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徕卡傻瓜机minilux的 summarit 40mm f2.4改m口再遇到m9会怎样

leica summarit 40 2.4 + m9

杀机取镜

徕卡傻瓜机minilux的 summarit 40 2.4口碑都是很好的,包括i50mm自己早些年也写过leica cm的简评,但这只镜头改造后装到m机上还是首次。尽管一致认为杀机取镜是一种浪费的行为,但既然遇到了也就试一试吧。因为那天去刘展耘家里碰到了,还有另外一只iberit镜头,就都拿来耍耍。

做工

这枚镜头的做工还是挺不错的,在同类产品里比,不能根徕卡比,在改口镜头里算上乘水平,主要是外观小巧漂亮。很多人也许会嫌弃前组晃动,没啥,大部分改口头都晃动,而且框量都很大,徕卡镜头用久了也框,哪怕是最新的asph镜头。保养框量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徕卡镜头都这么设计的。

浓浓的徕卡味

徕卡minilux summarit 40 2.4 + leica m9

这世上有没有徕卡味道?当然有了,哈哈。事情都是对比出来的,没有对比自然搞不清楚位置。话说“象牙塔”这个词,在踏出校门后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因为有了社会生活的对比,才知道校园里的简单和单纯。尽管这词语小学作文就出现了,但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更多含义。徕卡味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只用徕卡,那他肯定不知道什么叫徕卡味,如果一个人不用徕卡也更不能理解什么是徕卡味。与后面那枚iberit 35mm 2.4对比下,就能感受到这枚summarit 40 2.4浓浓的徕卡味了。

40mm的尴尬

徕卡minilux summarit 40 2.4 + leica m9

徕卡经过cl的惨痛教训,再也不敢胡乱出与自家产品线竞争的低端产品了。是的,徕卡的minilux、cm都算自家入门低端产品。但是徕卡又不想在成像上妥协,好吧,那就出个40mm的尴尬焦段镜头吧。让你品尝到徕卡的滋味,然后中毒上瘾,然后购买m相机和35mm镜头、50mm镜头。很精明啊。

傻瓜机风起

徕卡minilux summarit 40 2.4 + leica m9

大概10年前是傻瓜机的低谷,一两千就能买到leica minilux,四五千就能买到cm。可是现在不同喽,都翻了倍喽。连杀机取头成本也很高喽,改口费怎么也得2000了吧。minilux都四千多了,cm上万,杀不起了吧,而且市面的改口五花八门,不一定精确,做工也没有保证。所以呀,碰到啥想玩的,只要是根徕卡沾边,如果钱包宽裕,就玩吧,越不完越玩不起。别说镜头了,摄影也是一样的体验,错过了摄影的那份欣喜,也许一辈子再也没机会感受到了。

继续阅读当徕卡傻瓜机minilux的 summarit 40mm f2.4改m口再遇到m9会怎样

淺淺dё痕跡对徕卡三玉的使用感受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淺淺dё痕跡一石激起千层浪

淺淺dё痕跡使用三枚玉的片子让很多朋友怀疑自己的机身设置,为啥我的徕卡mm拍不出这样的效果呢?i50mm认为,黑白照片的效果主要是来自于环境的选择,或者说光线的选择。如果玩胶卷的可能体会更深刻,哪怕是再好的胶卷和镜头,遇到没有反差的环境,出来都是灰不拉几的。毕竟胶卷每张都是钱啊,很快就会吸取教训,要注意一些光线的选择了。

当然,器材也占一部分比例。总之,黑白摄影主要还是考验摄影师对环境的选择,以及对器材的选择。

淺淺dё痕跡对徕卡三玉的使用感受

淺淺dё痕跡

他说:三枚玉拍的不少,找了好久。照片都不是用来测试三枚玉成像的照片,因为“不是为了去表达镜头”而拍摄,故而这些照片或多或少都调过亮度对比度,无法体现三枚玉的特点。我很少拍摄“为了表达镜头特点”的样片。这镜头抗眩光不行,看角度,有时候光源放在边缘却又眩光:有时候,光源安排在画面里靠中间一些,又不会有眩光:总之,作为摄影用镜头,三枚玉非常令人满意。但作为玩味道,玩焦外,拍花朵玩糖水,这镜头不合适。光圈不够大。这是我的大致感受。

“不是为了去表达镜头”而拍摄

v

i50mm也是这样的哈,哈哈哈,同感。而且我自己也不排斥后期的,比如leica summarit 50 1.5的低反差表现就曾经让我肆意的后期……。但是,大部分时间可能还是不后期,主要懒……。淺淺dё痕跡的这句——“不是为了去表达镜头”而拍摄,确实说到人心里去了。其实,到现实世界大量拍摄,拍自己想拍到东西,然后从结果中归纳镜头到特点,这也许是一种高级的品味镜头的玩法。而这种玩法,也很简单,只需要拍的高兴就好了,唯一增加的工作量就是整理照片的时候给文件夹添上哪只镜头的型号,就好了。记录器材,这没有啥不好意思的,荒木经惟也这么干的,也没耽误人家成大师啊。哈哈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leica elmar 90 f4 三枚玉

