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徕卡m8的ccd不是全画幅的,是aps-h画幅,镜头的成像范围比全画幅缩小啦。所以取景器线框也需要做出调整,徕卡m8的线框对应全画幅的关系是这样的:
28mm镜头对应37mm线框。
90mm镜头对应120mm线框。
50mm镜头对应66mm线框。
75mm镜头对应100mm线框。
24mm镜头对应32mm线框。
35mm线框对应47mm线框。

为什么你的徕卡m2取景器旁边有个塑料窗啊,我的徕卡m240和m10就没有呢?
嘿,m9之前的所有徕卡相机都有这个塑料窗。徕卡m3取景器旁边的窗户是毛玻璃。这到底是干啥用的呢?采光啊,哈哈哈,徕卡相机需要专门的采光窗,光线给了谁呢?取景器里面的线框,就是那个亮框。从徕卡m240、m10之后都取消这个结构了,改成内置led发光了,因为cmos相机比较省电,点亮led也不会影响多少电量。
从现代的设计审美看,徕卡m2的简化之美是很多人陶醉的。让一个完全不懂来的的人来选择型号,可能会选按钮版徕卡m2,简洁之美。
按钮版m2有两种,一种是按着不动才能回片,松开就弹回来了。另一种是按下去不回弹,过片会回弹。
根据《走进徕卡》说,按钮版本里面的构造并不比扳手的简单,应该是实验,而不是偷工减料。
一般来说吧,嘻嘻,还真不敢给人建议。话说草稿箱里也有写到一半的建议贴。但是往往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
我这个人其实是个“小白”,对很多事情并没有明确的主张,也就是说并不会有太过激烈的行为。虽然离天才差一分,但还是缺乏领导力。虽然嘚瑟,却又缺乏执行力。别人眼里i50mm的执着,实际上往往是惯性使然。那种,“我建议……最值得购买了!”,如此霸气的话,难以启齿哇。
2021最值得买的徕卡镜头是什么?如果非要给个建议,那就是慢慢买,不要一步到位,甚至可以尝试一下拍拍胶卷。更换一个胶卷比更换一只镜头来的效果明显。摄影是少数能够让人逃离纷乱现实的一种方式。而胶片又是减慢摄影速度的方式。老板天天说,花钱的事情是最不能急的。😁
昨天看视频里有一个给徕卡m7换电池的片段,于是想起我的徕卡mp也没电了,换上电池吧。可是死活拧不动,奇怪了,平时我都是不会拧太紧的呀,都是用手就可以拧上、拧下的呀?忽然一个不好的念头出现了,难道是电池锈蚀了?
于是用了手指肚、指甲盖都不行,越是拧不下来越是担心里面锈蚀了,万一有什么液体侵蚀到内部那就坏了!于是改用银币在边缘推,依然不行。改用镊子在漆面上推,还是不行,还留下来一道长长的疤痕。好在这台黑漆mp准备烂在手里了,虽然喜欢漏铜,但毕竟是一种破坏,不免有些伤心。如果这种被动的“主动漏铜”还算自然的话,那我就不考虑换个电池盖了。
最后用一字螺丝刀沿着边缘一点一点推,终于推下了电池盖。两枚GP超霸lr44电池取出,放到桌子上。发现电池正级原本的平面凸出来了,是电池鼓了。我的天啊,GP超霸质量这么差劲么?以前一直用松下的lr44,也许是上次GP超霸打折,就买了,盒子里仍然还有很多。就在观看的时候,突然“啪”一声,电池在我手里爆炸了!愣了1秒才反应过来,仔细看看手还在,电池的正极还在,负级飞出5米远撞到墙上,弹回2米跌落到沙发底下去了。我擦,这他妈要是崩到眼睛怎么办!
为什么徕卡mp的电池盖拧不动?leica m6、m7同理,是因为纽扣电池鼓起了,里面会顶住电池盖,所以会非常难拧。这也是i50mm第一次使用超霸电池,过去一直用的松下电池。在电池领域松下一直是最稳定的哦。哎,,,,,这么一个纽扣电池竟然有如此大的破坏力,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如果不是这次拧下来,任其自由膨胀,不定哪天永远取不下电池盖了。还是怪我,在京东凑单图便宜买的超霸电池,哎。
立马扔掉了所有gp超霸电池,真他妈的不靠谱呀。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钟爱徕卡,远离超霸!
