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Carl Zeiss Biogon T* 2.8/25 ZM
器材党的经济账
关于蔡司镜头的感受,i50mm跟赵嘉持相反的态度,尽管非常喜欢他的《兵书十二卷》。赵嘉的“蔡司观”基本可以用一句概括——“便宜好用,有些环境用徕卡心疼,用蔡司不怕折旧。”
i50mm不选这种“择物哲学”,对于一个喜爱摄影的器材党,对器材的热情是不会打折扣的,我喜欢哪个镜头,就要哪个镜头,买不起我等,直到买得起那天,等不喜欢了就毫不犹豫的出掉,何等畅快洒脱!——器材党的吸毒哲学
但我也理解赵嘉,他是讲究投入产出比的。而i50mm却不同,卖照片的钱=0,😓。我的回报不是金钱层面,是精神层面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赚了。
职业摄影师投入产出比 = 卖照片的钱/设备投入
器材党投入产出比= 感受 / 设备投入
找好自己的位置,不然明明是器材党,非要套职业摄影师的公式,最后即得不到金钱的回报,也得不到徕卡镜头的感受。对于i50mm来说,zm的感受几乎等于0,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我的设备投入再少,投入产出比也是接近于0的。
哈哈,i50mm不是告诉你一定要相信我哦,不要相信任何人,无论是赵嘉还是i50mm,自己的体会是最重要的,没有人能代表你的感受。
蔡司镜头拼产地
与徕卡相比,蔡司更加商业化,非常在乎成本和市场,为了节省成本使用普通的镜片、普通的做工,工厂设在德国以外。对于蔡司镜头,懂行的人非常在意产地,只有德国产的蔡司才是真正的蔡司。
徕卡镜头拼设计
徕卡与蔡司策略不同,不求市场,不求成本,无论哪个产地,都是尽可能使用更优的设计,堆更好的玻璃。徕卡加产质量并不比德产差,甚至更好。初玩徕卡的人往往套用蔡司的思维方式,以为德产的徕卡好,其实不对。徕卡的镜头一定要看设计来源,光学设计来自徕卡则日产也很好,比如徕卡cl配备的美能达40/2 Rokkor。而日本设计,哪怕德产也很烂,如美能达设计的徕卡elmarit-r 24mm 2.8。
少有的德产蔡司
蔡司Carl Zeiss Biogon T* 2.8/25 ZM
蔡司是光学设计的大师,顶级的镜头都是德国组装,使用顶级的中国产玻璃,没错,世界顶级玻璃已经在中国生产了。没办法,我们的中程巡航导弹太多了,需要最好的光学镜头。随便下放点技术给民用市场就很厉害了。哎,国产玻璃想低调都难,实力不允许啊。而德国产的蔡司镜头,都是使用者和收藏者竞相争夺的珍品。也是同类蔡司里最贵的镜头。比如:
康泰时g系旁轴里唯一的德产 hologon g16、
徕卡m旁轴里唯一的德产蔡司hologon 15、
甚至,康泰时单反里的德产aeg版本也比日产aej版本成像要好很多,也贵很多。
继续阅读蔡司不菜,口难开——闲聊蔡司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