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江湖:柯尼卡AR 35mm f2.8的一缕清风

当年洪太尉误放108天罡地煞,我想呀柯尼卡AR 35mm f2.8,必然是这地煞一员。它行走于光影江湖之中,少与人往,自带几分神秘与不羁。其中心锐度,犹如武林高手之剑,锋芒毕露,直指人心,画面中心之处,清晰明快,有洞察秋毫之细微。

然而,此镜头四周,却常色散与虚化如影随形,宛如随手抛出的迷烟暗器,令人捉摸不透。初时,吾以为此乃其与数码世界之隔阂,难以相融,端不上台面。然,翻阅其照,方知此乃其独特韵味,如果能适当利用,不失为一独门武器。

若欲求主体清晰度,只需将主体置于中心,四周与背景,皆可虚化,犹如武林高手之轻功,踏雪无痕,飘渺若仙。然,收两档光圈,可得完美清晰之影像。

此镜之色彩,自最大光圈始,便反差鲜明,对比度惊人,有如行走江湖中的艺人,每一招每一式,皆锋芒毕露。其独有的柯尼卡青绿风,是其独门秘籍,为每一张照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清新脱俗,给微冷的侠骨披上一丝犹豫的柔情。

柯尼卡AR 35mm f2.8,遇数码虽有瑕疵,却正是其独特之处,有胶片电影的之调调,每当吾持此镜头,行走于光影之间,便仿佛置身于武侠电影之中。其算不上传奇,然也无有传奇的价格,一枚胶片时代35mm镜头,能有此特色,已然难得。即便是当今35mm新头,又谈何容易?四百余元售价,何故嫌弃其边缘瑕疵?嘿嘿。如同徕卡的做工,配其售价,足矣。柯尼卡晶莹剔透青绿调,正是其江湖本色……。

江湖之大,无奇不有。柯尼卡AR 35mm f2.8,这枚镜头,便是江湖中一抹独特的小风景,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去欣赏,去品味。

相机端平,与主体保持水平时并没有色散和虚化的边角,它很棒:

中心清晰度、对比度都非常惊艳:

有时候脱离中心之外,会出现严重的高光溢出,请看下图胳膊肘:

老曹评价,这个颜色是标准的柯尼卡色:

这大紫边也没谁了。哈哈,胶片不存在这个问题,没办法,毕竟是个胶片头哦,当然,很多现代头这个场景下紫边、暗角,一样也不会少,除非徕卡蔡司名头:

柯尼卡 ar 50mm f1.4 各档光圈对比

柯尼卡ar 50mm f1.4这镜头这么好,怎么这么多年才知道呢,似乎因为它便宜,很少有人提它。而仅有的一些人提到它又缺乏太多自信似的,总觉得一个400块钱的镜头,就够一个b+w的uv价格,能好到哪去呢?可是我这一尝试,简直不得了啊,可见呀,老镜头还是很有玩头的。当然,这么多年了,又那么便宜,玻璃完好的可能不多见了吧。我手上这枚镜头被快递摔瘪了一角前口,表现丝毫都没有影响。
另外我发现这枚镜头f1.4和f2时,有一股青绿调,从f2.8之后就不见了。这可能是因为它使用的一枚特殊玻璃在起作用。要知道,相传最小光圈f16的版本是有辐射的。尽管我没有那个版本,也不想尝试,我这枚f22的如果没辐射,那么也一定不是普通玻璃,因为它表现依然强悍。网上有人看他手上的这枚镜头很虚,我发现他们都用了一枚垃圾uv,你一定要扔掉那枚垃圾uv呀。uv这东西,要么就不用,要用就用好点的,而好点的uv起码肯高起,b+w是比较放心的入门,国产的有多远扔多远,或者干脆不要用uv啦,就是徕卡uv那玩意也破坏画质,很多镜头都被一片垃圾uv耽误了哦。

下面看看中心部位从f/1.4到f/22放大到100%,五米外的表现吧,真想不到,可以表现这么稳定:

