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S OF NEW YORK 人在纽约

HUMANS OF NEW YORK 人在纽约

这本书的文章几年前发过,但是由于网易图片服务器原因,全都丢失了。重新补发一下吧。这本书的背景很励志,摄影师股票投资失败,穷的叮当响,可能精神也收到了刺激,于是买个佳能相机在纽约到处拍人。

他拍人的方式很特别,都是与对方对话后,再拍。所以他的摄影i50mm认为不叫“街头摄影”,而叫“街头人像”。所以是把他踢出街头摄影范畴的哦。哇哈。

Brandon Stanton这种简单而又缺电式的摄影,就像阿甘一样,火了,还有很多粉丝。i50mm在某一年的五棵松二手器材交流集市看到的这本书,确实很有意思。因为他收录的不单单是街头人像,还有一段对方的真情表露,文字非常单纯而诗意。

最最有意思的是,Brandon Stanton这哥们,竟然在纽约拍到了另外一个街头人像大神Thorsten Overgaard(下左),我经常看他的博客哦,可惜现在已经打不开了。

Brandon Stanton的这种摄影方式,很快就被国内一些摄影师学会了,几年前也火过一位这样拍照的女生,只是不记得叫什么了😳,应该是她没有持续创作,而是火一把就干别的去了。

Thorsten Overgaard 左一
继续阅读HUMANS OF NEW YORK 人在纽约

大师与徕卡之安妮·莱博维茨 ANNIE LEIBOVITZ AT WORK《安妮在工作》

把商业广告片拍出纪实效果+电影感觉

话说在摄影领域,鄙视链也是存在的,拍艺术的看不起人文,拍人文的看不起拍旅行的,拍旅行的看不起拍商业的,拍商业的看不起爱好者。哇哈哈。安妮·莱博维茨却是商业摄影师里的一个例外,早年跟随滚石乐队、约翰列侬等文艺青年,让她在摄影里有了更高的追求。

确实是大师

要打通文艺和商业之间的壁垒,她甚至一度停下商业摄影去拍纪实。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在一次lv历史回顾展中见过她的作品,有很高的辨识度,色调、传达的气氛。基本上就是纪实效果+电影感觉,真实中充满戏剧性,不夸张又不媚俗,确实是大师级的哦。

安妮·莱博维茨 ANNIE LEIBOVITZ的器材

徕卡leica m9+手柄、玛米亚mamiya 67中画幅相机、富士x100、哈苏中画幅相机、konica hexar 柯尼卡巧思、康泰时t2、佳能尼康等等等。话说,商业摄影师不会买那么多器材的,因为到处飞来飞去,都是去当地租赁啦。

ANNIE LEIBOVITZ AT WORK《安妮在工作》

对一个从不看商业摄影的人来说,十几年前这书一出版就被收入囊中啦。确实让我重新审视摄影,重新看待商业摄影师。在客户需求和自我表达中原来还是可以取得平衡的。

商业摄影师和人文摄影师的气质自然不同,但任何一方内心都有一种不甘。互补比鄙视更有意义,商业摄影师可以适当放下价目表,拍一些没有利润的人文,而人文摄影师也可以放下清高,接一些摄影的活儿。打通二者的人确实太少了,一旦成了,那就是大师啦~原来摄影师也可以有那么高的宽容度呀。

ANNIE LEIBOVITZ AT WORK
ANNIE LEIBOVITZ AT WORK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安妮·莱博维茨 ANNIE LEIBOVITZ AT WORK《安妮在工作》

Bernard Faucon燃烧的雪 走进贝尔纳弗孔的图像世界

燃烧的雪 走进贝尔纳弗孔的图像世界

扉页寄语

“我能想到的艺术世界末日的样子就是艺术变成设计,变成世界的装饰品,变成品牌”——贝尔纳弗孔

故事性瞬间

“我拍摄的这些照片就是当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头脑里出现的东西。你讲的可能是个什么都不是的故事,但是孩子的脑中,这个故事会获得自己的生命。我试图创造的不是被讲述的故事,而是听故事的人脑海中浮现的某个瞬间。”——贝尔纳弗孔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i50mm感觉呀,摄影要走到艺术层面往往是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Bernard Faucon就把“人偶贩子”做到了极致呀。再一次证明了,只要你自己不觉得尴尬,那么尴尬的就是别人。哇哈哈,摄影还是需要包容呀,不仔细读读摄影师的思想,再琢磨琢磨,真是搞不懂这事哪门子摄影。置景摄影,哇哈。

