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出口文化产品”是下一个风口

上海GP3

货物进出口时代已经过去了,下一个风口是文化进出口,中国文化产品已经开始输出到国外了,比如李子柒。其实我觉得国内摄影师有很多大师,理论拎出来都可以当半个教授,作品也有自己的风格。可惜,英语不好,输出是个不小的问题。

摄影师把自己作品出口有很多方法,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棒的方式。i50mm强烈大家制作自己的摄影作品网站,有条件的做成中英双语的,这样老外可以了解你更多。老外的摄影师几乎都有自己的个人作品网站。i50mm觉得摄影师那么贵的设备都舍得,一个作品网站又啥舍不得的呢。

走咱们去风口,看看谁是那只被风吹起来的猪。

i50mm在国外也养了只i35mm.com 小猪,哇嘻嘻。

为什么说器材党才是最真诚的人?

很多人说自己热爱摄影,痴迷于拍出一个人不具备的气质,痴迷于拍出并不存在的风景,甚至还有人为了得奖把鸟翅膀用钉子定在树上、把青蛙粘在树枝上,我的天?

哎,看看我们器材党,才是真正的热爱摄影呀。一个真正的器材党,并不是因为喜欢器材才去摄影,而是因为喜欢摄影才越来越喜爱器材哦。在乌烟瘴气的摄影圈,唯有咱们器材圈才保留着最原始的真诚啊。

我们不求名利,我们用自己的钱买买买,买自己的喜爱,真香。

电影《枪声俱乐部》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哦。

再烂的器材也能拍出好片子,卖掉片子,然后用赚的钱买更好的器材: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KEN的徕卡背的再低一些就能挡住子弹了,哎

i50mm说:

真正的器材党都有种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劲头,他们不惜金钱、不惜时间、甚至不惜生命。

做一个有理想的器材党!

手机到底能不能替代相机?

2019年实体杂志上登着机械手表广告,帅哥拿着手动徕卡相机,都被i50mm用手机拍下来了。是不是有些魔幻。

麻麻~我想买手机。买,一亿像素够吗?够啦~谢谢麻麻~ 麻麻真好。

这两天周围都朋友都在买手机,甚至还有朋友一怒之下出掉微单换了手机。

😄:我下单了。

😖:啥?

😄:小米cc9 pro

于是i50mm一查,我天,五个摄像头,一亿像素。半身人像扣眼珠子都能看见倒影。10倍长焦、50mm人像、1.5cm微距……夜景无敌。够嘛?够啦。

手机

手机是不是可以替代相机啦,可以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摄影不外乎风景、建筑、人像、花花草草、夜景、自拍、视频,手机已经够好了。如果这个时候谁还说手机无法替代相机,那只能说明到了换手机的时候了。摄影竖构图已经成了主流构图啦,如今连视频都是竖构图啦。

继续阅读手机到底能不能替代相机?

徕卡m机的玄学之悬挂系统

徕卡m的人体工程学在哪

很多单反用户对徕卡m机的设计不屑,说为了美观做的漂亮而已,哪有人体工程学?

似乎真正使用m机的人也无法察觉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在哪里,但,确实有点什么使得它越用越舒服,越用越喜爱。无论是m2还是m3还是m4/m4-2/m4-p/m6/m6ttl/m7/mp/m8/m9/m240/m240p/m10/m/10p…

继续阅读徕卡m机的玄学之悬挂系统

街拍绝对是门艺术

leica m9 + summicron m50 f2

如果所有人都看得懂,那还真算不上艺术。

大部分人都会逃避镜头,特别是街上的陌生人,你不用上前去解释自己在街拍,对方基本听不懂你的解释。根艺术一样,街拍对有些人来说一辈子都无法理解。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保护自己的所谓的“大街上的隐私”,他们会认为不经过同意就拍是种挑衅,如果从当下“小我”的狭窄视角看,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从天下时空的宽广视角看,拍下大街上的“隐私”,反而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能意识到这点的人其实很少,而你有,你这个街头摄影师有,你已经不是大众了。

摄影爱好者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拍拍风景的认知阶段,对街头摄影并不懂。他们管街拍叫扫街,以为就是去大街上一通拍,一点态度都没有,他们确实不叫艺术。

就你艺术,就你懂,就你i50mm懂,不,就咱们这小撮人懂,你说,是不是艺术?是!

我建议中小学艺术课加入街头摄影,加入布列松的街拍,这样才有更多的人理解街拍的艺术,从娃娃就普及,未来大街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排斥街拍了。未来,走在大街上就是在参与艺术!但,这是不现实的。

好比当年修长城劳民伤财,如今却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街拍吧,创造另一个奇迹。

徕卡m机的玄学之握持系统

单反用户最喜欢嘚瑟的事儿之一就是“我们有手柄!”

