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告诉新手如何摄影

对于刚刚开始摄影的人来说,我觉得应该不去关注那些网络摄影大神,不去被网络大V种草,更是不应该关注器材评论。摄影的初期,是需要原始拍照的兴奋和感情的,而不是找谁学习和咨询。如果那样沉迷网络,你会被他们忽悠的晕头转向,似乎什么都好,似乎什么都拍不了。使用最简单的器材,拍摄最原始的摄影。

徕卡相机不能拍风光?

徕卡相机可以拍摄任何题材的摄影哦。可是,但是,可但是呢,徕卡旁轴取景器是个最大的限制。因为它的倍率是固定的,而风景摄影往往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经常用到的广角或者长焦,让徕卡m的取景器尴尬无比,无法做到所见即做得不说,长焦连对焦可能都看不清楚……。所以说,徕卡最大的优势,被0.72的放大倍率,限制在了35mm镜头和50mm镜头焦段上,拥有相对精确的取景和相对舒适的对焦精确度,而这两个焦距段呢,又都是人文焦距段,所以徕卡往往被锁定在5米、10米这样的近距离拍摄。有点像是狙击手的腰间配的手枪,是近距离才拔出来的。

而单反、微单,所见即所得,焦距不怕长,只要你背的动,都可以取到景。所以呢,很少有人用徕卡拍风格啊。但是也并不是说徕卡拍风景无能哦,因为徕卡镜头本身拥有非常好的动态范围,是的,从高光到阴影,只要你的ccd/cmos能记录,它都给你收在囊肿,而且锐度、色彩做的非常好哦。还是那句话,难度在取景器不准……

地铁摄影一周规律

我发现吧,地铁摄影有个规律。周一早上最容易出片了,经过了周末的修正,每个人吧都很精神,精神焕发。周二早上,也还是可以的,出片率也不错。到了周三平平常常了,周四比较惨淡,周五颗粒无收。当然了,晚上上班吧,基本不出片了,都是闭着眼睛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这,就是真实的上班族哦。real life。

长焦也可以街头摄影

不知道有多少人遇到过一个现象,连续两天碰到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地铁站。我是连续遇到过几次了。也许只有摄影师才有这个观察吧,平时谁会注意这些呢?但是有一个现象确实是真的,近几年很少遇到地铁上背着相机的了。

偶尔遇到斜挎富士x100系列的,但是单反呢?目前几乎绝迹了,我是独此一家了。这硕大的尼康d200+18-135mm镜头,要说挺惹人眼的,但是吧,拍起来却非常轻松自在。我从来不喜欢跟风,什么热闹躲着什么。如今单反冷了,我却挺喜欢单反了,“反者道之动”,难道是这个意思么?

从没使用过长焦街头摄影,更别说地铁里了。135mm端折合全画幅就是200mm了,对于习惯旁轴摄影的人来说,我是从没敢想过的,用这么长的焦距能拍啥呢?嘿,可是真拍了吧,还别说,别有一番情趣。另外,d200的ccd也还不错哦,在地铁里可用啊。

关于镜头景深压缩,距离对虚化的影响比光圈大

一方面有些摄影师喜欢小光圈,全景深。另一方面,有些摄影师对于虚化的追求从未停止。你之所以不喜欢虚化,那很可能是没遇到一个能持续输送好虚化的镜头……,单反当年对旁轴发起的反击之一,就是——虚化。

由于取景器的特点,单反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可以做到很近,而徕卡早年的镜头通常最近只有0.7米,低于0.7米取景器无法取景和对焦了,这是由于旁轴测距仪的物理特性造成的,没办法,单反在近距离有天生的优势。所以,当时的单反镜头,贴近物体后,可以获得非常迷人的虚化效果,而旁轴只有放大光圈这一条路了…….

而实际上要增大虚化效果,靠近距离就可以了,越近影响越大。当然里,这是最基础的摄影常识了……。通常最近对焦距离就是焦距数值喽,比如58mm最近0.58米,尼康自动对焦的58mm 1.4g镜头,最近就是58mm。而为这枚尼康早年的auto口58mm镜头标尺写刻度最近0.6米,但是实际上还能往标尺前移动一些,应该也是58mm,只是没有标记而已。可别小看近距离向前多移动出来的0.12米,它可以让f/1.4的光圈把景深压缩到一根胡须那么浅哦。

什么形状才是好的“虚化光斑”

在摄影这件事上,我们会自然而然的移除负面的光学特性,选择更理想的光斑。不知从何时起,圆的光斑被定义成了好的光斑。但似乎这种圆形光斑的追求也才是近几年才流行的。在过去,圆形的虚化光斑虽然挺好,但六边形的光斑也没什么不好呀。也许是现代人越来越缺少理智了,被一些“小编”生编硬套的测评带偏了。非要给光斑拍一个高级到低级的顺序,用来抬高一些镜头的价值。但是,审美从来都不是有唯一标准的。六边形光斑,在我看来有一种智慧和神秘感在里面。在一种神秘感大于唯美感的氛围里,六边形更接近我想表达的意思。