 

 

 

 

 

 

 

 

 

 

 

 

konica ar 50mm f1.4 + sony a7s @f22

为什么管柯尼卡叫东方徕卡

标头的微反差

起初我对这种叫法是不太高兴的。因为徕卡就是徕卡,其他都是其他。但是深度使用过这枚柯尼卡标头后,我对它的改观有些改变。其实徕卡镜头哪怕是f2、f2.8、f3.5的光圈,可以让主体从背景中脱颖而出,除了全开光圈清晰度好之外,就是它的细微反差非常多,不会被背景抢戏。反观现代适马、腾龙那些大光圈镜头,虽然清晰度有了,但是微反差总是与蔡司、徕卡有很大差距,也就是主体不那么容易被分离出来。而柯尼卡这枚镜头全开光圈情况下,也有很不错的微反差,能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上。也许,这就是柯尼卡被称为东方徕卡的真正原因。

玻璃是关键

标头的设计其实很早就定型了,非常成熟,无论是旁轴还是单反,要么是对称的双高斯,要么是非对称的双高斯,各家设计大同小异。但是成像却天上地下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使用的玻璃才是光学的关键,不是镀膜、不是设计结构,是玻璃!是玻璃!是玻璃!现代工业体系下,已经没有当年那种玻璃了,过去的工业产品是尽量延长使用寿命,现在的工业产品是保质期过了就淘汰!玻璃不行镀膜来凑!镀膜的寿命比镜片还低哦,如同眼镜的原理类似,过几年你就是不用,它的玻璃变质了,它镀膜挥发氧化了。

这枚五六十岁的柯尼卡ar 50mm 1.4,暗部不死黑、高光不过曝光、背景反差不降低、没有暗角,呵呵,试问1.4光圈的镜头,就是现代自动镜头又有多少可与之pk呢?

sony的蔡司fe 55mm 1.8是一枚非常优秀的标头了,但是却又有紫霞仙子的称号,因为它很容易出现紫边。但是柯尼卡这枚50年前的f1.4的镜头,竟然没有紫边的问题,我也不知该怎么解释了。也许是我还没遇到紫边的环境?。最后套用老曹常挂嘴边的那句话可能最合理,玻璃,玻璃,玻璃不一样。

玩老镜头的心态

所以哪怕是2024年依然很多人玩老镜头,这不是脑子进水了,而是我们不是用镜头赚钱的,镜头对他们来说不是消耗品。而职业摄影师,出于成本考虑,我依然建议购买适马腾龙的镜头,前几天我就推荐职业摄影师一枚图丽的镜头,哈哈哈,其实干活足够了,在它的寿命期间,成本早就赚回来了。

微反差在暗光下发挥作用更大

在暗光环境下,由于光线不足,被摄体的细节往往难以清晰呈现。此时,镜头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画面主体的亮度。然而,过亮的画面又可能导致细节丢失。因此,在暗光下微反差,可以在保证画面整体亮度的同时,更好地保留和突出被摄体的细节。

在暗光下,通过调整画面的明暗对比,使主题部分更加鲜明,与背景形成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有助于引导观众的视线,还能使主题在画面中更加突出,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所以现在我觉得,很多人管柯尼卡叫东方徕卡,我不反对了,特别是标头。长焦我没使用过,不敢断言。但是柯尼卡的广角,比如kenica ar 35mm f2.8那只镜头对数码不是很友好,胶片很好,所以我觉得叫柯尼卡是东方徕卡可以,仅仅限制在标头,还是说得过去的。

东方徕卡不等于徕卡

虽然无法考证柯尼卡叫东方徕卡的源头,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肯定不是说的它的颜色、它的郊外、它的外形,因为这些根本就不像徕卡,它们有几分神似。很明显柯尼卡不是徕卡的跟屁虫,柯尼卡做镜头的历史可比徕卡早的多,柯尼卡做大画幅镜头的年代,徕卡还不存在呢。

