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弗兰克·霍瓦特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看就会爱上了他的作品

看弗兰克·霍瓦特 Frank Horvat的作品总会给人一种放松而又疏朗的感觉。无论是商业作品,还是街头作品,都散发着一种欣喜和乐观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是依靠干净的背景、讲究的环境而搭建的,而是捕捉到了人物闪亮的某个瞬间。他不像其他摄影师那样拍的令人惊奇,也不像有些摄影师那样拍的严肃,简单的说,一看就会爱上他的作品。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不好定义的摄影师

通过一两句话,或者一篇文章就介绍Frank Horvat,我觉得是很难的,因为它是时尚摄影师,同时在街头摄影领域也很有造诣,同时又因为拍摄夜店女郎而闻名。有时候摄影师也不知道怎么就成了自己。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长寿的黑白摄影师

通常来说喜欢黑白摄影的人都有些极端,要么是看不开的极端,要么一切都看开的极端,对于后者,往往是个长寿的摄影师。Frank Horvat拍摄了大量黑白照片,同时也拍摄了很多彩色照片。但从他的黑白照片里我看到的更多还是“看开”,没有过分的执拗感,都是自然中散发着一种乐观的恬淡。这也许就是他长寿的秘诀吧。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手持徕卡怎能不自拍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哇。也应该是个很自恋的人哇,手持徕卡没少自拍哦。轻松写意,原来意大利人也喜欢徕卡哇。

目测他的器材有:
徕卡m2+summicron 50 f2 +外置取景器
徕卡m3 + summicron 50 f2
黑漆徕卡m2 + summicron 50 f2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leica c3 胶片口袋相机

leica C3是一款35毫米全自动自动对焦的“取景&拍摄”便携相机,由Leica于2002年推出。

它配备了一个28至80毫米f3.6-7.9的Leica Vario-Elmar ASPH变焦镜头,对焦范围为0.8米到无限远。具有典型的程序自动曝光功能。闪光灯可以设置为自动、开、关、消除红眼、慢闪。使用DX编码胶片时,胶片速度自动设置为50至3200 ISO。马达驱动的胶卷传输自动前进到第一帧,并在最后一次曝光后倒回。它由一枚3V CR123A电池供电。

生产时代 ——2002-2005年9月1日

订单号。 - 18120。

类型 - 带变焦镜头的紧凑型 35 毫米自动对焦取景器相机。

胶片格式 - 35 毫米胶片; 24 x 36 毫米格式

镜头 - 28–80 毫米 f/3.6–7.9 LEICA VARIO-ELMAR ASPH。 (6 组 8 个元素)。

聚焦范围 - 0.6 m /2 ft < 无限远。 最小物场 - 190 x 285 毫米。

自动对焦系统 - 主动红外自动对焦。

曝光控制 - 程序自动曝光控制,具有自动闪光灯激活(自动)、闪光灯开启、闪光灯关闭、带频闪预闪以减少红眼的自动、自动慢速(曝光时间更长); T(曝光时间可达 99 秒),手动背光校正; 可以存储所选程序。

曝光测光 - 中央重点测光。

对焦模式 - 自动对焦,手动无限远。

记忆 - 焦点被锁定,并通过轻按快门释放按钮保存测光值。

快门速度范围 - 1/370 秒–99 秒,在慢速开启、慢速和关闭闪光灯模式下自动更改为“B”

胶片感光度设置 - DX 编码胶片的自动胶片感光度设置,从 ISO 50/18° 到 ISO 3200/36°; 没有 DX 编码的胶片和速度低于 ISO 50/18° 的胶片设置为 ISO 100/21°; 速度超过 ISO 3200/36° 的胶片设置为 ISO 3200/36°。

ISO 100 幻灯片胶片的闪光范围 - 广角:3.9m (10ft 10");长焦:2.5 m (8 ft 2"); 指数:广角:14(46 英尺),长焦:20(66 英尺)

