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伦啊遇到莫兰迪真是咋拍咋有。
福伦啊遇到莫兰迪真是咋拍咋有。
我讨厌的不是理光gr,而是gr卖那么贵。其实一个快速抓拍的卡片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对街头摄影来说。掏出来就拍,谁不喜欢呢?不过,对我来说,sony这样的小机器随身携带已经很小巧了,也是抬手就拍哦
教师节过后,北京的天气就开始进入舒服时期了,一直会到十月底大概两个月,又开启了最舒服的日子,这时期天气好,心情好。这哥们一直在看我拍啥,或许他也在猜测我是不是在拍他,其实,我真的是在拍他。
记得曾经小时候学着大人的样子,也在腰带上挂一串钥匙,走起路来哗啦哗啦的,有种莫名的闪耀感。现如今不流行钥匙串了,改挂毛绒玩具了,古代也有佩玉的传统,现在的挂饰想来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文化基因显现方式吧……,我没有挂饰,我挂的是相机。
i50mm之所以文思不够用,或许就是缺一口云雾缭绕吧……
我是不吸烟的,小时候没有吸烟的零花钱,上学后寝室又查烟灰缸比较严,毕业后买了一堆电子产品,再后来拍照片……竟然错过了吸烟的“大好时间”。不过,既然嫌麻烦,那不抽也罢。上瘾,这件事吧,玩过游戏我已经体验到了,所以他们应该都有想通之处吧,就是,点上香烟应该是给你一种能够掌控一切的幻觉,在游戏里时间、空间不再是束缚你的东西……
我承认照片后期后会有更加绚丽博人眼球的色彩,或者对比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的多了,越来越觉得照片从机内直接出来的,不那么刺激的,简单多一些,自然多一些,看着反而挺舒服。徕卡m8机器内置的jpg白平衡不准,色彩可能也不那么准,但是我怎么看都挺喜欢,这是个神奇的事情。
其实在这世上能做到不迎合别人,只关注做好自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徕卡的大光圈镜头可以说是不得不仓促上阵的产物,迫于来自蔡司、佳能、尼康的大光圈镜头的压力,仓促上阵。即便如此,它依然保持着徕卡自己独有的微反差,就是让人就看不腻,哪怕是放到数码相机上,依然是徕卡的味道,没有一丝折扣。徕卡summarit 50 1.5很便宜,但是它的味道依然是徕卡呀。
只有徕卡的elmar才配叫elmar,它是135mm画幅的奠基者,它是135mm镜头的开创者,它永远是50mm的基准。就说这逆光锐度,就是拿到现在也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还没有哪个50mm能同时保留炫光灰雾效果、锐度、细节——是的,就是眼睛逆光时的感受。最值得尊敬的50mm镜头,没错,就是它elmar!
f3.5的光圈够不够用?我觉得对于街头摄影来说足够了,我经常喜欢把徕卡m8的iso调成1250,此时的颗粒感有点胶片模拟的味道。光圈有时候f3.5,有时候更小。特别是白天明亮的街头,f3.5足以应对任何光线。
你说什么,背景虚化?哦,这的确不是elmar的强项,但是你敢说徕卡elmar 50mm在f3.5时没有立体感么?它,有很好的空间感,这是其他品牌的哪怕在f2光圈、f1.2光圈都无法营造出来的“高级”街头感觉。也许elmar当年就是为街头而生的吧。
直到见到这张照片,我才终于知道为什么徕卡m8的黑白如此吸引我,远远超过m9的黑白。在我的概念里,也许只有加了黄色滤镜的黑白胶片才能与之媲美。徕卡m8的黑白照片,让人物的脸很亮,因为没有红外截止滤镜的原因,m8的黑白人物照片拥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似乎有一盏无形的灯照亮了街头人物面孔。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