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Gear 器材
感受柯尼卡Konica Revio.CL

静音aps机
谁说胶片落后了?
谁说胶片iso太低了?
胶片的颗粒是图像的组成部分,而数码的颗粒是噪点,尽管数码可以模拟颗粒,但远没有胶片来的自然,来的艺术。
下面这张图只是普通的柯达gold200胶卷,在车厢内也看不到明显噪点,放大看那些胶片颗粒很自然,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胶片原来可以在车厢里面拍哦,要是数码机得提高iso到1600了吧?第二张是放大后的截图,是不是依然很舒服?
谁说胶片分辨率差了?
胶片也可以放到很大的哦,只要镜头分辨率足够,135的数码也不过如此嘛。而且胶片的颗粒也不是那么粗糙、那么暴力的,那是后期扫描造成的而已,扫描仪也就能榨出7成胶片的质感吧。难怪有朋友说,十年之内数码还是达不到胶片的质感,他不会碰数码……
下面这张图是普通柯达gold200胶卷,放大后空调窗都看得清晰无比,是不是很震撼呢?
看过后是不是有些感慨哦,这只是26块一卷的普通民用金柯达哦,也才扫描4000dpi的分辨率。原来胶卷真的不是落后的产物哦,是很厉害的,而且是很艺术的哦。
柯达gold200无敌,啊哈哈。
展示的样张根冲洗、扫描、镜头、光线都有关系,也不是说随便一拍都能那么锐利的,起码lomo相机拍不了太清晰,不过lomo那又是另外一种玩法了。
徕卡m9维修回来了
关于徕卡相机跑焦的原因分析

第一,眼睛问题。
也许你不用徕卡的精密旁轴取景,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有如此严重的散光。很多人配眼镜都是简单的矫正一下近视,对散光从来不重视,很多眼镜店也简单了事,根本不告诉你。
你可以试一试,用你的徕卡M相机,无限远、近距离,都试一试,看看左眼和右眼是不是对焦一致。很多人右眼合焦,左眼不合焦,那是因为一只眼睛有散光,或者两眼散光差别太大了。赶紧去正规医院或者高级眼镜店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吧。
散光是由于视网膜凹凸不平造成的,所以一般来说,你横着取景看黄斑合焦,竖着看兴许就不合焦了。
哇哈哈,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的相机有问题,其实是眼睛出了毛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好好检查眼睛,配一个合适的眼镜,您都给相机配上万的徕卡镜头了,给自己眼睛配个几千的蔡司镜片不算奢侈吧。
徕卡原厂提供屈光度调节目镜,是一片近视镜或者远视镜,是让你不带眼镜时能看清景物。如果你给机身加了屈光度调节目镜,但忘了摘掉眼镜就拍照了,十有八九是会跑焦的,要小心喽。如果你能看清取景器里的内容,只是嫌黄斑太小,可以买那个1.4倍或者1.25倍的取景放大镜,而不是胡乱买屈光度调节目镜。
很多人用超大光圈镜头时,总是跑焦,就跟视力有很大关系哦。
徕卡黑钢嘴的版本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v1 钢嘴 Steel Rim 1st Version
有关徕卡黑钢嘴的事情,都不算小事情,徕卡东西吧,很神奇,只要一沾“黑”,就值钱了,现在把几个版本汇集一下:
黑钢嘴
镜身为黑色前圈为银色合金,屁股为银色,分带眼镜和不带眼镜。非常罕见属于高级收藏品,2016年价格均在6位数。
纯黑钢嘴
镜身黑色,前圈合金无银色,为黑色,屁股为银色,与过渡版圣光很像,但编号却在第一批钢嘴里。高级收藏品,2016年价格6位数。 叫纯黑也不确切,屁股是银色的,前圈是黑的。记得以前,也见过前圈是跟圣光一样的17编号的镜头,也属于全黑钢嘴,价格也很高,但找不到图片了。
过渡版钢嘴
也可以说是过渡版圣光,衔接钢嘴跟圣光,拥有钢嘴的金属对焦锁,但无钢圈,数量不超过1000,也是收藏品。锁扣漏铜的贵、眼镜漏铜的贵,相反漏白的稍微便宜点。2016年价格3-5万左右。


















