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徕卡拍俄罗斯电影《地狱尖兵》

今天我是“战地摄影师”

对于咱们这种没见过战场的摄影师,一辈子也不可能成为卡帕。但是通过这部电影却可以体验一下卡帕在战场的感觉。如果有投影仪,可以投到墙上,然后带着徕卡,随时准备抓拍。这是唯一一部可以让我这徕卡党这样“疯癫”抓拍的电影。最后,罗伯特卡帕奖颁发给i50mm了,获奖照片是——下面这张:

俄罗斯电影《地狱尖兵》

最近火热的俄罗斯电影《地狱尖兵》真是战斗民族的写实啊。电影从头打到尾,甚至分不清黄队和白队,对于他们自己估计也是一样。一样的语言,一样的衣服,一样的武器……。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类似纪录片方式的战争电影确实少见,没有主角光环,没有煽情,有的更多是让你有种亲临战场的感觉。

纯爷们看的电影

我相信多数徕卡爱好者也是军迷,毕竟相机和武器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都有个镜头,都需要装填弹药,都需要扣动扳机。甚至我认为,很多相机器材党只是把对枪械的喜爱转嫁到相机上了。《地狱尖兵》是一部纯爷们看的电影,不掺杂价值观洗脑,没有爱情桥段,甚至作为观众都没有安全感,你不知道哪个战士能撑到最后,有的只有意想不到的现实。是的,现实就是这样。

摄影师爱看的黑白电影 武训传

武训传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中国自古不乏奇人异事,清朝慈禧年间就有人意识到穷人念书的重要性了。一位从小乞讨为生的小子,终其一生兴办三所免费学校。过程心酸离奇,却又是那么真实的旧社会写照。那个时候,真的像鲁迅说的,吃人啊,富人欺负穷人不识字,毁约、抢人,无恶不作。

那个时代的世界环境怎么样呢?美国在打南北战争,大清朝同英法和犹太毒贩在打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武训传》1950年上映,颇受好评。但很快被下映,也许是当年刚刚推倒三座大山,需要培养国人的反抗意识。从电影技术、鞭挞旧社会的内容角度,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武训一生通过乞讨攒钱办学的行为,也是天下奇闻。但,确实不值得弘扬,因为最终这种软弱的手段是不能救穷人的。不从底层改变社会,只办义学,这种方式只会给腐败的社会培养出更多识字的帮凶,而不会推动社会进步。真正的教育是李大钊他们要做的事情,让底层劳动者识字,开启民智,而不是教育出更多压迫者的奴才。

武训传
武训传
武训传
武训传
武训传
武训传

胶片好片之《郑和下西洋》2009

这蓝天有ccd的味道

被2009年的画质打动了

最近翻腾了一些关于明朝的电视剧,快速刷了胡军主演的《朱元璋》后,想看看朱棣的电影。然后发现口碑最好的是《郑和下西洋》,第一集那画质把i50mm震撼了一下,明明是2009年上映的,怎么比如今的电视剧色彩都要好呀。满满的ccd味道。怎么回事?得研究一下。

自然光看着舒服

ccd还是胶片?

于是立马查了2009年前后的摄像机是ccd呢还是cmos?总觉得是ccd味道。这一查不要紧,又吓了一跳。2009年数字摄像机才刚刚起步。原本以为的ccd味道,却是真正的胶片的味道。人家那是胶片拍的,而且,这个59集的电视剧从1999年就开始筹备了。画质之精良,超过很多现在的电影呀。

该剧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特别拍摄的,《郑和下西洋》自1999年开始筹划,到2009年正式播出足足10年时间,真是“十年磨一剑”。

大光比的效果很自然

胶片vs数码

为什么胶片会这么打动人呢?于是仔细研究了一下摄像机数字化的历史。然后在百度百科搜到这样两段话:

