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搞懂为啥不同设计的镜头焦外不一样,PS可以解释模糊、高斯模糊的不同,但是该怎么解释为啥七妹、八妹、钢嘴、圣光焦外为啥不一样。
分类: WHY 为什么?
为什么说哈苏实验室测评出的19只顶级镜头是个笑话
网络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哈苏实验室测评出的世界上最好的19只镜头……。
这个段子非常流行,被人引用,可是只要稍微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就是个笑话。
第一,哈苏自己不做镜头。过去胶片时代哈苏的镜头靠蔡司设计和生产,现在数码时代全靠富士。对于一个没有镜头设计、生产能力的哈苏,他的实验室能高明到哪里去?能权威到哪里去?
第二,哈苏实验室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实验室似乎之前没听说过,之后也没听说过,就蹦出来说这19只镜头牛,然后这个实验室就像蒸发了一样。为什么没持续测评?这个组织是否是临时拼凑的,甚至是否真的存在过?
第三,哈苏算老几。佳能有实验室、尼康也有实验室、徕卡也有实验室,哪个实验室,都比哈苏牛吧,凭啥哈苏说的就权威呢。在我不怎么拍风景的人看来,哈苏镜头都比不上入门的禄来双反。而且哈苏是中画幅,135领域里哈苏算老几?
我用过里面提到的那个徕卡R90 2.8镜头,太锐利的,但是真的,一点都不好用,对焦费死劲了,我宁愿选择徕卡90mm f4,真的。如果是微单,趁早用自动头吧。所谓19只镜头,就算MTF曲线很漂亮,但依然有点刻舟求剑了,那19只镜头全当个笑话吧。
徕卡实验室,测评结果是,世界上最好的135镜头全是徕卡的,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领先,现在依然领先。——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
徕卡 R90 2.8的诗意旅行~
做工
锐度
色彩
虚化
缺点
总结
为什么给徕卡拍照片的是佳能单反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问题。网上遍布着徕卡相机的照片,有的虚化的很有意境,有的光线很有质感,但是拍徕卡的相机却是单反。如果徕卡那么好,为啥还用单反给它拍照?
为什么不要用价格衡量徕卡
在用过各种镜头后,在您眼里:那些提前就拥有顶级器材的人其实并不代表懂得器材。进入徕卡的世界,很快就会发现腰包不够鼓了,会发现自己连好好看摄影书的时间都没有了,甚至连拍照的时间都没有了。在您眼里,镜头不是消费品,不与那些广告和技术参数为伍,不用“镜头价格多少钱”的标准来衡量器材,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被器材左右了。
为是什么徕卡镜头会坏?

说徕卡头耐用质量好,不知怎么市面还是会见到问题头。徕卡原来也是会出问题的。
1、它经得起坎坷,却经不起平凡……
2、花儿的芳香不需要清新剂
3、不要让我看见阴云,我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4、我像一个孩子,拉着泪眼模糊的你
为什么你会喜欢街拍
很多人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这就是街拍,从花花草草,到名山大川,到街边艺人,到街拍生活。我们每次都给自己一个难题,透过痛苦,超越极限,从而感到幸福。街拍处处是难题,处处是极限,你喜欢街拍,就是心向幸福。
为什么要做i50mm摄影杂志
其实我不在蜂鸟、无忌等摄影论坛发帖子,风格,不合胃口。只在四月风网站发过帖子,那时网站初创,偏重纪实风格。在那里,最成功的事儿是我被邀请为评论员,因为我发言积极。最失败的事儿是没几天就被撤了,因为发言太偏激。后来时间长了,人多了,跟挤公交是的,有礼贤让座的,有互相骂战的,闹哄哄。你吹他牛逼,他戳破你的牛逼,都他娘的吃饱撑的,成了大沙龙似的。于是毅然决然的,下车步行。静静的走自己的路,绝不搭乘免费班车了,夜里哼着歌,不是我勇敢,而是掩盖内心的胆怯。
根据这些经验,在摄影人聚集这件事上,我持三步论。第一步,和谐相处、互相恭维、一团和气。第二步,已熟悉彼此秉性了,可以直言了。到了第三步,往往对某些人心怀不满,自视甚高,非得挣个你死我活。这三步后,就快解散了。摄影人聚集,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马格南,最失败的例子也是马格南。看看那本写马格南的书就知道了。而咱们中国摄影人也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觉得摄影人聚集,最好只两次,甚至一次最好!
