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总是说相机性能如何如何,如今看来性能只是一方面而已,因为我看那么多相机无论性能多么无可匹敌,都没有徕卡看着精神,永远都是那个帅气的小伙子。
这个时代无论是iphone 12还是小米手机,都具备了6米防水了,那么徕卡m相机那么贵,是否也可以防水呢?答案是不防水。徕卡m是不防水的。在过去的徕卡广告词中,是这样说的,你可以在任何极端天气下使用徕卡,但是,之后要尽快送到原厂保养一次。
徕卡从来没说过M相机防水防尘,但是很多人都有在雨雪天气使用徕卡的经验。徕卡M相机顶盖、底盖都是一体成型,所以不会存在缝隙,快门按钮、快门转盘处的缝隙也不是很大,从上面和下面来的水一般不会很快灌入机身。由于徕卡相机、和镜头做工精密,镜头与机身卡住后也不容易进水进尘。所以徕卡M的防水防尘仅仅依靠精密加工了。
也就是说,可以在风霜雨雪里使用徕卡了,它会尽可能的提供可用性,但是,并不是说它专为极端天气而生的。那样的话,还是买个三防相机更靠谱喽,而且价格也不贵。
其实防水原理很简单,手机的防水就是一层橡胶圈黏贴在后盖和机身边缘里。iphone x以后的手机换电池的同时,都是连同那个橡胶圈一起换掉的,没啥科技含量其实。
徕卡m要做到百年有型,里面如果出现老化的橡胶,那可是令人难堪的事情。反正我是不喜欢这样的徕卡的。没有橡胶,纯机械是最好的,啊哈哈哈。进水了,拆开擦擦不就得了?
i50mm的徕卡summicron 28 asph+m8是在爬山时遇到了暴雨的,虽然撑着伞,但是大风吹了不少水到相机和镜头上。回来干燥剂盒里密封了一天,之后也没出现状况哦。
摄影书籍看多了,自然比啥也不看的懂的多一些,但也容易不小心变成纸上谈兵。引用个《论摄影》、《摄影史》啥的,夸夸其谈。但,我似乎很喜欢听别人引经据典的胡侃,因为书上的话从他们口里说出来更真实,就像活的。可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白瞎了懂那么多。为啥买了那么多书,我却有时候只偷偷翻两下呢?因为发现自己总结的一些小体会,小思想,都被书里说了。也不知是我窃取了他们的思想,还是他们从穿越时空打劫了我的灵感。有人让我老老实实多看书,这样就可以避免跟他们重复了。我觉得这是说不通的,世界上有那么多摄影书,你非得读个遍?这样会直接导致我放弃摄影,当个摄理论家。后来我明白了。正因为我想到了,而别人也想到了,我才验证了他的说法可行。我又何必沮丧,他们感谢我才对啊,于是,我还是那样,拍拍照片,偶尔翻翻摄影书。不把摄影书看的太深。
i50mm,小聪明,自命不凡,结果被躺平了。真讨厌,又被言中了,我投降了。
好多年前就有朋友说,你卖掉徕卡,买个燕郊的房子比徕卡升值。我说no。因为我不想被房地产割韭菜,因为我看见潘砖屹、王石头这些鸟上电视就恶心,还是喜欢看任正非那样的实业家,生产点实实在在的东西,生产点相机镜头什么的多好。把砖头瓦块卖那么贵简直不要脸。我怎么能被他们割韭菜呢?再说了,燕郊是什么鬼地方?哇哈哈,看这名字就不喜欢,果然,跌了吧。房地产大佬们,对不起哦,割不到我,哇嘻嘻嘻。其实啊,从玩徕卡那一刻,我就投降了,我就躺平了。反正i50mm买的都是二手徕卡,从没有被割过韭菜,躺的平平的。
虽然咱是个理工男,但却有个文化人的臭毛病,假清高。是的,就是不爱拍马屁,就是倔驴不低头,为啥呢?我就是个工具人,工具人知道么?民营企业里,除了华为有哪个公司会把员工当人?除了徕卡以外有哪个工厂把工人当师傅?很少有公司从长远培养员工的,都是让你当个工具人,然后用报废再换下一个。都说没创新,原因很简单,你没从长远培养人才,你培养的是外包代工这样的工具人。从进入公司被压榨,再到压榨刚毕业的学生们,从被呵斥的乙方,变成了面目狰狞的甲方,最终活了自己讨厌的样子。逼人逼己,当酷吏好么?也没有好下场。做买卖就要吃掉同行,越吃越变态,一不小心就被被人吃了……不想这样活呀,人不该活成这个样子啊。清高呢?理想呢?爷不干了,爷投降了,爷躺平了,爷玩摄影了。
摄影圈也不干净,你看看那些奖项,多数走后门,得奖装点门面,得奖凭职称用。拍的有意思的呢?很快被劣币驱逐了。把摄影奖搞贱了,好玩意自然也赚不到钱。不跟他们玩了,自己拍自己的,自己玩自己的摄影啦,我投降了,我躺平了。
还有那个卖砖头的谁,当起摄影师来了,是潘十亿么?你以为富豪摄影师这身份会显得你高雅么?错,很丑。顶级富豪,要收藏艺术家的作品、要办展览馆,学学马未都,那才叫真高雅。最近很多富豪从国外拍回来一些国宝,这多有意义呀。你卖了砖头赚么那么多时代红利,完全可以支持一下当代“艺术家”嘛,哇哈哈哈,比如i50mm,哇哈哈哇哈哈。
世界是多层的,现实层忙忙碌碌拥拥堵堵,精神层青草满地星星满空。于是拿着相机,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来,一起躺下……
正逢六一佳节之际,来了大新闻,三孩生育政策来了!看着满桌子的徕卡,真是不由得笑出声来,您别理解错了,不是俺要生,是觉得生娃跟买徕卡好像呀。
当你买第一个徕卡时,是最难的时候,也是花费成本最高的。机身要上万吧,镜头要上万吧?买包也得上千吧,都是钱啊,头一次买徕卡那叫一个纠结。嘿,买第二个徕卡的时候,发现成本下降了一半,因为有机身了,再添个镜头就容易了。如今,放开了三孩啦,其实成本更低了,反正前面都花了好几万了,再添个一万也不显得啥了。三孩生育政策来了!你买了几个徕卡?允许多买了,还有优惠政策哦……
只是这个解限,对买不起徕卡的人有点不公平,人家连一个徕卡都没有呢,你却在研究给买第三个镜头的人优惠。没办法,哪个徕卡店家不希望人人用徕卡,可是对店家来说,“让一个小白用徕卡”的成本,与“让一个徕鸟再添一个徕卡”的成本,哪个更容易呢?
