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徕卡之《灰影人》

灰影人办证用徕卡

最近这个耗资两亿美元的电影很火啊,里面竟然出现了摄影师。拍摄人像用的徕卡M数码机,应该是新款的m11和90mm镜头。三脚架、闪光灯、补光灯,原来徕卡真可以这样用哦。

leica m11 + 90mm

另外,这部电影也是使用了徕卡电影镜头summilux-C 35mm定焦头的拍摄的哦。估计那2亿美元里有不少是花在了徕卡镜头上吧,哈哈。电影机身是sony的。

The Gray Man shot with Leica

The Gray Man

2022 | movie

DoP Stephen Windon

Director Anthony Russo, Joe Russo

Leitz lens LEITZ PRIME

Camera SONY Venice
leica m11 + 90mm

暗光徕卡

电影里使用了大量暗光拍摄,要这种暗光下的油润感,还真是徕卡的优势哦。当然了,暗光好的镜头,强光下肯定更好啦~

怎么样,不服徕卡还是不行的哦。光线在暗光下更容易暴露镜头的弱点。控制不好的镜头,高光很容易过分的亮,暗的地方又过分的暗。总之,徕卡还是更自然,嘻嘻。

leica m11 + 90mm

灰影人电影评分

动作戏,主要是看镜头,看色彩,看的是感觉。喜欢烧脑剧的,可能会看困~。豆瓣评分六点多,也算合适的。对于徕卡党来说,还是不错的,嘻嘻嘻。对于喜欢枪战的,可能下一篇更合适。

电影里的徕卡之《灰影人》
leica summilux-c 35mm

巴比伦柏林 Babylon Berlin 里的徕卡相机

巴比伦柏林 Babylon Berlin 里的徕卡相机

一部德国间谍剧,很有看头。里面多次出现徕卡相机的身影。当然了,都是用于间谍拍摄。很多电影电视剧里出现的相机都是穿越的,动不动就把徕卡m相机穿越到二战里面去。好在《巴比伦柏林》这部剧没有穿越,没有让徕卡m3穿越到魏玛政府时代。里面出现的机身是徕卡i型type-c,符合时代背景,镜头leica elmar 5cm 3.5,其中飞机上拍摄应该是镜头没有拉出来,否则就是leica elmar 3.5cm 3.5饼干头。

另外出现了一台微型蘑菇头相机,不知道具体型号,有知道的可以发邮件告知哇,嘻嘻。这部剧的细节处理还是相当到位的。

巴比伦柏林 Babylon Berlin 里的徕卡相机
巴比伦柏林 Babylon Berlin 里的徕卡相机
继续阅读巴比伦柏林 Babylon Berlin 里的徕卡相机

也许,每一个街头摄影师,都应该有一套linux系统!

摄影师能用linux系统么

城市在周一苏醒,已是一种自然,而我竟然自然而然的用起了linux。因为我感觉正在被苹果电脑控制。

mac os操控用户

安装一个软件它们提示“要升级操作系统到mac os XXX”,而苹果升级之后aperture就不能用了。苹果让你换新电脑,用新的软件。对于街头摄影师来说,这种被人牵着脖子的感觉非常难以忍受。新苹果已经无法安装aperture了,而我的图片是以它的库管理的。等有时间把里面图片导出来。以后再也不买苹果电脑了。可怕的不是它兼容问题,而是操控用户的问题。

一如既往windows的重装

从软件兼容性来说,微软比苹果做的要好。但微软无尽的弹窗和无脑的随地大小升级,越用越卡也是无解。windows10系统最好的地方是可以快速重装,真的很有用。是不是很讽刺。

沉默的Linux

就在此时,想起了为自由开源而生的Gun/Linux,这个服务器系统十分稳定,是目前主流的服务器系统,连微软服务器都得用它。十年前它的图形桌面并不被人重视,不知道如今有没有长进。贸易战后不光中国开始重视linux,欧洲其实很早就重视了,毕竟“大哥”泛起混来谁都不认。

安装了虚拟机,尝试几个版本后惊呆了。天啊,开源社区的力量竟然这么大。KDE桌面竟然酷炫华丽到碾压windows10,拳打mac os的程度了。它的自定义程度之高,远远超越windows和苹果了。