我抱着一种精神,昂然向前,兴奋的小跑着。只要有可能,一定要做一些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绝不会比一个论坛大。但我还是与胆怯为伴,俯身,看看新栽的虎眼万年青。
为什么街头摄影师不能自称艺术家?
我当然想成为艺术家,艺术家啊哈哈,不得了啊,只是我想过着普通人的日子,还能成艺术家。既不会唱歌又不会美术,看来摄影最适合我完成这个艺术家的梦。你是不是也这么想的,做自己的生活艺术家。什么是艺术?用灵魂创造的就是艺术呗。
真正的艺术家并不要自己做艺术家,只是他实在难以循规蹈矩的过普通人的日子,迎合不上世俗。因为街头摄影师,首先要自己亦是普通人,路上见得寻常人世,才能知道这是我要记录的,纯净的街头摄影。
为什么说徕卡不是奢侈品
很多人说徕卡是奢侈品,我却觉得很好笑。如果非要说徕卡是奢侈品,那么也只能说,它真是个实惠的奢侈品。
我是一名数码相机的受害者。从400万像素的柯达卡片开始,一路像素升级。用过宾得、尼康、佳能、索尼、奥林巴斯、松下,花费数万,事实证明,如今他们都成了电子垃圾。而且新的电子垃圾广告依然扑面而来让我升级。直到我遇到徕卡M8开始,从此不升级相机了,胶片M2、M3、M4还不亏钱了。即使是徕卡的新镜头,从长远来看,也是不会亏钱的,甚至还会赚。
从前的数码相机,我用参数筛选,起初它们是朋友,然后是敌人。然后重新选朋友,重新成为敌人。而遇到徕卡M8,从始至终友谊都未破裂,甚至不考虑换成到M9。到了胶片M,直接形影不离了。
我不是一个靠摄影赚钱的人,我相信99%的人都不是。所以不要跟我说,你花2万买佳能能赚出10万,花10万买徕卡却赚不出2万的话。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有99%都不是职业摄影师吧。
如果你憋着赚钱的想法玩摄影,在乎投入产出比,徕卡很可能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是享受生活的人,不考虑升级相机,徕卡就成了不二之选。很多人觉得单反花3万,可以买一机三镜,焦段全了,3万很值。而徕卡要达到这样的配置,得花13万,所以徕卡奢侈。但是他不知道,真的需要那么多镜头么,徕卡一套M3+ELMAR系列镜头,不超大几千就到手,却可以用一辈子,卖的时候还不亏。
胶片费钱?用数码,全套的单反,除去试镜头的照片,一年就剩下2000张了,由于连拍造成的费片,能找出100张不?想想从前,用胶片的心理,就是不一样,一张是一张,一卷36张,再不济也能找出十张吧,找出100张好照片,只需要10卷。胶片费钱?而且,徕卡也有省钱的相机比如CL,只是手感不如M系列而已。
我想夸奖一下日本的相机厂商,他们满足了消费者贪婪的天性。中国的数码相机销售在全球都是拔尖的。光索尼的销售额,北京一个店一个月的销量,能超过欧洲一个国家一年的销量。其实算算,咱们在数码上花的钱,一点不少。
假如从2006年花3万买个徕卡M8,到2016年还能卖1万,10年才消费2万。假如从2008年花4万买个M9P,到2018年还能卖2万,10年才消费2万。每年2000,还不到一部手机的价格,却享受的是徕卡的品质。假如2006年花八千买个黑漆M4,现在能卖两万八,10年赚2万。假如2008年花2万买个黑漆M2,2018年能卖8万,10年能赚6万……。
买你需要的徕卡,不管它多便宜。买你喜欢的徕卡,不管它多贵。人穷智短,考虑不来别的了,买买买。谈收藏,我不是大咖。聊技术,我不是专家。因为喜欢摄影,所以使用徕卡——反过来说也对。
事实上,我真不想揭开徕卡不是奢侈品这个秘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它是对的,它是好的,因为它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总是换焦距
焦距对我来说主要还是距离,街拍时21mm不是比50mm广,而是比50mm可以离的更近。所以,有时候想起布列松我会拿出50mm离对方5米拍,有时候拿出35mm离对方3米拍。这完全取决于出门前的心情——希望多远拍摄。只要决定好用哪个距离,就不再更换,这一天这一卷,这一个头。
事实上,大师基本只用一只镜头的两个光圈,并不会频繁换镜头的。但我不是大师,没这个包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