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机品牌 vs NBA篮球位置:跨界脑洞大解析 🏀📸

这几天使用尼康手动长焦尼康105mm f2.5镜头拍篮球,哈哈哈,竟然出奇的好。

1. 尼康(Nikon)→ 中锋(Center)

  • 核心特质
    • 扎实厚重:尼康的机身坚固耐用,抗摔抗造,如同中锋在篮下的肉搏战(参考:约基奇、奥尼尔)。
    • 低光王者:高感表现强悍,像中锋在禁区黑暗地带硬凿得分。
    • 经典镜头:如58mm f/0.95 Noct(夜神)≈ 中锋的勾手绝技,专治不服。

2. 佳能(Canon)→ 得分后卫(Shooting Guard)

  • 核心特质
    • 全能进攻:佳能镜头群丰富(RF/EF全覆盖),如同得分后卫的跳投、突破、三分样样精通(参考:科比、哈登)。
    • 速度与精准:EOS R3的眼控对焦 ≈ 科比的急停后仰,快、准、狠。
    • 人像玄学:佳能肤色科学 ≈ SG的“美如画”投篮姿势,粉丝最爱。

3. 索尼(Sony)→ 控球后卫(Point Guard)

  • 核心特质
    • 轻盈灵动:索尼微单轻便小巧,像控卫穿花蝴蝶般的运球(参考:库里、保罗)。
    • 科技先锋:A9 III的全局快门 ≈ 魔术师的不看人传球,预判未来。
    • 视频统治力:FX3的4K 120p ≈ 控卫的快攻推进,掌控全场节奏。

4. 富士(Fujifilm)→ 小前锋(Small Forward)

  • 核心特质
    • 颜值即正义:富士复古设计如同SF的巨星气场(参考:詹姆斯、塔图姆)。
    • 胶片模拟:Classic Negative滤镜 ≈ 关键时刻的冷血绝杀,自带故事感。
    • 全能副攻:X-H2S的混合拍摄能力 ≈ SF的攻防一体,既能持球也能无球。

5. 徕卡(Leica)→ 大前锋(Power Forward)

  • 核心特质
    • 力量与优雅:徕卡的金属机身和“德味”色彩,像PF的暴力扣篮与细腻脚步结合(参考:字母哥、邓肯)。
    • 手动信仰:M11的黄斑对焦 ≈ 大前锋的背身单打,慢工出细活。
    • 奢侈品属性:价格堪比顶薪合同,只属于少数硬核玩家。

🎯 延伸脑洞彩蛋

  • 哈苏(Hasselblad)→ 名人堂传奇:中画幅王者,地位如同乔丹、贾巴尔,贵且不可超越。
  • 奥林巴斯(OM System)→ 第六人:M43系统轻巧灵活,像吉诺比利,随时上场改变战局。
  • 适马(Sigma)→ 蓝领工兵:堆料狂魔Art镜头 ≈ 防守悍将贝弗利,性价比拉满。

放下徕卡看何泓姗版《天龙八部》啦

放下徕卡看何泓姗版《天龙八部》啦

每年都会重刷金庸的电视剧,越来越理解为什么过去老人们喜欢一遍一遍的看同一台京剧,其实人啊,不需要那么多新故事。老故事里的人物啊,从小时候趴在床上看电视时就住进了心里,如今自己“一把年纪”了,而他们还依然还在那里“打闹”。老剧新演,岁岁月月,沧海桑田。

何泓姗版的阿紫在新版《天龙八部》里就像秋天刚从树上摘的苹果,一面是酸,一面是脆,竟然还有一面是阳光。人物塑造的相当鲜活。各位摄影师们,放下徕卡,看何泓姗版《天龙八部》啦,哇哈哈。

为什么Charlotte Gainsbourg的徕卡镜头没有拔出来?

leica iiic + summitar 5cm f2

Zara Home 发布 2020 秋冬系列广告片黑白红,非常有冲击力,好看。不过发现个问题,为什么Charlotte Gainsbourg用的徕卡summitar 5cm f2镜头没拔出来?导演Fabien Baron自己就是个徕卡摄影师哦,不会有这个失误的。那么,答案有几个:

