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镜头之——3M胶布篇

为什么要保护徕卡镜头?

对于徕卡镜头的保护有很多种心态,也有很多种办法。这跟很多人对待手机的心态类似。很对人对几千块的手机都很在乎外观磨损的,更别说几万块的徕卡镜头了。

我对手机一向是裸奔,特别是老罗的锤子手机,那手感滑溜溜的,说摔就摔。从锤子T1到坚果PRO,我都很喜欢,都裸奔。用老罗,就是要裸奔。IPHONE我也是裸奔,不然IPHONE的手感全没了。手机,就是1、2年的玩意,何必太在意。

但是镜头就不同了,佳能尼康也就罢了,徕卡可不一样。我不敢保证所有徕卡镜头都能在手上停留几辈子,徕卡头价值就在于流通,硬“货币”。如果不小心一个划痕,那可是要亏损不少呢。所以对徕卡的镜头要格外保护。如果你想裸奔徕卡,那就去买个战斗成色的镜头,便宜,不费心,成像也一样。

回到正题……

如何用3M胶布保护徕卡镜头

UV镜保护镜头,咱们就不多说了,谁都知道的事情。对于防潮、防摔也不多说了,那是花钱的事情。咱们来说说用如何用3m胶布保护镜头吧。其实很简单。

3M胶布有很好的通用性,不腐蚀镜头上的油漆,去除也很好去除,居家必备单品。记住千万不要用商店到处都卖的那种透明胶布,透明胶布腐蚀性极强,去除也头疼的很,如果非要用透明胶布,得用高档手工胶帖。3M可以说是最容易买到的了。

1、镜头前圈是最容易被碰到的了。一定要缠上一圈。特别是自带遮光罩的镜头。

2、镜头尾部也是容易碰到桌子的,也要垫上一层胶布。

3、对焦环最容易漏白了,特别是能碰到桌子的地方,也要缠上。

4、光圈环也缠上。

5、标尺就留在外面吧,也不能裹得太严实了,不然直接买个战斗版本算了。有字的地方尽量不要贴胶布,特别是透明胶布,如果将来你撕下透明胶布时,连着字里的油漆一起拔出来了,那就后悔去吧。切记。

好了。就这么简单。

如何清理白金汉包

为什么要清理摄影包

经历过自己水洗白金汉包后,我才明白,白金汉表面其实不用清洗,一般的油渍汗渍很难去除。其实最最需要清洗的是内胆,我发现用过一年后,内胆会积攒非常多的小灰尘,这些灰尘很容易进入到镜头和机身里。徕卡M8\M9\M240\M10这些机器都怕灰的很,定期清理内胆是必须的,特别北方干燥灰尘多。

那么如何清理白金汉包呢:

1、掏出内胆包,将内当包翻转过来,绒面暴露后你会发现底部缝隙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灰尘。不要用水,用胶带,反着贴一圈胶带,来回在脏的地方滚动,最终把所有灰尘都粘走。换3圈胶带就搞定了。不需要水洗,不需要晾晒。

2、外皮,放弃清洗。白金汉是防水的,你非得用刷子刷干净,我觉得防水层应该也破了。所以,表面的油污就放着吧,伤疤是男人的勋章。

3、如果特在意外表。那么就像我,买两个。平时大部分时间出门用旧的,偶尔心情不好就用新的。

白金汉HadleyPro摄影单肩包

摄影包我还是偏爱白金汉Hadley PRO,大小适中,可以非常方便的存取相机,几秒就可操作。以至于我买了2个白金汉,其中卡其色的使用得有6-7年了,中途自己用水清洗过一次。实际上用水清洗白金汉是错了。因为我发现就算清洗完了,表面的污渍依然存在。于是买了第二个军绿色的。相比卡其色,军绿色更耐脏一些。

 

 