Linux上的图片管理软件darktable

linux系统上有很多图片管理软件,类似light room,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破解。难能可贵的是,它竟然比light room给人更接近暗房的使用体验,竟然很好的支持中文,包括命名“光台”、“暗房”、“胶卷”、“退稿”,都很有意思。

linux精神,街头精神

linux不会强迫你用它,不会强迫你升级。更不会在背后收集你信息。更好的是linux上面没有“毒瘤”微信。是的,i50mm很抵触腾讯的一切软件。微信是软件领域的“大哥”,它控制了我们身边的“一切”。我正在试图摆脱微信,被一个聊天软件控制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linux从来不做“大哥”,当然,也从来不做谁的小弟。这就是linux的精神哦。这就是街头摄影的精神哦。

安装上linux系统,桌面一下干净了,没有360杀毒也没有病毒。也没有后台莫名其妙运行的程序。呵呵,原来桌面可以如此干净。

精神需要领袖

it世界多亏有斯托慢和莱纳兹,这种linux精神领袖,制约苹果、制约微软,制约谷歌。反观国内“it精英”,都在秀自己圈粉手段,霸占了多少人的视线,抢占了多少买菜app市场……。怎么没人站出来对他们说不呢?还是用户已经麻木了?至少我是半麻。人民日报要是不点名,也许我也全麻了……。但这种反对大公司控制用户的行为,还是从用户自己抗争来的好。更好的是,从大公司分裂出一些精英,作出一些对这些“大哥”说不的系统,岂不是更好?

是linux,是街头摄影

linux的那种自由开源,不被资本控制、也不去控制用户的理念,也正是街头摄影的精神所在哇。街头摄影不被资本控制,也不会诱导观看者的思想。合《道德经》的理念:自然的,才是永恒的,道无处不在,但你又看不到它,不会注意到它,它不被人胁迫,又不控制别人,它以不争而争,它无处不在,它就是,linux,它就是街头摄影。也许,每一个街头摄影师,都应该有一套linux系统!

每一个linux都有它的价值,就像每一个街头摄影师一样

linux由于开源,任何人、社区和组织都可以自己修改系统,说有上千个版本也不足为过。但linux系统的排名意义往往并不大,就像街头摄影师的照片拿来排名一样。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时代意义,并不是光看技巧构图来评价。甚至你如果硬要用自己制造出来的标准去衡量它们,那更说明你不懂得真正的linux精神,不懂得真正的街头摄影精神。哇哈哈哈,娃哈哈。是不是i50mm在给自己的照片找借口……娃哈哈。。。。。。

听歌剧要不要听懂?胶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答案

听歌剧要不要听懂?胶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答案

重温20多年前的经典胶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一段黑胶戏码是过去未曾意识到的,当主角在广播室,悄悄吧一张歌剧黑胶广播出去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旁白里有那么一句“到现在我还搞不懂她们唱什么,其实我也不想懂”。

听歌剧要不要听懂?胶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答案

因为是意大利歌剧,美国人其实也听不懂,娃哈哈哈。典狱长被反锁在广播室外,气急败坏,透过玻璃示意他关掉唱机,他反而调大了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一刻,他通过听不懂的歌剧释放了被囚禁的心灵。

这个歌剧来自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待到微风轻轻吹过(Che Soave Zeffiretto)》(又称《微风拂面》),出自《费加罗的婚礼》。

听歌剧要不要听懂?我觉得没必要,哇哈哈阿哈哈哈。如果觉得有意思就听,没意思就不听,就这么简单呀,阿哈哈哈哈。鸟叫也听不懂呀,不是也有人喜欢听么。

不是所有歌曲都需要知道意义,摄影也是,街头摄影更是。搞懂不是意义,意义在于此时此刻听着歌剧按着快门。

听歌剧要不要听懂?胶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答案
听歌剧要不要听懂?胶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答案

黑白胶片电影《平原游击队》

今天是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又看了下《平原游击队》,原来的主人公李向阳原型是包森。小时候每次去烈士陵园扫墓都会被包森的抗日故事感染。原来电影里的传奇英雄,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离我们并不远啊。

在国军撤走的广大农村,都是八路军游击队在抗日啊。烧杀抢掠,都是日本人干的,甚至有专门坑杀小孩的“孩子沟”。过去总有些臭公知美化日本侵华,不知道他们是无知还是坏透了。

正常点的中国人,没有人会忘记历史的哦。日本人可以选择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我们依然可以用佳能、尼康、富士奥、林巴斯和松下,不过我们不会忘记历史的哦。有那么一句话来这,…… 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电影里的徕卡之杰森斯坦森parker

