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第一个可换镜头系统——LTM
徕卡螺口镜头,英文缩写LTM (Leica Thread Mount),又称L39接口,是徕卡第一个可换镜头系统的标准。在其基础上增加一毫米,就是延续至今的徕卡M卡口系统。让L39镜头用到M卡口机身,只需要一个一毫米的接环,它就叫L39-M转接环。
有朋友专门发邮件来问关于各种转接环的问题,于是干脆,整理一篇。
L39-M转接环能让所有L39的镜头触发联动测距吗?
- 徕卡原生镜头:
除了15mm f8 Hologon for Leica外,徕卡自身的l39口镜头转接后,均可以在徕卡m机身上联动测距。也包括,电影镜头厂为徕卡l39口定制的一些镜头。
- l39旁轴镜头:
那个时期苏联、英国、日本、上海也有很多仿制徕卡相机,镜头水平也相当高,甚至有一些黑漆、镂空展示机,也成为了收藏拍卖会的常客。L39是螺口镜头,大多以旁轴相机为主,Canon 7、费得等系列。他们也是按照徕卡l39口标准生产的,是可以联动测距的。仿造徕卡l39机身的佼佼者Reid, 它的Taylor-Hobson Anastigmat 2inch(50mm) f2,联动对焦都不成问题。
俄头的品控就像大列巴一样,料足,有营养,但表面粗糙的一批,成色好的不多,有跑焦也不要奇怪,在胶片时代不那么明显,数码上就明显了。有专门研究俄头的专家😁秝坣,他很多文章有详细分析,《干货来了:写给玩家的苏联相机指南》、《同样是苏联l39旁轴,但大家认为卓尔基比费得好一点》、《Russar MR-2 和 Orion-15:苏联的两只旁轴广角镜头》、《Zenit E:虽然它并不是一台好相机》。
- m39单反镜头:
39mm口镜头也有单反镜头,Zenit泽尼特早期的M39卡口,例如Zenit 3。这类镜头需要的接环可不是1毫米,要长很多,而且不能联动测距。
根据莲花海老师介绍,而世界上唯一能兼容徕卡联动测距和单反对焦的系统,是最早期Alpa Reflex I,II,III,兼具单反和连动测距的疯狂设计:
莲花海:最早期Alpa Reflex I,II,III(设有五稜镜)是兼具单反和长基线连动测距(OVF光学取景器)对焦(世界相机史上唯一,疯狂得无语!)的划时代精密照相机。Alpa 7(1952)/7b(快速过片板手)/8/8b皆更改了连动光学结构,做到单镜单OVF连动测距(同是世界唯一!),但连动测距基线/对焦精度减短意味着Alpa无意增加其他长焦距镜头(例如90/135mm,结果连35mm亦不发展。)兼具连动化和放弃与Leica旁轴相机竞争。并且早Leica M3两年(1952)实现OVF三焦距显示:50/90/135mm,虽然90/135mm镜头均不设连动对焦,。所以现在才有使用其连动结构的Leica M连动转接环(仅限 于多数原口50mm 系列,例如 P.Angenieux、Macro Switar …等等)。如果当年Alpa Reflex III能发展下去,而且全线镜头皆可以实现单反和连动测距对焦,再或者再加上一个如Leicavit的快速过片器…该有多好,多少不可能的可能,如果又如果…
- l39口的改口镜头:
很多人喜欢玩改口头,因为一些独特的味道,很多m42等等卡口的镜头有很多忠实爱好者,改口到l39是很常见的,改口的质量差别非常大,无法完美合焦的也不占少数。另外,有些改口镜头天生就改不成准确的联动。
镜头实际焦距都不是整好50mm的,比如徕卡summicron-m50镜头标准焦距实际上是52.2mm,而改口头的焦距是不一样的标准,通常来说越是接近徕卡的焦距,越容易改口联动成功。
联动测距准确挺难的
国产徕卡口镜头被诟病最多的就是跑焦,包括早期的福伦达也是如此。这就是徕卡原厂镜头贵的原因之一。很多人不懂,光看表面一片玻璃就卖那么贵?实际上背后无法出厂的镜芯都是成本,一些光学镜片单测都没问题,等组装完成后由于工差的存在,是永远无法联动测距的,就算给你工具让你调,也是浪费时间,近距离合焦,远距离就不合了,远距离合焦,近距离又不行了。
转接玩法
转接微单,使用屏幕取景,这种玩法比较简单实用。i50mm自己不怎么把其他卡口的镜头转接到徕卡机身的。徕卡的归徕卡,其他的归微单。转接玩法主要还是以微单的屏幕峰值对焦为主。
日本很多老玩家,他们还专门出过一本《解体新书》,就是专门讲各种转接镜头和接环的。对了,正好新从日本搞来了几本,放到shop.i50mm.com小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