玩微单转接老镜头,又一波红利期到了

老曹淘了个镀金中画幅镜头

由于现在中文圈已经形成了信息孤岛,过去论坛里曾经名噪一时的镜头也随着博客、微博的落寞很少有人知道了。一些经典文章也都随着这些一起消失殆尽,而那些信息孤岛app中真正玩老镜头的风潮似乎才刚刚开始。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几百块淘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镜头,老曹甚至玩起了中画幅转接135,自己改造或者找师傅改造一些老镜头。还别说,那种风格颜色、清晰度、3d过渡,还真不是现代镜头能做出来的。我也不知道他几百块的镜头非要安到几万块的徕卡上有什么意思,但是以他对徕卡的资深历史来说,肯定有他的道理。哈哈,更甚之,他这几天几百块竟然淘到了一枚镀金的中画幅镜头……成像还挺不错。

就花几百块淘,贵了不要,超过一千都不要

看来呀,信息孤岛也不是坏事哦,玩老镜头又一波红利期到了,“就花几百块淘,贵了不要,超过一千都不要”。你会发现,那些几百块的镜头,拍出来的色彩、清晰度,可能比app里推荐你的新款上千块的还要好哦。反正我是没想到400块的镜头能有如此生动的色彩,其实玩转接50mm镜头是最佳的开始。长了对焦慢,广角又容易不兼容数码,50mm镜头没有这两个问题,而且50mm镜头历史悠久,双高斯设计非常成熟,虚化过度自然,价格低廉,红利期哦,哈哈哈。

现在sony、佳能、尼康、松下各种微单都开始全面流行了,甚至很多转接环可以把镜头转到徕卡上,虽然我觉得徕卡机身还是配徕卡镜头更合理一些,哈哈哈。

柯尼卡AR 50mm f1.4镜头转接sony a7s使用感受

地铁之眼

尼康有一只镜头叫酒吧之眼,我没有使用过。不过最近坐地铁多一些,我用的这枚柯尼卡AR 50mm f1.4镜头转接sony a7s,它却成了我的地铁之眼。这种f1.4的大光圈,在暗光下清晰度实际上非常了得。在胶片时代,大光圈镜头其实都是为暗光设计的,所以它们往往在暗光环境清晰锐利,包括徕卡的summilux 35 1.4钢嘴、圣光,在暗光下都很不错。所以这枚柯尼卡暗光下,也不错的。毕竟被称为东方徕卡呀。

也曾是单反造反派一路诸侯

成王败寇似乎在摄影器材圈也说得通,甚至我认识的很多老烧也认为柯尼卡是日本三流、四流那样的品牌。甚至柯尼卡后期出的旁轴相机也有蹭徕卡流量的嫌疑。可是呀,深入研究一下柯尼卡的历史,发现六七十年代,它也曾是最早推翻旁轴相机霸主地位的一路单反诸侯哦。只是七十年代后放弃单反,去开创自动对焦傻瓜机去了,被誉为现代傻瓜机鼻祖。也许就是因为后来的历史,柯尼卡往往被人认为是个三流品牌了。其实呀,它的光学底蕴也是有悠久历史的哦。

f1.4自带磨皮滤镜

老镜头与现代镜头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全开光圈没那么完美。现代镜头喜欢丝毫必现,当然咱说的是高级的现代镜头。现代的拉跨的镜头虚的让人找不到重点,但是这枚柯尼卡老镜头却很巧妙的把它的弱点变成了优点。也不知道他们如何做到的,全开1.4光圈,人物的轮廓非常清晰,线条明朗,但是却自带一种抹掉细节的磨皮滤镜,让人物立体又有可读性。这不是圣光那种向外发散,而是向内磨皮。柯尼卡呀,很巧思哦。详细请看《柯尼卡50/1.4各档光圈对比》。