为什么战前徕卡elmar 50 3.5会有镀膜

早期徕卡广告

战前徕卡elmar 50

1945年二战结束,这年之前的徕卡elmar 50 3.5是没有镀膜的。镜头镀膜是蔡司最早应用的,二战前只有特殊的军用elmar才有镀膜。通过徕卡镜头编号查询, 可以获得镜头生产年份。但是市场上却存在很多明明是战前elmar却有镀膜,这主要是徕卡在50年代提供返厂镀膜服务,所以很多elmar被返厂镀膜了。

镀膜有什么用

对于Tessar天塞结构镜头来说只有四片玻璃,镀膜作用并不大,不会改变“鹰眼”的光学结构,但是镀膜在逆光的时候还是会发挥作用的,能减少耀斑。一般来说喜欢原味古典镜头的玩家更喜欢无镀膜的版本。

早期徕卡广告

我的徕卡m9 ccd更换证明已经丢了,怎么办?

徕卡m9 ccd 更换证明

话说当年更换徕卡m9的ccd后,收到了徕卡上海的更换证明一张纸。然后,当时想没准那天会把m9卖掉,就想把那张纸放起来了。事情吧,往往是这样的,你越是怕什么,就会发生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放哪里了。很有可能放到某本书里了,但是书实在太多了……,现在是真想不出来了。不过,也无所谓了,反着没想出手徕卡m9。

验证更换ccd的唯一办法

据说,很多人直接给徕卡客服发邮件询问,可以得到回复这台编号的相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更换的ccd。因为目前证书、固件编号等等,都已经可以造假了。不过,过去徕卡是有个查询入口的,输入编号告诉你相机情况,现在没有了。这种发邮件确认的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官方会不会也不支持了,毕竟老这么发邮件有点烦人哇,哈哈哈。

徕卡m9的ccd都会脱膜么?

不是,很多人的徕卡m9至今也没有脱膜。但是脱膜是没有规律的,我们试图用各种办法寻找规律,不过似乎都能找到反证。所以啊,,,看运气吧。

下图这样的,使用f16光圈,拍摄一张图片,放大到100%后,出现这种套圈的斑点就是ccd脱膜。也有呈现带状的。而如果只是一个黑点,那就是脏东西灰尘了。“套圈”是关键词。

一些徕卡相机和镜头的设计图

徕卡联动测距设计师Willi Keiner,在讲解徕卡m3测距原理

几个月前有人问一些徕卡的设计图,想是纹身用还是做创意产品来着,忘记是哪位朋友了……。搜罗了几张,哈哈。确实挺好看的,难怪徕卡m相机被誉为二十世纪不需要改进的工业设计啊。设计图也很好看哇。

另外还有不少网站,也有很多徕卡设计图。例如:

徕卡创意产品

一般来说,徕卡的爱好者都是有一定审美的哦,所以关于徕卡的周边创意产品如果做的不好看,是没人买单的。徕卡自己的周边产品肯定很好啊,不过价格肯定也不便宜。第三方的其实也有很多便宜还不错的。当然,目前国内这种创意产品还是不多哇,加油。做徕卡纹身贴是个不错的创意,哈哈。

下面这个是好多年前在网上买的,有电子表、温度计、湿度计三合一礼品。个人感觉应该是非徕卡授权的,因为做工稍显粗糙,不过如果没记错应该也不贵。

可能是徕卡显微镜、徕卡测距仪附送的一些国产剩余礼品,只是现在淘宝上也买不到了。
这样的把1932年的徕卡设计图纸放到保温杯也是不错的创意哦
Leica M9 Sticker Pack

一个leica爱好者眼中的sony,一个徕卡用户手上的索尼

leica和sony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常常搜寻有哪些工业设计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没有对功能的过多要求,没有对性能的太高期盼。只需要能放到桌面,拿起来,再放下,能被莫名的触动。对于我这样的一个leica爱好者,其实桌上也摆满了sony。在周末的午后,把徕卡放在一边休息,2020年的电台声音从1978年的收音机穿出来。也许,人在感受到“时空”的一刹那,即是佛说的“开慧眼”吧。

sony cfm-800

谁不曾喜欢sony?