徕卡也有

其实手柄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一点也算不上什么创新呀。对于长期手持大镜头的职业摄影师,那是个非常有用的配件。徕卡也有手柄配件的呀。只是如今舍得用徕卡干活的职业摄影师实在太少了,而街拍摄影师多用小巧的镜头,根本不需要配手柄。很多刚从单反转徕卡的人都迫不及待的想配个手柄。实在是没必要呀,那个钱买片好uv才是正道。

继续阅读徕卡m机的玄学之握持系统

如何让你的徕卡m相机更保值

把徕卡M保护好,想卖时,不赔钱。战地摄影记者风格只对黑漆版本有利,银色版本就没必要奋力打磨了。

把M放在不起眼的包或旧包能有效防止小偷惦记。用旧包能很好地掩饰昂贵的设备。有趣的老式徕卡相机,让你被人忽视,如果再用个外观破破烂烂的相机,甚至还会有人向你投来同情的目光。

顶盖和底盖,也容易保护。贴个电工胶布就好了,也很便宜。

可乐标要不要贴上要看你的环境,没人认识徕卡的环境就没必要贴上。

包里永远放包纸巾,万一洒水了,立即擦干。

这个包用了小十年了,很旧了,不过还是舍不得换,继续用。

leica m9 + summicron m50 f2

最后蹭个热度,改编个《大田后生仔》,哪个有才人可以拿去抖音录一段:

做人一辈子

快乐没几天

一台相机在身边

拍人拍花又拍山

不怕不怕就不怕

我是摄影人

风大雨大太阳大

我就是敢打拼

近十年徕卡公司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

有时候很多事情就是特别神奇,徕卡公司恰恰在香港发生极端的暴力纳粹犯罪行为之前,在北京上海开了旗舰店,和多家代理店。杭州武汉青岛苏州天津成都都有了行货渠道。他们是不是早先就有了风声,还是有什么预测能力。

那天我去北京店转了一圈,来买的都不是拿去送礼的哦,都是自己用的。过去没有行货渠道保修是个大问题,这是近十年徕卡公司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

二战期间徕卡为什么不像蔡司那样被盟军轰炸呢?那时候他们做了正确的选择,就跟《辛德勒的名单》场景一样,他们工厂救助了不少犹太人,没有把他们交给纳粹,而是偷偷输送出德国里。厉害吧。

徕卡呀,好人必有好报,命还是比蔡司好啊。反纳粹!

那些摄影大师其实都是二流子

fuji super hr 100

换钱

上个世纪是摄影的黄金年代,大师辈出,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冷战前后。那时候的摄影师没什么地位,甚至是找不到正经职业的二流子,特别是战地摄影师,拿照片换钱,有今天没明天的。他们脑子里想的这是如何把爆炸新闻照片卖出去,到焦点去。甚至伪造、编撰、故意夸大。

封神

后来的摄影师为了拔高这个族群的地位,于是给那些“古代”的摄影师“封神”,这样就出来了很多“摄影大师”,似乎那些人很有人文关怀,甚至关心人类,于是现在的摄影师自然而然的继承了这种“大师”属性。给旧人封神,不是为旧人,而是为今人。

阉割版

过去的摄影师只负责拍照,是文字记者的配角,真正对照片的解释权在记者口里,在编辑口里,而这些是要服从政治舆论导向的,摄影师对出售掉的照片根本没有解释权。所以很多历史事件其实是被曲解了的,甚至被利用了的。

真男人

只有极少数强烈要求保留照片解释权的,那就是布列松,他甚至禁止任何编辑对他的照片进行裁剪。因为不经自己同意而被有意剪裁是会改变照片原本意图的。这件事被很多人误认为布列松从不裁剪照片出于艺术目的,其实他是不允许别人干涉照片的解释权。

不是傻就是坏

我看了很多摄影师的作品,很多针对中国抹黑的,都是未经证实的猜想,然后被国外舆论导向故意抹黑。这给了我一个启发,是不是很多针对其他国家的报道也有很大水分?特别是当年欧美掌握着舆论导向,针对弱势国家的报道是不是也一样被扭曲了?

这种摄影师可以pass掉了,因为他没有胆量站出来解释,而是躲到一个角落数钱。如今更有一群傻蛋,把他拉出来膜拜,哎,这些人啊,不是傻,就是坏。

珍藏布列松

过去,很多摄影师都是二流子,现在也是。真正能称得上大师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摄影师并没有对照片的解释权,这就是为什么布列松显得如此传奇的原因。倘若真要封神,那么唯有老布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