当然了,那种磨皮效果也不是总会出现,特别是2米以内,它的f1.4也可以非常清晰。此时它焦外遇到树叶也会有一点点旋转郊外的感觉,但是不算太旋。焦内的锐度和清晰度也是很不错的。其实全开1.4做到这个焦内清晰度,当年也是颇受好评,甚至再往后的佳能尼康胶片时代50mm f1.4自动对焦头,似乎也没超越它的清晰度哦。

收缩到光圈f2

收缩一档光圈后近距离,2米以内清晰度相当够用。暗部没有过分的黑,颜色又都相当敏锐。据说当年柯尼卡镜头是普遍被认可的,那时候甚至有一些柯尼卡镜头的口评不在尼康之下哦。至少这枚ar50mm 1.4素质不错。我手上这个镜头是8片光圈叶片版本,据说6片版本是辐射镜头,比我手上的素质还要好一些,当然也是传闻,我也就不去求证了。不过我目前是不相信的,像这样的老镜头,别说柯尼卡,连徕卡都存在不实的传闻。因为传说来自胶片时代,过去的人拿到的样本有限,慢慢的说的人多了,让人觉得那就是真的。凭借我的一些经验,我手上这枚f22版本,8片光圈叶片,画质实际上相当不错。而f16的版本6片光圈叶片,他们价格又一样,我更愿意选择f22的。因为收缩到f2后,明显我这个更圆,虚化要好上一些。

忘记了黑白

我发现使用柯尼卡柯尼卡AR 50mm f1.4镜头转接sony a7s色彩是很有特点的,以至于很多照片让我没有转黑白的念头。柯尼卡当年重要的胶卷品牌之一,对镜头的调色应该也符合它的胶卷色彩哲学。这只镜头出生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候的柯尼卡单反机身里面都贴着樱花胶卷的标志哦。那个时候,柯尼卡可是单反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哦。

使用raw格式,基本上自动调整,色彩都还算不错。通常来说sony机身内置的jpg颜色多少不那么令人满意,使用raw还是要好一些。当柯尼卡遇到sony a7s,色彩有些复古的浓郁感,不像徕卡,不像宾得,总有一丝丝胶片色的感觉。

它的焦外什么风格

这枚镜头的焦外风格非常多变,不同光圈,不同距离,都不一样哦,还是有一定可玩性的。

近距离f1.4:拍个花花草草还不算乱,焦内清晰,光斑不是很规律还算不上乱。

远距离f1.4:城市背景还是可以的,很多由于焦外偏向硬朗风格,线条感会被凸显,不是那种奶油划开的感觉。

收缩光圈,由于使用了8片光圈叶片,收缩光圈后光斑也是偏圆的,虚化逐渐变得顺滑,继续收缩光圈就如同现代头类似的油润虚化了。

用柯尼卡AR 50mm f1.4镜头拍花花草草虚化效果如何》,我专门放了一篇虚化光斑篇。

继续收缩到f5.6、f8就可以拍风景了

使用柯尼卡AR 50mm f1.4镜头拍花花草草效果如何

柯尼卡AR 50mm f1.4镜头不是典型的虚化风格,会根据郊外变化而变化,它不像八羽怪那样出现旋转的郊外,它有时候柔和,有时候如同湖面结冰出现没有规则的“大冰块”。像我这样本不喜欢拍花花草草的人,使用这枚镜头竟然拍了很多树叶……,因为每一次拍摄都会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它的虚化风格多样——而你能吃到什么口味是需要运气或缘分的哦。

继续阅读使用柯尼卡AR 50mm f1.4镜头拍花花草草效果如何

尼康105mm f2.5阿富汗少女镜或许比徕卡的八枚玉还有名气

器材与内容的平衡

坦白讲,沉浸在摄影之中却仍紧盯镜头的摄影师,犹如梦中游走;而那些聚焦于照片内涵的,方为清醒的摄影艺术家。在尼康的摄影天地里,存在着这样一支镜头,它既能引领你遨游梦境,又能让你保持清醒——这便是尼康105mm f2.5“阿富汗少女”镜头。实际上,摄影器材与表现内容并非处于互斥对立的两端,尤其是一些传奇镜头,它们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在适宜的条件下相遇,便能激发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也许谁都看过它拍的片子

