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捉影,美妙而无言–凌鹰作品

偶遇画册

我喜欢看画册,有时候同时翻看20本,看画册是我最大的奢侈也是最大的乐趣。这次偶遇两本:
一本是从尼泊尔到新疆,再到西藏,再到四川,安徽,青岛,内蒙……香港,到处《捕风捉影》。
另一本是从安徽起,到甘南,再到新疆,再到西藏,最后到尼泊尔,真是《美妙而无言》。
没有人知道摄影师的真实姓名,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就像天空飞过的凌鹰,令人佩服,又令人好奇。

行动起来

国内人出的摄影画册并不好买到,因为大众审美似乎有待提高,书店也不会卖。书店里卖的都是教人用相机的教程,还有就是非常入门的这个圣经那个宝典的。好在有些大学的教授经常出一些高端理论和历史的介绍,可惜又不接地气,翻来覆去聊历史,颠来倒去讲理论,作品呢?实践呢?
结果非专业人事纷纷行动了起来,或者说野生摄影师更有活力。他们拍照没有功利性,从内心出发,自由的记录。能看到这两本画册真算是一个戏剧性的运气。

纪实的态度

最常见到的藏区摄影就会涉及到虔诚、膜拜、寺庙,而且一定会是彩色的,每一个摄影家都把西藏拍的无比美丽、无比高大、无比遥远。我敢肯定,那不是真实的西藏,难道就没有人把他们拍的更像人一些么?泥墙上的佛像也是人形呀!看到凌鹰的画册,终于有了答案。他舍去别人惯用的色彩,而使用黑白,直击内心。他不像别人那样刻意夸张宗教仪式,而是把仪式与围观的人一起记录下来,这才是纪实嘛,绝不能拍成旅游宣传照。

中国摄影之难

记得有一期《中国摄影家》杂志有个拍沙漠的中外摄影师大PK,PK结果当然是美丽风景、清晰的摆拍特写赢啦,马格南摄影师拍的却是参加活动的人,以一种纪实的态度记录下了前台摄影师、后台工作者的精神状态。而《中国摄影家》杂志却坐井观天,丝毫意识不到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还暗自高兴,看看我们战胜了马格南啦。从那以后,我就不看这本杂志了。作为一个高端杂志,却还是大众摄影的低级趣味。可见,要救中国摄影太难了。

个人画册之难

看到凌鹰的画册,才发现,国内还是有纪实态度的摄影师呀,而且这些摄影师在纪实和艺术的平衡上有分寸,从排版到设计都构思精巧,实属难得。我有种感觉,未来国内喜欢这种画册的人会越来越多,可惜的是高昂的独立出版费用,是我等小老百姓交不起的。要正式出版发行,再摆到书店实在太难了。
凌鹰也是自掏腰包,才能有机会把这些有价值的照片出版出来。为什么中国摄影远远落后国外,我觉得跟出版有很大关系,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交流,大众自然会选择符合时代的作品。

书店里摆烂的初级水平的书还是不摆的好,不知道为啥老牌书店常年不长进,要不是有pageone这样的书店,真还以为摄影就是那几本旅行摄影书呢。如果我有权力决定书店摆什么书,凌鹰的这两本《捕风捉影》、《美妙而无言》指定要摆上的。

并不是说入门书不好,只是不需要那么多,有迈克尔·弗利曼、赵嘉就足够了,内容丰富还有诚意,其他一律回炉吧。另外那些小清新人像不要放到摄影类书架,那些算青春文学,那些对着树叶抒情的也不要放到摄影类书架,那些算无聊文学。

文字

不敢说好的摄影师一定要是文学家,但是好的文字功底绝对是加分项。凌鹰画册里的文字平实而有温度,没有说教,也不刻意煽情,聊天中娓娓道来。文字与图片的比重十分重要,一不小心,就说多了,容易变成长话连篇的老法师。哇哈哈。我不喜欢那种理论连篇的教授、主编,我只对作品感兴趣。凌鹰对文字控制的很好。

目击者

《捕风捉影》里面有2张在《美妙而无言》又出现了,哇哈哈,我是不是过目不忘呀,到底是我记忆好还是人家拍的好,哇哈哈。好的纪实摄影就应该有这种感觉,看到照片的人不会去注意构图、风格,一个目击者,按下快门如同呼吸一样流畅,图片会自然而然印到脑海里。拍摄者、读图者,都是目击者。

总结

图片占据了我精神世界一半的空间,我知道它们将在我身上产生影响,我不会为了学摄影而看画册、为了谈资而看画册。国内好的画册一直不多,凌鹰这两本算难得佳作了。





contact: zhaozhenguo@i50mm.com © 2015-2024 Zhao Zhenguo.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所有内容文字、图片版权均i50mm.com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发布者

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