取景器 - 带有闪光灯、自动对焦和曝光测光符号显示的实像型变焦取景器。 0.35 x 35 mm 至 0.67 x 70 mm; 视野约为胶片格式的 80%

胶片传输 - 自动胶片穿线并前进到第一帧。 最后一次曝光后自动倒带。 可以中途倒带。

数据印记 - 集成; 日期或时间的印记。

曝光系列 - 连续按下释放按钮时将激活曝光系列功能。

自拍 10 秒。 曝光延迟。

电源 - 3V 锂电池 (CR 123A)。

身体 - 银色铝。 用于背带或腕带的侧面附件。 三脚架螺纹 A1/4 DIN 403 (1/4")。

重量 - 270 克/9.5 盎司,不含电池。

尺寸 (宽 x 高 x 深)- 129 x 67 x 46 毫米/5 x 2 3/5x 1 4/5 英寸 

C3 序列号

序号开始序列号结束产品数量
28551012880100徕卡C3200225,000
29291012939100徕卡C3200310,000
全部的分配序列号2002-200335,000

大师与徕卡之:大卫·赫恩(David Hurn)

《摄影师手册:玛格南成员大卫·赫恩谈艺录》

那年那月那天让我看看英国摄影师大卫·赫恩(David Hurn),于是百度了一下,看了一篇《玛格南摄影师大卫·赫恩:“正是捕捉完美图像的困难,才使它成为有意义的挑战”》,天啊,他的理念竟然跟我几乎100%吻合啊。

摄影反映生活的真实以及生活的变迁。

——大卫·赫恩

是啊,i50mm也一直这么认为的,所以总是在用镜头对准街头的精神状态和时代变迁哇。摄影怎么会“没什么好拍的”,只要你能聚焦生活的真实,一切都是可拍的。而时代的变迁,是自然而然的融入作品里的哦。那不是刻意寻找和营造的哦。

如果我们对拍摄对象真正好奇、着迷或感兴趣,那么我们就不会试图去控制、更改或修饰它。

——大卫·赫恩

是的,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很少后期处理照片里,徕卡数码相机也都是jpg+raw格式保存,但是发表jpg图片哦,因为真正令我着迷的是抓住了某一个表情,某一个瞬间,而不是依靠后期调整什么氛围和影调。

用数码相机时,摄影师倾向于不停地查看显示屏,看照片是否合适。然而,与此同时,事件可能已经无可挽回地改变了。

——大卫·赫恩

太对了,太对了,大师说的很对哦,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一直对徕卡那台没有屏幕的机器(徕卡m-d和徕卡m10-d)颇有好感,这点跟使用胶片特别相似。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坚持在自然光下使用徕卡相机,也是同样的情形。这份坚持没有让他淡出这个领域,反而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因为他的作品迥然不同于那些带着大画幅相机、巨型闪光灯和成吨设备的摄影师。

——大卫·赫恩

是的,一直以来让我放弃其他相机,而使用徕卡的主要原因就是——徕卡是自然光下表现最好的。我是个懒人,借用自然的力量让我的摄影是种享受,我只需要操控机器就可以了哦。

原来i50mm是中国的大卫·赫恩

再一看大卫·赫恩的作品,哇哈哈哈哈,跟i50mm颇为相似哦。

哇哈哈哈哈,有点自嗨了哦:

对焦靠在2米半 ,
行走中与路人擦肩,
沿着街头跋涉着无限远,
只为记录忽如而来的迎面,
谁与时代互为一天地,
谁与胶片走过许多年,
不去征求什么名誉,
但摄影却是我的楼兰。

大卫·赫恩的徕卡

好像大师用的不是徕卡哇,数码是富士x100系和xpro系,还有康泰时系……

富士x100
康泰时
康泰时
David Hurn
G.B. ENGLAND. LONDON. The BEATLES during filming of ‘A Hard Days Night’. The Beatles film was primarily shot on a moving train. The four Beatles running on train platform. 1964.
David Hurn

徕卡m11是旗舰吗?

每一个徕卡M,都是旗舰

通常来说,日系摄影器材都分几个档次:普通型号的用全塑料机身,中端型号用金属加塑料,高端型号全金属。高端顶配叫旗舰。这样把用户分成至少三个消费层级,对应三个不同的质量。其实这种产品理念已经被大家接受了,好像一切商品都得区分品质,什么都得有个“旗舰”才行。可是,徕卡没有,每一个徕卡m都是旗舰,它没有把消费者划分层级,一视同仁。它们不理解,能把产品做到最好,为什么要做一个次品出来卖呢?

