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自己的劳动工具

这个场景触动了我,不是你脑子里想的悲天悯人,而是我要向人家致敬。人家如此的热爱自己的劳动工具,让我有些自愧不如。

在我看来爱摄影不喜欢器材那真是一种自暴自弃,当你不再喜欢器材的时候,就得好好审视下自己了。
leica m4 + summicron m90 f2 e55

小偷留下的徕卡情缘

leica m4 + summicron 90 f2 e55

路上碰到一个用M-P的摄影师昌好,我也赶紧掏出相机给他拍了一张,闲聊才知道,他原本一套尼康在奥森被小偷拎跑了,就剩下脖子上的徕卡。也是天意,以后就徕卡随身了。

大家以后去奥森要小心了,包放在视线范围内,不然转眼就没了。

老高算器材党,我也算一个

leica m4 + summicron m90 f2 e55

我觉得老高算器材党,我算一个。我们之所以成为器材党,是因为我们不想与主流的摄影同流,我们总觉得那些获奖照片有点不对劲。周围的人拿那些跟我们比,于是伤了我们的心,似乎很难愈合。很多人不能理解我们,认为我们不过是烧钱的冤大头。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理解,是不需要理解。

送你一双大鞋子

leica m4 + summicron m90 f2 e55

走在街头总被幽默的海报吸引。没海报的年代很多摄影师喜欢用这种视觉幽默吸引人,现在海报似乎抢走了摄影该有的幽默。怎么办?我拍海报吧。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似乎相机就没那么容易被自我感知,摄影风格就更难以自我感知了。

徕卡镜头的选择

前言

如果喜欢室内拍一些人像、小型表演,那么一只大光圈的50mm镜头或者90mm镜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比如summilux m50 1.4 、summicron m90 f2。也有人喜欢这两个焦距之间的summilux m75 1.4镜头。如果喜欢白天出去扫街,那么35mm、28mm 广角头是很多大师的选择。因为光线好,不需要大光圈,小巧的elmar 35 3.5Hektor 28 6.3是最佳选择,当然不差钱就上七妹八枚九枚玉吧。
如果自己不知道拍啥,那就一个一个买,不行就出掉,花点折旧费用却看懂了自己,还是蛮值得的。

第一只镜头,标头。

经典全能头,50mm是标头,是地平线,你可以顶着90mm上天,也可以坐着21mm入地,问题在于,如果没用过50mm,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要不然咱们网站咋叫i50mm呢)。啥也别说了,跟没用过50mm头的人没法谈焦距这两个字,跟没看过i50mm网站的人就别聊徕卡(卧槽,脸皮真厚)。选哪只50mm?看腰包。

继续阅读徕卡镜头的选择

关于徕卡90mm镜头对焦方法

一般来说

长焦头最擅长的是拍人像,因为可以利用底片最大面积记录人脸的细微影调,同时虚化掉背景,从这一点来说90mm确实占有优势。其实大光圈50mm也做的很好,这也是为什么90mm越来越成小众的原因。

90mm最大的问题

其实还是在对焦,因为对焦行程非常长,取景角度又窄,做不了抓拍,盲拍更难。90mm在旁轴相机上被认为是对焦的极限,135mm是尽头。由于旁轴相机的取景原理,长焦镜头对焦精度下降严重。在黄斑重叠时,你会发现再轻微转动对焦环,黄斑依然重叠,于是就跑焦了,特别是F2大光圈,有人说90mm焦距徕卡就不应该出比f4更大光圈的镜头。

那么我用90mm镜头怎么对焦呢?

1、预对焦,平时把景深设置到固定范围,比如10米。每次拍完都回归到10米,这样可以提高对焦速度。
2、用徕卡IIIG等螺口机。螺口机有巨大的独立对焦窗,而且90mm那么窄也不需要切换取景器了。
3、用M3,因为M3有0.91的取景倍率,明显大很多。
4、加取景放大器,放大黄斑,这样轻微的不合焦也能发现了。
从对焦方便性、体积、适应性,三方面来说90mm都不如50mm好。90mm是一个减法镜头,减去了包的空间,减去了你的体力,减去了取景范围,这恰恰就是90mm,不管你爱不爱,它依然存在。

主观评价leica m monochrom

前传:

“你还是写客观点,不然别人会觉得葡萄酸”
“嘻嘻,没办法客观啊,谁让胶片先占据了我的心,不是葡萄酸是葡萄干,数码干是因为火烤的,胶片湿是因为水里捞出来的”
“凡事别走极端”
“可是leica m monochrom 本身就在走极端啊,黑白本身就不客观啊”
“额,好吧,随你说”

 leica m monochrom

虽然我是个搞技术的,但是我实在难以做到客观,如果主观是搞艺术的必要条件,那么我真应该去搞艺术。对于器材的感觉,难以做到客观。想入手MM是看了网上的样片,真不错,让我跃跃欲试,一直想鼓捣一个徕卡m monochrom。后来差点成功交易一台,可惜最终没有缘分。朋友听说就跑来给我用用他的MM,让我实拍了一些照片,解解毒。

很多人都说Leica M Monochrom好,但对我来说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夜里提高感光度,这样可以用到更快的快门抓拍更多的夜里的动感。

但是有几点让我觉得MM并不是可以秒杀胶片,也不能秒杀M8。

1)快门声音那么大,并不比M8好到哪里去。对方还没反应我自己先被惊到了,白天有马路噪音掩护还不是大问题,夜里可不行啊。而胶片M的快门声音不像快门声,更像单反的开机声音。