器材党

1965年,贝尔纳弗孔还是孩子的时候,祖母用某幅画给他换来一台二手semflex双反相机。开启了他的摄影之旅。胶卷使用柯达ektachrome反转片。他很享受把玩相机的取景器,通过这个方方正正的视角,启发了他未来摄影的雏形。竟然小学时都天天挂着相机拍照片。后来他升级成哈苏了。后来为了拍摄一些长方形的照片,也用135哦。

Bernard Faucon说正方形是想象的形状,中心向各个方向延展增生,一切能量在其间运转循环,可以在其间塑造现实。而长方形则是记录的形状,人们用它来框住一个思考、一个观念。

是吧,器材决定摄影风格哦。如果給他换来的是徕卡,那么这哥们可能就是街头摄影风格了,嘻嘻 。

不要打击孩子

这哥们小时候被画画老师打击了,说他木有天赋。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挫折,竟然打击出一位艺术摄影师。所以呀,千万不要随便打击孩子。

图像的终结

Bernard Faucon认为数码时代终结了图像时代。网络的迅速海量照片传播,已经没有人愿意仔细凝视一个图像来。恩,是呀。哪怕是不列松的作品,似乎也不会有人盯着超过10秒吧……。

似乎摄影也是符合道德经呀,有无相生。在摄影是少数人的特权时,人们认为摄影将会改变世界。到了人人摄影的今天,那么也就等于没有摄影了。

放弃摄影之后

1995年后Bernard Faucon宣布放弃摄影,改为旅行和写作了,并经常受邀去摄影节、工作坊等摄影活动,并开始使用一次性相机、数码相机、手机拍了。他还出版过几本诗集……,挖了个塞呀,这不就是i50mm的状态么,哇嘻嘻……😳咱不是摄影师,是摄影诗哦~

燃烧的雪 走进贝尔纳弗孔的图像世界
继续阅读Bernard Faucon燃烧的雪 走进贝尔纳弗孔的图像世界

M型徕卡教科书

收到两本日文版《M型徕卡教科书》,设计还是挺有意思的。“什么是徕卡,太神奇了!徕卡从m型开始的日子。”这本书充满了日本杂志的设计风格,内附了徕卡简笔画贴纸。在杂志设计上确实可以从日本那学习。

i50mm对日本的看法也是复杂的。一方面喜欢日本民间的设计、艺术,另一方面讨厌日本政府。比如菅义伟这条狗跑到美国对台湾指手画脚,日本政府也配谈台湾问题么?干吧,打吧,啥也不说了?如果需要战地摄影师,i50mm报名哈。能拍到红旗插到台湾省,就好了,再来一张《占领总统府》,也就此生无憾了。

再有,如果有精力,把美国驻军也从日本赶出一半去也不错。这样可以更好的与日本民间交流啊,什么艺术、设计、音乐,都可以好好交流了,不容易被日本政府的傻逼言论扰乱。毕竟很多人很喜欢村上春树、坂本龙一、久石让、小泽征尔、原研哉等等。毕竟世界上多数老百姓还是想好好过日子、好好玩摄影的哦。

继续阅读M型徕卡教科书

徕卡摄影师都爱看画册么?

大师附体?

看画册肯定对摄影有益,但是抱着提高摄影水平去看画册往往徒劳无功,甚至收效甚微。至少i50mm在街头按下快门前后几秒钟,并没有”大师附体“。甚至走在路上,“大师作品”都忘在家里了。

理性的技术流

有的人天生喜欢摄影,视摄影为一项技术,是一种令人精神愉悦的运动,并不关心别人的作品。就算是看别人作品,也是学技术来的。这类人对于画册,是谈不上“喜欢看”,更应该叫“喜欢学”。哈哈哈。