旗舰之外,都是限量版

徕卡M机会根据摄影大师的特殊需求,制作一些特殊版本,例如黑漆数码机、黑白机,甚至没有屏幕的型号。徕卡也不是死脑筋,也很灵活的,旗舰之外,都是限量版。

我拍过“强盛电动车”《狂飙》

最近有个对国产电视剧特别挑剔的哥们,推荐我看《狂飙》。嘿还别说,拍的尺度还挺大的。随手一翻,嘿……,竟然我也拍过“狂飙”,还是“强胜”的嘞。

leica m2 + noctilux 50 1.2 asph

从《狂飙》高启强到摄影高反差

高启强是这个电视剧的主要人物,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反派,为什么额?安欣反而不怎么受关注。因为大众啊,还是喜欢高反差,高启强也叫高反差,从卖鱼的到地方一霸,大家还是喜欢高反差啊。

把玩徕卡?当对比时也是乐趣消失时

徕卡镜头对比,是苦差事

年岁越来越重,时光越来越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时间越来越快了,越来越飘了,也越来越没有对比镜头的念头了。好好享受每一支镜头的特点,不是很幸福的事情么?拥有一支镜头,考虑再买另一支镜头“升级”,想要比一比summicron和summilux谁更好,更值得拥有?可是,往往,当对比时也是乐趣消失时。——这是一份苦差事。

如果只留一支镜头,我会留哪个?

这是朋友问的最多的问题,起初我回答过可能是summilux 50 1.4 e43吧,也可能回答过summicron 35 /2 八枚玉吧,也可能回答过summicron 50 f2吧,但是这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因为有时候我可能觉得一枚elmar就够好了。把它们拿到一起对比时,总会有种快乐溜走的瞬间。所以,如果我现在回答,可能就是,“把所有镜头上架,卖剩下那个就行了”…………

leica m2 + noctilux 50 1.2 asph

徕卡镜头拍电视剧《柏林之狗》

这是一部被名字耽误了的电视剧,起初以为是拍狗的,后来发现,原来是拍人的,剧情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看是看的一头雾水,后来发现原来是警匪悬疑大片,哈哈。

里面很多夜里的镜头,我估计使用了徕卡Leica Summilux-C Series Lenses大光圈镜头哦,徕卡在暗光领域的耕耘连电影头也得靠靠边哦。

柏林之狗 Dogs of Berlin  (2018)
Lenses | ARRI Rental Prime 65 28mm T4.0 Lens, ARRI Rental Prime DNA Lenses, Leica Summilux-C Series Lenses
Leica Summilux-C Series Lenses
Leica Summilux-C Series Lenses

一台穿越到1932年的徕卡大M

电视剧《前行者》有一幕特别有意思,哈哈,这个叛徒最怕拍照暴露自己,但还是被偷拍了。剧组安排两台徕卡入镜,哈哈,第一台使用了徕卡iiif配合闪光灯,被这个叛徒发现,恼怒之下拆出了胶卷。可是他没发现,架子后面还有一人,使用了一台徕卡大M……把他给偷拍了……哈哈哈哈。一台穿越到1932年的徕卡大M……

唯一的徕卡M口掌机——福伦达bessa T

唯一的徕卡M口掌机——福伦达bessa T

平行时空里的福伦达

五点钟的梦境总会残存一会儿记忆,在一列车厢中,我是一个要到灾区采访的记者问,晨光透过窗外的树叶,在桌上流逝着斑驳的光影。如果梦境是遇到另一个时空的自己,那么我敢肯定,在某一个平行宇宙,我用的不是徕卡,而是它的替身——福伦达。一台灰色的福伦达bessa T,原来梦里一切都是黑白的。

但凡可以拥有徕卡,哪有人会选福伦达?

福伦达如果和徕卡放在一起对比,毫不客气的说,是弱一些的~。因为有徕卡的“手工打磨”在那里,会凸显得福伦达bessa们的“平凡气质”,说白了,就是跟徕卡比做工有些糙……但凡可以拥有徕卡,哪有人会选福伦达?

工业灰色的精神是福伦达

但是福伦达有一些限量版的机身却非常漂亮,有各种颜色可以选择,蓝色、绿色……,我最喜欢的还是灰色的福伦达。总觉得,这种灰色最符合福伦达的气质,说不出为什么,我对福伦达灰色机型情有独钟。叫它青灰?航空灰?还是船坞灰?还是叫它工业灰,它那种粗旷、硬朗、简洁、干净,能给人一种踏实感。如果我是福伦达的设计师,那我一定要把这种工业灰的设计定为福伦达的主色调。是的,灰色的福伦达,就是在告诉人们,我,不是徕卡的替身!