对于徕卡镜头系列而言,八枚玉的地位已然成为了业界传奇。虽然在光学性能上,它或许不及更高规格的Summilux 35mm f/1.4 asph 11663镜头那般卓越,但在知名度方面,八枚玉却超越了徕卡旗下的所有其他镜头。这一非凡名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八枚玉”之名。当然,八枚玉本身的素质亦不容小觑,其全开光圈下的锐利成像,以及开创性的光学素质,为其赋予了独特的故事韵味。无论是徕卡的老用户还是未曾涉猎的摄影爱好者,都对八枚玉这一名字耳熟能详,其名声早已远播四海。

而在尼康的镜头系列中,同样存在着一款镜头,其粉丝群体之广泛,或许已远远超越了徕卡的八枚玉,这便是105mm f/2.5,被誉为“阿富汗少女镜”的镜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尼康的忠实用户还是其他品牌的摄影爱好者,只要对摄影稍有涉猎,几乎都曾目睹过由这款镜头捕捉的影像。事实上,尼康的“阿富汗少女镜”在知名度上,已然超越了徕卡的八枚玉,成为了摄影界的一道独特风景。

没用过105 2.5就等于没用过尼康

甚至有资深摄影爱好者向我坦言,若在使用尼康的过程中未曾体验过105mm f/2.5镜头,那便如同未曾真正领略尼康的魅力。对于这类资深意见,我向来持尊重态度,然而自己却迟迟未能将其纳入囊中。原因在于,Steve McCurry的“阿富汗少女镜”是ai-s版本的105mm f/2.5,但对于ai-s镜头的对焦手感,我有所保留,毕竟ai和ai-s其手感相较于徕卡镜头而言,略显逊色。而尼康的auto版本镜头,在对焦手感上确能与徕卡相媲美,但在光学素质上却又稍逊于ai-s版本。不过,无论哪个版本的尼康105mm镜头,都普遍被认为是顶级水准的杰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画质确实名不虚传

八枚玉的画质确实极为出色,但前提是得遇到一枚保存完好、未经人为破坏的原装镜头。相比之下,尼康的“阿富汗少女镜”则似乎无需这样的担忧,因为其产量庞大,造假几乎无利可图。即便存在一些微小缺陷,只要不影响画质,都可被接受,毕竟其价格亲民,几百元便能享受到徕卡级别的光学素质。使用这款镜头,你不会被诸如“油润”、“德味”等标签所束缚,因为它展现的是其独特的精神——干净、自然、平滑且迷人。用它拍摄的照片,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然舒适,不让你跳出拍摄的内容,让你更专注内容本身,而不是所谓的镜头味道。这是成为顶级传奇镜头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携尼康105mm f2.5阿富汗少女镜街头摄影

用105mm的镜头在街头抓怕,其实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跟常用的50mm或35mm镜头比起来。因为这个105mm f2.5的镜头啊,它对快门速度的要求可高了,而且它拍出来的照片,景深特别浅,就是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清晰的,其他地方都模模糊糊的。

这样一来,在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的街头上拍照,想要拍到一张完全对焦准确、看起来又舒服的照片,就变得非常有难度了。你得特别小心地对准你想拍的东西,还得注意别让旁边的东西抢镜或者把画面搞乱了。

而且啊,因为快门速度快,所以在光线暗的地方或者有人在动的时候拍照,就更得讲究时机和设置了。稍不留神,照片就可能模糊了或者拍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但是,这并不代表105mm镜头就不适合街拍哦。相反,一旦你掌握了它的特性,成功捕捉到了那些精彩瞬间,就能获得非常不错的氛围感。毕竟,这可是一个人像镜头呢,用它来拍人物,简直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能给人物塑造增添不少分数。

