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七枚玉不擅长树叶虚化哦

想象一下,你正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树叶丛,想要用相机捕捉这份自然的美好。你可能会觉得,如果能让这些树叶的背景变得柔和模糊,就好了。但是,徕卡镜头并不擅长让树叶虚化哟,哈哈哈。

这让很多人抱着虚化树叶而来的,又抱着牢骚而去。徕卡呀,还不如佳能长焦镜头虚化好呢。徕卡呀,还不如尼康微距镜头虚化好呢。是的,你说的没错哦。

特别是徕卡35mm焦距的镜头,就算是king of boken,也玩不转虚化树叶哦。然而,除了树叶,特别是蓝天,七枚玉那是绝对的平整哦,色彩也是绝对正啊。就问虚化哪家更强,除了树叶,还得七枚郎。

徕卡七枚玉高光之处

Leica M8 + Summicron 35mm f2 v4 七枚玉

徕卡在高光处理上的造诣,堪称大师级水准。当然,我不是说其他镜头很垃圾,而是说,这种极端情况下,其他镜头都是弟弟……。徕卡绝不会因为曝光过度在边缘出现意外的杂光,颜色也不会因为过曝光而收到影响。就上面那张照片,我感受多数镜头早已乱作一团啦。高光处理哪家强,唯我七枚徕卡郎!

上次说的徕卡七枚玉对于盲拍拍虚的友好性,这次提一下其对高光处理的卓越能力,可谓独步天下,成为区分它与众多镜头的显著标志。在光线强烈的场景中,它能以非凡的细腻度捕捉并平衡高光区域的细节,既保留了亮部的层次与色彩过渡,又避免了刺眼的过曝,展现出一种自然而不失细腻的光影之美。我曾在无数次的实践中,运用阳光16法则手动调整曝光,尽管初期因经验不足而偶有曝光过度的照片,但经过简单调整后,这些照片非但没有失真,反而因徕卡七枚玉对高光的精妙处理而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深度。

为什么徕卡七枚玉在我心目中排第一位

七枚玉在处理虚化与清晰之间的关系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与技巧。它巧妙地利用光线的衍射与折射,使得前景的主体清晰可辨,而背景则以一种柔和而富有层次的方式缓缓虚化,这样的处理不仅突出了画面的主题,更赋予了照片一种梦幻般的深度与空间感。更重要的是,这种虚化并不会对画面中的人物情绪造成丝毫的干扰,反而以一种更加自然、和谐的方式,将人物的情感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使得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故事性和感染力。

实际上我硬盘里七枚玉拍的照片是最多的……。

七枚玉就是它拍虚也能看,因为它的色彩依然是合理的,它的虚化与清晰之间依然是可辨认的,它不会干扰人物的情绪。这是七枚玉最令人信赖的地方。徕卡七枚玉绝对是街头摄影师,盲拍最友好的镜头。

Leica M8 + Summicron 35mm f2 v4 七枚玉 拍虚了
Leica M8 + Summicron 35mm f2 v4 七枚玉 拍虚了

我还是喜欢看摄影网站

我喜欢看的还是网站,尽管中文网站越来越少来,那种在显示器上打开摄影网站,看到大图片的畅快淋漓的感觉。当然,图片越大服务器的压力也越大,我甚至想过把原始尺寸放上去,那样会对服务器压力会更大,历经n次服务器升级,图片尺寸从最早的800×600,到1024×768,再到现在的2046x,所以呀,大家也别抱怨广告多哦,哈哈哈,广告可以补贴服务器升级带来的开销,也是木有办法呀。哈哈哈哈,我还是喜欢看摄影网站,手机的屏幕还是太小了。

Leica D-Lux Type 109 假松下,真徕卡

数码的青春

想当年,手机拍照还不咋滴,相机市场特别热闹,那种观看新品,哪怕是不买,也是一种享受的年代,或许就叫青春吧。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Leica D-Lux Type 109,是徕卡的第一台4/3画幅的相机,比以往的d-lux画质提升非常明显。

松下的躯壳

因为奥林柏斯ep系列的关系,我对4:3是非常信任的,这个画幅基本上已经满足爱好者的要求了。甚至拍摄raw格式,也可以应对专业要求哦,是的老外有用43画幅做职业拍摄的。只是国内很少。但从拍摄结果看43画幅,已经非常不错了。徕卡的Leica D-Lux Type 109对应的是松下LX100,是松下代工的,不,是徕卡套用了松下的躯壳。

徕卡的精神

那时候的43小微单相机,虽然不如现在的大微单画质高,却处处体现着设计者的用心,虽然是松下的躯壳,甚至镜头也是松下制造的。但是它的画质,确实还是能感受到徕卡的严谨哦,表现非常稳定,发色无论任何环境,都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反差或者奇怪的暗角。它的镜头肯定是要比lx100好一点的哦,调色是有区别的哦。如同徕卡m一样,每一次快门,一如的你每一次期待,只有惊喜,没有意外——这就是徕卡精神哦。

它就是徕卡

与富士模仿徕卡的外壳不同(sorry,富士x100佬们,嘻嘻嘻),真正的徕卡精神不是表面的外观,外观只是给外人看的,而使用者对徕卡的精神,是在使用中慢慢领会的。精神,是一种内在,而不是躯壳,外观的模仿只是噱头和浅薄,徕卡的精神是精益求精,更进一步。是的,d-lux 109就是lx100的更进一步,我眼里的Leica D-Lux Type 109就是徕卡,不是松下。

