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大概是下午5点钟,北京格外晴朗,太阳还挂在西边的天际,头顶上朵朵白云像一套一套的棉花糖。忽然我意识到,此时的云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粉白,天空也不是蓝色,而是粉蓝。

那天大概是下午5点钟,北京格外晴朗,太阳还挂在西边的天际,头顶上朵朵白云像一套一套的棉花糖。忽然我意识到,此时的云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粉白,天空也不是蓝色,而是粉蓝。
室内用一块玻璃反射屋顶的灯,无镀膜的玻璃表面会反灯的光线非常多,能看到很亮的灯光,而表明镀膜的玻璃明显反射的灯光没那么强烈了。这就是镀膜发挥的作用。
放到镜头上,多片玻璃就会出现多次反射,那些反射光线会散布到正常光线里,会造成对比度降低,模糊等问题。那么镀膜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其实也很简单理解,说白了就是镀膜自身也是一个反射平米,它把玻璃反射的光线再反射回去。真对不同波长的光线需要镀不同类型的膜。
科学的说法是,镀膜反射的光波与玻璃反射的光波通过相位差抵消了。就像主动降噪耳机,也是通过相位差抵消噪声一个道理。这样也许好理解了,镀膜就是降噪耳机的降噪模块。实际上镀膜也叫减反射膜。
摄影主要使用380-700纳米光谱,实际上做镜头是尽量让这段光谱全通过,天塞等镜片少的镜头上,镀膜作用并不明显,很多无镀膜的天塞镜头反差也不小,镜头的光学素质主要还是依靠设计和玻璃材料,镀膜是辅助矫正,属于佐料,不能当主菜吃。
起初看隐秘的角落,感觉并没有传的那么神,直到看完i50mm也觉得就值7.5吧,到底神在哪呢。于是百度了一下、知乎了一下、抖音了一下,我的天,确实是个9分以上的神剧,那么多隐秘的角落必须要有人给你挖掘才看得出来。这个剧给了各种电影评论员充分发挥自己侦探才华,挖掘出了各种爆料。隐秘的角落 成功在给了大神们挖掘的潜力。
只有看评论才觉得精彩的电影是不是好电影?i50mm觉得是的,极大的提高了电影的互动性,这在过去直白的把什么都告诉你的时代是不同的。
忽然想到了徕卡相机,它的成功也是给了各路摄影器材评论员发挥的空间。这个说发现徕卡黑白好,那个说徕卡色彩有味道,这个又挖掘出了徕卡配方之谜,那个有研究出了徕卡经营之道……,各路神仙都能在徕卡身上抖擞一下精神。
徕卡不但提供了产品还提供了话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机制。好的产品一般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而是说我不错哦不信你来挖掘,然后你就发掘出了f2细腻柔和清晰又迷蒙,又挖掘出了f2.8的艳丽锐利和阳光……然后又有人挖掘出了2米什么样,3米又大变样……,徕卡确实是个玄学。
徕卡相机和镜头确实不是看实验室参数的,是需要挖掘隐秘的角落,让你惊呼,好机,好头!
