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m8推出那年的lfi杂志

不得不来,不得不走

徕卡m8的面世,徕卡第一台旁轴数码相机,aps-h一千万ccd,总给人一种“不得不来”的感觉……,而m8的退市又有种“不得不走”的赶脚。

徕卡m8推出那年的lfi杂志

2006年徕卡出人意料的推出了m8这个数码相机,那年的lfi杂志也正好处在胶片和数码并存的时候哦,从那之后,lfi杂志里胶片作品越来越少了,开始转向数码为主胶片为辅了。

从数码到胶片

就像诺兰的电影《信条》那样,正常的时间线是向前的,从leica m3到m6,再到mp,再到m8,再到m9,再到m10……爸爸m11要来啦。而i50mm经常穿越旋转门,逆向时间线,从数码走向胶片,从m9至高无上,到m8倔强宝藏,最后夹个黑漆mp游荡。

徕卡胶片对徕卡数码说:“你的人生才走了一半,我的人生已经走到终点,接着往下走,我在起点等你。”。

点击查看完整版2006年这期《lfi杂志下载》

大师与徕卡之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

约胡姆指挥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那天正在听约胡姆指挥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有没有哪些古典音乐家用徕卡呀。然后百度一搜,嘿,竟然出来了《徕卡M6 布鲁克纳铂金纪念版》。

对于徕卡m6时代频繁推出纪念版的行为很多人颇有微词,认为是徕卡的营销手段。确实有一定的营销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定制版里还是有一些有意义的哦。比如这个布鲁克纳纪念版,喜欢古典乐的人自然会喜欢啦。

把古典乐和徕卡拉上关系还是挺难的,哈哈,但是很多音乐家确实喜欢徕卡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传说过去音乐厅只允许徕卡用户带相机入场,也不知道真假。哇哈哈。

这张专辑封面是约胡姆站在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前拍摄的,那里正是安东布鲁克纳的安息地哦。那台徕卡m6纪念版刻字就是使用了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内的字体哦。

奥地利限量版

徕卡M6布鲁克纳铂金(白金)限量版,原来是奥地利徕卡公司在1996年布鲁克纳(1824-1896)逝世一百周年时推出的纪念型号,共200套,同时配有漂亮的cd礼盒,以0~9交响曲编码,每个交响曲20套。由于量少,市面并不多见。

关于限量版相机,i50mm认为,不要在乎它的价格涨还是跌,买自己喜欢的,认为有意义的就好,这才是收藏的意义。

更多资料请参考《LEICA M6 PLATINUM (10454) ANTON BRUCKNER 1824~1896, 1996》。

硬盘崩了——摄影师的噩梦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崩出了酸甜苦辣咸

起初是欲哭无泪,然后是烦恼,跟自己又生不起气来,也只能怅然。然后庆幸不是所有的都丢了,再之后是窃喜,幸亏喜欢的的歌曲都考到卡里了。数字文件丢失找回来挺费劲的,特别是照片这数量巨大。扫描需要很多时间,拷贝更是要很多时间。

丢raw保jpg

最后很多无损音乐都不恢复了,2020和2021年的照片raw文件不要了,把jpg找回来就行了。

噩梦启示

不要太在乎过去的照片,失去了就不要太在意,向前看。明天继续拍,多拍一些补回来。拥有和保存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想到这里畅然了。

摄影师不怕噩梦

忽然想到薇薇安迈尔,被宣传的好像她活着时郁郁不得志似的,也许呀,人家活得很开心呢,人家才不在乎照片有不有价值了,按下快门就很开心啦。

从荒木经惟那里学什么?

总有一种错觉,我是大师我要去创作,而这样往往又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因为哪有那么多大片会被创作出来呢?又哪里来的那么多大师呀。摄影呀,成就不再出多少照片呦,而在于按下多少次快门。

据说荒木经惟每天10卷,相当于360张呦。赶紧抓起相机,按他36次……从荒木经惟哪里学什么?每天360张!数码,不吃亏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v4

对于摄影,我还是处于无知状态好

对于摄影,我还是不太喜欢高谈阔论,当面评价别人的作品,因为这东西就好比水,它本是无味透明的,当你认真仔细的分析它,就是在给它上色喽。并不是谁都有两把刷子,哪怕上个纯色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哦。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虎爪

而我更想让自己保持一种无知的状态,而不是被称为“大师”,哇哈哈。保持那种无知的状态,才能让我在摄影中发现更多的惊喜和平静。

我不懂摄影哦,永远都在发现中。那颗浮躁的心,似乎平静了下来了,欣喜。就这样,若隐若现,潜伏在人海中~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虎爪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leica mp取景器目镜灰尘清理

leica mp取景器灰尘清理

leica mp取景器目镜进了不少灰尘,虽然说实际使用时影响不大,但是越积越多确实有些隔应人,那就清理一下吧。

非常好清理哦。最外圈的橡胶圈,从左侧一抠就下来了。下面的目镜3个常见的十字螺丝,很容易拧下来。然后用气吹吹一吹,再用镜头布擦擦,搞定。

也是第一次清理徕卡mp的目镜,没想到这么爱进灰。徕卡m2、m3之类机器目镜都是宁进去固定的,很难进灰。leica mp的螺丝固定确实容易进灰哦。好在设计的很容易拆洗。哇哈哈哈,徕卡啊,毕竟还是徕卡吗。

leica mp取景器灰尘清理

街头摄影,我越来越迷信了

唯一的实体钱币——一枚1元硬币,

一直舍不得花,因为我要用它算卦。

今天,要不要出门拍照?