1、不拔出来符合现代镜头审美,毕竟大众容易接受这个造型的镜头,拉脖子镜头可能会抢镜。

2、导演本身喜欢50mm镜头,身上没有35mm的螺口镜头。

3、螺口八枚玉太贵了。用缩起来的summitar临时顶替。

4、悬疑电影,没有拔出来也能拍清楚,告诉咱一切都是虚幻,虚幻就是真实。

最后,短片告诉我摄影的哲学:拍别人,实际上就是在拍自己。另外,床头柜上永远放一台徕卡。

leica iiic + summitar 5cm f2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里的徕卡m3

导演: 陈正道
编剧: 殳俏
主演: 郭富城 / 段奕宏 / 张子枫 / 许玮甯 / 荣梓杉 / 更多…
类型: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1-05-01(中国大陆)
片长: 111分钟
又名: Home Sweet Home
IMDb: tt10097384

豆瓣电影只懂美好不懂艺术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哇哈哈,i50mm对豆瓣评分一项不会十分相信。比如日本的《胶片之恋》仅仅6.6分,简直了,应该倒过来9.9才对呀,看不懂不能怪电影,因为很多电影本来就不是针对大多数人的哇,没有对徕卡有深入感情的人是看不懂《胶片之恋》的。同样,郭富城的新作《神秘访客》豆瓣竟然只有5.5,哇哈哈,豆瓣的文艺范仅仅停留在“把电影当故事看”的阶段哦,豆瓣电影只懂美好不懂艺术。

i50mm给《神秘访客》打9.9

神秘访客徕卡m3的取景框

第一,徕卡m3的取景线框

电影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正确的使用了徕卡m3的取景框。是的,很多电影很搞笑的,明明主角用的徕卡,但是出现的取景线框却是单反的,哇哈哈。特别搞笑的。神秘访客竟然真的使用了徕卡m3点取景线框。可见这部电影在细节上拿捏的很到位哦。

左二飘逸男手持徕卡cm

第二,徕卡cm出现的场合很合适

这种钛合金高档傻瓜机最适合出现的场所就是婚礼啦。这一幕左二飘逸男手持徕卡cm上台啦。开始以为是康泰时tvs,后来定睛一看,却实是徕卡cm。后来想想徕卡cm也复合背景设定,富二代结婚使用最贵口袋机也是正常的。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里的徕卡m3

第三,连老烧把玩的测光表都上镜了

徕卡测光表呀,哈哈,就是这货造成了很多徕卡m3机顶的划痕。所以造成很多m3价格都很便宜啦。i50mm喜欢的不是它的功能和颜值,而是划痕,嘻嘻嘻。不就是划痕么,能便宜好几千呢。

第四,在你心中相机最重要

对于一个有着摄影梦的人来说,摄影不是最重要的,相机才是。嘻嘻嘻,说的真好,真对。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第五,相机占据了主咖位置

《神秘访客》要说故事性,有点故弄玄虚的嫌疑,哇哈哈。i50mm就没把这个电影当故事片看,看的就是感觉。摄影本来就是故弄玄虚呀,你,你,你,你们摄影师哪一个不是故弄玄虚的专家?无病呻吟??你们摄影师哪个不是浪催的,哇哈。

要的就是一种悬疑的感觉,要的就是一种神秘的味道,昏昏沉沉,似成相识又不切实际呃。这不就是电影么?也许电影讲的并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摄影师的故事。要做摄影师,要面临屈辱、误解、失去、无奈、包容、控制欲、惊吓、逃避、重复。忘记电影原本的故事吧,这是给摄影师看的电影,哇哈哈。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电影里的徕卡之《神秘访客》

大师与徕卡之安妮·莱博维茨 ANNIE LEIBOVITZ AT WORK《安妮在工作》

把商业广告片拍出纪实效果+电影感觉

话说在摄影领域,鄙视链也是存在的,拍艺术的看不起人文,拍人文的看不起拍旅行的,拍旅行的看不起拍商业的,拍商业的看不起爱好者。哇哈哈。安妮·莱博维茨却是商业摄影师里的一个例外,早年跟随滚石乐队、约翰列侬等文艺青年,让她在摄影里有了更高的追求。

确实是大师

要打通文艺和商业之间的壁垒,她甚至一度停下商业摄影去拍纪实。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在一次lv历史回顾展中见过她的作品,有很高的辨识度,色调、传达的气氛。基本上就是纪实效果+电影感觉,真实中充满戏剧性,不夸张又不媚俗,确实是大师级的哦。