《关于摄影包的选择》

简评奥林巴斯U zoom wide 80

同事有个相机坏了,问我还能用么?他的摔坏了,确实没法用了,据说买的时候是2000年左右,花了2000多。在一次溜达器材城时碰到了同款相机,一问才100。于是买了回来玩玩。

拍了一卷挺让我吃惊的,画质还是挺好的,而且是防水的。

这么便宜还能有什么要求呢?毕竟十几年前也是上千的高级货。虽然感觉不如徕卡耐看,不过100块钱也还是可以的了。

使用一枚3伏锂电池(DLI123A/CR123A)

继续阅读简评奥林巴斯U zoom wide 80

胶卷引片器抽片器使用方法

若留一寸片头曲,枉费周折一片心。

请把拍完的胶卷全部都收入胶卷盒中,切记!切记!等你分不出哪卷拍过哪卷没拍时就哭去吧。所以拍完一卷后我都是不留片头的。

冲洗的时候使用抽片器能很快把片头取出来的。稍微熟了后几秒就能取出来。网上的使用方法显得有点啰嗦,其实只要知道原理,就会使用抽片器了。

下面我来说下原理:

抽片器有3个卡片,就是那三个舌头,两个长的,一个短的。

短的是用来撬开胶卷盒口的,胶卷封口为了防止漏光是被绒布封死的,所以第一个短舌头就是撬开封口。为第二个舌头做引导用的。

第二个长舌头和第三个舌头才是用来夹住胶片的。使用抽片器的关键就是要让胶卷头落到两个长舌头中间,然后两个舌头一起拉片就出来了。

那么,如何让胶片落到第二、第三舌头中间呢?很简单,当第二个舌头插入片盒后就转动胶片轴,要顺着胶片收紧的方向转,当片头落到第二个舌头上时,会发出咔嗒的声音,此时就不要再转片轴了,后面立即把第三个舌头插进去,然后一起往外一拽就出来了,记得是拽整个抽片器哦!

马田这个品牌还是值得信赖的。我使用的就是这个牌子,如今马田旗舰店才卖59,值得买。购买连接:韩国进口马田135胶卷引片器底片胶卷抽片器菲林引出抽头器M-628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4Nzc1ODYzMg==.html?spm=a2hzp.8244740.0.0

购买徕卡M胶片相机的检验步骤

leica mp + summilux 35 1.4 asph
很多朋友从网上买了相机,到手发现跟图片相差甚远,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买徕卡相机除了外观还有很多地方要检查。一般来说就是望、闻、切、拍。

第1条,观看取景器。从取景器后面看,波动取景框选择拨杆,看线框是否联动。

第2条,从取景器前方看,是否有取景器内部碎裂、开胶,M2、M3可以看到一些取景器里的胶水痕迹,很正常,开胶了就不正常了。

第3条,最常见的问题是最外层玻璃有灰,该擦了,那片玻璃与顶盖连体的,很好擦,与取景系统不是一码事。

第4条,取景器黄斑是否明亮,把镜头装上去,转动对焦环,观察取景器黄斑是否联动。

第5条,亮线采光窗,是否开胶碎裂。这个窗户M3是毛玻璃的,M2之后是塑料的百叶窗样式。

第6条,观察黄斑对焦取景窗口是否有破损。当用手电筒照这个小窗时,光路会一直传递到取景窗射出来。

第7条,打开机身底盖儿,拆下镜头,查看快门布帘是否有油污、破损、修补痕迹,M机的布帘都很结实,一般正常使用不会坏,M6长期不用会有一个折痕不用担心,可以正常使用。对准强光手电筒查看是否有小的孔洞漏光。

第8条,查看快门前舱的消光漆脱落情况。快门前舱的消光漆用的是一种乌黑的图层,但是装卸镜头过程中可能会碰到,拆机过程也可能脱落,脱落后里面是一层亮黑漆,这层就反光了。理论上说对成像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第9条,无穷远黄斑。装上镜头,查看镜头对焦到无穷远时,黄斑上下左右是否重合。上下不合很简单调整,采光窗左边的螺丝就是。左右不合得用L扳手,转动黄斑联动机构上的一个螺丝,具体不说了,手巧心细的可以参考张大的《把玩徕卡》里面有说。