近几年厂家为了迎合大众的圆斑审美故意让光圈变圆了,相反,这种六边形光圈反而显得特殊了,哈哈哈。我不是一个追逐光斑的摄影师,纯粹的唯美人像摄影师喜欢更圆的光斑,但我觉得,唯美也可以更多元才好。

每一个光斑,都是为我们摄影师点亮的一颗星,我从不挑剔它的形状,六边形也好、圆形也好。

也许是国人对徕卡的盲目崇拜,认为凡事徕卡的就是好,就是顶级的代表,我从来没有喜欢过徕卡“夜神”镜头,因为大光圈镜头对于旁轴相机来说还是挺难对准焦的……。长焦和大光圈单反要更容易一些。

我发现尼康这枚古老的58mm 1.4,竟然比徕卡夜神早很多年,全开光圈就是圆形的唯美光斑,而且拥有非常丝滑的虚化。收缩一档就是六边形光斑,性格上比徕卡的夜神又多出一重。哈哈哈。它虽然价格低廉,但是说实话,在虚化和光斑方面,比徕卡夜神,还要“神”一些。

街头摄影用什么模式

街头摄影吧,用什么模式呢?a、p、m、s哪个模式呢?其实这个不重要哦,重要的是让机身时刻开机,镜头前面没有镜头盖子,重要的不是机身转盘选哪个模式,而是让自己背上相机那一刻就进入摄影模式哦。

想让自己开机,然后让相机开机,最后才是随便选一个模式,数码呢,a档就够了。对焦呢,感觉手动就行了,可能是习惯了徕卡的手动,即使用单反手动对焦也不觉得有什么别扭的,虽然没有黄斑对焦,也没有使用裂像对焦屏,仅仅凭借估焦或者裸眼对焦也没啥大障碍,说也神奇了。

对于有些相机来说,比如徕卡,抓起来就用就很顺畅,而对于尼康d700竟然也可以做到这样丝滑的体验,哈哈哈,配合尼康第一枚单反里的1.4光圈镜头,手感巨佳哈哈。

我发现尼康这个机内的黑白就挺不错的,虽然大不到通过raw处理的效果,但是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我不太喜欢那种高对比的黑白,虽然那样更容易吸引眼球。这枚镜头1.4下竟然有很好的灰阶,让我对尼康镜头的印象有些出入,哈哈,不太像我印象里的尼康哦。

摄影师的关键能力是随时应变

对于构图来说,似乎谁都懂一些。特别很多事后诸葛亮,点评别人图片头头是道,就跟下棋旁边支招的一样,让他下盘棋吧就反应不过来了,哈哈。摄影师也是一样哦,扫街?寻找构图,寻常光线,其实往往一无所获。关键其实还是临危不乱、随机应变,每一个决定性瞬间到来的事后,立马到位,按下快门。

我喜欢这张照片,不仅仅是抓拍到了人物神情,还有前景的映衬,虚化的层次,视线在前景与焦点之间游走,会有一种入迷的沉浸感,哈哈哈,陶醉在自己的作品里,实在妙不可言。

你还在看取景器,那还不能称为街头摄影师

两个人从取景器向外看,一个看到人,一个看到人性;一个是共性,一个是个性。有时候我不看取景器,即看到了个性又看到了共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都不用取景器看世界。只会通过取景器摄影的人,是没有资格叫街头摄影师的。

要好好尊重每一个面前路过的人,尊重他们,如果看到了个性,就拍下他们。

i50mm街头摄影成片率是多少

Contact Sheets是“底片印样”或“小样”,将一卷底片的36张按照6张一条排在一起,翻印到一张纸上。朋友很喜欢《马格南印相典藏》(Magnum Contact Sheets)一书,想看看i50mm走那么一会儿,拍下来的是什么思路和灵感,街头摄影成片率是多少:

i50mm Contact Sheets
leica m10 + summicron 35 f2 asph

整体来说呢,i50mm算不上那种浪费快门的拍法,由于时不时拍胶片,所以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一秒思考在里头,当然用数码相机会不由自主的多拍一些喽。这前后六张里面挑出我个人认为还算“成片”的一张作品吧。
为什么这张片子算成片呢?因为有种街头的味道,我当时咋想的呢?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抓下就好,不要放过。啊哈哈哈哈。而且,以我的身手绝对不会被人发现的。不但但当事人不会发现,就算周围举着长枪短炮伺机而动的老法师队伍,也没发现我的身手哦。哇哈哈哈……,i50mm用徕卡那是如鱼得水哇……,不过我最近要让自己离开舒适区,用卡片机和单反野练一下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