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徕卡复刻版初代夜神回归理性
如果我们能穿越到未来,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是否还会作出同样的决定?还是会选择不同的道路,逃离既定的命运。leica noctilux 50 1.2 asph徕卡复刻版,2年间从10万+的炒作回到4万+的理性,确实能让人领略了时间的厉害。如果2年前我乐意花10万+买这枚黑色的复刻leica noctilux 50 1.2,肯定前世就已经深爱过,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
关于器材的体会是不能刻意追求的,而是不经意间悄然落到键盘上的,原本是不想写这枚镜头的,那时它太火,它太热,它太贵,而我又是个不喜欢凑热闹的人。如今leica noctilux 50 1.2 asph这头终于冷下来了。i50mm的感受啊,就像这雪中的梅,越冷越开花。
通常来说徕卡镜头二手价格说明了用户对其认可程度。例如徕卡50 f2aa,价格还是相当稳定。但是50 1.2asph复刻版却跌的出乎意料。回归理性,徕卡产能上来了,世界变得大了起来。



炒作的落差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落差。宣传太高调了,加上炒家,过分强调了“这也优秀,那也优秀”,过分强调了它原身的历史意义和拍卖市场高昂的售价,轻描了它的光学“素质”。毕竟很少有人真的用过原版的50 1.2asph,仅有的资料又都拍的太专业,没有“普遍意义”。拿到自己手里发现,嘿不是那个味儿~这雷锋塔倒了,出来的还是500年前的白娘子么?
有时很好,毕竟是徕卡
复刻初代夜神,它有时很好。即便是大逆光也控制的稳稳当当,这对于1.2的大光圈镜头来说称得上顶级水准。哪怕是对比summilux、summicron也不落下风。徕卡确实是徕卡啊。

有时近距离的表现意外的好,无论反差还是清晰度,还是焦外,都达到了徕卡该有的水准。


糟糕,近距离会有“圣光”
可是有时,它又很糟糕。光圈f/1.2按理说会比f/0.95锐一些吧。可是,举镜对焦,回来一看,它又好像有些糟糕。近距离容易出“圣光”,而且近距离焦外也不那么顺滑。尽管i50mm看过徕卡官方样片,对它的“不锐”打了“疫苗”。但还是对近距离的表现吓了一跳。
毕竟是一只被炒到10万+的镜头,近距离出圣光肯定会被人诟病的,特别是拿来拍个小静物。但是i50mm几乎不会拍这类照片,所以对我来说其实无所谓啦。好在这种圣光不难看哦,看久了也可能会喜欢这种绵柔的感觉,甚至有点刀梅超六的感觉,哇哈哈哈。


对于50mm镜头来说1.2米属于超近距离了,基本就是大头照。无论是summilux 50 1.4 e43还是summicron 50 f2都可以获得平滑的背景虚化和清晰的焦内成像。徕卡noctilux 50 1.2 的虚化,在这个距离显得有些迷离。当然,圣光也不是必然出现的,遇到强光才有。
2米是个危险的距离
对于50mm镜头来说,2米处正好是一个半身讲故事的距离。可以把人从环境中扣出来。因为对于街头人物特写来说,如果不能准确捕捉到人物眼神的话,能扣出人物也是挺大的“成功”。徕卡noctilux 50 1.2在这个距离会显得神经质,盲拍捕捉对了的话,能把人物清晰的扣出来,而一但失手,画面中间会揉出一个球。这个1.2的光圈,在2米用起来非常危险,大量虚的不自然。焦内焦外生硬的过度,割裂感明显。

调整使用方式
在我常用的2-3米距离这个镜头不那么令人满意,甚至不如summicron 50和summilux e43,不用加“甚至”,就是不如,哇哈哈哈。毕竟这是传说中的传奇镜头哦。经过1.2米和2米惨痛经历,我需要重新给这枚镜头定位了。
追溯它原身的历史背景。初代noctilux出现前,还是武侠年代,徕卡的大光全镜头一直是徕卡summarit 50 1.5撑着门面。那是一枚虚化疯癫的镜头,也是充满个性又桀骜不驯的欧阳锋。所以这枚50 1.2也许是带有一些令狐冲的不羁个性,还做不到.95郭靖那样稳定的输出。于是i50mm调整了自己的使用方式。把对焦标尺放到了不常用的段位——4米。

迎来4米处的盗梦空间
在我尝试把焦点放到自己几乎从来不用的4米时,奇迹发生了,我的心头升起了彩虹。通常50mm镜头在这个距离很尴尬,小光圈如elmar、summicron的内力不够,化不到这个距离,不明显。大光圈的summilux、noctilux 1.0 内力够了,却制造不出杀伤,焦内会肉下来。但是这枚noctilux 50 1.2 asph却在这个距离一反近距离迷离的醉态,形成了一个由清晰和虚化组成的漩涡,它,它在4米打出了醉拳……。它在焦内给你一个无法忽视的锐度,又在焦外给你一个宁静玄幻的虚化背景。就好比跳水运动员,刚入水那一刻水面冒起的漩涡,把激情、宁静、期待交融在一起。这是我从其他徕卡镜头从未感受到的气质。也许那些疯狂喜爱这枚镜头的人,常常用到的距离恰恰落到了这个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