视觉动物

有些人天生喜欢看图片,但并不喜欢摄影。身边很多这样的感性动物,他们看画报、看画册,对他们来说看图片是一项令人愉悦的精神旅行。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各种彩色明星杂志、旅行杂志、风景明信片,都是他们的最爱,至于照片是怎么拍摄的丝毫没有兴趣。

神交

有些人,既喜欢摄影,又喜欢看画册。他们不会刻意学习别人技术,只是喜欢看,同时喜欢分享自己的作品。其实,很多摄影师都是这样的。甚至很多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会打印成作品集。并且把自己的作品送给朋友,或着与同样制作画册的摄影师交换作品。这应该是摄影的高级享受了。当然,我们买画册,就是一种艺术审美的享受哇,精神食粮,哈哈。

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各有所长。比如看到有人推荐某个书好 ,为了趁热打铁下单了。如果实在太贵,就百度一下pdf。纸质书可以从书店翻看,当场购买,尽管比网上贵一些,购买的体验有时候也是书的一部分哦。当然,拆快递也是一种兴奋的体验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纸,作为实实在在的媒介,触碰,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观看体验。

徕卡摄影师都爱看画册么?

为什么徕卡摄影师要单独拿出来说呢?因为,用徕卡的摄影师更感性一些吧,性情中人,更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感性的摄影师,自然比普通的技术流更爱看画册啦。所以,往往徕卡群体都认识很多大师作品,不知不觉的,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跟那些“技术爱好者”拉开了差距哇~。而那些群体,可能一辈子都在讨论像素和高感这样的话题。

徕卡摄影师都爱看画册么?爱。当然,单反、微单、转接爱好者也爱看画册啦~。很多作家也喜欢看啦~

可惜,看画册的还是少数派

最有意思的是,往往销售最好的书籍是最基础的“相机说明书”,然后是“技巧、技法”,然后是“摄影历史和文化”。而如何解读画册的书籍,少之又少,写的人少,买的人也会更少。看画册的还是少数派,就像如今听cd、磁带、黑胶这种实体音乐的人一样少,甚至更少。

畅享个人摄影画册的未来

至于各种摄影教学、教程都在教你如何表达,是向外发散的。很多人也是这样在孜孜不倦的拍摄并发表,然后抱怨没人欣赏。并不是作品不好,而是没有观众。问题就出在了这里,摄影师除了创作,是否也该接受别人的作品呢?可以买、可以交换作品的方式,让个人画册流动起来。如果只会向外发散,而不懂得吸收,那学再多的技术和理论,摄影都没有未来的。记得谁说过,未来的书店只有两种书,一种是小说,另一种是画册。每个人都应该有出画册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彼此欣赏~挖哈哈哈哈。只是咱们得找个经济实惠的方法才好~

连动测距相机的魅力

联动测距相机的魅力

这是一本繁体字的原版书,但是里面有写到徕卡、柯尼卡、波浪之家,看着就舒旁轴相机就是看着舒服,当时根另外一个朋友一起买的。这本书就像流星一样,从pageone书店划走了,现在几乎难觅踪迹。

很惊叹135胶片可以印刷成跨页照片,而且单页清晰度非常好,色彩也很自然,胶片的魅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旁轴相机拍摄的东西就是能感受到一种风格,是与单反不同的感觉。器材对摄影风格多少是有影响的。谁说过来着,如果你想换一种摄影风格,那就尝试换一套不同的摄影系统~啊哈哈。

总觉得这种器材书籍能让我回到童年,用一颗童心去看待器材。

联动测距相机的魅力
继续阅读连动测距相机的魅力

MAGNUM STREETWISE简体中文版 此时此地 马格南街头摄影经典来啦

疫情前在大望路SKP应该是380多买的英文版《MAGNUM STREETWISE》,如今网上英文版210多。半年后港台版出来了,翻译为《马格兰的街头智慧》价格260元。

这两天还在跟清风说,他要买一本中文的,说要去SKP看看。后来他问了一位那边的朋友,说繁体中文店里383元,小贵哦。于是晚上,就去淘宝搜搜看 。如果你搜“马格兰的街头智慧”那出来的绝对是繁体中文版,都在200多元以上。只有搜索《此时此地 马格南街头摄影经典》才能找到简体中文版,挖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