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m相机取景器线框汇总:leica m2/m3/m4/m5/m6(ttl)/m7/mp/m8/m9/m240/m10

今年夏天格外潮湿,书架上面竟然有了小虫,在追击小虫时见到了这本《leica m9像布列松一样创作》,难道这是天意让我再次翻阅?能让人如此心动的说明书,也只有徕卡m9才能做到吧。不是书写的有多好,而是它又勾起了当年捧着徕卡m9的激动心情。

放过了小虫,抽出这本“leica m9 说明书”。看到取景框是,忽然想起来了,一直说要把徕卡相机的取景线框做一个梳理,作为资料也方便日后查询呀。说干就干吧。

机身\镜头24mm28mm35mm50mm75mm90mm135mm
leica m3
leica m2
leica m4
leica m5
leica m4-2
leica m4-p
leica 0.72
leica 0.58
leica 0.85
leica m8
leica m9
leica m240
leica m10
徕卡m机线控组合大全

*注:leica m6 (ttl)/m7/mp 均有0.72、0.58、0.85倍率的机身。leica m8、9、240均为0.68倍率。leica m8焦距换算。

早年的取景器比较“干净”

徕卡m4-2之前的相机,50mm线框都是单独出现的,m3更是50mm线框永远不消失。m2的线框最为干净,35mm、50mm、90mm都是单独出现,取景器会非常干净。

后期成对出现主流组合与非主流

主流:从徕卡m4-p开始,线框都是成对出现的。主要是28mm+90mm、35mm+135mm、50mm+75mm,这三对组合为主流。

非主流:leica m6/m6ttl/m7/mp的0.58倍率版本,是除leica m2外,唯一35mm单独出现的后期机型。有人喜欢只保留35mm线框,再加之0.58的机器很少,所以都要贵出一些。

非主流:leica m6/m6ttl/m7/mp的0.85倍率版本,是唯一没有28mm线框的后期机型。效仿leica m3的0.91大倍率取景器,有利于noctilux 50mm 1.0 1.2 0.95之类的大光圈镜头对焦。也是因为稀少,要比普通的贵出一些。

非主流:leica m8,唯一拥有机内24mm线框的机型。转换焦距后,等效32mm焦距。

徕卡m机取景线框从哪里来的光?

传统徕卡相机取景器旁边有个光线采集窗,从m240、m10开始取消了物理采光窗,改用内置led电子发光。

徕卡取景器亮线框与6bit有关系么?

取景器线控是镜头屁股与机身联动带出来的,与镜头6bit编码没有关系。

取景线框预览扳手做什么用的?

镜头左侧、取景器下方的扳手,可以切换线框,但一松手就会回到镜头联动的原本的线框。leica me 、leica m240没有取景线框预览扳手,m240p又加上去了。

徕卡m6取景器0.85和0.72选哪个?

你好像存在又不存在,我好像有你又没有你。——我最理想的取景器

街头拼图

leica M3 + elmar 50 3.5

其实我并不是机不离身,日常生活、旅游也只是偶尔带着相机。在上、下班的路上才会时刻都拿着相机,虽然相机没有灵魂,但它能让我把世界看得更清晰,很多平时视而不见的情景都呈现在眼前了。在这张照片中,口罩是视觉中心,它与前面的背影、后面的骑车人共同完成了这张拼图。

为什么Charlotte Gainsbourg的徕卡镜头没有拔出来?

leica iiic + summitar 5cm f2

Zara Home 发布 2020 秋冬系列广告片黑白红,非常有冲击力,好看。不过发现个问题,为什么Charlotte Gainsbourg用的徕卡summitar 5cm f2镜头没拔出来?导演Fabien Baron自己就是个徕卡摄影师哦,不会有这个失误的。那么,答案有几个:

1、不拔出来符合现代镜头审美,毕竟大众容易接受这个造型的镜头,拉脖子镜头可能会抢镜。

2、导演本身喜欢50mm镜头,身上没有35mm的螺口镜头。

3、螺口八枚玉太贵了。用缩起来的summitar临时顶替。

4、悬疑电影,没有拔出来也能拍清楚,告诉咱一切都是虚幻,虚幻就是真实。

最后,短片告诉我摄影的哲学:拍别人,实际上就是在拍自己。另外,床头柜上永远放一台徕卡。

leica iiic + summitar 5cm f2

玩徕卡丧志?

leica m6 + summilux 50 1.4 e43 iflord pan100

器材玩的多了,照片就拍的少了。我真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数学咋学的,徕卡玩的多了,照片拍的就多了,这样才对啊。如果一个人容易被太多的器材耽误,那么我敢肯定,他自然也会被太多的风景耽误。记得谁说过这么一句话: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四十不花五十瞎,戴着眼镜玩徕卡 ,徕卡summilux-m 50mm 1.4 asph跑焦?

i50mm缺summilux-m 50mm 1.4 asph

有人问我为什么唯独缺少这支镜头的感受?徕卡summilux-m 50mm 1.4 asph不是她不可爱,不是她可恨 ,也不知为什么,就是无缘。也许是听到这枚镜头的负面新闻太多了,也许是觉得它长得太丑,但是毕竟它是徕卡的高档50头呀,怎么那么容易出问题呢?

