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伦达vm 35mm f1.2 ii全开光圈的虚化效果怎么样

最近发现一个问题,街上的年轻人少了,中年人和老年人多了。获得如今正面临一个迅速老龄化的社会景观。过去我以为街头摄影是记录生活,现在看,街头记录实际上也是在观察。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观察行人。大光圈镜头是观察个体的一个利器。

有一位喜欢大光圈虚化的朋友说,现如今能与手机一眼就拉开差距的似乎只有大光圈镜头了……。虽然我完全认同这个说法,但是他说的确实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索尼微单用屏幕取景,其实与手机拍照差异越来越小了,只比手机多一个大光圈镜头了。

福伦达vm 35mm f1.2 ii全开光圈的虚化效果怎么样呢?我觉得比早期的vm 35mm f1.4要好。35mm虚化的立体感和50mm还不一样,35mm的背景是画面重要的做成部分,特别是虚化后颜色不能乱,这枚福伦达镜头令我欣喜的是虚化部分颜色稳住了,这点很好。

静谧深沉而清凉,是傍晚,是福伦达的气质

静谧深沉而清凉,就像入秋前的雨后傍晚的微光,似乎福伦达镜头在这方面很是擅长。这枚vm 35mm 1.2 asph让我开始重新定位福伦达的色彩了。它似乎没有像佳能那样对皮肤优化,又没有像尼康那样对清晰有着迷一般的执着,它似乎什么都没刻意给你,只在给你留下几分忧郁、梳理……

尼康d200的噪点也像胶片模拟

话说过去的时代,信息闭塞,会有很多好机器不被人发觉。如今,信息不再闭塞,然而却容易被带节奏。理光aps-c也能抄到天上,富士塑料感十足的旁轴也是俯视全画幅(。ì _ í。)。所以呀,我告诉自己,永远不追时髦。尼康老ccd单反,其实还挺像胶片的,哪怕是提亮后出现噪点,再配合徕卡镜头暗光表现能力,也是很像胶片模拟的。

徕卡镜头风格不是“特效”

看着那些说徕卡浓郁、清新、立体、油润等等话语,我觉得说的还不到点儿上。徕卡镜头不是又各种特效,它是没有特效。没有特效并不是“白开水”,在徕卡镜头面前,白开水也是特效。

我是怎么感受到这一点的呢?因为我拍的照片吧,它不是大众摄影喜欢的构图,它也不是摄影爱好者喜欢的光影,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是的,就是真实。如果真实被镜头的特效“污染”,那么那份真实就荡然无存了。而我发现,要保留画面里感人的那一丝丝真实,唯有徕卡镜头做的最好(。ì _ í。)。

所以那些徕卡色彩模拟、徕卡调色,呵呵,在我眼里呀,还是在化妆而已,真实是不能粉饰。

模糊了它也是徕卡

我一直在留意,有没有一镜头,成像像徕卡。至今也没发现,因为徕卡镜头实在太优秀了,即便是估焦盲拍没有合焦,他竟然也看着像一张作品,颜色不会跑偏,细节似乎也都在,气氛没有丝毫削减,如果用到胶片上配合颗粒,那更是丝毫不耽误它是一张作品。徕卡镜头就是好呀,模糊了它也是徕卡。

我给这幅作品起名——理想它几岁了

回味徕卡m8 CCD最初的味道(原始尺寸jpg文件样片)

Leica M8 / M8.2:
2006 — 2009

再次看到LEICA M8的青涩“德味”,就如同天气预报的配乐一样,有种百听不厌的淡然舒畅之感。

徕卡 M8,它的色彩是徕卡M相机里最不真实的,也是最不理智的,也是最随性的,也是最令人陶醉的(。ì _ í。)。就像你面对15年前的自己,无论有什么小缺点,都不会苛责的。回味十几年前用徕卡m8拍的照片,似乎m8就是那个时代的味道,时光陈酿之后的味道 —— CCD的味道。

注意 哦:点击图片后会在新窗口打开原始尺寸的jpg图片,每张4M左右。如果同时访问人数过多,服务器压力可能会增大,图片传输速度会受影响。

继续阅读回味徕卡m8 CCD最初的味道(原始尺寸jpg文件样片)

东蔡35mm f2.4 CARL ZEISS JENA DDR:一念法喜

一念之喜

已然过了立夏。这篇镜头的感悟已经在草稿箱躺了一个春天。春天是摄影起念的时节,而这枚镜头恰是随着起念而来的。摄影,一旦起念,就必然伴随着器材的观念同时而来了,正所谓一念三千。

我对这枚东德蔡司颇有好感,它给我的感觉有些类似婴儿眼中的世界,清澈、通透而又充满生机,看它的片子有种单纯的欢喜。

继续阅读东蔡35mm f2.4 CARL ZEISS JENA DDR:一念法喜

CONTAX ZE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