安妮·莱博维茨 ANNIE LEIBOVITZ的器材

徕卡leica m9+手柄、玛米亚mamiya 67中画幅相机、富士x100、哈苏中画幅相机、konica hexar 柯尼卡巧思、康泰时t2、佳能尼康等等等。话说,商业摄影师不会买那么多器材的,因为到处飞来飞去,都是去当地租赁啦。

ANNIE LEIBOVITZ AT WORK《安妮在工作》

对一个从不看商业摄影的人来说,十几年前这书一出版就被收入囊中啦。确实让我重新审视摄影,重新看待商业摄影师。在客户需求和自我表达中原来还是可以取得平衡的。

商业摄影师和人文摄影师的气质自然不同,但任何一方内心都有一种不甘。互补比鄙视更有意义,商业摄影师可以适当放下价目表,拍一些没有利润的人文,而人文摄影师也可以放下清高,接一些摄影的活儿。打通二者的人确实太少了,一旦成了,那就是大师啦~原来摄影师也可以有那么高的宽容度呀。

ANNIE LEIBOVITZ AT WORK
ANNIE LEIBOVITZ AT WORK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安妮·莱博维茨 ANNIE LEIBOVITZ AT WORK《安妮在工作》

明星与徕卡之Max Malatesta

Max Malatesta

意大利是欧洲大陆上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嘛,从咖啡到音乐。Max Malatesta马克斯·马拉斯塔于1970年5月22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罗马,是意大利演员、编剧,很有才华,同时也是徕卡摄影师。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罗马的家中,Max总是在寻找有趣的视角,他使用徕卡X1来帮助他期待意想不到的事情。

Max Malatesta一直是“Beats Generation”舞蹈、音乐、表演、歌曲和摄影学院的艺术总监,该学院位于离罗马不远的蒂沃利。在国际上,他曾参与过斯派克·李(Spike Lee)、泰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和亚历山大·索科洛夫(Alexandr Sokurov)执导的电影。

Max Malatesta

“M8是我的第一款旁轴测距相机。这台相机让我在拍摄之前开始思考我要做什么。看,看,等。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我们把相机举到眼前,图片大多早已经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某个地方,是生活在一瞬间唤醒了他们。正如罗马人过去常说的:nosce te ipsum。“认识你自己”。M8让我学会了问自己问题。但我仍然没有所有的正确答案。我寻找他们,并以自己为基准。在人性方面,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内心找到光明——或者在广阔的世界中认识到它。徕卡相机精确、清晰地捕捉事物的本来面目。我想说它是独一无二的。有很多灵魂。一句话——摄影”

Max Malatesta的器材:

继续阅读明星与徕卡之Max Malatesta

明星与徕卡之 Ram Shergill

Ram Shergill

时尚也艺术

很多人以为徕卡相机多被街头摄影师、纪实摄影师使用,其实哇,拍明星的时尚摄影师很多哦,比如Ram Shergill。Ram Shergill是英国最杰出的时尚摄影师之一。Ram Shergill的作品曾在全球各地的展览上展出,其中包括苏富比、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及伦敦的白教堂画廊。他的作品也经常出现在国际版的《Vogue》、《时尚芭莎》和《GQ》上。

与此同时,这哥们不断学习,甚至重新去大学上学,充电后他进一步进入了艺术摄影的领域。这给咱们的摄影师也提个醒,很多人所然是时尚界的摄影大咖,但在俺们街头摄影师眼里,那些作品是木有意义和灵魂的哦。去大学里充充电,真得是提高自己的一个好办法。

 Ram Shergill的徕卡m9

继续阅读明星与徕卡之 Ram Shergill

明星与徕卡之 菅野敬一 Keiichi Sugana

1951年出生于东京。从早稻田智学高中毕业后,加入了由其祖父创立的精密钣金加工厂关野制作所。他继承了父亲的产业,但两年后,由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他破产了。之后,在商业伙伴的合作下进行了重建。秉承“让我们在死亡之前满足您的需求”的信念,开发一个名为“ Aero Concept”的品牌。箱包和各种箱子采用了Sugano制造的飞机零件技术。

继续阅读明星与徕卡之 菅野敬一 Keiichi Sug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