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僧以为裹足寺庙是修行,却不知长老送与鲁智深的下山偈语才是他的罗汉本尊。修佛的道路不是只有吃斋念经,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本真,不是表演给外人看的清规戒律。
器材党也该是如此,不压抑自己的欲望,想买啥就要买啥,想买徕卡就要买。想卖啥也要卖啥,哪怕是徕卡。在这些舍得之间,人的心态会有微妙的变化。谁说器材党不懂摄影,懂摄影又算啥,我们是在修行。尽管在众人看来有些“花”,真正的器材党都是鲁智深:
这人笑挥相机,拍天下风光;转镜头手柄,摄人世浮沉。直叫:名机过手三千台,信手拈来是佳片来。
禄来35确实是个不能忽略的相机,它有种魔力。每次体验相机,我起初都是抱着怀疑,然后挑剔瑕疵,禄来35也是一样,用着用着突然某一天感觉让徕卡吃了一阵灰…内心敏感的人是不能老换相机的,用这个不用那个,过意不去,好像亏待了谁。
似乎周围买禄来35的人都是一对儿一对儿买的,一堆儿一堆儿买的,或许是因为便宜,量大,我竟然也不小心买了仨。
我不认为禄来35是街拍利器,太小,男人用禄来街拍显得不如徕卡大气优雅,总有点偷偷摸摸的感觉。徕卡则不然,不大不小正好,显得非常优雅得体。
禄来35我觉得更适合生活随身,从口袋里掏出个银闪闪的金属物,咔咔咔变形,然后随手一拍,不论男人女人,在那时灵光一现,非常具有瞬间爆发力。而有些人天生就星光闪闪的,拿出黑色禄来压制一下棱角,还可以表现一下自己的禁欲。
使用禄来35要记住一个要点,上弦后才能收回镜头。其他就没啥了,不记住这点很容易伤到相机。
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了,禄来35系列有着顶级画质,不输给任何顶级口袋机甚至任何135。这符合蔡司习惯的说法,除了蔡司没人敢在广告里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好标头。那徕卡呢?徕卡不做广告。( *・ω・)✄╰ひ╯
徕卡m3过片传动的三个齿轮,中间的叫惰齿轮,用最软的铜做成,这样长期使用后磨损变型只需要换这个软齿轮就好了。禄来35也是这个设计理念,中间的过片齿轮用了塑料做。有人诟病这个设计,其实这并不是单纯的节省成本,是一个非常用心的工业设计。徕卡现在的mp计数器也是塑料的。但我觉得用软金属其实更好。
禄来35的问题在于小,只有腕带。腕带的安全性是非常低的,很容易磕碰,所以市面见到的大部分禄来35都有磕碰,有的面凹进去了,有的棱角凹进去了。有磕碰的价格比没磕碰的便宜至少1/4。
禄来35se、35s是2.8的光圈,35、35t、35te是3.5的光圈。其实景深差别也没那么大,不过周围朋友硬说2.8光圈好,我相信应该有他的道理。不过跟那半档光圈比,我更喜欢禄来35机身传递出来的手感,对光圈并无太大要求。
迷恋德国产还是有道理的,禄来35正诠释了这个道理。德产的禄来35取景器更宽大,放大倍率更高,机身做工显得更扎实。早期路来35是德产的,后期的纪念版是德产的。其他禄来35s、禄来35t、禄来35se、禄来35te都是新加坡产的了,我个人更喜欢德产禄来35,似乎还能看到一些徕卡的身影。
很多便携机都用40mm镜头,包括徕卡CM在内。40mm介于35mm跟50mm之间,能在广角、景深、光圈上取得平衡,是人物风景都折中的镜头,也是最容易做小巧的镜头,而且40mm 3.5的景深类似35mm 2.8吧。
我建议大家放弃,因为那种古老的电池没有了,也测光不准了,老化了。踏踏实实估曝光吧,也没多难,大不了过曝或者欠曝光呗。没啥大不了。
有的内部存在金属齿轮,有的塑料齿轮,而且没有规律,也与产地是德国、新加坡没有关系。
1972年到1973年之间有少量施耐德xenar 40mm f/3.5版本的,收藏家喜欢,据说成像有施耐德的味道。
目前看没有规律可循。很有意思,德产的有黑漆漏白的,也有漏铜的,新加坡产的也是如此。而且跟生产时间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