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的人手里握着半个瓜,那个自然的动作吸引了我。赶紧抢上一步拍了一张。黑白的修辞让画面重点一下突出了。只盲拍了一张,毕竟动作太明显了,没有人乐意一个傻子弯着腰对自己的半个瓜感兴趣,哇哈哈。
很多喷徕卡的文章经常被传阅。甚至有些专业喷子还因此获得了非常高的知名度,哇哈哈。既然存在,必然有其背后的逻辑哦。
聊性价比的视频受欢迎程度远远大于聊干货的。b站很多up主,一屋子巨贵的hifi产品,讲的也很有逻辑,结果点击量非常可怜。而分享100元耳机选购的视频,都是几十万点击量。哈哈哈哈,一条线材无用论可以迅速获得认同。聊豆瓣神机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徕卡。
相反,喷徕卡往往会获得大量的点赞。看别人大把花钱买徕卡,对自己来说确实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为了一层喷漆花那么多钱买,智商税。手动对焦那么贵,智商税。连拍那么慢,智商税。反正你们这些买徕卡的就是有钱不会拍照。哈哈哈。
这句出自《道德经》的话i50mm是这么曲解的:全世界都认为是好东西的,往往不是好东西。嘻嘻嘻嘻嘻。典型的小众心态,记得曾经有位领导,智勇双全,他说往往当下热播的剧他都不看,因为那是给大众看的。难道这句话,不知不觉植入了i50mm的脑子里……
徕卡被喷了几十年吧,也没见谁把价格喷下来呀。但是靠着喷徕卡,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喷子。而且要想成为大众认可的人,往往不喷徕卡两句,就会得罪观众的哦。例如赵嘉的《兵书十二卷》就时不时的贬低一下徕卡,甚至把蔡司zm说的超越了徕卡,把徕卡m8说的一文不值。啊哈哈哈,i50mm是“见多识广”的,能看出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哟。毕竟要想提高书的销量,踩一踩徕卡是会收到更多点赞的嘛。嘻嘻
玩胶片的人也是被喷的象,啊哈哈哈。很多玩数码的,可以用各种数据证明你们玩胶片的就是智商税。哪怕是坚持用胶片拍电影的诺兰,也是被喷的对象,嘚瑟。哈哈哈。就连一次成像的拍立得都还活的挺顽强,总有那么一拨人乐此不疲。
但是,小众并不一定都是好东西哦。之所以成为小众,一定有其特别糟糕的一面哦。比如磁带随身听机械故障、皮带老化、磁带录音质量不佳等等。徕卡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价格太高了,这是其成为小众的主要原因,哇哈哈。
也许,“小众优越感”往往来自战胜糟糕一面的喜悦吧。黑胶唱片麻烦,但是你会调节唱针了。磁带录音不佳,但是你用卡座自己录音啦。徕卡贵,但是你赚钱啦……。喷我们智商税,但是我们自找的啦~😳。人要是不跟自己较较劲儿,跟吃饱就睡的……
1945年二战结束,这年之前的徕卡elmar 50 3.5是没有镀膜的。镜头镀膜是蔡司最早应用的,二战前只有特殊的军用elmar才有镀膜。通过徕卡镜头编号查询, 可以获得镜头生产年份。但是市场上却存在很多明明是战前elmar却有镀膜,这主要是徕卡在50年代提供返厂镀膜服务,所以很多elmar被返厂镀膜了。
对于Tessar天塞结构镜头来说只有四片玻璃,镀膜作用并不大,不会改变“鹰眼”的光学结构,但是镀膜在逆光的时候还是会发挥作用的,能减少耀斑。一般来说喜欢原味古典镜头的玩家更喜欢无镀膜的版本。
朋友在犹豫蔡司zm50 f2和徕卡的summicron 50,于是整理了一下我们的聊天记录:
徕卡镜头用久了会让你忘记徕卡的特点,让人更专注于生活和内容。任何事物都是从新鲜到适应再到腻烦,耳机音箱如此,镜头也是如此。有些镜头让你用着就憋屈饿,就想着升级。有些镜头用起来就惊艳无比,用多了反而空虚甚至腻烦。徕卡镜头的哲学就是不憋屈、不艳丽,给你很长的适应期,很难进入到腻烦期。所以用“好”来形容徕卡镜头是最合适不过了。
好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天天喊好,每天起立喊一句“老师好”,会让人言不由衷,会让人腻烦。徕卡的好是体现在初见时的心动,思念时的悸动,到手时的感动,然后,然后就踏踏实实过日子,关注内容,关注思想,那时候如果切换到另外一套系统,就会分外怀念徕卡的好,一种其他镜头无法替代的感觉。用“难以割舍”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人就是这样,要看清一些事物你就得离开它,才看得真切。
所以,很多人都说,徕卡用了就回不去了。至于价格,这世上本来没有贵贱之分?有情才有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