杰森斯坦森parker leica m3 + summicro 50 f2

导演: 泰勒·海克福德
编剧: 唐纳德·维斯雷克 / 约翰·J·麦克劳克林
主演: 杰森·斯坦森 / 詹妮弗·洛佩兹 / 尼克·诺特 / 迈克尔·切克利斯 / 小克利夫顿·克林斯 / 更多…
类型: 动作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1-25(美国)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轰天复仇(港) / 偷天派克(台)
IMDb: tt1904996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里的徕卡m3

导演: 陈正道
编剧: 殳俏
主演: 郭富城 / 段奕宏 / 张子枫 / 许玮甯 / 荣梓杉 / 更多…
类型: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1-05-01(中国大陆)
片长: 111分钟
又名: Home Sweet Home
IMDb: tt10097384

豆瓣电影只懂美好不懂艺术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哇哈哈,i50mm对豆瓣评分一项不会十分相信。比如日本的《胶片之恋》仅仅6.6分,简直了,应该倒过来9.9才对呀,看不懂不能怪电影,因为很多电影本来就不是针对大多数人的哇,没有对徕卡有深入感情的人是看不懂《胶片之恋》的。同样,郭富城的新作《神秘访客》豆瓣竟然只有5.5,哇哈哈,豆瓣的文艺范仅仅停留在“把电影当故事看”的阶段哦,豆瓣电影只懂美好不懂艺术。

i50mm给《神秘访客》打9.9

神秘访客徕卡m3的取景框

第一,徕卡m3的取景线框

电影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正确的使用了徕卡m3的取景框。是的,很多电影很搞笑的,明明主角用的徕卡,但是出现的取景线框却是单反的,哇哈哈。特别搞笑的。神秘访客竟然真的使用了徕卡m3点取景线框。可见这部电影在细节上拿捏的很到位哦。

左二飘逸男手持徕卡cm

第二,徕卡cm出现的场合很合适

这种钛合金高档傻瓜机最适合出现的场所就是婚礼啦。这一幕左二飘逸男手持徕卡cm上台啦。开始以为是康泰时tvs,后来定睛一看,却实是徕卡cm。后来想想徕卡cm也复合背景设定,富二代结婚使用最贵口袋机也是正常的。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里的徕卡m3

第三,连老烧把玩的测光表都上镜了

徕卡测光表呀,哈哈,就是这货造成了很多徕卡m3机顶的划痕。所以造成很多m3价格都很便宜啦。i50mm喜欢的不是它的功能和颜值,而是划痕,嘻嘻嘻。不就是划痕么,能便宜好几千呢。

第四,在你心中相机最重要

对于一个有着摄影梦的人来说,摄影不是最重要的,相机才是。嘻嘻嘻,说的真好,真对。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第五,相机占据了主咖位置

《神秘访客》要说故事性,有点故弄玄虚的嫌疑,哇哈哈。i50mm就没把这个电影当故事片看,看的就是感觉。摄影本来就是故弄玄虚呀,你,你,你,你们摄影师哪一个不是故弄玄虚的专家?无病呻吟??你们摄影师哪个不是浪催的,哇哈。

要的就是一种悬疑的感觉,要的就是一种神秘的味道,昏昏沉沉,似成相识又不切实际呃。这不就是电影么?也许电影讲的并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摄影师的故事。要做摄影师,要面临屈辱、误解、失去、无奈、包容、控制欲、惊吓、逃避、重复。忘记电影原本的故事吧,这是给摄影师看的电影,哇哈哈。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摄影师爱看的黑白电影 武训传

武训传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中国自古不乏奇人异事,清朝慈禧年间就有人意识到穷人念书的重要性了。一位从小乞讨为生的小子,终其一生兴办三所免费学校。过程心酸离奇,却又是那么真实的旧社会写照。那个时候,真的像鲁迅说的,吃人啊,富人欺负穷人不识字,毁约、抢人,无恶不作。

