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的器材才叫好?徕卡?

leica m4 + m21 3.4 sa

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才不再问自己。因为我的器材已经比很多大师都好了,终于可以安心拍照了。而且发现曾经不喜欢的器材,也没有那么不堪啊,也不再那么挑剔了。现在反而不太关心光学,而是侧重顺手了。

拿着就不想放下的武器,就是好器材,不管是徕卡还是国产的海鸥。论手感,福伦达也好,蔡司也好,国产也好,都好,只是徕卡比“好”还好!

似乎人生也是如此,当你得到一切的时候,才会发现,普通的日子也并没有多low。耳朵用音乐堵住,眼睛用新闻蒙住,数字化不过是精神麻醉剂。我建议关闭网页,看看实实在在的身边事物——人世的壮丽。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你买了几个徕卡?

leica m8

允许买三台啦

正逢六一佳节之际,来了大新闻,三孩生育政策来了!看着满桌子的徕卡,真是不由得笑出声来,您别理解错了,不是俺要生,是觉得生娃跟买徕卡好像呀。

第一个徕卡最贵

当你买第一个徕卡时,是最难的时候,也是花费成本最高的。机身要上万吧,镜头要上万吧?买包也得上千吧,都是钱啊,头一次买徕卡那叫一个纠结。嘿,买第二个徕卡的时候,发现成本下降了一半,因为有机身了,再添个镜头就容易了。如今,放开了三孩啦,其实成本更低了,反正前面都花了好几万了,再添个一万也不显得啥了。三孩生育政策来了!你买了几个徕卡?允许多买了,还有优惠政策哦……

越多越容易

只是这个解限,对买不起徕卡的人有点不公平,人家连一个徕卡都没有呢,你却在研究给买第三个镜头的人优惠。没办法,哪个徕卡店家不希望人人用徕卡,可是对店家来说,“让一个小白用徕卡”的成本,与“让一个徕鸟再添一个徕卡”的成本,哪个更容易呢?

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解决,还是得让所有想买徕卡的,都买得起徕卡,先上第一台再说。我觉得徕卡相机市场要繁荣,还是不能仅仅依靠少数人一个劲儿添三台,四台的哦。

摊个煎饼

所以整体来说,放开限制买徕卡,至少暂时是对整体大环境有益的。怕被割韭菜的选择躺平,想玩徕卡的,那就努力赚钱,赚钱买徕卡,当牛做马买徕卡,松开裤腰带,想买几个买几个,加油哦。当然,躺平也不是唯一选择,可以选择佳能尼康索尼适马嘛,何必徕卡。至于已经上了徕卡贼船的,似乎也没别的办法了,做好准备,奋斗一辈子,80岁再退休,就这么定了。

老板来个煎饼,2块的。

小伙计你看反了,5块,你是从2004年穿越来的么?这里是2014年。

老板,我是从2024年穿越过来的,来个2块的……

leica m8 + summcron 28mm f2 asph 2014年
leica m8 + summcron 28mm f2 asph 2014年
leica m8 + summcron 28mm f2 asph 2014年

个人不要轻易保养徕卡镜头,让有经验的人去维修

经验是从报废总结出来的

如果说拆徕卡机身,报废3台,基本就掌握了规律和技巧的话,那么拆徕卡镜头,需要至少报废30枚的经验。经验是从报废总结出来的,越贵的东西,报废成本就越高,当然维修费也就越贵啦。徕卡镜头的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的。很多维修单反的师傅遇到徕卡就不灵了,更别说从来没拆过镜头的人。是药三分毒,吃错药更可怕。

灰尘能不清理就不要清理

最简单的伸缩式镜头去清理灰尘,灰尘没了,被没经验的师傅保养后造成失去拉伸阻尼。每次拉伸就松松垮垮,虽然不影响成像但手感全没了。

八枚玉不要清理叶片上的油

老镜头叶片漏油是很常见的,挥发很慢的,除了elmar 50 2.8之外,多数镜头镀膜也不会受影响。很多人送去保养光圈,被没经验的师傅把光圈环档位阻尼搞没了,这都是现实发生的事实,不是危言耸听。

