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徕卡镜头对焦手感——被推迟的快感

old lens life

很多人说徕卡镜头手感不一致,是的,因为徕卡镜头跨越一个世纪,太多了,而且使用程度不一样。一些老的新镜头手感比较硬,需要长期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手感。徕卡现产的新镜头出厂时不是最佳状态,偏硬,而且还有批次差异,哈哈。蔡司、福伦达,出场即是最佳状态。这是不同的设计理念。

手感根顺滑油、装配精密度有关系。过去徕卡镜头更加看重长期的手感,出厂时不是最佳状态,用个5年大概能到最佳手感。毕竟徕卡有那么强大的底蕴,也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就是“等得起”最佳手感。

蔡司、福伦达毕竟不能根徕卡比呀,如果出厂手感不佳就被人诟病了,所以尽量会让自己的镜头出厂即为最佳状态,不过用久了可能会松,二手市场很多蔡司松垮的镜头,或许能说明一点问题。

有些新镜头出厂即调成了最佳的手感,甚至比徕卡新镜头都好,i50mm是能理解的,努力到最好嘛,哈哈。还像过去那样推迟最佳手感,是现代人无法接受的,因为现在的徕卡用户并没有那么大的拍摄量,而且都手持n枚镜头,5年后镜头可能已经转了好几手了。哈哈。所以你会发现,现代asph的徕卡镜头也在缩短最佳手感的时间,一两年就到了。

old lens life
old lens life

徕卡summicron 50mm f2 缩头跑焦的原因?

白雪飞沙在墨西哥买了一套leica m3 + summicron 50mm f2 缩头,跟i50mm说好像镜头有问题,总是发虚。近距离、无限远都虚:

leica m3 + summicron 50mm f2 缩头

哈哈,看了他发来的照片,我问他:“是不是镜头拉出来后没有向右旋转呀?拉出镜头后,还要顺时针拧一下,需要卡住,不然肯定虚呀!”。

“呀,还要拧一下呀。明白了”

初玩缩头的朋友都要注意这一点哈。

继续阅读徕卡summicron 50mm f2 缩头跑焦的原因?

柯尼卡recorder 日期后背2020年轮回

柯尼卡recorder

有朋友问i50mm柯尼卡recorder半格相机的日期后背是不是到2020年就不再显示了。于是打开箱子一看,果然。柯尼卡recorder 半格胶卷机日期后背到2020年就重启了,显示80年了。原来2020年真是个重启之年呀。哎呀,忽然感觉时间好快,这可是一台40年前的相机呀。

这下好了,荒木经惟经常使用带日期后背的相机,还故意把日期调错,你可以进入荒木模式拍照啦。或者干脆不显示日期,不然要想准确显示日期得活到2080年,90后的小伙伴们有机会挺到那一年。

继续阅读柯尼卡recorder 日期后背2020年轮回

徕卡相机机顶刻字DRP与DBP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发现徕卡机顶刻字经常有变化。近日有人问机顶刻字Leica DRP Ernst Leitz Wetzlar ,里面有的相机用DRP有的用DBP,那个更有收藏价值。其实这个没有什么特殊价值,它只是大历史背景下的小缩影。

1949年德国分裂成东德和西德,东德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西德叫联邦德国。徕卡位于联邦德国,从这个时期开始,专利这个词语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reichpatents“专利”变成了bundespatents“联邦专利”,于是从1951年左右开始,专利的首字母缩写由R变成了B。就好比,过去你叫“掌柜的”,现在叫“企业家”,一个道理。

蔡司不菜,口难开——闲聊蔡司镜头

蔡司Carl Zeiss Biogon T* 2.8/25 ZM

器材党的经济账

关于蔡司镜头的感受,i50mm跟赵嘉持相反的态度,尽管非常喜欢他的《兵书十二卷》。赵嘉的“蔡司观”基本可以用一句概括——“便宜好用,有些环境用徕卡心疼,用蔡司不怕折旧。”

i50mm不选这种“择物哲学”,对于一个喜爱摄影的器材党,对器材的热情是不会打折扣的,我喜欢哪个镜头,就要哪个镜头,买不起我等,直到买得起那天,等不喜欢了就毫不犹豫的出掉,何等畅快洒脱!——器材党的吸毒哲学

但我也理解赵嘉,他是讲究投入产出比的。而i50mm却不同,卖照片的钱=0,😓。我的回报不是金钱层面,是精神层面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赚了。

