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道看《红楼梦》得索隐

也许是看的太早了,囫囵吞枣了,曾经一个暑假看完了,留下的印象是很精彩。多年后基本都忘了。抖音也是个好东西,刷到索隐派解读刘姥姥的,给我震撼了。原来这是明朝末年历史反思书。而刘姥姥暗指了底层人民。实际上明朝失败原因之一就是看不起他们,甚至厌恶。但最后只有他们是最可靠的力量。而当年日寇入侵,汪精卫一定是没看懂红楼。然而,如今,又有几人看懂了呢?再和日寇打,我看不依靠人民,依靠资本,依然是不靠谱的。过去很多年,过于迷信资本了。小字营销、秀参数、刷外观,这类蔑视人民的行为,会影响人民的士气的。这也只是略见一斑,我看到街上卖蝈蝈、小兔的,在过去都是被小孩子围住的,如今却是老人,不觉后背一阵秋凉,肯定是哪里漏风了。

关于刘姥姥的隐喻,履迹人的分析好,正电兔的分析牵强了,大车轱辘分析的也不对。前者侧重历史事实和反思,更符合原著。后两者盯着“讽刺”,作者为了讽刺而写,实在是小看作者了。当朱家的王公贵族都消失后,只有刘姥姥这个阶层的人会重新给大明寻根。而这件事,正在发生。

当然,索隐派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受到史料和时代的局限,难免10个线索,有5个会很牵强,但这东西一定会逐渐线索扩大的,民间高人还是多啊,汇集多了,最终肯定会有个正解。

中国人,是可以的

我看了很多国外摄影作品,也买了很多有名的画册,但我从骨子里觉得,那些都不是我想要的。他们的灵感是有意义的,他们的技巧也是可借鉴的。但是,很多国内获奖作品,越来越像老外的构图风格了,那种照片我会觉得没有自我,我是看不上的……。老外作品里都是外国人,我看着很割裂,很多人盛赞弗兰克呀、科特滋呀,其实从我眼里一点都不觉得亲切,没有代入感,全他妈的是外国人长相,我可感动不起来。我眼里,还是中国人是最帅的,特别是穿上战士衣服,是最帅的,全民皆兵时是最帅的。

国人的摄影,还是得有自己的眼光,不要模仿国外的作品。我们得有自己的审美,中国人的长相就是最美的。当然,摄影也不单单是“审美”,更多的还是“心境”。在摄影的世界里,摒弃国外的标准是很难的,他们玩摄影毕竟比较早,但我觉得,一定是可以的,国人是可以的。当然,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模仿。

我讨厌的不是理光gr

我讨厌的不是理光gr,而是gr卖那么贵。其实一个快速抓拍的卡片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对街头摄影来说。掏出来就拍,谁不喜欢呢?不过,对我来说,sony这样的小机器随身携带已经很小巧了,也是抬手就拍哦

最舒服的日子

教师节过后,北京的天气就开始进入舒服时期了,一直会到十月底大概两个月,又开启了最舒服的日子,这时期天气好,心情好。这哥们一直在看我拍啥,或许他也在猜测我是不是在拍他,其实,我真的是在拍他。

挂饰算不算一种文化

记得曾经小时候学着大人的样子,也在腰带上挂一串钥匙,走起路来哗啦哗啦的,有种莫名的闪耀感。现如今不流行钥匙串了,改挂毛绒玩具了,古代也有佩玉的传统,现在的挂饰想来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文化基因显现方式吧……,我没有挂饰,我挂的是相机。

来之香烟把车骑,翩翩似神仙

i50mm之所以文思不够用,或许就是缺一口云雾缭绕吧……

我是不吸烟的,小时候没有吸烟的零花钱,上学后寝室又查烟灰缸比较严,毕业后买了一堆电子产品,再后来拍照片……竟然错过了吸烟的“大好时间”。不过,既然嫌麻烦,那不抽也罢。上瘾,这件事吧,玩过游戏我已经体验到了,所以他们应该都有想通之处吧,就是,点上香烟应该是给你一种能够掌控一切的幻觉,在游戏里时间、空间不再是束缚你的东西……

徕卡m8机器内置jpg也挺好

我承认照片后期后会有更加绚丽博人眼球的色彩,或者对比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的多了,越来越觉得照片从机内直接出来的,不那么刺激的,简单多一些,自然多一些,看着反而挺舒服。徕卡m8机器内置的jpg白平衡不准,色彩可能也不那么准,但是我怎么看都挺喜欢,这是个神奇的事情。

徕卡summarit 50 1.5再便宜也是徕卡呀

其实在这世上能做到不迎合别人,只关注做好自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徕卡的大光圈镜头可以说是不得不仓促上阵的产物,迫于来自蔡司、佳能、尼康的大光圈镜头的压力,仓促上阵。即便如此,它依然保持着徕卡自己独有的微反差,就是让人就看不腻,哪怕是放到数码相机上,依然是徕卡的味道,没有一丝折扣。徕卡summarit 50 1.5很便宜,但是它的味道依然是徕卡呀。

徕卡elmar 50mm是逆光大师

只有徕卡的elmar才配叫elmar,它是135mm画幅的奠基者,它是135mm镜头的开创者,它永远是50mm的基准。就说这逆光锐度,就是拿到现在也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还没有哪个50mm能同时保留炫光灰雾效果、锐度、细节——是的,就是眼睛逆光时的感受。最值得尊敬的50mm镜头,没错,就是它el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