唯一的M口掌机:福伦达bessa T

福伦达其他型号基本都可以作为徕卡的替身,比如不带取景器的系列是徕卡螺口机的替身,带取景器的是徕卡m口机身的替身。唯独这台bessa T,他是拥有m口的螺口机。说的有些矛盾哦。举个例子就清楚了,很多人喜欢徕卡螺口机的小巧,特别是亚洲人手型,螺口机可以不用背带而成为掌机。所以很多人不惜重金把徕卡iiig改成m口,用来使用徕卡八枚玉等M口名镜。而bessaT是福伦达针对这类人群的产物,是的,世界上唯一的M口掌机:福伦达bessa T。

福伦达bessa T 是兼容徕卡m和螺口l39的胶片相机,它的取景器参考了早期徕卡螺口机的设计,小巧轻便,单手握持很好,配合漆面手感,根本不需要背带。这点福伦达bessa r2a就做不到了哦。甚至有人说福伦达他就喜欢T,可以用所有徕卡镜头,还小巧,掌机徕卡。

福伦达bessa已经停产好多年

好久没有关注福伦达的胶片机身了,这一晃才发现,原来它已然停产很多年了,价格涨了,不比徕卡便宜喽。我一直对福伦达机身没什么好感,特别是银色的,还有禄莱同款机型,那种银闪闪在徕卡面前都显得廉价。唯独特殊颜色的漆面机型,颇有好感。

灰色机身配黑色饰皮

我很喜欢福伦达r2a的灰色限量版,感觉福伦达就该用这种颜色,因为徕卡没有。哈哈哈,是的,不同于徕卡又不让人腻歪。这台福伦bessa t的亮漆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军绿色福伦机身也有点意思,但不喜欢绿色机身配黑色饰皮,如果我买来应该会给饰皮换成绿色的,但是,如果找不到与漆面相同的绿,那还不如黑色呢……。灰色漆面的机身配黑色饰皮显得最和谐。灰色机身配黑色饰皮——我建议福伦达如果复产,就把这个搭配作为自己的标准款!

不是奢侈品,我是工业风

灰色并不是讨巧,要把灰色拿捏好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哦,做工不行的上了灰色会更显邋遢,甚至连银、黑色都不如哦,而福伦达的做工正好符合这种工业灰气质。我不是奢侈品,但我是稳健的工业风。

福伦啊配什么镜头

我把徕卡镜头宁到福伦机身上总觉得不对劲。特别是银色的铜质镜头,因为福伦机身比较轻,黄铜材质的镜头会让重心前移,握持起来非常不得劲。所以要尽量使用轻一些的镜头。

做工太精致的徕卡镜头也不适合,我发现徕卡镜头精制的做工对让机身显得廉价。所以最好使用徕卡里黑色铝制镜头,或者做工差一点点的,比如徕卡美能达summicron-c 40 f2这样的镜头,松垮掉的七枚玉,或者福伦达、俄头、佳能l39头,这样不会夺走福伦达机身的光环。而我发现一枚亮漆版的俄头很搭配,哈哈哈。当然福伦达自己的一些小巧镜头也是很合适的。

可靠的bessa T

福伦达bessa型号里有很多经不起时间检验的型号,有的型号会饰皮老化粘手、有的饰皮开胶。毕竟是日产福伦达,还不是徕卡哦,有些小毛病可以理解。唯独bessa t这个型号没有出现问题,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福伦达bessa,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唯一的徕卡M口掌机——福伦达bessa T
唯一的徕卡M口掌机——福伦达bessa T
唯一的徕卡M口掌机——福伦达bessa T
唯一的徕卡M口掌机——福伦达bessa T

耳机也可以德味儿——拜亚动力dt880 600欧

拜亚动力dt880 600欧

凌晨五点从梦中走出,光着脚取来了拜亚dt880 600欧,插上磁带walkman,继续昨晚的《荷花淡淡》,开启那首《淡若晨风》,然后想要写点什么,那就写写拜亚这个耳机吧~

再见森海

那就写写器材吧……森海的hd600吃灰许久后被我出掉了,因为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时间和心境听复杂的交响乐了。也许是生活已经够纷繁了、也许是我很喜欢恬淡虚无了。

森海的厅堂感是它的特色,而我已经不去“音乐厅”了。再见森海,好在森海塞尔hd600是经典“老三样”之首,出手还是很容易的。

原色拜亚

最近听的越来越多的是一些国乐,寻找一种禅静,这让我重新想到了拜亚动力的音色。记得十年前我有一只拜亚dt990 250欧,用它看电影时经常误把里面的开门声当成现实,还有电影里的冷枪声也是吓得我胆颤,拜亚的“音色”还原更准确,这是我对拜亚动力的印象。没有森海的“厅堂感”,但这种“原色味道”虽然平淡直白,但更耐听。