谁的summilux-m 50mm 1.4 asph跑焦了?

最近有人连续遇到两只summilux-m 50mm 1.4 asph跑焦,还找到了别人也跑焦的案例,难道是通病?不可能的。徕卡系统跑焦,80%的可能性是机身跑焦,10%可能性是镜头跑焦,10%是眼睛问题。不要一下子全怪镜头哦~

四十不花五十瞎,戴着眼镜玩徕卡

80%机身问题:

除非新出厂的,否则i50mm绝对不敢保证你的机身合焦正常,很多人乱动镜头卡口上面的螺丝,会影响近距离对焦的。

通常来说,小光圈不显,大光圈就明显了,广角不明显,长焦就明显了,古典镜头不显,asph明显。总之,景深越浅的镜头,越容易暴露机身跑焦问题。

10%镜头跑焦:

新镜头出厂就跑焦的就那么几个镜头,leica summilux 35 1.4 Aspherical 双非、蔡司zm50 1.5。leica summilux-m 50mm 1.4 asph不在此行列啊。那么为什么会镜头跑焦呢?谁不希望一切都美好,但现实往往是很残忍的。

摔过、拆过、削足适履过。徕卡镜头一般不怕摔的,如果在包里摔下,都看不出来,也不会影响使用的,但如果赶巧了,镜片丝毫的位移都可能对成像造成影响。拆镜头挺难的,安装也是一样的,对经验要求特别高。另外,如果上任主人,调整过镜头对焦螺纹来适应他跑焦的机身,是最可怕的。

10%是眼睛问题:

实际上多数近视眼都带有一定的散光,对于徕卡的光学取景器,会造成黄斑误读的。在一定的距离,你的眼睛里是合焦的,而另外一个不散光的人眼里就是不合焦的。一个简单自查办法,就是固定焦距,自己的眼睛左右晃晃,左右眼睛分别看看,是不是都合焦。散光的人,一晃就不合焦了。另外,给目镜增加不合适的老花镜、屈光度调节镜,都会明显放大眼睛问题的。不要对自己的眼睛太自信哦。配眼镜的时候,要加入散光矫正哦,很多眼镜店是不给你矫正散光的,也不告诉你。

四十不花五十瞎,戴着眼镜玩徕卡,差不多就行了,也就这样了。

总结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leica summilux-m 50mm 1.4 asph跑焦了,先别急,也许你误解它了。50mm+f1.4+apsh,这三个元素凑到一起,镜头的景深很浅,背景是瞬间虚化的,没有过渡的,丝毫的偏差就容易被认为“跑”。要先排除机身问题、再排除眼睛问题、最后才好确定是不是镜头问题哦。~很多人说徕卡50 0.95跑焦,哈哈哈,也是同一个道理。

器材沉睡在街角

leica m3 + summarit m50 1.5 kodak 400tx

相机就跟任何机器一样,早晚会歇菜无用。小车虽然不起眼,但见证过多少路途,既目睹过繁花似锦,也遇到过风雨交加。生老病死,人又何尝不是呢?

徕卡陪伴无数骑行夜

leica m3 + summarit m50 1.5 kodak 400tx

骑车回家的路上,摇摇晃晃,走走停停,汽车才不管左转让直行呢,险些碰到。人群,路灯,很多人跟我一起,黑夜骑行。北京的路灯真亮,让我低估了光的亮度,把黑夜拍成了白天。红绿灯留给行人的等待时间真长,让我有时间单腿撑地,举起相机拍照。有徕卡陪伴无数骑行的夜晚,在镜头和世界之间。

纯天然街头摄影

leica mp 50f2 + kodak ultramax50

看了很多摄影照片,其实技术是最初吸引视觉的一个引子,背后还是要展示内容。通过照片看到了别人的生活方式,世界的生活方式,世界是开放的,我们是开放的。

摄影不是目的,而是观看的一种体验。当你对这种观看熟悉了,就像自己的胃一样,能分泌照片消化酶了,就可以开始吸收真正的内容了。

真正的营养食品,绝不是含有色素添加剂的食物,而是真正有料儿的。现在人习惯了有防腐剂的漂亮塑料包装,要是给你个歪瓜裂枣还真难以接受。我建议吃点野生产品,它并不美味,并不可口,但也要吃,因为品相和味道不过是满足口味,而人体更喜欢纯天然野生照片。

据说最好的瓜子是原味瓜子。

主角的定力让我没拍虚

leica m3 + elmar 50 3.5 kodak 400tx

车灯摇曳,西边半轮太阳刹住了车,人影消失在东边的夜空。路灯点亮了那本书,书的反光又照亮了认真思考的神情。这样的场景,经常遇到,尽管如此,我还是悄悄的拍了一张。1/8秒拍摄,主角的定力让我没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