迭代飞快的电子产业里,能够被时间检验的产品其实并不多。最终只有那些有态度的产品才能留下,穿越几十年令人赞叹。也许是一台磁带walkman、一台cd、一台md、或者一部收音机。这些产品里总有那么一款,是曾经触动过你,也让人联想到与之相关的那些故事。

sony nh1

sony的名字——声音男孩

sony前身叫ttk,为了进军欧美改名了,sonus + sonny boy = sony,其中sonus就是“声音”的意思。索尼是卖声音起家的哇,尽管现在从硬件到影视娱乐游戏都有涉足了。

sony的声音

个人认为sony的声音底子像日本人一样的清瘦,而重低音的音效又可以做到相扑手那样的肥硕。当然了,sony很少宣传它们的专业产品,那些产品中低调好用的耳机也很多。

sony d-vm1
继续阅读一个leica爱好者眼中的sony,一个徕卡用户手上的索尼

徕卡玄学之——钛金属与相机镜头的渊源(中)

钛合金相机

钛合金加工特性

钛、钛合金的特点是“宁折不弯”,就是通过外力很难改变其形状。要是去潘家园配眼镜,卖镜架的经常会推荐超细钛镜架,可以在手上编麻花,一松开,恢复原状。所以很少采用冲压钛合金加工的方法塑形。通过特定金属配比的钛合金也可以冲压,但是弯折部位会出现褶皱,强度也会下降。最好的钛加工就是从一整块钛中挖出需要的形状,很费料不说,对刀具要求也很高,所以钛合金加工依然是最难的一项技术。

乔布斯与钛合金

钛合金的加工非常复杂,苹果公司曾经推出过一代钛合金笔记本,使用的是钛板与塑料互相拼接,因为钛合金是无法焊接的。但苹果很快就更换了成本更低,更易加工的铝合金,从一块铝中抠出笔记本框架。后来徕卡也学着这样做了apsc画幅的相机leica T和TL。镀钛技术的应用可以让钛合金与铝合金互相结合,铝合金负责造型,钛合金作为涂层负责抵抗腐蚀、刮花。

把钛掺入到钣金内部固然很好,考虑到成本和加工难度,或者把钛掺入到金属表面是个折衷的方案。这就使镀钛技术了。

镀钛

镀钛就是在金属上附着一层含钛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并不一定是金属哦,因为其是多种元素混合的,含有特殊金属元素、惰性元素、硅、等等,你说他是一层玻璃也不是不可以。所以也会有宣传自家钛金有自愈特性的产品,就是你划了一下,揉一揉过一阵子划痕没了。

表面镀钛的产品也被称钛金产品。也就是说这些相机的基底并不是钛合金。钛涂层负责颜色和防指纹、防腐蚀、防氧化、防刮花。这些与钛金沾边的产品往往都是“高级”的代名词。甚至还有钛项圈,被拿来忽悠人哈哈。

从选择钣金到附着钛合金,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特别是在上个世纪,镀钛也是新出来的高科技哦,镀钛也被用到首饰、手表、磁带随身听、耳机等等产品上,彰显高端型号或者纪念型号。哪怕是钛灰色,至今也都代表了高端。钛金牙也是高端产品哦,哈哈。

徕卡m6钛

例如徕卡m6钛、m6 ttl钛,虽然是镀钛,但也被称为钛金m6。同m6钛、m6ttl钛一起推出的summilux m50 1.4 e46钛、summilux 35 1.4 圣光钛、summilux 35 1.4 e46钛,都是镀钛。钛合金涂层下面是铜材质。徕卡镀钛的m6依然定位高端,所以价格也是比普通版高出不少。

康泰时g

实际上康泰时g的外壳是钛涂层,维基百科上的说法是“The two G-series cameras have titanium-clad bodies ”,其中“titanium-clad”就是钛涂装的意思,“clad”后缀的意思就是在金属表面再包一层金属的意思。尽管是涂装,实际上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实际上很多市面的康泰时g都很新,没有氧化变色的,即便有划伤,也没有特别深的划痕,都是表层划痕,这还是归功于钛层的。康泰时g内层实际上是aluminum铝的~。康泰时t3、t2也都是镀钛。

康泰时g1 钛合金相机

尼康35ti、尼康28ti

尼康算是运用钛金到相机的先行者,60年代美苏太空竞赛,就给美国NASA研制钛金技术,后来f2、f3单反也用了钛金技术,尽管有很多好处,不过钛色表面处理依然很难,掉皮严重,反而不如黑漆的耐磨,碰撞变形也是常见现象,所以常被用户抱怨。可见钛加工技术还是挺费劲的。

尼康35ti、28ti是不是钛合金呢?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尼康f2、f3的钛底盖、顶盖是钛合金冲压的,所以这种冲压技术尼康应该还是有的。把含钛量缩减、增加可塑金术进去,比如铝。然后重点放在镀钛涂层上。

