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胶片有非常大的宽容度,所以尽管现在有测光表但很多人依然使用目测。特别是有经验的摄影师,更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超过测光表。事实上很多马格南大师都是如此的。
什么是阳光16法则
判断天气设定光圈
阳光16是活的
我见过老外印制过这种阳光十六的T恤,自己也设计了一款,定制了几件,需要的联系啊。

因为胶片有非常大的宽容度,所以尽管现在有测光表但很多人依然使用目测。特别是有经验的摄影师,更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超过测光表。事实上很多马格南大师都是如此的。
我见过老外印制过这种阳光十六的T恤,自己也设计了一款,定制了几件,需要的联系啊。
我是一叶胶片 不知道该扫描还是该放大
我是一朵云 不知道该下雨 还是该下雪
这次放大技术没控制好,扫描反胜了光放。可能是放大的时候曝光过了点。后面的楼没了,口罩上的纹理没了。
下面第一张是扫描的,第二张是光学放大的。
在放大印像前,我看到打到台上的底片,特别棒,瞬间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要发挥胶片最大的威力应该是直接投影看。
所以我觉得照片的最佳观看体验应该是:幻灯机》放印》扫描》数码相机。
不知大家是不是跟我有同感。
从成像来说,徕卡镜头从设计之初就已经过滤了紫外线,实际是不需要任何UV镜片的。徕卡不主张带uv,相反,徕卡要求去掉UV来提高成像质量。
另外一部分人说UV能提高纯净度。我觉得,对于其他镜头uv确实是有必要带带,但徕卡镜头带uv只会损害照片质量。
但是,为什么徕卡自己却做了那么多UV镜?因为用徕卡带多是抓拍,随时拍,uv替代了镜头盖功能。
原厂UV,对色彩成像的保证还是有的。副厂总是心里不舒服,用了原厂至少心里没负担了,不过得多掏了一两倍的钱。 原长UV还是最结实的,其他厂的热胀冷缩玻璃会被边框挤碎,因为卡的太严实,徕卡不会因为有余量。
徕卡UV有假的了,而且很多。那些明显非常便宜的就得注意了,上个假UV不如来个正经副厂uv呢,当然B+W假的也有。保险的是买个徕卡老款uv。 不过新款徕卡镜头采用旋入式遮光罩,尽量用原厂uv,副厂uv尺寸不合适会卡住遮光罩。
天光镜=UV么,不等于,大于。天光不但过滤uv也过滤晴朗蓝天下的轻微蓝光。天光镜损失0.1的光线,天光镜多用于拍彩色绝,可以过滤蓝天反射到地面的冷色调。天光一般是淡粉色、淡品红,价格比UV稍微贵点点。
买uv前要注意uv口径,e39代表39mm,e46代表46mm。
总是用徕卡的速度转盘,真的会对每一档快门产生感情,不知不觉的快门不再只是一个曝光参数,而是摄影的钥匙。要进行拍摄就得先选对钥匙,其实钥匙并不多,3、5个快门足够用一辈子了。
在朋友的鼓动下,终于收了台中晶4000tf扫描仪,而我一直用的老爱普生V600真的落伍了。在此做个简单的对比,爱普生V600 用的扫描软件是正版的silverfast银快,中晶 4000tf用的扫描软件是盗版的VueSan。
胶片的味道?变色的、大颗粒的、低饱和度的片子,是否还能说有胶片的味道。我们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全是数码照片。无论目前多么先进的扫描仪,也无法模拟胶片的味道,“胶片的味道”或许应该叫扫描软件的味道。
但是,扫描仪负责宽容度跟细节展现,这个可是软件模拟不来的。
爱普生V600是平面扫描仪,不会自动对焦,对胶片来说6400x9600dpi并不能提升细节,所以我平时只用3200dpi或者1600dpi,在色彩方面v600是16位彩色。
中晶4000tf是专业的底片扫描仪,会自动对焦,对胶片来说4000*4000dpi 是真实而有意义的,所以我就全开到4000dpi使用,在色彩方面4000tf更是真正36位彩色687亿色增强技术。图片放大一些,就看出差距了。
总结:
平扫VS专业底扫本来就不公平,特别是稍微放大一些,用了4000tf或许能让你改变对135胶片的看法。用V600时,我得调整各种参数防止高光溢出,但用了4000tf省心多了,一律用默认设置就已经很满意了,朋友说4000tf配银快更棒,但是对VueScan我已经满足了,至少现在觉得可以了。
但是中晶4000tf跟所有专业底扫一样,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扫描速度实在有点慢啊。基本半小时左右才一条(6张)。我的解决办法是,一边看个电影一边扫描,反正不用我调整参数,2个电影过后基本扫一卷出来了。
我每次冲洗4卷,用2个显影罐子。把胶卷在暗袋里装进显影罐子,冲洗完了,用4个夹子挂在卫生间。四卷总共不到一小时。第二天,晾干了用剪刀,剪✄成✄6✄张✄一✄条。
就这么简单啊,需要的主要几样东西就在照片里了。
曝光的是摄影,洗胶卷是个人爱好。不必争执用胶卷还是数码,纠结的不是爱好,纠结的是人生。
注:网上很多冲洗胶卷的教程,这里就不烦述了,实际上为了简单,我都不停影。显影,定影,冲水完事儿。
后来朋友让我开药方,我就写了《i50mm的懒人胶卷冲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