不要用家里的工具

更可怕的是使用不正确的螺丝刀造成螺丝口划痕。拆镜头很多地方都需要专用工具,都是特制的,特别是徕卡,不是家里的螺丝刀能干的。所以徕卡镜头贵不是米有道理的,人家是要养一群有经验的师傅的,不是简单的看材料、工时费那样简单的哦。当然,如果能承受拆坏的风险,自己鼓捣也不是坏事,没准报废几枚镜头,又多一个有经验的师傅啦,啦啦啦。

二手徕卡镜头,正确的打开方式

怪现象

有位徕友出掉了徕卡summicron 35 f2 asph,要上七枚玉。然后发现成色好点的七枚玉都奔向两万了。真是有个怪现象,咱们想买啥二手徕卡就发现啥涨价,有没有同感?

挑战

后来徕友找到一枚一万出头的战斗版,到手后还是百爪挠心,心有不甘啊,又怕将来不好出手。哈哈,问我怎么办。我觉得这不是坏事,无论是选择实用还是退回去,都是一次对自己内心的挑战。

收获

这是一次来自二手徕卡的考验,不是坏事,无论最后做出哪种决定,你都有收获。因为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留下实用,退回去换新的,不过是短暂的决定,而内心的感受却可以指导未来,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再迷茫啦~

打开

二手徕卡镜头,正确的打开方式,打开的不是镜头包装,而是自己装满五味杂陈的心房。

leica summicron 35mm f2 v4 七枚玉

如何校准数码徕卡m10、m240、m9、m8的黄斑?尽量不要自己搞

徕卡数码相机m10、m240、m9、m8的黄斑螺丝与胶片m3之类的是不同的,尽管很像,也能通过卡口内的螺丝调整无限远。但是,并不是所有数码机的黄斑都能这样校准过来的。

问题现象:

调整无限远合焦了,但近距离不合焦了。

调整近距离合焦了,但无限远不合焦了。

故事

i50mm很早之前就遇到过这样的m8相机,当时询问过维修店,当年其实很少有人有徕卡相机的维修经验,有的店认为很简单,三下两下就校准了无限远,但是但近距离不合焦了。就这样,问了几个师傅,后来才知道,有的是需要拆机的,拆机就需要扒皮,一般人都不舍得的……

二手数码黄斑要看准

通过简单调整肯定有校正过来的,但已经不止一个朋友向i50mm倾诉过类似的经验了。最后能矫正过来的算运气,没矫正过来的就将就着用吧。

相关文章

徕卡黄斑上下不合焦,也许是眼镜版镜头惹的祸

如何检查徕卡相机和镜头的跑焦?

关于徕卡相机跑焦的原因分析

徕卡m4后背上的转盘是什么?

不光徕卡m4,早期的徕卡m2、m3、m4胶片相机有这个标示。

中心图标

是用来标记胶卷类型的,只是单纯标记,没有实际功能。因为当年摄影师都有很多机身,分别装不同胶卷,防止记错了。

中心有三个图标:红色背景的太阳、红色背景的灯泡、黑色三角形,分别代表日光型彩色胶片、灯光型彩色胶片、黑白胶片。

从m4-2开始,m4-2、m4-p、m6、m7、mp都不再有中新的小图标了,实在可惜。

外圈刻字是iso数值

这个DIN和ASA就跟温度表一样,是不同的标准。DIN是德国工业标准,ASA是标记标准。

这个iso转盘的指针m2、m3、m4也是用来标记胶卷类型的。

而m4-2、m4-p干脆连指针都省了,只有个对应关系哇哈哈。

有测光的徕卡m6、m6tt、m7、mp就需要正确设置这个iso转盘了,否则测光不准。

ASA/ISO 50 = DIN/GB 18°
ASA/ISO 100 = DIN/GB 21°
ASA/ISO 200 = DIN/GB 24°
ASA/ISO 400 = DIN/GB 27°
ASA/ISO 800 = DIN/GB 30°

入门就得用徕卡,无论胶片或数码

leica m4 + summicron 90mm f2

i50mm推荐的相机,肯定是从个人的经验出发的,或许不适合所有人哦。

i50mm曾经为了省钱买的都是松下、柯达、宾得、尼康、佳能、sony、奥林巴斯,有卡片机,也有单反。但是折腾一大圈,后来每台都亏损出掉了。有时候都不敢细算,整体算下来心惊胆颤。那些因参数升级而来的东西,往往被卖出去了。