对于leica m6、m7、mp相机,一定要记得及时取出没电的电池,防止电池过期膨胀,拧不下来了。如果遇到液体电池,漏夜腐蚀内部那就更完蛋了,很多walkman随身听都是被电池漏夜毁掉的。至少在这个小东西上不要省钱,松下lr44虽然比别人略贵,但还是非常值得的,毕竟过去5、6年都是用的松下lr44,从来没遇到鼓起的情况。家里随身听用的五号电池都是松下爱老婆,确实耐用好用,从此更加强化了这个品牌的好印象。
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以后,电池只用松下。
0.58遇到了28mm便像冷空气遇到了粉尘,缠绵出了雪花。
0.72遇到了35mm便像燕子闻到了雨声,低飞便得佳肴。
0.85遇到50mm就像干柴遇到烈火,依依出了爱情。
这样搭配能充分利用取景器的可视角度。0.72是个最常用的中性倍率,能很好的兼容28mm和50mm,所以至今也是徕卡m使用最多的倍率。不同取景器的取景范围可以参看这里。
m6的0.85量很少,很贵。m6 ttl 0.85的稍多一些,也比普通的贵。从人的本能来说,大多数人喜欢接近人眼的倍率。0.85遇到50mm就像婚姻,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其它焦段的用起来并不舒服。所以往往大家喜欢m3、m6 0.85婚配50mm镜头,其实吧,对于不看取景器的“浪子”来说就无所谓了。
但是m6 0.85似乎并没有多么热门。往往都是被归到m6的一个特殊类型里,也很少有人非她不娶。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这也不能怪m6 0.85,她的基因来自leica m2,原生0.72。直接拔高到0.85就必然会有“德不配位”之嫌。果然,测逆光时黄斑一片白,无法对焦。所以选择0.85的也需要做好眩光的准备。
另外有种附件叫目镜放大器,有固定倍率的1.25、1.4等不同的配件可选。他们让你增加取景器的放大倍率。比如0.72✖️1.25=0.91同m3一样、0.72✖️1.4=1裸眼比例。还有无极放大的,为了配合徕卡50 0.95曾经买了一个国产目镜放大器,根原厂相比较体积略大样子略丑。
机身内置的取景器再亮、再大也不如外置取景器,所以你会发现很多老烧大机顶都顶着一个外置取景器。有了大太太,还要姨太太,哈哈。
这个取景器是帮助观察的,是一种慢慢拍,享受观察的摄影方式。谁说器材不重要的?器材决定了你的摄影风格哦。
能用快门抓住瞬间,是幸福的。能用透过取景器看到瞬间,也是幸福的。
无论什么比例,如果有那么一个相机,人眼看到哪自然就能框到哪那是最好的。至于是使用原始的盲拍技术,还是未来黑科技什么“神经传导”之类的,当然也是最好的。不过估计要到2077年吧。
你好像存在又不存在,我好像有你又没有你。——我最理想的取景器
《徕卡m相机取景器线框汇总:leica m2/m3/m4/m5/m6(ttl)/m7/mp/m8/m9/m240/m10》
根据北京一位大佬说,他的一位朋友自打用了徕卡leica noctilux 50 1.2原版镜头,就再也不用其它镜头了。她已经用初代夜神好多年了,说这镜头太好了,是可以用一辈子的镜头。有了它,就可以退烧了。
最近徕卡复刻了这枚传奇夜神,周围的大佬们纷纷下单,都是几个月前就托人订购的。因为当时说的是限量100枚的。您是好人,不想告诉您坏消息——leica noctilux 50 1.2 asph黑色是不限量的,只有银色限量100枚。
北京那位大佬为没订到银色夜神,很是着急啊,说不行就来个黑色吧。我当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说,黑色是不限量的。当时也只是随口那么一说,因为怎么看也没有限量的理由呀。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搞研发,甚至重新做玻璃,开生产线,就为了100只?哈哈,怎么想也不可能吧。果然,从官方资料找不到任何黑色限量的信息。所以,一般情况,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投资黑色不是个好选择。
根据i50mm的观察,也许不对哈。就当胡说了,投资失败别找我算账哇,徕卡为了限量而限量的,往往都不怎么涨价,甚至跌很多。就拿徕卡各种各样的m6限量版来说,唯一的价值就是比其它m6“新一些”,因为当年买限量版的都不会真的去使用。
真正徕卡为了打造标志性事件的机器往往更有价值一些。也就是说,背后的故事要过硬才行,特别是无法量产的限量款。比如钛合金m7,是徕卡为了限量而限量机器里的佼佼者。因为无法量产,甚至无法重现同一颜色,造就了它高价的地位。另外一些大师定制款,比如通讯员版本、当年苹果设计师乔纳森设计的苹果元素徕卡等等,也是有很高的升值空间。
另外lhsa定制的很多限量版,多数都有升值潜力,特别是近20年来的定制产品,都很有特色。为什么?因为这里面的老玩家比现在的徕卡公司都了解徕卡。当然,是否真的升值,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至少5年吧,甚至十年。比如一款香港代理定制的leica mp classic,是深度回归徕卡黑漆m3和rigid的mp型号,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等更多人的意识到m3的美、rigid的俏,才忽然间翻着跟头涨价了。
