣光、夜神、75mm f1.4之类的虚化见常的镜头。但是leica r35-70mm f3.5 e67可以说与那些无关,leica r35-70mm f3.5 e67的虚化更像是asph的调教,更接近现代asph的虚化,的确,后来的r35-70 f4就使用了asph。当然,f3.5的光圈不能指望他虚化能有多少艺术气息,它能给你的事自然宁静的自然气息。
(2)缺少浓重的色彩
实际上在遇到徕卡之前,美能达的镜头都是浓重色彩的,甚至徕卡自己设计生产的早期R头也是色彩浓重的,也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结合后都在浓重色彩这一点上让了一步。当然我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镜头的光圈值可能比标称的要大一些,也就是说它的进光量充足,是一只明亮的镜头。如果照片的亮度高了,那么自然色彩的饱和度就会降低。于是我尝试减少1.3档的曝光,看看它的颜色是否会浓下来。实际上,它依然算不上色彩浓艳。
徕卡R定焦头与M旁轴镜头相比,通常饱和度更高一些、更浓艳一些,这枚镜头实际上更接近徕卡同时代m头的低反差理念。
欠曝拍摄,提亮3档,也不算浓艳:
就算是美能达设计,就算是徕卡单反镜头,对暗光的表达能力也依然在线,实际上单反r镜头转接到数码上比m旁轴头要有优势,单反镜头由于离底片远,实际上光线更垂直,在数码转接时,面对没有专门针对边角在硬件上做优化的cmos时,r头更有优势。
(3)油润感
一说德头油润,往往可以通过头发多出油量判断。越是油润的镜头吧,头发没洗的天数就越长。如果m头的出油量是10分,那么这枚镜头吧也就7分吧,降低曝光后它基本上可以与东德蔡司的定焦m42 口的35mm f2.4出油量打个平手。不如m头和r早期德产定焦出油量大。
不过我得提醒一下,过于油润的镜头不能拿来拍妹子,因为太油了,头发不飘逸哦。
尼康d700使用m档,中心区域测光,非cpu镜头设置为50mm f3.5,使用显示屏里的测光标尺辅助测光,不要过曝光。这样,德味就来了。遇到晴朗的清晨或傍晚,多不需要怎么后期处理,徕卡R依然是徕卡。
徕卡这枚镜头是远超美能达md 35-70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色差控制。在高反差画面里徕卡顶级的研磨工艺和优秀的镀膜,会让反差的边缘干净利索决没有杂色。别说当年的美能达md35-70,就是放到今天,又有几个镜头能做到呢。下面这张照片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我只是随手拍里一辆阴影里的自行车,但当我看到照片时,自行车竟然如此光鲜亮丽的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徕卡r依然是徕卡,色差控制大师。
在软件默认设置里sony a7s的raw锐度比尼康d700高一些反差也大一些,这种设置多少会削弱徕卡镜头的特点,d700的raw更强调细节,更接近徕卡m相机的raw一些。转接sony的片子似乎更容易抓人眼球一些。但d700的耐看度是更高一些。可见啊,玩转接镜头,机身的风格影响很大。当然了,实际上后期高手吧,能抹平这些差异。
在色彩方面sony会有一种科技绿的染色,但还不像富士那样强烈,富士机身就是转接徕卡也看不出几丝徕卡风味,而sony转接徕卡m能保留5成原始味道吧,sony转接徕卡m镜头不是一个划算的组合,转接r或者康泰时甚至雅西卡,相当划算。尼康d700转接徕卡r镜头,似乎能发挥出8、9成功力。转接到徕卡m相机肯定是效果最好的,但是,r头上m机身,实在是一种奇怪的玩法……我是觉得没必要。这枚镜头改口后和尼康单反机身非常搭配,虎头虎脑的,给人一种敦实可爱的赶脚。
以后有机会在总结吧,光圈收缩后清晰度、反差都会高起来,画质清晰锐利影调明快,趋于现代风格。
f3.5时广角35mm端遇到蓝天暗角比较明显:
收缩光圈,或者使用50-70mm端,则无暗角:
这是一只性能稳定的标准变焦镜头,涵盖了常用的35mm、50mm、70mm焦距段,与徕卡R定焦相比,清晰度高,平坦的整体亮度,反差中等(仅限f3.5时,且仅和r定焦比),饱和度中等(仅限f3.5时,且仅和r定焦比),素质优秀,德味有徕卡m镜头八成功力吧。实际上后来1985年美能达发布af镜头,色彩已经与md时代的高饱和大不相同了,受到徕卡影响色彩越来越趋于这种自然风格了,实际上af的美能达更接近徕卡。
仔细品味这枚徕卡变焦镜头后,不得不感慨,徕卡依然是那样一个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为你考虑周到的产品,这枚镜头的稳定表现堪比m定焦,耐看度超过很多现代变焦镜头。徕卡从没强调镀膜,但它的抗眩光能力却好过蔡司。也难怪那么多人喜欢徕卡啊,这样踏实做出的产品,谁会不喜欢呢?