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解决,还是得让所有想买徕卡的,都买得起徕卡,先上第一台再说。我觉得徕卡相机市场要繁荣,还是不能仅仅依靠少数人一个劲儿添三台,四台的哦。
所以整体来说,放开限制买徕卡,至少暂时是对整体大环境有益的。怕被割韭菜的选择躺平,想玩徕卡的,那就努力赚钱,赚钱买徕卡,当牛做马买徕卡,松开裤腰带,想买几个买几个,加油哦。当然,躺平也不是唯一选择,可以选择佳能尼康索尼适马嘛,何必徕卡。至于已经上了徕卡贼船的,似乎也没别的办法了,做好准备,奋斗一辈子,80岁再退休,就这么定了。
老板来个煎饼,2块的。
小伙计你看反了,5块,你是从2004年穿越来的么?这里是2014年。
老板,我是从2024年穿越过来的,来个2块的……
约翰·卢·迈尔斯(John Lou Miles)住在洛杉矶南部,目前在电视、广告和电影行业担任顾问。同时John Lou Miles更是充满激情的徕卡爱好者。作为一名优秀的街头艺术摄影师,他摄影作品相当出色。John Lou Miles作品相当出彩,有种超现实主义的赶脚。
第一个数字M帮助我释放了创造力,如果不使用太多隐喻的话,这种方式很难描述,但需要我全身心地去掌握。我曾在小特里亚农(Petit Trianon)的大理石楼梯上摔倒,在哥斯达黎加附近的海洋上踩踏,在拉斯维加斯的沙滩上打滚,而M8一直占据着我的左手。一直在那儿,一直在射击。”
谁最在乎快门的声音?路人么?
吳志翬:影像界各家公司喜欢给自己的镜头取名字,其中徕卡便是集大成者。各种拉丁语的拆解揉捏,造就了摄影史上的奇观。
喜欢街拍的,大致是35mm和28mm这两个焦段的重度好用者。比之35mm的视角,28mm更大气一些,当然对于使用者场景调度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一些。28mm这个焦段的镜头虽没有35mm的群星璀璨,但也不乏铭镜。
用过Contax的g28、Voigtländer 28f2,还有Leica的Elmarit。这些28mm里,自然喜欢Elmarit多些,到不是品牌情节,而确实是它的发色更厚些,对比度也更好些。
命名是个神圣的事情,因为命名即是宣誓主权,意味着拥有。当然,有人说对物件命名真的没有意义,就好比嘲笑宜家的家具命名策略。但是,名字的好坏才是决定一样产品消费者印象的决定因素。哈佛商业评论好像还专门刊过一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消费品音节对于口碑的影像。
当然,影像界各家公司喜欢给自己的镜头取名字,其中徕卡便是集大成者。各种拉丁语的拆解揉捏,造就了摄影史上的奇观。
Elmarit是f2.8的专属姓名,当然m系列只有21mm、24mm、28mm、90mm、135mm这几个焦段有Elmarit,这里当然要重点讲一讲28mm。如果要为Leica Elmarit 28mm断代的话,算上现行版,一共有6代产品。
虽然喜欢老物件的leica迷会执念在九枚玉的味道里无法自拔。但将它用在现代的数码相机里,基本也就看个乐子,满足自己对玄学的考据癖。现行版,小巧可人,金属遮光罩也完全增加了镜头格调,令人爱不释手。只是asph的镜头为数码做了优化,拍胶片也就那样。九十年代初的IV代是asph前最后一代,也有称这个版本为pre-a版,而IV世代算是实力最均衡的产品了。
继续阅读聊聊 Leica Elmarit 28mm f/2.8 v4 作者:吳志翬徕卡杂志lfi 2021-5期有Eolo Perfido的专稿。
Eolo Perfido个人作品常棒,没多少废话,不像i50mm,哇哈哈哈。满满的都是作品。都说意大利浪漫,意大利的摄影师的摄影也有点这个赶脚呀。
简洁、干净、飘逸、情绪、精神,街头味道扑面而来。Eolo Perfido这哥们去了不少地方呀,TOKYO/ESSAOUIRA/MALTA/ROME/MILAN/FLORENCE/SALERNO/MUMBAI/BERLIN/这些地方的街头摄影都在他的网站有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