真真正正最有收藏价值的机器,往往都是徕卡自己也没意识到的那批机器。protype试制品、当年送代理商的镂空展示品、军版、送给大师的礼品机、某些小批量的定制款等等。这些,当年并不是为了限量而限量的,现在徕卡公司还在到处高价回收一些特殊产品。黑漆m2、m3为什么值钱,因为当年的工艺无法量产,生产速度太慢,跟不上火爆的销售市场,况且,黑漆当年普通消费者也不是很喜欢,当年用徕卡谁不想亮闪闪。这些真真正正有故事、有背景的徕卡永远都是收藏的热门。
徕卡iiic型号是个特别的型号,分为战前、战后版本,这两个版本的分水岭就是编号400001。他们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战后电镀工艺不行爱起泡脱皮、一些小部件简化了,战后iiic大幅缩水。战后iiic多为鲨鱼纹理饰皮。由于尺寸不一样,战前和战后iiic的底盖也是不通用的。多数人更喜欢战前版本。
leica iiic通常都是银色的,但是有少量灰色油漆版本,是当时德国空军、海军、陆军的定制版。机顶六位编号在387***和388***之间。
空军版本的iiic型号,机顶有两组号码,一组是机身编号,另一组是空军资产编号以fi.开头,同时后背饰皮印有Luftwaffen-Eigentum字样或者机顶后背有Luftwaffen-Eigentum刻字。字体样式有不同版本。军版的镜头、皮套、遮光罩也可有Luftwaffen-Eigentum字样。
多数军版iiic的Luftwaffen-Eigentum字样被涂抹,或者饰皮被更换,因为德国战败后政治上需要擦除任何与纳粹相关的符号,只有少量被胆儿大的保存了下来。机顶依然有2套编号的,均为空军灰漆版本。也存在一些灰漆版本并没有两套编号,那些就不属于军版了,而且很少见。
继续阅读徕卡IIIC空军版相机,不是黑漆是灰漆都说二手徕卡镜头水深,谁说不是啊。一些高价老镜头,里面有灰、起雾、脱膜都是正常的。无论是七枚玉还是八枚玉,给镀膜抛光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而且不是到了中国才这样的,在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的时候就抛过一次了。这些暂且不表。
黄斑上下不合焦,不是镜头卡口造成的,因为卡口里面是负责左右合焦的。上下由机顶的光学取景器负责,对于胶片机来说,就是机身脑门上的那颗螺丝。
很多眼镜版镜头会造成徕卡m机的黄斑上下不合焦。为什么呢?因为眼镜是由螺丝固定的,很多新手小白发现眼镜版镜头便宜,就买回家,然后自己用螺丝刀拆掉了眼镜。然后发现,没有眼镜会跑焦。于是又装了回去,这一拆一装,每颗螺丝拧的松紧不一,很容易破坏眼镜原本的平面,于是就会发现,黄斑上下不合焦了。更有甚者,装回去的眼镜不是这只镜头原配的眼镜👀~ 。很多转接党也是毁眼镜版镜头的元凶哦,哈哈。
所以如果你手里只有眼镜版镜头,然后发现黄斑左右不合焦,不要着急认定就是机身的事情哦。徕卡戴眼镜的镜头有:
leica summicron 35mm f2 v1 八枚玉
leica summaron 35mm f2.8 小八枚
leica summaron 35mm 3.5 小小八
leica summilux 35 1.4 v1 钢嘴
leica summilux 35 1.4 v2 圣光
由于徕卡m3没有35mm线框,这些眼镜版的镜头会通过眼镜缩放50mm线控为35mm对应的取景范围。所以这些镜头的英文里会加上一句“for m3”和“goggles”。
起初是发现很多老烧在寻找这本书,后来发文征询《35mm判オールドレンズの最高峰(2)オールドレンズの診断カルテ 50mm f1.9と50mm f1.5【書籍】》,果然,有朋友打听到日本能找到几本,如果算上邮费着实不便宜哦。忽然,令人惊喜的是Hill Shen先生送给了i50mm一本,而且是作者签名版哦,非常感谢Hill Shen先生的赠予🙏。花间一壶酒,看花满眼泪。
这本书神奇在哪里呢,让无数大佬四处寻找?不得不佩服一下日本的器材党,有样片,有数据,有实拍。
里面记录了镜头参数、历史、光学设计、光学特性、MTF曲线、虚化特性、具有镜头特色的样片、镜头解说。
冈田祐二,古典文学研究者 东京都出身。曾担任航空公司、信用卡公司职员,2017年退休。从现役时期就开始收集古典镜头和研究写实描写的特性和历史背景等。镜头探索的中心是以dageleotype为首的初创时期的桶形镜头和35mm测距取景器相机用镜头。最早使用了“oldlens”这个名称,并取得了运营的网站地址和推特账号名“oldlens”,现在还在运营。 官网:“渗出的镜片”www.oldlens.com推特:oldlens@oldlens 上野由日路(5元)ZENILC 1976年出生山口县 经过六本木工作室成为自由职业者。主要从事杂志、广告的肖像摄影活动。利用老镜头,特别是电影镜头的特点,以独特的表现方式进行作品制作。
如果玩镜头只是单纯的看锐度,看MTF曲线,那就不需要看这本书了。因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锐利之外的东西。前景深、后景深、虚化的光斑形状、模糊的运动趋势,结合这些特性,扬长避短,就能拍出具有特色的照片。
关于日语书籍的翻译,可以使用有道翻译官、谷歌翻译等。下面是谷歌翻译的,其实不难。
继续阅读35mm老透镜的最高峰(2)老透镜的诊断病例50mm f1.9和50mm f1.5【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