职业摄影师投入产出比 = 卖照片的钱/设备投入

器材党投入产出比= 感受 / 设备投入

找好自己的位置,不然明明是器材党,非要套职业摄影师的公式,最后即得不到金钱的回报,也得不到徕卡镜头的感受。对于i50mm来说,zm的感受几乎等于0,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我的设备投入再少,投入产出比也是接近于0的。

哈哈,i50mm不是告诉你一定要相信我哦,不要相信任何人,无论是赵嘉还是i50mm,自己的体会是最重要的,没有人能代表你的感受。

蔡司镜头拼产地

与徕卡相比,蔡司更加商业化,非常在乎成本和市场,为了节省成本使用普通的镜片、普通的做工,工厂设在德国以外。对于蔡司镜头,懂行的人非常在意产地,只有德国产的蔡司才是真正的蔡司。

徕卡镜头拼设计

徕卡与蔡司策略不同,不求市场,不求成本,无论哪个产地,都是尽可能使用更优的设计,堆更好的玻璃。徕卡加产质量并不比德产差,甚至更好。初玩徕卡的人往往套用蔡司的思维方式,以为德产的徕卡好,其实不对。徕卡的镜头一定要看设计来源,光学设计来自徕卡则日产也很好,比如徕卡cl配备的美能达40/2 Rokkor。而日本设计,哪怕德产也很烂,如美能达设计的徕卡elmarit-r 24mm 2.8。

少有的德产蔡司

蔡司Carl Zeiss Biogon T* 2.8/25 ZM

蔡司是光学设计的大师,顶级的镜头都是德国组装,使用顶级的中国产玻璃,没错,世界顶级玻璃已经在中国生产了。没办法,我们的中程巡航导弹太多了,需要最好的光学镜头。随便下放点技术给民用市场就很厉害了。哎,国产玻璃想低调都难,实力不允许啊。而德国产的蔡司镜头,都是使用者和收藏者竞相争夺的珍品。也是同类蔡司里最贵的镜头。比如:

康泰时g系旁轴里唯一的德产 hologon g16、

徕卡m旁轴里唯一的德产蔡司hologon 15、

甚至,康泰时单反里的德产aeg版本也比日产aej版本成像要好很多,也贵很多。

继续阅读蔡司不菜,口难开——闲聊蔡司镜头

关于徕卡m8/m9/m240/m10等数码相机清洁cmos和ccd 清理灰尘的方法

马田果冻比清洁徕卡m数码相机cmos最佳方案

手动相机,手动除尘

在很久很久以前,leica m8 ccd里面的灰尘很让人恼火,也常被周围用单反的人嘲笑,看我们单反的超声波自动除尘。对于清洁cmos一直耿耿于怀。徕卡嘛,咱们本来就是手动相机,为啥要自动除尘呢?手动除尘嘛。

易碎的相机传感器

最古老的防尘办法就是:在干燥的洗手间环境换镜头,不要在户外换镜头,尽量少换镜头。这个方法简单明了好用。尽管如此,也难免进灰呀,而且小灰尘都是静电吸附的,气吹也只是让他挪个地儿,依然无法消除。

当年m8的除尘一直困扰着我,有朋友让我用单反相机那种刷子,可以刷掉ccd上的灰尘。竟然还有推荐清洁布直接戳上去的方法。可是i50mm就是不敢下手,因为当年就有新闻,老外清理m8的ccd给整碎了。因为徕卡是第一个不使用低通滤ccd的厂家,ccd前面少了一层玻璃,而且边角有轻微的倾斜处理,一不小心整碎了就傻逼了。后来的m9、m240、m10都是同理。

神奇的果冻笔

当年根朋友去在国展举办的摄影器材展,碰到一家清洁用品的公司展位,说可以免费清理。起初我是不清理的,后来老板一再保证专门处理徕卡的德国进口的。这才放心给他。他掏出一个笔盒,里面有一支笔,笔的头上安着一块“小果冻”,把果冻笔轻轻挨近ccd,粘ccd上去了,轻轻一拔,嘿,灰尘给吸附到果冻笔上了。笔盒内有一种纸,果冻笔在粘一下那个纸,灰尘就粘到纸上了,果冻又干净了。很赞呀,一问价格500多,没办法,仅此一家,来一套吧。

尽管如此,我依然是很少清洁,基本上一年清理一次吧。前几年又想用用,发现化了,哈哈应该也有7、8年的时间了,过期了。当时想去网上买,可惜,找不到了,那个品牌已经木有了。可能是如今的相机除尘能力越来越高了,而徕卡又是小众。