徕卡summicron的命名由来
summi
summi来自于summit,意思是山峰、顶点。早期徕卡光圈f/2的镜头命名是summar,意思是高级镜头,就是由summit转化来的。之后为了提高镜头素质,徕卡公司从英国的Chance Brothers公司购买了一种带辐射的玻璃,放到了50mm f/2镜头里,就是徕卡黄玻璃苏米克隆,从这时候开始,徕卡启用了summicron这个命名,并且从此之后,f/2的镜头一律命名为summicron。
cron
徕卡购买的这种玻璃叫crown glass(翻译过来叫冕牌玻璃或者皇冠玻璃),这是一种玻璃行业的用语。在玻璃制造行业,阿贝数>50的光学玻璃通常称为冕牌玻璃,这种玻璃有很多细分种类,一般来说都晶莹剔透,被用作水晶制品里。
这种玻璃为啥叫crown呢?因为这种玻璃的制作工艺是先把玻璃液吹成一个crown皇冠状,再放在在一个快速旋转的平板中心重新加热,利用离心力将其展开铺平,形成一块直径1.5米左右的玻璃圆板,较为平薄的边缘就切成合适的形状做窗玻璃,中间的圆形凸起就是透镜的雏形了。知道为啥徕卡镜头贵了吧,用的玻璃都是只取一大片的核心一小块哦。
summi + cron
cron是crown的缩写,表示这是一只用了皇冠玻璃的summar镜头,合称为summicron。从此以后,徕卡一直沿用了这个命名,就有了传世的徕卡summicron镜头。
为什么说徕卡m3的取景器很特别?
观看
通过公交车玻璃观看,通过火车窗户观看,通过飞机窗户观看,就是不同取景器的观看差别。但徕卡m3的取景器却有着一种特熟的效果,并不是简单的取景框面积大,也不是简单的放大倍率高,而是更深层次的视觉体验,或许徕卡公司并不是有意为之。
人眼
很少有人的左右眼睛视力是一样的,都有个视觉参差,左右倍率差别不大时,双眼会互相协调聚焦,然后合成清晰的影相,一般来说副眼会随着主眼。
比如我的眼睛参差较大,近视左眼450,右眼550,而且即便带了眼镜,看东西时,右眼还是比左眼看得大一点点。配眼镜的师傅说没必要调整一致,因为几十年都是不一致的,眼睛早就适应那一点点参差了。
让视觉障碍全消失
最妙的事情来了,把徕卡m3的取景器放到右眼前,同时睁开左眼,用右眼做主眼观看,哇塞,左右眼整合出了完整的影相,眼前没有了遮拦,只有清晰的画面,还有明亮的线框,还有黄斑。多么神奇的事情啊。
双眼睁开使用徕卡m3的0.91大倍率取景器可以获得最真实、最宽广的视觉。其他徕卡相机的倍率太小了,双眼睁开无法聚焦成一套影相。这就是为啥很多大师定制黑漆徕卡m2,徕卡m4,徕卡m6时要求使用m3的取景器,再不济也得0.85的m6,就是为了双眼睁开获得神奇取景效果。
99.9%的人没有试过
0.91的视觉参差,眼睛很容易适应,取景器放右眼前,然后两眼全睁开,起初左右眼看到各自的影相是分开的,经过大脑的自适,很快分开的影相合成了一套。此时你可以看到取景器外面的一切,还能看到取景线框。
似乎眼前只是戴了个眼镜,可以自由观看,不受视野限制,更神奇的是,就好像你的眼里内置一个能对焦的黄斑。
简谈尼康口袋机35Ti钛壳胶卷相机

钛壳口袋机
胶片末年,相机界大乱,各路诸侯纷纷推出钛壳相机,尼康1993年拿出了35ti、28ti,分别使用nikor 35/2.8镜头和 28/2.8镜头。价格便宜的是35ti,只有钛色,其实比黑色的28ti好看多了。
尼康公司的实力在胶片年代那可是不得了。一直压佳能一头,佳能竟然没有可以和35ti对抗的产品。特别是这枚35mm镜头,采用了双高斯设计,6片玻璃。0.4米的最近对焦距离可以拍一些虚化效果的。
继续阅读简谈尼康口袋机35Ti钛壳胶卷相机徕卡跨界做手表
一直觉得徕卡是机械相机的代表,我不怎么戴表,如果徕卡出表那也一定是测光表,人家偏偏出了块手表。其实徕卡早就出过手表,很多款,只是以前都是代工的礼品,例如下图中的这个小手表,是我前段时间收的。
相机厂做手表
现在流行跨界嘛,徕卡这跨度也着实不小。以前徕卡出的表是贴牌的,这次徕卡出了L1和L2可是自己设计的,徕卡这设计师才华横溢,竖着实在没有啥空间了。是不是徕卡闲得没事干了?我觉得徕卡做手表还是有道理的。
首选,相机市场饱和,用奢侈品拓展业务。
其次,给相机减产,让镜头保值。
最后,彰显顶级的品牌设计能力。
手表厂做相机
反过来想想,咱们海鸥是做机械表的啊,是不是可以开条产品线,感觉完全做得到啊。谁认识机械手表厂的人,赶紧提个建议,做台机械相机!反正现在机械表也不好卖,不如跨界。其实过去有几个瑞士手表公司做过几台照相机的。
跨界
跨界做手表其实不是啥新鲜事,手机公司不是也做手表嘛,装上智能芯儿,徕卡装个手动上弦芯儿也很正常嘛。哪天徕卡出个不锈钢锅碗瓢盆啥的也不要惊讶,挺好。
如果徕卡出一条自主品牌的狗狗那才应该惊讶呢,不过我不会惊讶,因为我家这只狗狗叫徕卡已经五年了。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