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踏IT时代,臀坐中国证卷……
幽你一默
多少人说过,街拍有什么,我要是在场也能拍一样的照片。似乎是在说下一张照片,他一定在场。问题是说那样话的人永远也没带着相机出门。
约翰·卢·迈尔斯(John Lou Miles)住在洛杉矶南部,目前在电视、广告和电影行业担任顾问。同时John Lou Miles更是充满激情的徕卡爱好者。作为一名优秀的街头艺术摄影师,他摄影作品相当出色。John Lou Miles作品相当出彩,有种超现实主义的赶脚。
第一个数字M帮助我释放了创造力,如果不使用太多隐喻的话,这种方式很难描述,但需要我全身心地去掌握。我曾在小特里亚农(Petit Trianon)的大理石楼梯上摔倒,在哥斯达黎加附近的海洋上踩踏,在拉斯维加斯的沙滩上打滚,而M8一直占据着我的左手。一直在那儿,一直在射击。”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非球面的镜头是Elgeet公司的Golden Navitar 12mm f/1.2电影头,那是1956年。十年后,1966年徕卡首次使用两片非球面推noctilux 50 1.2,也是首次推出noctilux超级大光圈镜头。但由于收工研磨废品率太高了,而且装配要求也很高,最后产量非常低,往往都要定货后很久才能拿到,以至于现在都是天价。十年后,1976年,徕卡不得不改进方案,舍弃了asph推出了noctilux 50 1.0替代。
样片可以参考streetsilhouettes。
1989年,徕卡再次挑战两片非球面,推出 SUMMILUX-M 35MM ASPHERICAL,看好哦,后缀是ASPHERICAL,不是asph哇。这支镜头使用的是noctilux 50 1.2相同的非球面材料,大约只生产了2000只,就被收藏家们买走了。另外由于装配要求极高,很多镜头都存在个别光圈轻微跑焦的问题。
确切的说这支镜头是apo + asph的双a,跟两片asph不一样哦。这是一支胶片时代的镜头,始于1998年,真是无法想象,在135胶片时代要这么高素质的镜头是为了啥。至今放到数码上都是顶级表现,只能说徕卡给你的,远超过你现阶段所需要的。
一支光圈伸缩只用来控制景深而画质全程保持一致的镜头。同90aa一样这支镜头是apo + asph的双哦。被誉为光学表现最顶级的标头,全开可以跟f8一样的锐度和反差表现。这只镜头厉害的地方估计,要20年后才见分晓,因为能发挥它的cmos还不存在。也许出来生物膜的cmos时才能发现它的厉害吧。这符合徕卡一贯的风格哇。
因为已经开始不再那么对女人感兴趣了。然后开始抽烟、喝酒、鼓捣徕卡、音响啦等等容易沉迷的的东西啦。哇哈哈。而年轻人喜欢玩各种傻瓜相机,因为年轻人乐意当爱情的“傻瓜”,哇哈哈。
无论啤酒还是白酒,都不是以取悦口感为目的的,但却更容易上瘾。说也奇怪,这世上很多东西都有相似的规律,比如音乐里的古典,相机里的徕卡,都不是以取悦为目的的。
而那些以“甜”为诱饵的都是短暂的愉悦,更容易腻,多了甚至有害。不拒绝甜,但不能沉溺于甜,也许这才是应该对甜的态度吧。摄影作品也是如此,偶尔拍一拍甜照是不错的,多了就腻烦了。
看着很多摄影新手急不可耐的想拍一些甜美照片,就像看到了小孩子等待棒棒糖的急促心情,难得,可爱,短暂的像个童年。
不是咱不想,是条件不允许啊。有几本徕卡s的画册,很喜欢,还有一本2013年徕卡s的挂历,真好看。要是有人送一台徕卡s肯定要呀,不过话说回来,有了s干啥用呢?
咱没有模特拍,用s就是要拍大片嘛,没有掌声,没有报酬,用s干啥呢?咱要是商业摄影师肯定要买徕卡s的,什么哈苏什么禄来,统统靠边站,就要徕卡s系列,要的就是徕卡色,要的就是徕卡的操控理念,手动曝光。可惜啊,咱不是商业摄影师呀。
徕卡m相机是不需要模特的,也是不需要掌声的,更是不需要报酬的。m就是跟随自己的记录设备,用着简单,用着顺手,几十年都不需要改变,也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与时俱进,就这么拍着,永远都是那个操控,永远都是那个手感。
所以i50mm很少玩中画幅,不玩大画幅。对于一个日常随拍的人来说,出掉徕卡m上了大画幅,过段时间再联系他,他会告诉你已经不完摄影了。因为如果徕卡m都让你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那么大画幅只会放大你的盲目,彻底击溃你的摄影幻想。
相反的,能玩好大家伙并乐在其中的,都是厉害的角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