今天Ancora问我如何清洁m10的cmos,突然想起了果冻笔,赶紧去淘宝看看,令人惊喜的是韩国产的马田果冻笔出来了,马田家的摄影外设还是挺不错的,哈哈,200块的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推荐给徕卡m用户哈。当然市面很多几十块的清洁套装,i50mm还是奉劝不要用太便宜的。这款果冻笔基本是目前最贵的了,但是曾经德国那款更好用,也更贵,只是买不到了。

限制带来创造力

数码机尽量少换镜头,多买几个机身就有了,😢。当然了,cmos上的灰尘只有在f5.6-f16之间的光圈比较明显,平时尽量全开光圈就好了,毕竟徕卡的全开光圈已经很好啦,给使用大光圈一个充分的理由嘛。有时候限制反而能带来更多的创造力,据说有些大师一辈子就用一两个光圈嘛。

聊聊 Leica Elmarit 28mm f/2.8 v4 作者:吳志翬

Leica Elmarit 28mm f/2.8 v4 作者:吳志翬

吳志翬:影像界各家公司喜欢给自己的镜头取名字,其中徕卡便是集大成者。各种拉丁语的拆解揉捏,造就了摄影史上的奇观。

喜欢街拍的,大致是35mm和28mm这两个焦段的重度好用者。比之35mm的视角,28mm更大气一些,当然对于使用者场景调度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一些。28mm这个焦段的镜头虽没有35mm的群星璀璨,但也不乏铭镜。

用过Contax的g28、Voigtländer 28f2,还有Leica的Elmarit。这些28mm里,自然喜欢Elmarit多些,到不是品牌情节,而确实是它的发色更厚些,对比度也更好些。

命名是个神圣的事情,因为命名即是宣誓主权,意味着拥有。当然,有人说对物件命名真的没有意义,就好比嘲笑宜家的家具命名策略。但是,名字的好坏才是决定一样产品消费者印象的决定因素。哈佛商业评论好像还专门刊过一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消费品音节对于口碑的影像。

当然,影像界各家公司喜欢给自己的镜头取名字,其中徕卡便是集大成者。各种拉丁语的拆解揉捏,造就了摄影史上的奇观。

Elmarit是f2.8的专属姓名,当然m系列只有21mm、24mm、28mm、90mm、135mm这几个焦段有Elmarit,这里当然要重点讲一讲28mm。如果要为Leica Elmarit 28mm断代的话,算上现行版,一共有6代产品。

虽然喜欢老物件的leica迷会执念在九枚玉的味道里无法自拔。但将它用在现代的数码相机里,基本也就看个乐子,满足自己对玄学的考据癖。现行版,小巧可人,金属遮光罩也完全增加了镜头格调,令人爱不释手。只是asph的镜头为数码做了优化,拍胶片也就那样。九十年代初的IV代是asph前最后一代,也有称这个版本为pre-a版,而IV世代算是实力最均衡的产品了。

继续阅读聊聊 Leica Elmarit 28mm f/2.8 v4 作者:吳志翬

如何检查徕卡相机和镜头的跑焦?

有朋友新买了一只徕卡长焦镜头,发现有跑焦的问题,然后问是不是镜头有问题呢?这类跑焦的问题,不外乎机身或者镜头有问题。

先来测试一下自己的徕卡相机和镜头跑不跑焦吧

1、把镜头大对焦标尺推到最近0.7米处,光圈全开。(使用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镜头)

0.7米

2、找一面墙,从墙的侧面拍墙上的挂物,比如画中人物的嘴。记住不是用镜头对焦,而是靠脚步前后移动,让镜头固定在0.7米,眼观察黄斑是否重合。重合后按下快门。

0.7米对嘴上

3、照片导入到电脑,查看对焦点是不是在黄斑对齐点位置。比如画中人物的嘴。i50mm拍的这个就非常扎实,正好在嘴上。

100%放大看,i50mm的机身和镜头都是完美的哈

4、推理分析。如果焦点清晰,那么证明0.7米处对焦是没问题的。如果焦点有偏移,比如下巴清晰,或者是眼清晰,那就说明您的徕卡镜头或者机身有跑焦的现象了。

继续阅读如何检查徕卡相机和镜头的跑焦?

徕卡防潮,小米湿度计放到防潮箱,厉害了

如今这智能家电越来越厉害了,自打附近开了家小米体验店,就无意间买了个能连手机的台灯、体脂秤、牙刷、手表、确实挺方便,信息都能同步到手机。昨天吳志翬发来了他的小米湿度计,放到防潮箱里了,数据能同步到手机,哇塞!这个用法好。赞一个,官方29元,这家北京小米直营店23.9简直了,什么时候小米出数码防潮箱呀,嘻嘻嘻。

夏季哪怕是北方也最好室内装个湿度计,老镜头受潮长霉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