另:根据德国传统的著名胶片摄影机品牌——阿莱数字技术研究实验室2009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他们将数字摄影机的CCD像素无限扩大之后(8K),在实验室最精良的条件下进行的测试,影像的锐度达到惊人的细腻度,甚至人的毛孔绒毛都能看清楚,但,在色彩还原度上和饱和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与胶片摄影机之间差距很大,数字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胶片对色彩的敏锐度。因为数字技术的颜色,全是靠人工模拟的色彩种类,比方说:如果被摄物体中某一个点上的颜色是CCD耦合电路中所没有的,那么,CCD就只能找一个最接近的去替代它,一旦这种情况多起来,色彩的还原度就会大大降低。
郑村坝之战马和战功赫赫获赐姓郑
另外,在光感宽容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很弱。同等条件下,胶片摄影机只需要打一盏灯甚至不需要打灯,但数字摄影机却需要两盏甚至更多的灯光来弥补CCD的感光问题,而在对比度上,数字技术的细节还原度则大大降低,当被摄物体的亮部和暗部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对细节的捕捉和“宽容性”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看数字拍摄的电影之时,会发现,当画面明暗对比较强之时,数字技术的电影,暗部的细节就会很少,甚至黑乎乎一片,但胶片电影却能呈现出非常微妙的细节和色彩对比。

怎么样,哇哈。i50mm一直喜欢胶片味道,原来咱的感觉是对的,哇哈哈,数码怎么可能替代胶片呢?连ccd都跟胶片有很大距离,更别说cmos了。i50mm的感觉一向比较准的,cmos味道就是比ccd少点,嘻嘻嘻。

战争场面的摄影也很厉害哦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街头摄影爱黑白电影 冒牌上尉 Der Hauptmann

导演: 罗伯特·斯文克
编剧: 罗伯特·斯文克
主演: 麦克斯·胡巴赫 / 米兰·佩舍尔 / 弗雷德里克·劳 / 贝恩德·霍尔谢尔 / 瓦尔德马·科布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波兰 / 葡萄牙 / 法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7-09-07(多伦多电影节) / 2018-03-15(德国)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以希魔的名义(港) / The Captain
IMDb: tt6763252

这部电影的摄影和构图非常棒,值得街头摄影时借鉴,已然是黑白影像。涉及生命的深刻电影,涉及灵魂的电影,导演往往会使用黑白。有时候,电影和摄影是相通的。

故事讲的是一个纳粹逃兵冒充上尉,以假乱真的故事。很荒诞,又有其合理性。人性的扭曲,也许也是本质,通过电影展现的淋漓尽致。只要胆子够大,你就能够蒙混过关,只要胆子够小,你就能苟且偷生……

最后,冒牌上尉,竟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摄影师看的黑白电影《被涂污的鸟》

导演: 瓦茨拉夫·马尔豪尔
编剧: 耶日·科辛斯基 / 瓦茨拉夫·马尔豪尔
主演: 彼得·科特拉尔 /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 哈威·凯特尔 / 巴里·佩珀 / 朱利安·山德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战争
官方网站: www.the-painted-bird.com
制片国家/地区: 捷克 / 斯洛伐克 / 乌克兰
语言: 捷克语 / 德语 / 俄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 2019-09-03(威尼斯电影节) / 2019-09-12(捷克)
片长: 169分钟
又名: 色鸟(港) / 异端鸟(台) / The Painted Bird
IMDb: tt1667354

血腥,残酷,也只有用黑白才能展示的淋漓尽致。其实世界的真相是残酷的,彩色是让我们这个过程不那么痛苦。然而,真相,也并不意味着沮丧,它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善意的麻醉。这个电影很暴力。不是暴力美学,是真暴力。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小男孩看到父亲手臂上的编号,不再怨恨父亲,他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犹太人,父亲也是受害者。然而,i50mm认为导演依然处于为犹太人叫屈的层次,处于讨好犹太人的层次。

他并没有说到真相:没有祖国的人就是那个下场,像小男孩那样寄生在一个又一个“家庭”,一旦发生动荡,最先倒霉的就是移民。而那些移民海外的明星其实就是在犹太化。马爸爸为啥不见了,因为我们不允许出现大号“犹太人”。其实,很多人都在犹太化,那些认为资本万能的,那些认为抗美援朝牺牲无意义的,都是在犹太化,北上广深很多这样的人。真到需要拿下台湾时,还得靠我们平头老百姓的牺牲精神。另外,有一档拍卖节目,里面那个傻逼管义和团叫“暴民”,他脑子已经犹太化了。老舍《茶馆》常四爷为报国参加义和团,一生坚守节气,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牺牲精神,是犹太人所没有的,否则中华民族也不会有今天。

东欧的艺术基础还是非常特殊的,与欧美不同,包括i50mm曾经收藏的波兰5杂志,都是黑白摄影的精品。

继续阅读摄影师看的黑白电影《被涂污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