第10条,米尺量1米、5米、10米,黄斑合焦后,看镜头景深标尺的箭头是否正好指着刻度米。可以拍一卷,等冲洗出来看是否合焦,就是时间比较长。

第11条,饰皮。完美的饰皮保证了你的机器没有拆修过,但是这种机器一般都需要拆修了,最终还是毁在你手里。所以用的就不要在乎饰皮,收藏其实也没必要太在意,因为真正超高收藏价值的机器都不是完美饰皮。一般入门收藏品,主要要求外观新的,在乎饰皮完美。顶级的收藏品文化价值超越品相了。

在徕卡M相机的机械设计上,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常年玩徕卡的人,光凭借快门声音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第1条:快门声音。徕卡每一档快门声音都不一样,有金耳朵能凭借声音就知道用的是哪档快门。1/125S被认为是最性感的快门声,干净利索,不带有杂音。而慢门直接通过兹*哒哒哒的反馈声,就知道准不准,简直是天才设计。但声音很主观,这里不好说清楚,所以一般新手也搞不清楚。

但是只要听过一台正常的徕卡快门声就知道哪些快门状态不好了。拿1/125S参考,带头情况下,快门释放,有的有明显的回音、是快门减速结构该调整了,据说每台M都可以调教的音质很好。

如果选择相机,放几台在面前,不闷不吼,最悦耳的那台机器建议优先考虑。

第2条:过片声音。徕卡M3双波过片丝滑又带有韧性的过片声音,单波稍微差一些,如果你感觉有杂音,一般是里面的固体润滑剂干了,或者有齿轮磨损变形,应该尽早保养。不要自己加油,里面不是液体润滑剂,只在个别齿轮轴承上有固体软化剂,找不到位置乱点油,会流到快门帘就报废了。

第3条:拨动自拍计时器,滋滋的倒计时声音也是扣人心悬的。

第4条:取景框选择拨杆,拨动时,有嗒嗒的清脆悦耳的金属发条声音。

第1条,快门拨盘。传动快门拨盘,不太紧,不太松,是最理想的状态。有些人喜欢松的,专门找人调教成松的,这样可以单手转动快门。有些人喜欢紧的,不容易误碰。不过我还是喜欢标准的感觉,中庸之道。

第2条,过片扳手。正常的徕卡过片手感很好,一般来说,前半程顺滑绵软,后半程弹簧力度大一些生硬一些。但是双波M3跟军版M2全程都比较顺滑,是因为里面的回力弹簧是铜的,而其他的是钢的了。

有的机器过片会被卡住,很常见,记住,不要用力过片了。一般是因为有胶卷碎屑卡到齿轮什么的。此时把卷回卷,然后仔细检查是否有碎片卡住在哪里,这个问题周围几个人遇到了。

第3条,拔出M2、M3的回片钮,正常的是垂直的,转动有阻尼感。而有些拆过的不知为啥拔出来就歪着头,转动也很松。我估计是里面的一个垫圈装反了,没有刹车作用了。这样的机器比较常见。

第4条,自拍器失效。拨不动或者拨动不归位。自拍器比较独立的机构,如果不用不需要太在意。但是既然有那么一个东西,谁会不在意?特别是无聊的时候拨动十五度,放手,听着滋滋滋慢慢回弹的声音……好像很多人有这个癖好。

第5条,底盖锁。这个锁徕卡设计的特别棒,我简直佩服的不行了。正常的徕卡很少见到底盖吊环耷拉下来,卡住就稳稳的。但有些拆过的就不同了,会耷拉下来,我认为那是一个非常不可饶恕的问题。因为拍着拍着,底盖儿掉了,照片全报废。