那些看似最新升级的东西,对爱折腾的人来说,却是一种长期的吃亏。肯定,我不是个例。如果从一开始就用徕卡,无论胶片还是数码,肯定剩下很多钱了。如果入门就买了徕卡,不但省钱,甚至还赚了,……。

特别是遇到军版、黑漆的徕卡m机,还能升个不少。越升值越不卖,越不卖越升值。你说气人不气人。

同时,省去了对比器材的时间,还存下更多照片。

入门就得用徕卡,无论胶片还是数码。

徕卡m9用什么sd卡最好?

朋友新买的高速卡翻车啦

徕卡m9和m9p、me、m8、m8.2、mm这些ccd机由于年代久远,对sd的兼容性是个问题。用什么卡好呢?有朋友买了一款闪迪120m速ultra 32g sd卡,发现放到m9p提示没有sd卡。看来这种高速卡老徕卡相机是不支持的哦。

sd卡的玄机:原来只标读取速度,不标写入速度

另外ultra的卡速标120m,是最高读取速度,写入速度是没有保证的。这也是为什么ultra比extreme pro便宜的原因。extreme pro的读取速度是95m,而写入速度是90m,是明确标示出来的。所以基本上比ultra贵一倍。在写入速度上extreme pro比ultra是有明显优势的。

闪迪 extreme pro 32g 最佳leica m9 配卡

太新的高速卡ccd的徕卡不支持,太老的sd卡速度慢容易造成死机。尽量不要选择超过100m速的sd卡,老机器不支持。这么看来,处于新老交替的闪迪 extreme pro 32g是徕卡m9的最佳拍档啦。这个95m速的sd卡兼容性最好,容量上32g完全满足徕卡m9的需求,容量再大就不支持了哦。pro版在使用寿命上也是专业级的。好在,这个卡还有新品再售,哪天停产就可惜了。

我自己用的是十年前的16g版本,当年花了五六百,哇哈哈,不过值了。从背面看,extreme pro是半透明的,能看到里面的电路芯片,而次一级的expreme就是全黑后背了,ultra也是全黑的了。

徕卡玄学之——徕卡没有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

好像是从胶片时代的尼康某一款相机开始,单反相机的样子开始圆嘟嘟的了,有人说像运动鞋,有人说像外星产物,这种保时捷为尼康的设计,开启了单反“人体工程学”的新纪元,这种理念一直延续至今。

线条的距离感

唯独徕卡没有人体工程学,根本不照顾用户手型,没有柿饼那样的手柄,而是一直保持自己的简约几何直线风格。这种几何造型并没有亲和力,圆、直线这种几何造型在自然界是找不到,人的身体更没有对应的部位,所以徕卡m一直与人保持距离。甚至现在的徕卡sl也是如此。

东方不败

所以实际上初次见到徕卡相机,都会有种距离感,排除价格原因哈。用什么词语形容呢?就像是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完美的揉合在一起。

注定小众

要成为经典,还真得坚持自我,而且还得跟人类保持距离,不能去迎合。似乎艺术也是一样的,不是取悦大众,而是小众的共鸣。

为何徕卡M系列,影像透视关系很特别?

徕卡M系列的边缘效应

因为徕卡m旁轴系列相机,对焦选择人物的边缘。其他相机选择的是平面对焦。比如单反拍人,焦点会落在脸上,而旁轴是找耳朵或者头发边缘。所以徕卡m拍的人物边缘轮廓会很清晰。

徕卡可以轻松把头发拍的清晰,长发飘飘。而单反拍不出那样的图片,因为单反的对焦点很难落在头发丝上。挖哈哈哈哈。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 400

旁轴的穿透性无与伦比

另外旁轴相机可以穿透玻璃、笼子等等障碍物,可谓万军之中直取上将首级,指哪打哪。而自动对焦的机器几乎没有穿透力,只能临时调整为手动,但是得一圈一圈的转那个蹩脚的对焦环,最终还不一定对得准。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