2)高感光并不是那么舒服的。看看那颗粒,麻麻查查的,网上的测评有都是在光线好的情况下调高感光度,那样拍出来的照片自然噪点少。但是实际使用时,只有暗光才用高感光,这时的照片会出现亮光无噪点而暗光密密麻麻,就如下图中的手机,有种怪怪的感觉。我并不想要那么清晰,我想要的是清晰的感觉,这点数码不如胶片,SORRY Leica M Monochrom

3)1/25秒的快门速度就模糊了,成功率不足20%啊,莫非是天冷我手抖?可是我用胶片机1/8秒都没事啊。我觉得这个跟数码与胶片的成像原理有关系。数码是如实记录光线,在曝光的时间段记录感受到的光线,然后给出一个亮度值。然而胶片曝光是化学放映,在1/8秒的时间里,手持稳定的时间比不稳定的时间长,光线弱时,胶片的化学反应是非常缓慢的,所以只要你手持够稳,轻微的抖动并不会造成成像大范围的叠加。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另外布帘快门就是比金属快门轻柔。

4)那么贵的Leica M Monochrom并没让我觉得比胶片惊喜,多少有些失望,Leica M Monochrom确实是个好机器,但是实际使用我并不觉得比胶片高明多少。甚至从我有时候觉得夜或许应该属于闪光灯。

还是别说徕卡mm的坏话了,它的问题是不像胶片,也并不是不好,是我想用MM替代胶片夜拍这事,期待太高了,妄想了。因为没达到自己的期望就说徕卡MM不好,显得我失去了绅士风度。人家leica m monochrom翻译过来叫单色徕卡M,单色,人家并没说叫filmlike啊。啊哈哈,要filmlike,就拍真胶片啊!嗯,有道理,leica m monochrom有他自己的单色哲学。

后传

“按理说,我是街拍,拍的是一种感觉,不应该追求100%放大,也不该追求所谓的油润”

“跟那些没关系,你街拍拍的胶片,不管锐度也罢,黑白彩色也罢,清晰不清晰也罢,都会有一张胶片是不是?”

“是”

“不能因为你拍的不清晰,就要求扫的也不清晰,你照镜子,总不能脏镜子照吧,不管长的美丑”

“对,WE LOVE FILM ”

为什么说哈苏实验室测评出的19只顶级镜头是个笑话

网络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哈苏实验室测评出的世界上最好的19只镜头……。

这个段子非常流行,被人引用,可是只要稍微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就是个笑话。

第一,哈苏自己不做镜头。过去胶片时代哈苏的镜头靠蔡司设计和生产,现在数码时代全靠富士。对于一个没有镜头设计、生产能力的哈苏,他的实验室能高明到哪里去?能权威到哪里去?

第二,哈苏实验室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实验室似乎之前没听说过,之后也没听说过,就蹦出来说这19只镜头牛,然后这个实验室就像蒸发了一样。为什么没持续测评?这个组织是否是临时拼凑的,甚至是否真的存在过?

第三,哈苏算老几。佳能有实验室、尼康也有实验室、徕卡也有实验室,哪个实验室,都比哈苏牛吧,凭啥哈苏说的就权威呢。在我不怎么拍风景的人看来,哈苏镜头都比不上入门的禄来双反。而且哈苏是中画幅,135领域里哈苏算老几?

我用过里面提到的那个徕卡R90 2.8镜头,太锐利的,但是真的,一点都不好用,对焦费死劲了,我宁愿选择徕卡90mm f4,真的。如果是微单,趁早用自动头吧。所谓19只镜头,就算MTF曲线很漂亮,但依然有点刻舟求剑了,那19只镜头全当个笑话吧。

徕卡实验室,测评结果是,世界上最好的135镜头全是徕卡的,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领先,现在依然领先。——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

徕卡 R90 2.8的诗意旅行~

徕卡R90 2.8这个头,哈苏实验室19只顶级镜头之一,却只有3500的价格。转换在索尼NEX系列上面,折合135mm,稍显吃亏。尽管如此,依然挡不住这只顶级镜头的威力,焦内锐不可挡,焦外柔顺油润,放到全画幅索尼A7上估计更会放大这个优点。

做工

这个头有几个版本,我的是德产自带三节遮光罩的版本,对焦柔顺手感非常好,能达到M头的水准。黝黑的喷漆薄薄一层,依附在钢筋铁甲上,让人拿在手里放心,放到包里安心。

锐度

最大光圈2.8完全可用,锐不可挡,颜色有不易察觉的微微偏淡。这头本身就是以锐出名的,锐,锐,这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不锐。

色彩

真实而提神,德味较浓,后期余地也很大。至今也没见过一个能与之相比的长焦,一个都没有。相信用过的都会中毒吧。

虚化

近距离虚化、远距离虚化,柔润干净,拍人拍物意境非常好。

缺点

在NEX机身上显得头重脚轻。
对焦太慢太长,致命缺点。

总结

这是一只充满诗意的镜头,也是一只传奇的镜头。
这是一只可用来工作的镜头,也是一只保值的镜头。
这是一只值得拥有的镜头,也是一只值得追忆的镜头。
追忆?
因为我很快就把它转出去了,对不起,对焦时间太长了,完全不符合我的摄影风格,我换成了徕卡小巧的L39口的90mm f4配合IIIG。人最终还是要选择最顺手的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