第1条,先用测光表测光,然后按照每一个曝光组合拍同一场景,冲洗出来看是否曝光一致。

第2条,测光后,拍一张欠曝光的、一张正常的、一张过曝光的照片。看是否差异明显,其实对于胶片来说几乎看不出多大差异。

第3条,拿一张冲洗正常的胶片扫描。有些机器常年不用会有一些灰尘污染底片,拍几卷之后会有明显改观。有些底片有横着的亮线,多半是快门帘有漏光的小眼。

第4条,冲洗后,直接看胶卷,中间穿插着个别未曝光的底片,透明的片基上没东西,多半是快门没有释放。相反,有些是一块黑底片,多半是快门打开后没有闭合。

综上所述

买个徕卡,我真真的没法把这些实验全做完。能做到望、闻、切就已经差不多了。网上买,多看看图片,有的店家图片很亮,因为徕卡银色机身拍亮点很容易掩盖瑕疵。等你拿到手发现并没有那么闪闪发光,后悔就晚了。

leica mp + summilux 35 1.4 asph

摄影师的摄影包选择

作为一个现代人,只脖子上挂个相机出门还是挺困难的,钥匙、手机、零钱也得有地儿放吧,书、kindle就更得背个小包了。玩摄影的人,一般有很多包:单肩包、双肩包、腰包。

经典的相机与经典的背包联合,是最具有诱惑性的组合。

帅气单肩包

单肩包历史悠久,其实就是放大版的衣服口袋。现代衣服设计都不带实用的口袋了,所以单肩包出街必备,好多电影里明星背的都是单肩。

骑行中发现了美,立刻停下来,顺手掏出相机咔嚓。是不是很帅。单肩包在美观、实用、便携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白金汉相当不错,我整了2个,一个老版本,一个新版本。布料不一样。

单肩包的背法有两种,斜着挎和竖着挂。斜挎稳定性很强不容易掉落到地上。竖挂方便摘包,当然啦,很多人是溜肩,比如我自己就不是那么平,这就造成了有的时候动不动就要把包拽拽。包很重的话,斜挎背很累,换成竖挂稍微显得轻松一些,也不易打滑。

单肩包的问题呢,就是单肩受力太集中,太累。特别是装太多相机的时候。时间长了,不成个高低肩才怪。

Billingham白金汉 Hadley small pro单肩斜挎微单徕卡摄影相机包
【在售价】1699.00 元
美国DOMKE杜马克F-5XB摄影包徕卡相机包微单包单肩复古工装包
【在售价】428.00 元
【券后价】408.00元

实用双肩包

双肩包的好处是可以背非常非常非常多的东西。但是双肩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取相机和放相机都非常非常的不方便。双肩包的背负系统有很大的优势,如果长时间拍照,你把相机拿在手里,包大部分时间都在背上,不会给行动造成干扰。

我有一个背了十年的户外包,配一个内胆包。这个组合还算好用,缺点就是取相机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只有一个口,又要放相机,又要放一些杂七杂八的。

【在售价】24.90 元

很多专业摄影包是双肩的,结实耐用,抗摔打,还有一定防水性能。我有一个还算专业的摄影包,有一个品牌叫诺盖尔,这个包是跟影友换来的,蛮大的,特别适合出行。里面不但可以装笔记本,还有各种镜头相机空位。同时呢,还可以带一些衣服。最大的优点就是子母包设计,可以从下面拉开,直接取出一个单肩小包。有的款式可以取出小腰包。对我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因为使用率实在不高。

急速腰包

腰包一般人用的不多,因为它特别适合专业摄影师。他们一般情况下有一到两个相机组合,需要快速切换使用。跟街边走贩儿一样,可以快速的把零钱找给你。就是一个字,快。腰包要比单间包小一些,更偏向于快速取放。