订货号 - 11244 - 11248
生产时代 - 1983-1996 < 31,610 片镜头
制造商 - E60 美能达 - E67 ELW
变体 - E60,1986 年 3393301 号之后的 E67
镜头数量/组 - 8 / 7
F 值范围 - f/3.5 - f/22
最近对焦距离 - 1 米 / 3.28 英尺
最小物场 - 632 x 947 和 338 x 507 毫米
隔膜设置/类型 - 7 叶片
对角线视角 - 64 - 35 度
过滤器类型 - E60、E67 后编号 3393301
材料 - 黑色阳极氧化铝
尺寸 长度 x 直径 - 64.5 x 72 毫米 / 2.54 x 2.83 英寸
重量 - 420 克/0.93 磅,第 3393301 号后为 450 克/0.99 磅
铭文 - LEITZ VARIO-ELMAR-R 1:3.5/35-70 E60 3XXXXXX
徕卡 VARIO-ELMAR-R 1:3.5/35-70 E 67 3XXXXXX
起始编号 | 末尾编号 | 镜头 | 年份 | 产量 |
---|---|---|---|---|
3171001 | 317500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82 | 4000 |
3241701 | 324510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3-cam) | 1982 | 3400 |
3284401 | 328840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3-cam) | 1983 | 4000 |
3308201 | 330870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84 | 500 |
3317701 | 332220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84 | 4500 |
3346201 | 334980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85 | 3600 |
E60 | ABOVE | BELOW | E67 | |
3393301 | 339460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86 | 1300 |
3418891 | 342089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86 | 2000 |
3489341 | 349140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89 | 2060 |
3538468 | 3540467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90 | 2000 |
3623801 | 362480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93 | 1000 |
3652421 | 365342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94 | 1000 |
3661831 | 366283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94 | 1000 |
3733301 | 3734300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96 | 1000 |
3790260 | 3790509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97 | 250 |
3832945- | 35mm–70mm f/3.5 Vario-Elmar-R | 1997 | ||
合计 | 1982-1997 | 31,610 |
尼康单反相机对其他镜头的转接很不友好,一些会撞击反光板,一些要加矫正镜片(康泰时yc就需要矫正镜片才可以)。唯独徕卡R镜头容易改口成尼康单反f口。徕卡r法兰距是47mm,尼康f法兰距是46.5,所以网上很多徕卡r镜头都改成了尼康口,而且还能改回去,只需要替换后口即可。
品牌 | 卡口 | 法兰距 | |
---|---|---|---|
尼康 | F 卡口 | 46.5mm | |
佳能 | EF 卡口 | 44mm | FD 卡口42.1mm |
宾得、理光、凤凰 | PK 卡口 | 45.5mm | |
康泰时、雅西卡 | YC 卡口 | 45.5mm | |
适马 | SA 卡口 | 45.5mm | |
玛米亚 | Mamiya 卡口 | 45.5mm | |
美能达 | α 卡口 | 44.7mm | |
美能达、海鸥、珠江 | MC/MD 卡口 | 43.5mm | |
奥林巴斯 | OM 卡口 | 46mm | |
徕卡 | R 卡口 | 46.9mm | |
柏卡 / 百佳 | PB 卡口 | 44.4mm | |
柯尼卡 | AR 卡口 | 40.5mm |
大光圈虚化效果确实梦幻,可是f3.5的光圈其实也很潇洒哦。实际上f3.5也是有一定的虚化的,不然就没有对焦的必要了,特别是全画幅机身,f3.5的立体感反而是更真实的。徕卡这枚R35-70mm f3.5 E67变焦单反镜头,是以全开光圈就很清晰著称的,同时与r变焦头相比色彩清淡自然。它是美能达设计德国生产,实际出片不是一眼就让人惊喜的那种,刚上手的惊喜程度是不如康泰时40-80mm f3.5的浓郁色彩的。但是就像徕卡m口镜头,多看几眼,才发现耐看之处。想要玩好这枚变焦f3.5的徕卡R头,也是急不得的,要从中规中矩的平常中慢慢感受,忘记器材,专注内容。
我喜欢拿蓝天做背景,蓝天从未争夺过主角。拍这些年照片,我发现无论是花呀还是叶呀,都在变,唯独不变的却是作为背景的蓝天。
我恍然间明白了,原来一直默默支持我的是蓝天。原来蓝天才是摄影的真正主角。
不少朋友拍花了,我能体会到那种心情,那种每一张都舍不得删的心情。像花一样的年华,每一刻都那么值得珍惜。拍花的心情,才是高贵的心情,每一个摄影师都不应该丢弃它。
曾经一度有一些专业摄影师嘲笑别人只会拍花花草草,现在越来越明白了,是他气量小了,是他体会不到拍花的妙处。
当然,我也曾经气量小了,我甚至一度劝诫这位朋友买徕卡。他那一套两万的佳能5d2和24-70 f2.8都没拍过几张,如今能卖3000么?真不如徕卡保值哦。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
真正的好东西不是和人攀比,不是看谁收集的镜头多,也不是看谁拥有限量版,也不是看谁的器材保值,无论什么器材,只要是在自己眼里完美,无论它是徕卡还是雅西卡,它就完美。就好像喝酒,目的不是比谁的酒量大,也不是比谁喝红酒白酒还是黄酒,喝的目的是让自己愉悦,一壶浊酒飘飘欲仙。
这几张是那位朋友,用他多年没通电的相机拍的,还别说,其实真挺好,因为是用raw拍的。
我总觉得这一年啊,春天是等来的,其他季节是自己来的,所以呀,不要放弃拍花的机会哦。拍呀,花的每一个轮回都会如期而至。
很多事情都可以冲上去再退下来,唯独年龄这个事儿呀,你是没法退回来的。而摄影的摄龄呢也是无法退回来的,当你拍到一定数量,就会越来越理解摄影,越来越理解摄影的独特性,它是你的生命的延伸,而不简单的是个摄影构图和所谓色彩。
今天不知为何,希捷5t的照片硬盘无法访问了,嘿嘿,其实是抱有希望,后来是发奋恢复,然后是愤怒想摔硬盘,最后是坦然接受,老曹说,丢了再拍呗,也对哦。摄影吗,不必纠结于过去拍摄,持续拍下去吗,生活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样子,是我们活出了它该有的样子嘛。
看来我是离不开尼康了,虽然徕卡在人文方面无可替代,但是尼康在风景方面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在我遇到像丢失照片这样挫折时,尼康的风景总能给你带来些许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