真正的器材发烧友是逛二手器材城和咸鱼的,买入卖出是少不了的。当然,一支镜头卖了,过段时间再买回来也不奇怪。没有买过二手器材的法师算不上老法师。
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不可能每个人都和和气气的,做买卖的都懂得和气生财这个道理,可是依然少不了磕磕碰碰。你以为正常的一句话,也许就惹到别人了。比如有些人觉得砍价是侮辱自己的产品,有些人觉得退货难以接受……
i50mm并不劝大家和和气气,而是觉得该打打,该骂骂,该笑笑,修炼不是压抑自我,而是顺其自然。不过前提是要本着规则来,先小人后君子,把问题提前说好,能避免纠纷自然是最好的。
器材城里的偶遇、咸鱼外的偶遇……
一般说摄影,主流的就是135摄影,在这个领域里光学公认的第一梯队是徕卡蔡司。而这两家公司就像其他德国企业一样,都固执的有各自的风格。
蔡司镜头特别善于捕捉色彩,哪怕是暗光下,也能让一丁点的色彩熠熠生辉。而徕卡善于刻画光线的明暗变化,哪怕是暗光环境下也不容易出现死黑,同时徕卡的色彩不像蔡司那样神经质,总是有种刻意的压制。
根据i50mm自己的体会,蔡司镜头出的片子转成黑白反差会非常大,丢失很多灰阶过度,包括日系镜头也是一样。在数码相机上给黑白后期留有的余地远不如徕卡。哪怕是徕卡的高反差环境下的照片,也依然不会出现大面积死黑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拿徕卡镜头拍黑白的原因。
一般来说大众喜欢彩色照片,老烧喜欢黑白,蔡司更容易让大众兴奋,而徕卡往往更被老烧喜爱。看似是玄学,实则有其背后的逻辑。镜头做出色彩并不难,难得是兼顾色彩和黑白灰阶。徕卡的色彩是一种更具戏剧化的色彩,而不是表面的艳丽。对于徕卡来说,会增加成本,同时放弃更多的大众客户,这是这家公司的产品定位,i50mm觉得这点还是非常好的,很有性格。
做公司不应该只是为了报表数据,而是做一家长久的,有性格的公司。事实证明,向大众妥协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为了盈利讨好用户的公司,几乎都消失了,而这个坚持自己理念的公司却依然存在,而且它的产品拥有最坚实的拥护者。
继续阅读徕卡玄学之黑白摄影利器很多人有这样的问题:“你们玩徕卡的是不是都街头摄影,如果我不街头摄影是不是还没入徕卡的门?”,如果都买了徕卡还一直没有尝试过街头摄影,那确实有些奢侈,浪费了徕卡。
街头摄影并没有强烈的感官刺激,往往是平淡中的波澜,没有很具体的故事和内容。然而街头摄影就像人生感悟,平淡中发现情感,就像忽然间意识到自己老了,那种无声的震撼是远比任何感官刺激都要强。
街头摄影就是这样心平气和的拍摄,伴随个人的体验去感悟人生。街头摄影是可以拍一辈子的摄影,历史上很多大师都是这样拍一辈子。而且越拍越心平气和,越拍越不纠结,在我们为发现薇薇安迈尔出名太晚而惋惜时,我们并不知道人家精神财富是无比丰厚的。街头摄影就是这样一笔精神财富。
海龙发来了相机逻辑视频的最后一期,2020年6月20日,他们决定停止相机视频了。于是去看看,上一次看还是几年前了,因为i50mm真心不关心发布啥新机了,数码相机时代结束了。
谁最在乎快门的声音?路人么?
银铬这种材质虽然结实,但怎么也会有些细小划痕。这些划痕,日后可以通过保养恢复么,同理,黑铬也是这样吧应该是可修复的吧。
本想买二手的。发现银色的划痕会很影响美观。黑色的反而还好。起码还有点沧桑感!
有一次我把一枚钻石放到m8的顶上了,然后就轻轻画了一下,非常轻,就有个划痕出来了,无法修复。虽然金属表面很硬,但也怕钻石这类更硬的东西哦。
其实,那些划痕拍到照片上看着或许难看,当你拿到手上这些划痕并不影响整体美观,无论是黑铬还是银铬划痕,在徕卡m机上都不算什么。
就好比一匹战马,它就算身上带有弹痕,也是一匹健硕的骏马。
如果说区别有很多方面,比如材料、对焦手柄、玻璃、镀膜、成像特点,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在对待盲拍的态度上。
过去的徕卡镜头是充分照顾到了记者盲拍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根本来不及对焦,徕卡镜头都是通过手感进行对焦,多少都会有些出入,无法做到准确把焦点落到主体上,所以古典徕卡镜头设计的郊外都是尽量维持一个轮廓,而不是让郊外快速模糊到一起。比如徕卡的elmar 50、summicron 35 2v1、等等。就算是拍虚了,也会传递一种主体正在从虚走向实的趋势,从而抓住了你得视觉。
asph镜头拥有更锐利的全开光圈表现,但是郊外模糊走的是更平滑的模糊虚化,在对焦准确时,能快速把主体突出出来。但是如果对焦不实,那画面会显得有些模糊,观众会像玻璃上的苍蝇一样,一直在画面里寻找落脚掉,这种视觉会传递一种不安情绪。
我并不是说asph不好,只是每个时代的镜头还是具备一些各自的特点。所以在用古典头时,盲拍还是比较安心的。而使用asph,我更乐意举起来对焦,盲拍拍坏的风险还是要大一些。asph是现代镜头的风格,现代单反、微单也是再走这个路子,所以都被统称为现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