Leica D-Lux Type 109
继续阅读Leica D-Lux Type 109 假松下,真徕卡

徕卡布帘材质是橡胶布

徕卡使用橡胶布快门帘子,它既安静又坚固耐用,百年不腐。不过,黑色橡胶比纸更易燃,如果相机在镜头全开的情况下对准太阳,那么很荣幸的告诉你,你将会点燃这个帘子,市面上的徕卡m胶片机,很多都这么毁了。

有的人用胶补上,有的需要找德国徕卡更换,是的,他们现在还有这个布料。在徕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短缺,所以一部分黑字版本的iiif布帘老化是通病哦。除此之外,哪怕是最古老的徕卡布帘也很耐用哦。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很了不起。

徕卡vs哈苏,谁摩擦谁

徕卡vs哈苏

首先这二位不是一个赛道的,就好比打拳击,不是一个量级的哦。好比变形金钢里的JAZZ庞蒂亚克Solstice,对比擎天柱的彼得比尔特389 型大卡车。他们要是pk,徕卡肯定是被按在地上摩擦哦。

中间地带

但这世上很多事情,并不是大就是好,当然也不是精致就是好。往往在他们之间的中间地带,具有更多的实用性,现实已经给了答案,单反微单才是中间地带,佳能尼康索尼,才是大众的选择……

徕卡玻璃秘方

不过补充一下,哈苏也很精致,大且精致。不过哈苏自己不做镜头,都是从其他品牌里选择定制,这才有那个哈苏实验室评出的19支最锐镜头的故事。不管这个实验室真假,但至少结论是公认靠谱的。神奇的是,里面最多的竟然是徕卡头。所以,你说谁摩擦谁呢?徕卡是自己做镜头,自己的独门秘方玻璃,用最平凡的设计,下最猛的料。我认为至今大多数徕卡镜头依然保持了这种独立精神,这才是我喜欢徕卡的地方,也是徕卡的精神所在。

徕卡相机不能拍风光?

徕卡相机可以拍摄任何题材的摄影哦。可是,但是,可但是呢,徕卡旁轴取景器是个最大的限制。因为它的倍率是固定的,而风景摄影往往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经常用到的广角或者长焦,让徕卡m的取景器尴尬无比,无法做到所见即做得不说,长焦连对焦可能都看不清楚……。所以说,徕卡最大的优势,被0.72的放大倍率,限制在了35mm镜头和50mm镜头焦段上,拥有相对精确的取景和相对舒适的对焦精确度,而这两个焦距段呢,又都是人文焦距段,所以徕卡往往被锁定在5米、10米这样的近距离拍摄。有点像是狙击手的腰间配的手枪,是近距离才拔出来的。

而单反、微单,所见即所得,焦距不怕长,只要你背的动,都可以取到景。所以呢,很少有人用徕卡拍风格啊。但是也并不是说徕卡拍风景无能哦,因为徕卡镜头本身拥有非常好的动态范围,是的,从高光到阴影,只要你的ccd/cmos能记录,它都给你收在囊肿,而且锐度、色彩做的非常好哦。还是那句话,难度在取景器不准……

徕卡m9能用elmar 50mm f3.5吗??

能用,但是我不建议在数码相机上面使用伸缩镜头。因为徕卡m相机,无论是m9还是m10,都没有除尘功能。伸缩镜头的灰尘会导致ccd/cmos上很轻易的落灰,清理灰尘对徕卡来说是一件非常恼人的事情。特别是拍风景,光圈收到f5.6最佳光圈时,会很明显看到灰尘颗粒。赵嘉《兵书十二卷》第一版里,徕卡m9金字塔样片蓝天上布满了灰尘黑点,也许只有同样的m9用户才能注意到这些黑点,哈哈。仅凭灰尘就可以判断那照片是m9拍的。但是他第二版就ps掉了,而且颜色也都增加了饱和度,所以后面版本的书我就不喜欢了,哈哈。

回到主题,徕卡m9能用elmar 50mm f3.5。但是i50mm极力建议,不要在数码机上用缩头。同时,也给一个建议,为了让你的m数码机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一定要观察镜头尾部,对于有金属屑、很多灰尘的头,都不要轻易往m数码机上装。包括很多经过二把刀保养过的镜头……会掉油泥。m的cmos非常脆弱,很多清理单反经验丰富的人,三下两下就把m机的cmos刮花了。

切记。elmar 50随好,尽量用到胶片机。如果非要用到数码机,那就不要在机身上来回抽拉,让它一直保持拉抻状态。over

尼康自研cmos宽容度竟然如此之高

忘记昨天使用的m档,快门速度设定在了1/320秒,光圈在f2,iso在200。我给当成a档了,举起来就拍了。后来才发现,过曝光了。这是过了几档啊,都快成白纸一张了。

Screenshot

按照阳光16法则,这阳光明媚的大白天,保持以上的iso和快门速度的话,光圈在f11就可以了。而我却足足过曝5档放到了f2,对于ccd来说,也许还能拉回来一些,本来我对cmos不抱有多大希望的。但是尼康这枚自研的cmos的确给我一个大惊喜,而通过raw文件竟然能把人物主体给拉回来。难怪这个来机器哪怕是2024年都有那么多忠实用户呢,快赶上ccd了。上一个给我如此惊喜的还是徕卡m8

另外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尼康这枚58mm镜头在如此光线下表现这么好。这是令我意外的,之前看别人评价说它f2就很锐利,如今看来果然太锐利了,过曝光这么多竟然没有出现圣光,依然清晰锐利,让我直接想到了徕卡summicron 50……。

也许是58/1.4需要aotu改ai口的原因,也许是成色好的太少的原因,真用它的人实在太少了,样品也看不到几张,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但也许真正的原因是尼康用户可选择的镜头实在太多了,哈哈哈。尼康这枚第一代1.4光圈镜头真是一只被收藏家耽误了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