拜亚动力dt880 600欧

极简国乐

考虑到国乐多是“极简风格”,“音色”的准确性重要性更显突出,符合拜亚动力的品牌气质哦。国乐对于声场、调音、距离感,似乎并没有要求哦。我们是一把古琴摆在哪里都可以演奏,不是非要搬到音乐厅才可以的哦。用森海听起来,总是给你装到厅堂里,多少有些别扭哦。

高阻执念

至今怀念出掉的那条宇音pk1耳塞,150欧的阻抗独树一帜,那声音在平头塞子里绝对一流水准,可惜早早停产了。而现在卖的是不是当初的单元,还真不敢说。当然小耳塞需要加耳放也是它的致命弱点之一。但是,它给我留下了一个执念:高阻塞子音质上限更高。

dt880的600欧并不难推

由于越来约嫌弃耳放的繁琐,出掉hd600后,我的耳放也都陆续出掉了,还有一个不记得放到那个箱子了,本想找出来。没想到找出一堆徕卡滤镜……。魅族pro5打开hifi开关竟然能把600欧的dt880推起来,而且很好听。这是300欧的hd600都办不好的哦,hd600难推也是公认的。本以为600欧的阻抗应该更难推,低频会起不来,高频会刺耳。网上多数人也这么说。可是万万没想到macbook也能把拜亚600欧的dt880推的好好的。立马翻出带耳机孔的iphone6,音量开到头竟然也能推的有模有样的。再去翻出ipod u2特别版(u2版的ipod音质都好,对比过金属面的class的哦),放开音量限制,也能推的好好的。拜亚啊,颠覆了我的三观啊,600欧能直推。

拜亚动力dt880 600欧

600欧上限

拜亚动力官称600欧上限更高,需要耳机放大器。移动设备推荐32欧的,家用hifi设备用250欧的,hi-end前端用600欧的。但是我觉得啊,现在很多hifi播放器推力也很大了,没必要选低阻抗了哦。

老磁带机配高阻耳机

爱华90年代初的磁带机推力很大,音量开到7就很好了,老磁带机的推力确实厉害啊,而且用低阻小耳塞听到的底噪也竟然不见了,这就是高阻抗的威力哦。

600欧下限

使用普通的随身蓝牙接收器、老型号的带耳机孔的安卓手机、thinkpad笔记本就不行了,音量开到最大也听不到多少音。所以600欧也不是闹着玩的。还是需要一定推力。

拜亚动力dt880 600欧

身边的拜亚动力

拜亚的一个塞子谢蓝图很火,好几个徕卡玩家都用的那个,他们都很喜欢。只是我已经不用入耳式耳机了。所以也不考虑了。当然,主要原因可能还是,谢蓝图那货很贵!

就像提到降噪就想到bose,提到古典就想到森海一样。提到akg……我没感觉。可能喜欢akg的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拜亚党,哈哈哈。身边用akg的也很多,但我真的不喜欢那种“松垮”的声音,它让枪炮声显得过于优雅柔和了,他们管那叫空灵,而管拜亚叫直男……,哈哈哈。看来喜欢拜亚的肯定也不是个合格的akg党。

经典耳机与徕卡镜头

拜亚动力dt880就像是徕卡summicron 50mm f2,上市寿命长,知名度大,稳定可靠,不用适用过分高级的材料就可以清晰锐利,还原真实本色。只是过于均衡,个性欠佳。

森海塞尔hd600就像是徕卡summilux 35mm f1.4,型号没变但版本很多,差异很大,老款的味精多一些,宽松朦胧一些,后期越来越锐利了,但气氛渲染依然是它的特点。

akg ……。

恋恋不舍,洗映蓝天

立春了天亮的明显早了很多,歌曲来到了《洗映蓝天》恋恋不舍的摘下dt880啊,原来黑暗中左右耳戴反了,声场反了也可以听的那么有滋味啊,也许这就是拜亚动力专注声音本身的魅力吧,我的注意力都在指尖的古琴上了,至于厅堂感哈哈哈,有关系么?哈哈哈。对于古琴来说,心就是最好的厅堂~

拜亚动力dt880 600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