那个时代的世界环境怎么样呢?美国在打南北战争,大清朝同英法和犹太毒贩在打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武训传》1950年上映,颇受好评。但很快被下映,也许是当年刚刚推倒三座大山,需要培养国人的反抗意识。从电影技术、鞭挞旧社会的内容角度,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武训一生通过乞讨攒钱办学的行为,也是天下奇闻。但,确实不值得弘扬,因为最终这种软弱的手段是不能救穷人的。不从底层改变社会,只办义学,这种方式只会给腐败的社会培养出更多识字的帮凶,而不会推动社会进步。真正的教育是李大钊他们要做的事情,让底层劳动者识字,开启民智,而不是教育出更多压迫者的奴才。

武训传
武训传
武训传
武训传
武训传
武训传

胶片好片之《郑和下西洋》2009

这蓝天有ccd的味道

被2009年的画质打动了

最近翻腾了一些关于明朝的电视剧,快速刷了胡军主演的《朱元璋》后,想看看朱棣的电影。然后发现口碑最好的是《郑和下西洋》,第一集那画质把i50mm震撼了一下,明明是2009年上映的,怎么比如今的电视剧色彩都要好呀。满满的ccd味道。怎么回事?得研究一下。

自然光看着舒服

ccd还是胶片?

于是立马查了2009年前后的摄像机是ccd呢还是cmos?总觉得是ccd味道。这一查不要紧,又吓了一跳。2009年数字摄像机才刚刚起步。原本以为的ccd味道,却是真正的胶片的味道。人家那是胶片拍的,而且,这个59集的电视剧从1999年就开始筹备了。画质之精良,超过很多现在的电影呀。

该剧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特别拍摄的,《郑和下西洋》自1999年开始筹划,到2009年正式播出足足10年时间,真是“十年磨一剑”。

大光比的效果很自然

胶片vs数码

为什么胶片会这么打动人呢?于是仔细研究了一下摄像机数字化的历史。然后在百度百科搜到这样两段话:

另:根据德国传统的著名胶片摄影机品牌——阿莱数字技术研究实验室2009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他们将数字摄影机的CCD像素无限扩大之后(8K),在实验室最精良的条件下进行的测试,影像的锐度达到惊人的细腻度,甚至人的毛孔绒毛都能看清楚,但,在色彩还原度上和饱和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与胶片摄影机之间差距很大,数字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胶片对色彩的敏锐度。因为数字技术的颜色,全是靠人工模拟的色彩种类,比方说:如果被摄物体中某一个点上的颜色是CCD耦合电路中所没有的,那么,CCD就只能找一个最接近的去替代它,一旦这种情况多起来,色彩的还原度就会大大降低。
郑村坝之战马和战功赫赫获赐姓郑
另外,在光感宽容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很弱。同等条件下,胶片摄影机只需要打一盏灯甚至不需要打灯,但数字摄影机却需要两盏甚至更多的灯光来弥补CCD的感光问题,而在对比度上,数字技术的细节还原度则大大降低,当被摄物体的亮部和暗部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对细节的捕捉和“宽容性”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看数字拍摄的电影之时,会发现,当画面明暗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的电影,暗部的细节就会很少,甚至黑乎乎一片,但胶片电影却能呈现出非常微妙的细节和色彩对比。

怎么样,哇哈。i50mm一直喜欢胶片味道,原来咱的感觉是对的,哇哈哈,数码怎么可能替代胶片呢?连ccd都跟胶片有很大距离,更别说cmos了。i50mm的感觉一向比较准的,cmos味道就是比ccd少点,嘻嘻嘻。

战争场面的摄影也很厉害哦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街头摄影爱黑白电影 冒牌上尉 Der Hauptmann

导演: 罗伯特·斯文克
编剧: 罗伯特·斯文克
主演: 麦克斯·胡巴赫 / 米兰·佩舍尔 / 弗雷德里克·劳 / 贝恩德·霍尔谢尔 / 瓦尔德马·科布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波兰 / 葡萄牙 / 法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7-09-07(多伦多电影节) / 2018-03-15(德国)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以希魔的名义(港) / The Captain
IMDb: tt6763252

这部电影的摄影和构图非常棒,值得街头摄影时借鉴,已然是黑白影像。涉及生命的深刻电影,涉及灵魂的电影,导演往往会使用黑白。有时候,电影和摄影是相通的。

故事讲的是一个纳粹逃兵冒充上尉,以假乱真的故事。很荒诞,又有其合理性。人性的扭曲,也许也是本质,通过电影展现的淋漓尽致。只要胆子够大,你就能够蒙混过关,只要胆子够小,你就能苟且偷生……

最后,冒牌上尉,竟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