当然,我悄悄的告诉你,花面代表出门街拍,字面代表在家写文字~

你,可以不信,

而我的口袋里,永远都有一枚硬币。

我,越来越迷信了,

迷之自信%……

leica m9 + summicron-m 50mm f2

若把徕卡当日常,摄影技巧皆可藏

leica m9 + summicron-m 50mm f2

幸福时刻

摄影师特别喜欢在雨过天晴时彰显眼力的敏锐。然而,对于把徕卡当作日常的人来说,在照片中哪怕看到一丝挑逗观众的花样技巧,都会抹杀徕卡的原始之美。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但“小题大作”已然是一种“徕卡日常”的一种幸福时刻了。

兴致瞬间

一般来讲,所谓徕卡摄影师,更多的是在寻找一种更超脱世俗审美的温情。我们不允许“大众”的审美凌驾于自我感觉之上。这种看似脆弱可悲的气质,正是徕卡摄影师最可爱之处吧。

这,是我一个徕卡日常摄影师的故事。

徕卡m相机取景器线框汇总:leica m2/m3/m4/m5/m6(ttl)/m7/mp/m8/m9/m240/m10

今年夏天格外潮湿,书架上面竟然有了小虫,在追击小虫时见到了这本《leica m9像布列松一样创作》,难道这是天意让我再次翻阅?能让人如此心动的说明书,也只有徕卡m9才能做到吧。不是书写的有多好,而是它又勾起了当年捧着徕卡m9的激动心情。

放过了小虫,抽出这本“leica m9 说明书”。看到取景框是,忽然想起来了,一直说要把徕卡相机的取景线框做一个梳理,作为资料也方便日后查询呀。说干就干吧。

机身\镜头24mm28mm35mm50mm75mm90mm135mm
leica m3
leica m2
leica m4
leica m5
leica m4-2
leica m4-p
leica 0.72
leica 0.58
leica 0.85
leica m8
leica m9
leica m240
leica m10
徕卡m机线控组合大全

*注:leica m6 (ttl)/m7/mp 均有0.72、0.58、0.85倍率的机身。leica m8、9、240均为0.68倍率。leica m8焦距换算。

早年的取景器比较“干净”

徕卡m4-2之前的相机,50mm线框都是单独出现的,m3更是50mm线框永远不消失。m2的线框最为干净,35mm、50mm、90mm都是单独出现,取景器会非常干净。

后期成对出现主流组合与非主流

主流:从徕卡m4-p开始,线框都是成对出现的。主要是28mm+90mm、35mm+135mm、50mm+75mm,这三对组合为主流。

非主流:leica m6/m6ttl/m7/mp的0.58倍率版本,是除leica m2外,唯一35mm单独出现的后期机型。有人喜欢只保留35mm线框,再加之0.58的机器很少,所以都要贵出一些。

非主流:leica m6/m6ttl/m7/mp的0.85倍率版本,是唯一没有28mm线框的后期机型。效仿leica m3的0.91大倍率取景器,有利于noctilux 50mm 1.0 1.2 0.95之类的大光圈镜头对焦。也是因为稀少,要比普通的贵出一些。

非主流:leica m8,唯一拥有机内24mm线框的机型。转换焦距后,等效32mm焦距。

徕卡m机取景线框从哪里来的光?

传统徕卡相机取景器旁边有个光线采集窗,从m240、m10开始取消了物理采光窗,改用内置led电子发光。

徕卡取景器亮线框与6bit有关系么?

取景器线控是镜头屁股与机身联动带出来的,与镜头6bit编码没有关系。

取景线框预览扳手做什么用的?

镜头左侧、取景器下方的扳手,可以切换线框,但一松手就会回到镜头联动的原本的线框。leica me 、leica m240没有取景线框预览扳手,m240p又加上去了。

徕卡m6取景器0.85和0.72选哪个?

你好像存在又不存在,我好像有你又没有你。——我最理想的取景器

骑士一二

leica m3 + m21 2.8 e60

第一张取景估计不足,三轮车没有被完全收入画面。这个瑕疵我当时并不知道,只是习惯性的又拍了第二张,幸亏后面又补了建筑工人特写。第一张照片没法看出戏剧对比,配上第二张达到了我的目的,这就叫“双剑合璧”么~

leica m3 + m21 2.8 e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