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徕卡之马克吕布Marc Riboud

Marc Riboud

本来想写个马克吕布的“大师与徕卡”文章。但读了肖全的《跟着马克吕布拍中国》我决定不写了,改推荐这本书了。

肖全作为马克吕布的学徒、忘年交,实在比我了解的多。我知道布列松的名气,更知道他的爱徒马克吕布的名气,却不知道肖全跟马克吕布的关系。实在是我见识太少。而且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肖全《我们这一代》的封面照片原来是马克吕布拍的,我说那么传神呢。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马克吕布Marc Riboud

CANON model 7 旁轴相机

CANON model 7

那次见到奔奔的黑漆佳能model7,立马然我想到了最喜欢的那台马勺儿stanmore音箱,他们都是黑配金啊,哈哈。于是拿来耍耍,看看这个号称最强仿徕卡的机器怎么样。

佳能尼康都曾经制造旁轴相机,而且都属于旁轴里的高级货。甚至后来佳能model7接近M3而且带测光,而且是旁轴黄斑对焦。而尼康没有仿造徕卡旁轴,尼康的末代旁轴机SP是仿造康泰时旁轴机做的。

CANON model 7
继续阅读CANON model 7 旁轴相机

大师与徕卡之雷尼·布里René Burri

René Burri

René Burri

René Burri雷尼·布里13岁第一次接触摄影,他出生在1933年,1950年开始学习摄影。他一边做着摄影记者,一边拍一些电影纪录片。他最早的摄影作品刊登在瑞士杂志Du and Camera,但很快就扩展到国际知名杂志,例如Look杂志、Paris Match、Life、GEO等。

1960年,作为中立的瑞士人,他能够在东德、西德自由拍摄,他从中立和无偏见的角度描绘了分裂下的德国人,当年他做了著名的《德国人》展览。在1962年他出版了这本书,并增加了不少新照片。

René Burri雷尼·布里要说最著名的还是拍摄了大量切格瓦拉的照片。他拍到的格瓦拉叼着雪茄的照片家喻户晓。他拍摄的毕加索、等名人肖像也非常出名。他被认为是人物摄影师,因为他总是把人作为中心。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雷尼·布里René Burri

徕卡放射镜头核辐射到底有多少?

summicron 50mm f2 黄玻璃苏米克隆

徕卡summicron 50mm f2 黄玻璃苏米克隆辐射数据

使用的是99号段的黄玻璃。

1、一年正常环境辐射。环境0.2 微Sv/h,一年辐射 0.2 × 24小时 × 365天 = 1752 微Sv。

summicron 50mm f2 黄玻璃苏米克隆

2、镜头前片接触直射一年。接触5.6 微Sv/h,一年辐射 5.6 × 24小时 × 365天 = 49056 微Sv。辐射量比正常人多28倍。等于一个放射科的医务工作者的最大上限。

3、镜头侧面接触一年。接触2.7微Sv/h(坐飞机是3微Sv/h),一年辐射 2.7 × 24 小时 × 365天 = 23652 微Sv。辐射量比正常人多13.5倍。镜头侧面2.69的辐射值说明玻璃侧面面积小但辐射不小,而且能穿透金属。

4、正常使用一年,不会没事盯着看镜头前面,手倒是每天接触镜头2小时,300天拍摄。一年辐射 2.7 × 2小时 × 300天 = 1620 微Sv。辐射量比正常人多1倍。

5、镜头后面接触测量1.98 微Sv/h,比前面小了很多,看来最后一片重铅玻璃起到了隔离一半辐射的作用。

6、金属镜头盖盖住前面也是无济于事的,辐射穿过,丝毫不衰减。

7、镜头装到机身上,相机后背0.24微Sv/h,等于没辐射。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短时间接触低于100000 微Sv,对身体无害。高于100000 微Sv有害。

2、短时间接触高于4000000微Sv,必死。

3、正常人空气辐射一年 1000 -2000 微Sv。

4、坐飞机是3微Sv/h的辐射。

5、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6、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你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

7、放射科医务工作者, 所承受的放射线量为一年不超过 50000Sv。

结论:

1、正常使用黄玻璃苏米克隆对人身体无害,每年加上空气辐射也就3752微Sv。比飞行员、空姐每年20000微Sv的辐射少多了。比正常普通人被空气辐射每年2000微Sv多一点而已。

2、不要没事拿着镜头对着灯看是否长霉起灰啥的,因为正面5厘米以内辐射还是很大的。有可能造成青光眼白内障啥的。

3、把黄玻璃拆出来,挂脖子上,理论上不会立即致癌,但是每个人身体素质不一样,时间长了我估计也会变癌。

备注:

实际上每只辐射头的辐射剂量都不相同,一般越黄辐射越大。我测试朋友的一直99编号辐射头玻璃根本不黄,但是依然正面接触有高达2.4微Sv的辐射量。另一朋友109编号的微黄,也有正面接触2.4的辐射量。

网友ipanMagazine调研,说辐射头主要在实验室阶段就发现了,并未真正销售到市场。实际上数量稀少,市面上流通的很有可能是从实验室流出的,或许是在徕卡经济不好时销售出去的。

但无论如何,辐射头是一只稀少而受到收藏者追捧的镜头。2016年丹麦拍卖会上,辐射头估值在1万人民币以上,实际成交价格还要高些。

徕卡M10摄影展遇到黄京

周六

朋友提醒了我三里屯有徕卡M10发布会,还有几位大咖到场。呀,那我得去看看啊。尽管食物中毒刚刚好点。

嘿,人不多,可能我们来晚了

都下午快三点了。
登记完,进了橙色大厅,朋友拉我衣服角指着前面一个人的背影说:“那个人就是黄京”。来不及问他啥时候练就的背影识人,我们已经走到黄京面前,哇,好帅。我把90mm镜头给朋友,让他给我们拍个合影。朋友从没碰过徕卡90mm,尽管我再三强调那个是90头哦,他还是当成50头用了,这合影拍的,跑焦了吧。
 

幸亏

我多留了一手怕他拍不好,用手机又他拍了一张。不过这两张对比一下看,还是胶片有感觉,……
 

III III II II

跟黄京聊了一会天,又跟他抱怨为啥淘宝亚马逊都买不到他的书呢,他说在微店里搜“番薯舍”,哇!果然有,当场下单了。以后我出书大家也要买啊,哇哈哈,或者扫旁边的二维码赞助胶卷一枚啊,啊哈哈哈。

没聊多久

就三点了,黄京上台演讲了。第一场演讲是两点海上A叔,我们没赶上,正好赶上黄京。很多人见了黄京的照片都有一种模仿欲,几年前我给身边的人看他作品,他们也很羡慕,感叹为啥不是自己拍的。可见黄京的作品还是非常走心的,获得Leica Oscar Barnack Newcomer Award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黄京说

除了洗澡睡觉相机都不离身的,食堂的鱼缸被他拍了4000多张,他说因为每天的心情不一样,鱼的心情每天不是也不一样么。他还是个黑白控,我看他用M10拍的照片最后也处理的像他的胶片。

他也曾

在各种器材之间,来回来去尝试,最后觉得还是旁轴最舒服。我敢肯定,他跟我们多数人一样,起初是被器材影响内心,然后内心再返回来选择器材,最终内心与器材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徕卡旁轴。

徕卡外接取景器——光学取景器的哲学

徕卡外接取景器viewfinder
给生活一个框,再把框变成生活,我喜欢带着取景框看世界。有时候这个框框在心里,有时候在相机顶上。

喜欢盲拍的人来说外接取景器也是很有必要的。啊?这不是矛盾么?在没有摄影的年代“取景”就已经为绘画服务了——构图与景物的选择。外接取景器不是在拍照的时候用的,而是在不拍照的时候透过框框看世界用的。经常这样才能熟悉不同焦距镜头取景的边界,做到心中有界,才能做到盲拍时不用有型的取景器。

徕卡外接取景器viewfinder

猎取和占有

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种本能,透过取景器取景是这种本能的延伸。我们总能透过取景器发现不同的世界,取景器外的世界总是充满诱惑。有时候明明用眼睛能看得到的表演,大家却不知不觉的用手机拍,然后盯着手机屏幕,因为取景比现场本身更充满未知的诱惑。所以哪怕没有拍照的意愿,我也经常拿出取景器看看外面的世界。没有取景器摄影师与景就像杠杆和地球没有支点。这个支点建立起了摄影师与景的关系。

奢侈但不多余

请不要抱怨外接取景器增加了重量,不要抱怨不美观,不要抱怨价钱,如果有人送你一只徕卡外接取景器,你一定会高兴的跳起来。没错它有些奢侈,但绝不是多余。View finder是它的英文名字,翻译成取景器其实有些不妥当,应该叫视野探索器,强调的是视野和探索。

需要几个取景器

取景器会上瘾的,有时候我想带着28mm的框框看世界,有时候我想带着50mm的框框看世界,所以从21mm到50mm都有一个其实也不算过分。我见过更烧的人,光SBLOO  35mm的取景器就有20多个。

谁生产外接取景器

其实不单单徕卡有外接取景器,很多文艺范的相机品牌都有光学外接取景器,比如奥林巴斯EP、理光GR、SONY RX、适马DP。如果你不懂,千万别问人家那个可不可以对焦啊?不然显得咱太没文化了。

继续阅读徕卡外接取景器——光学取景器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