我有一个澳洲小野人腰包。小野人是赵佳在他的《兵书十二卷》里面曾经多次推荐的品牌。i50mm感觉确实小野人儿的设计很牛,竟然还能当单肩包用,而且小巧不呆板。它里面的这些防撞隔层不是特别的厚,但带有一定韧性,很省空间,防撞击。这种隔板,而在其他的品牌里见的并不多见,其他品牌一般都用很厚的泡沫隔层。LV的包防撞用的是毛线夹层,不过对于相机没这个必要,毕竟是干活的。

Crumpler 腰包
【在售价】367.00 元

摄影包的选择哲学

一种摄影包是用来take with 。Take with  就是那种可以随身带着走到哪儿跟到哪儿的摄影包。街拍还是蛮非常合适的,就是一种小型的单肩包或者腰包,里面可以放一个相机,一个镜头,两个手机,再放一个零钱,钥匙,就差不多了,顶多再放一个kindle。

另外一种摄影包是Take to。 Take to 这种包呢,就是双肩大包,一般可以装很多很多东西,比如说进行一个长途的旅行啊,或者去哪里旅游啊?最好是有一个大包,这个大包呢,会把你所有的必需品从这里带到那里。

总结

一个土黄色的白金汉已经背了好久了,外观已经非常旧了,有些地方已经有磨损,曾经洗过两次,后来别人跟我说说这种包啊,就不是用来洗的,把它背的越破越烂,越说明你有阅历,摄影包就应该是这破破烂烂的样子。时间那么沉重,然我们彻悟吧,把精力放在拍照上,嗯~ o( ̄▽ ̄)o好吧。

关于徕卡镜头漏油

头疼的漏油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徕卡镜头除了铜就是铝,其实它们之间还有些许润滑油。你看看自己手上的徕卡镜头,把光圈缩小到最小,看看叶片上是不是有漏油。

一些早期的镜头基本都有漏油,特别八枚玉、小八枚这样的经典镜头,不漏油太难得了。但漏油问题很严重么?

那得具体分析,造成漏油的原因是什么。

1、自然漏油。

我见到的一些老头没拆过的很多叶片上都有油渍,同时伴随着一些起雾。哪怕80年代后生产的镜头,外观非常新并没有使用多少次,然后光圈叶片开始出现一些痕迹。有时候有,有时候没的。

80年代前的老头,漏油都比较多,这种镜头拿给有经验的师傅处理一下就没事了,哪怕起了油雾一擦也崭新一样。如果起雾不大,完全可以带油使用,一点问题没有的。不过有个特殊的镜头就是1974年-1989年生产的徕卡tele-elmar 90 2.8,这头的油雾没法清除,这个是特例,所以这头便宜到无法想象。

80年代后的新头这种漏油完完全全不算大问题,哪怕是徕卡新的M50 1.4 ASPH也经常出现。因为据说后期的油使用了新配方,挥发不起雾了。

2、人为漏油。

与漏油相对的是油干了,这个问题更普遍。对焦发涩了、光圈拧着费劲,于是有些法师就动脑筋,买了最高级的钟表油,然后拿针管滴几滴。哇塞,不涩了!第二天发现,油已经漏到光圈叶片上去了,甚至顺着叶片滴到镜片上去了。该打该打!

奉劝各位不要自己拆镜头,不要自己点润滑油。很多镜头每个位置的油不一样,有的要固态的,有的要液态的。镜头不一样用的油也不一样,有的要动物油,有的要植物油,有的可以上钟表油。就连很有经验的老法师也有失手的时候。

遇到这种镜头用用看是不是油越来越多,不行就找人保养吧。

那么如何鉴定是那种漏油?