尼康35ti 钛合金相机

美能达tc-1

有人说tc1是the camera one的缩写,有人说是titanium camera的缩写。当然,更多的人支持第一种说法。尽管美能达tc-1的宣传和测评中,都说它是钛金属机身,但是哪种钛合金依然是个谜。因为钛合金冲压出这样的弧形和细致的造型,还是不符合钛合金常规属性的。所以很多人说,tc-1只有遮挡镜头那个小板子是钛合金,其他部位是镀钛。

最近很火的富士xpro3相机也有钛金色款,实际上也是一层钛合金涂层。当然,很多人误传成了“纯钛”制造、“钛合金”制造。如果去富士官网仔细观看,你会发现很多细节,官方说的是“钛金色”、“钛金属饰面”。说白了就是涂层,只是这个涂层是一种不锈钢或者玻璃一样的耐刮花、耐腐蚀的含钛化合物。

为什么大家依然管镀钛的叫钛金相机呢?因为胶片相机那个年代,镀钛是非常高科技的尖端技术,比镀金还贵喔。所以哪怕是镀钛,也称为钛金相机。就好比,我们说黑漆徕卡m3,并不是说它的外壳是黑漆做的,而是说涂层是黑漆,一个道理哇。

美能达tc1 钛合金相机

禄来QZ35

这是一台韩国三星代工的高端变焦随身机。当年宣传使用了可自愈的钛合金机身。实际上这个自愈钛,也是一种含钛的表面化合物,你说它是金属也好,是玻璃也好,是塑料也好,反正就是一层化合物涂层。而钛合金钣金是无法冲压成那么精细规整的弧度的哦。所以禄来QZ35依然是一台镀钛相机。至今成色 如新的很常见,旧的也不难看,钛层还是很高级的哦。。

柯尼卡巧思hexar

hexar这款旁轴相机有着酷似徕卡m+35/2七枚玉的外形,可惜1/250s的快门速度让它直接out出了街头摄影抓拍的领域。柯尼卡给这台相机限量发行了钛金、白银、黄金三个限量版,当然了,都是涂层啦,虽然钛本身的价格不如白银和黄金,但是镀膜难度那是它们难多了。

柯尼卡随后推出了hexar rf,可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使用铝合金钣金压制,表面镀钛处理。因为铝合金本身太软了,很容易划伤氧化,这种香槟色钛涂层,是非常彰显高级的。

徕卡minilux和徕卡cm

这哥两是徕卡胶片时代的顶级口袋机。其中minilux是美能达代工,对,就是那个生产tc-1的美能达,minilux的外壳根tc1如出一辙,均为镀钛。徕卡cm是德国本土生产,外壳颜色明显不再是minilux那样的香槟色,而是钛灰色了。从外壳工艺可以看出,依然是冲压件,所以基本可以认定不是钛合金钣金,而是镀钛涂层。因为如果是钛合金钣金车铣出来的,徕卡一定会大吹特吹,比如后来的m7钛。尽管是镀钛,也多少爱掉漆,徕卡cm依然代表了高端袖珍相机。

徕卡cm 钛合金相机
继续阅读徕卡玄学之——钛金属与相机镜头的渊源(中)

富士GS645w专业系列

富士GS645w

回头看过去的相机满满都是徕卡的影子。富士645系列相机采用了徕卡外观的旁轴造型,被称为“大徕卡”。1980年代初,富士面向摄影工作人员发布了便宜好用的gs645系列相机。

其中gs645 使用EBC Fujion S 75mm f / 3.4镜头,是折叠镜头。gs645w使用EBC Fujion W 45mm f / 5.6镜头 固定镜头、gs645s使用EBC Fujion W 60毫米F / 4镜头 固定镜头。

这个机器印象里肯定拍过几卷,就是找不到了,感受就是,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哈哈。

不过是专业相机哦,胶片摄影年代主要给影楼用的,拍人像很好,毕竟是120底片,取景器就是竖着的哦。

现代富士也喜欢出旁轴数码相机,或者这个造型的中画幅相机,是有传统的哦。

富士GS645w
继续阅读富士GS645w专业系列

佳能学徕卡起家,尼康学蔡司起家—— nikon s/s2/sp

在过去旁轴相机主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徕卡模式,另一个是蔡司模式。徕卡模式就比较常见了,镜头包括对焦结构和光学结构,而蔡司旁轴是把对焦结构做到机身的,镜头只是光学结构。

佳能的7系旁轴是学着徕卡m的旁轴做的,而尼康的s、sp是学着蔡司contax iii起家。哇哈哈,当年日本相机的分工还是蛮清楚的嘛。尽管尼康旁轴被单反替代很多年了,尼康在千禧年甚至还发布了s3限量版……还有s4。

nikon s
nikon s
继续阅读佳能学徕卡起家,尼康学蔡司起家—— nikon s/s2/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