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你巧妙地运用105mm镜头的长焦特性,将远处的行人或景物拉近,再配合上它浅景深的效果,就能轻松营造出一种梦幻而迷人的氛围。而且,因为这是一个专业的人像镜头,所以用它来拍摄人物时,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轮廓和表情,让照片看起来更加生动和立体。有电影特写的赶脚哦。

用105mm f2.5拍花花草草怎么样

即使是摄影大师,我也不信面对花花草草他无动于衷。用105mm f2.5来拍拍花花草草,效果怎么样呢?嘿,这中长焦距拍特写简直是一绝!很多专业的微距镜头都是100mm左右的焦距,所以拍花这种小东西,105mm镜头在1米开外的距离上,那可是得心应手啊。

继续阅读尼康105mm f2.5阿富汗少女镜或许比徕卡的八枚玉还有名气

徕卡M8:黑白之间,废照成宝

江湖传言,徕卡M8乃是一位隐世高人所铸,他深谙世间万物之本质,知晓色彩虽绚烂多姿,却易使人迷失于表象,唯有黑白二色,方能直指人心,洞察世间真情与本质。于是,他将这份对光影的极致追求,凝聚于这小小的机身之中,使之成为江湖中摄魂夺魄的至宝。

一日,江湖上一位初出茅庐的摄影师,手持一台普通的相机,游历四方,记录着世间的点点滴滴。然而,他所拍之照,虽力求真实,却因技艺尚浅,色彩搭配往往显得杂乱无章,难以引人入胜。正当他心灰意冷,欲弃影从商之时,偶遇那位隐世高人,获得徕卡M8一台。

初得此宝,他并不知其奥妙所在,只是出于好奇,随手将之前拍摄的一些不甚满意的彩色照片,通过徕卡M8的黑白模式重新呈现。刹那间,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本杂乱无章的色彩,在黑白的洗礼下,竟变得层次分明,光影交错间,每一帧画面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山川湖海,草木虫鱼,在黑白的世界里,没有了色彩的束缚,更加凸显了其形态之美、纹理之细、光影之奇。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在这纯粹的黑白中,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表达,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微笑,都直击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从此,这位摄影师仿佛脱胎换骨,他的镜头下,不再有平淡无奇的画面,只有一幅幅经过徕卡M8黑白处理后的杰作,它们如同江湖中的一个个传说,被世人传颂,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而徕卡M8,也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江湖中所有摄影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它不仅仅是一部相机,更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将平凡化为非凡的力量。在黑白的世界里,它让每一张照片都拥有了灵魂,让每一个瞬间都成为了永恒。

徕卡M8:黑白江湖的绝世高手 下卷:黑白交融,M8独领风骚

历经风雨,M8终在黑白江湖中屹立不倒,成为一代传奇。它不仅拳打M9,脚踢MM,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武林中人投身黑白摄影之道。M8深知,黑白非但不是色彩的缺失,反而是色彩最极致的表达。它用最简单的色调,描绘出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展现出一种超越肉眼所见的真实与美。
如今,M8已成为黑白摄影界的一面旗帜,引领着无数后来者探索黑白世界的奥秘。在这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M8以其独有的黑白拳脚,书写了一段段不朽的武侠传奇。而它自己也在这段传奇中,成为了黑白江湖中永远的绝世高手。

徕卡M8:黑白江湖的绝世高手 中卷:脚踏流云,M8笑傲MM前

正当M8在黑白界声名鹊起之时,又有一新秀MM,携其全画幅传感器,意图问鼎江湖。然M8岂是池中之物,面对挑战,它非但不惧,反而更加激发了其好斗之心。M8之脚,名曰“疾风红外迅雷”,一脚踢出,快若闪电,猛似惊雷,直取MM之要害——阳光下的灰阶。
在M8的脚下,MM的全画幅仿佛成了累赘,无法抵挡那黑白之拳的纯粹与直接。M8以简胜繁,以静制动,用其独特的黑白魅力,让MM在其面前黯然失色。江湖中人皆叹,M8之黑白,竟有如此魔力,能让单色全画幅都显得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