我跟您一样想知道,但是大多数情况谁也没办法知道。毕竟自己点油的是少数,大部分应该都是自然的。而且老头不漏点油也不算正常,反而光圈叶片太干净又润滑,有点过油的嫌疑。但是点的得当,点的对路,又没啥不可以的。

我的28mm f/6.3保养了一次,一直很好。最好别问我找谁保养的,因为没赞助费,哈哈。

我的summicron 35mm f/3.5找朋友点了一丢丢油,刚点完还是涩,然后来回转动对焦环好几天,让那一点点油能在内部均匀涂抹,逐渐一点点润滑,到后来基本润滑了。千万别点多,不然有你后悔那一天。

关于徕卡镜头设计、产地和代工的问题

关于徕卡镜头的设计、产地、代工,主要是谈不同版本的味道。虽说众口不一,但是影友普遍对徕卡镜头的特殊味道还是持赞赏态度的。一般来说徕卡味道,并不是指的单一的味道。

老司机都知道,徕卡早期镜头擅长黑白的味道、中期曼德勒时代的艺术味道、后期的ASPH味道,统称为徕卡味道。所以提前有必要说明一下:一般说徕卡味道,就是指的三种味道 之一。

但是徕卡对光学一项是精益求精,尽量把每一项指标做到最好,所以无论什么年代的徕卡,你都能感觉到一种真实的感觉。对,所谓徕卡味道,就是真实。

设计是灵魂

我用过徕卡R24 2.8镜头,这个镜头是美能达的设计也是美能达代工的,后期ROM版本转到德国生产。这镜头尽管很出色,但是真的不够理想。徕卡在24mm没有设计经验,是为了市场需要才不得已采用美能达设计。我不怀疑美能达生产,但是我不太信任美能达设计,真的。事实上,美能达设计的R24mm 2.8是差劲的徕卡头之一。尽管美能达的天星很有名气,但仍然没有达到我对徕卡的期待。

产地心理

徕卡主要有德产、加产、日产之分。一般来说德产贵,是有原因的,一般德产量小,而且很多人认为德产才是徕卡亲生的。加产很多牛头,但一般产量大,成本也低,所以加产也便宜。日产主要是CL等便携机和R单反镜头。

可以这么说,肉眼一般没法发现同款镜头加产跟德产之间的差别。如果您非要较真,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换个品牌的胶卷远比换个不同产地的镜头来的差异大。

C系列傻瓜机也有中国产的。

代工是争议

徕卡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者,百年来镜头设计虽然有很多次变化,之间的风格也迥异,但都有种统一的徕卡味儿,这说的都是徕卡原厂(葡萄牙、德国、加拿大自己的工厂)。但是代工的能不能有徕卡味道那就比较争议了。

美能达代工CL和R镜头,争议很大。很有意思,美能达因为代工徕卡被有些人说有了德味儿;徕卡R头因为美能达生产又被人说缺少德味儿。——i50mm感觉,普遍来说R头确实少点徕卡M头的味儿,可能光学结构差距比较大,但也有很多例外、CL的40mm f2是旁轴头,徕卡味道很浓。

蔡司代工15mm f8变态超广角,这是徕卡找蔡司生产的M口。根据我推断,绝对的蔡司味道。但又不可能是普通的蔡司味道,因为这个广角个光圈,已经没有味道可谈了,蔡司味就是光学素质。

施耐德代工50mm 1.5,老版本是施耐德生产的,少见,很贵现在。全开被人诟病不锐利。可以说是施耐德味道加徕卡味道把。总之施耐德做的这头算不上纯徕卡。直到徕卡自己生产,也依然备受争议。最终这个设计稍微改变成50mm 1.4,就再也没人提没徕卡味道了。

施耐德代工21mm f4和21mm 3.4超级安古龙。用过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头的风格明显区别于徕卡传统,它们的性感暗角、浓而不艳的重彩,独树一帜。不算传统的徕卡味道。

永恒的话题

作为徕卡镜头没有点话题实在没意思,所以才有那么多有意思的说法,没必要说服谁,茶余饭后闲聊聊没啥不好。

高森GOSSEN DIGISIX 使用方法和说明书

便携式测光表高森GOSSEN DIGISIX DIGIFLASH

我也有测光表

很多朋友问我有没有测光表,我回答是当然有了。尽管阳光16法则可以估计阳光,但是没有个测光表时常矫正一下自己怎么能行?特别是我这种频繁换镜头、机身、胶卷的人,还是尽量让曝光准一点,能减少麻烦。因为每台相机的快门差异很大,光圈进光量也是差异不同,胶卷ISO敏感度更是不同,除非长期用固定机身镜头跟胶卷,否则各种误差再加上自己的估计误差,将导致更大的曝光误差。所以测光表可以不带,但最好有一个,就算不买测光表,也最好下个测光软件,但手机软件的问题是不能准确测入射光,而且操作也不方便。

