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书,少刷抖音,多拍照,一定要

如果摄影师变少了,那一定是抖音的错。

因为它做对了,所以它错了。

一定要减少刷抖音的时间……

我敢说,这一趟车里,

只有我一个人在拍照,

而且没人在乎我拍……

这个时代,多看别人一样都对不起手机流量。

大师,别刷抖音了,

回来当摄影师吧……

光圈大小与文学

看老外的小说吧,通常把细节描写的比较多,似乎场景的还原度要更真实一些,有点缩小光圈开启闪光灯的清晰度。看中文小说吧,通常会用概括的描述,更注重情绪和精神层面的还原,而把背景虚化掉,有种大光圈摄影的效果……。

还是喜欢自然光……

抽一口老ccd,胶片味十足

那天看到了一些飞思p45+拍的照片,那色彩,那厚实的感觉,不由得让我想起来胶片的味道。就像戒烟不成的老烟民,我又掏出一台古老的ccd拍了一下,哎,这真是cmos所给不了的感觉呀……

阳光下几乎不需要调整,就很好。别说cmos也能拍成这样,cmos必须调整才行的哦。这是富士网红机用胶片滤镜也模拟不来的感受哦。我承认cmos也许更接近“真实”,但就是说不出为啥,还是ccd看着舒服。似乎ccd给照片加了个形容词,就好比“微风拂面”与“一级风”的区别吧。

尼康d200的jpg还行么?

我发现用尼康d200时,就用jpg就行,然后轻微调一下色阶就行了,自然的过渡感就不错。不知道为什么,数码相机刚出现的时代,jpg的可用性似乎更高一些。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性,早期相机的显示屏太懒了,拍完根本不需要回看,看不出啥,都是灰蒙蒙的。等到电脑还不错,会给人一个反差,就觉得好了¥%

尼康d200的噪点也像胶片模拟

话说过去的时代,信息闭塞,会有很多好机器不被人发觉。如今,信息不再闭塞,然而却容易被带节奏。理光aps-c也能抄到天上,富士塑料感十足的旁轴也是俯视全画幅(。ì _ í。)。所以呀,我告诉自己,永远不追时髦。尼康老ccd单反,其实还挺像胶片的,哪怕是提亮后出现噪点,再配合徕卡镜头暗光表现能力,也是很像胶片模拟的。

街头摄影捕捉到的是什么,优雅

真实才是最完美的优雅,一旦面对镜头,普通人很难做到不被情绪干扰,面对镜头,他们会强扭出一些表情,这些表情与其说是不自然,不如说是取悦自己,做人就该这样潇洒嘛,不取悦任何人,包括自己,然而这将破环真实。相比较而言,抓拍更具有真实性,与其清晰的扭捏,不如模糊的自然。

后期增加了颗粒,颗粒并不会破坏真实,相反,会增加一种真实感,强化一种模糊的自然感。摄影,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艺术哦。

我发现尼康的镜头增加颗粒后特别有胶片的感觉,哪怕是尼康最便宜的50mm 1.8d镜头,也很有胶片感哦,差点忘了,这可是胶片时代的镜头哦。人类光学精华,真不是白叫的。

今天又遇到了昨天

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同感,偶遇总会集中出现。比如昨天你偶遇了谁,今天往往又一次偶遇了。难道有种意念能?这一家三口昨天就遇到了,正准备拍,绿灯亮起人家骑车跑了,而今天刚好又遇到了。立即蹲下拍下来,我知道,意念能是有限度的,偶遇没有第三次。

摄影似乎就是重复的记录,是的重复的记录真实,不怕重复,最怕的是把自己拍成别人的样子。这世上没有一摸一样的狗狗,何况摄影师乎?

大世界,小摄影

摄影的世界越来越小了,年轻的摄影师越来越轻浮,老摄影师变得呆头呆脑。年轻人只会拍靓妞,失去了人文大脑,摄影的大门还没打开,他们已经享受在粉丝的掌声中了。老摄影师脖子上都挂上个徕卡,并自认为离大师更进一步了,而谈到摄影的精神,在他们看来就是照着大师作品那样拍,抄袭的没有自我。

融入那些小师大师的群,确实可以让摄影变得轻松。但从此自己就是眼睛最模糊的那一个,我不想在摄影这件事上变得谦让随和、装作文明模范为人师表,我不想被别人的价值观操控来融入一个群体。在摄影这件事上,应该卓尔不群,每个人都能独立思考,独立的摄影观,这样,摄影的世界就越来越大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