最佳的徕卡搭档

徕卡M光圈快门都是可在外面的,一目了然。徕卡调整曝光就是调整镜头刻度和速度转盘的刻度。没有其他东西了。所以与徕卡配套的测光表也应该是光圈和快门刻在外面的,一目了然。而单反的曝光系统太啰嗦曝光补偿啊、光圈优先啊、快门优先啊,那种测光表也是按照单反逻辑设计的。所以徕卡M机最佳的测光表就是digisix。无论数码还是胶片。

其他测光表

1、徕卡原装的测光表基本都老化了,测光不准,更适合做装饰。就算准,也容易给顶盖划出痕迹,还得小心。所以外观党选择原厂吧。实用的还是digisix。
2、世光测光表。大部分都是大块头,累啊。而且电子屏显示,更适合单反相机实用。
3、古董测光表。我见过朋友的古董测光表,德国的,非常复古而且好用,基本原理跟高森的很像。碰到可以试一试。但要碰运气。

digisix的操作方法

点击测光键(M键)后液晶屏会显示一个数字,转动外侧大盘直到中间那个小窗红线下正好是液晶屏显示的数字。
此时观看外侧两圈数字,最外侧是快门速度,内圈是光圈环,每一个快门速度都有一个光圈与之相对应。
你可以使用任意一组曝光组合。还是相当简单的。
您问数字后面那个两个点是干嘛的,哈哈,那两个点就是曝光补偿了,一个点代表1/3档。我基本都四舍五入了,一个点就按当前数值曝光,两个点就加一档。

模式调整:按最下面的小红扭可以在不同模式中切换。按一下是30秒倒计时,可以在大画幅相机连快门线情况下曝光30秒用。再按一下是时间设定模式。再继续按,是闹钟模式。再继续按,是温度计模式,再按返回测光模式。

digisix的使用场景

如果你想给你的朋友拍张照片,你站在他对面,拨开digisix前面的小白球,露出测光窗口,用测光表与相机保持相同指向测光,
那么你就是在测量放射光。此时你得到的是保证你朋友整体曝光尽量均衡的曝光值。
如果你想测量一下他额头的光,而只希望额头曝光准确。那么你就要把下白球挡住窗口,然后跑到你朋友身边,把测光表放到他额头前,
让白球指向你相机的方向。测试你得到的是你朋友额头准确曝光的曝光值。

我如何使用digisix

在街拍中,我的拍摄对象大多是来自前方走来的人,而我尽量保证对方人脸曝光准确。所以我都是一回身,测一下入射光,然后使用哪个曝光值拍迎面而来的人。
简单方便,还准确。digiflash比digisix多一个闪光灯测光功能。大部分人没用。

digisix质量

digisix现在出到二代了,大概一代生产了20年了吧,我的是一代。用了N年,依然好用,曾经忘记在床上,后来被我的狗狗当玩具玩了一天,下班才发现,除了几处划痕、拨盘轻微磨损外,整体并无大碍。所以不要以为塑料的就不结实,其实很结实。
而且塑料的好处是碰到相机机身镜头啥的,也不会划伤相机和镜头,这点对保护昂贵的徕卡非常必要哦。

手感

高森digisix的拨盘手感非常好,哒哒哒的声音和反馈,都是令人愉悦的。以至于没事都想转一转,德国货还是考虑的周到呀,哇嘻嘻。成为经典还是有理由的。

digisix电池

电池大概能用一年吧,是最常用的纽扣电池之一。CR2032电池。

ba_digisix_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