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28mm镜头可以闭眼盲拍,而35mm镜头需要稍微一点技巧,这两个焦距基本稍加训练想拍虚都不容易哦。而50mm镜头盲拍成功率高不高呢?答案是不怎么高哦,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5米以内,越近成功率越低。但也并不是有多难,况且,有时候并不需要把人拍的都那么清晰,传达出街头摄影的气息,就是一张好的街头摄影照片喽。

通常来说28mm镜头可以闭眼盲拍,而35mm镜头需要稍微一点技巧,这两个焦距基本稍加训练想拍虚都不容易哦。而50mm镜头盲拍成功率高不高呢?答案是不怎么高哦,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5米以内,越近成功率越低。但也并不是有多难,况且,有时候并不需要把人拍的都那么清晰,传达出街头摄影的气息,就是一张好的街头摄影照片喽。
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自古文科就有状元一说。虽说文章的标准不像功夫那样出手能定出胜负,但文章这种无形的能量,必定有符合特定的时空的因素,满足机缘的那个即为状元了。所以说呀,文有第一,武自然也有第一喽。
摄影能不能分文武呢?什么样的摄影叫文摄影,什么样的摄影叫武摄影呢?是人文摄影叫文摄影么?是商业摄影叫武摄影么?我曾经想过这么划分。似乎人文摄影,更偏向文化,更偏向无形的能量。商业摄影偏向技术,技术的好坏可以一眼看出来,所以更偏向武功。
文武直接互相看不上,古来有之,拍人文的看不上拍商业的,拍商业的看不上拍人文,似乎也顺理成章。要说能把两者兼容做好的,实属不易。古代唯一文武双料状元,也只有一个。不过兼容文武虽然做不到双料状元,却成就了不少帝王。
摄影的文武双修,似乎也成就了很多大师。纯粹的文摄影,除了有谁资助,往往迫于生计转行了。纯粹的武摄影,又往往陷入审美的条条框框。而在这两者之间,似乎有些闲钱和时间的爱好者,似乎成了文武双修的一个爆发点。他们,没有条条框框束缚,拥有更宽广的摄影空间。
爱好者玩摄影呀,玩着玩着就成了“数码胶片双修、CN双修、旁轴单反双修”,嘻嘻嘻,i50mm觉得,要是增加一个双修——“文武双修”,兴许在咱们之间会爆发出不少未来的大师哦。
在工业产品里,能跨越几十年一直被人认可的,实在是不多呀,为什么?闲鱼上很多奇形怪状的相机,当年也是奢侈品哦,如今几百元甚至都无人问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时常萦绕在我脑海。
也许当年的人在产品设计上更注重功能,毕竟能拍照的就是好相机,至于外形,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新鲜的,都是身份的代表,并不觉得它奇怪,甚至在当时人的眼里,那都是美的。也许就像磁带机的外观,20年前每一台sony walkman和爱华随身听我都觉得好看,拥有一台高兴的不得了,可是用现在眼光看,好像挺丑的……
随着我们被简约的设计洗脑,徕卡这样的工业品就脱颖而出了,苹果简约的设计更是推波助澜,而不符合简约设计的老工业品,渐渐被人遗忘了。但是,我总觉得没必要都这样,没必要都学苹果、都学徕卡,如果世界都扁平化了,也不一定好看。人的审美啊,是被人塑造的,不要太相信所谓的“时尚审美”哦。
我有一本很喜欢的户外画册,skp三层看到的,只有一本当即拿下,网上没搜到,这本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摄影画册,而是户外主题的生活画册,但是它的摄影很好,很符合我的胃口,最重要的是,这种野外生活,配合古董相机真的很搭调,很酷。我在这种环境下,老相机一点也不觉得丑,反而很美哦。特别是宾得67这样的钢铁猛男造型,配合一个木提手,很符合翻山越岭哦。
初看徕卡眼镜版镜头总觉得怪,样子怪怪的,看得越多越不觉得了,如果是去户外反而显得更刚硬坚毅哦。徕卡眼镜版镜头原来是可以这样审美的。市场上徕卡眼镜版还便宜,哈哈,真是一件好事哦。
黑白胶卷一般都需要手冲,而不是交给店里,因为不同胶卷冲洗方案差异很大,不适合固定流程批量操作。店里手冲黑白成本也是比彩色的要高很多,失败率也是很高。而彩色负片冲洗有标准的c41方案,胶卷不区分品牌型号,可以批量冲洗,店冲更具有经济效益。但是为了获得更干净的效果,自己冲洗可以使用更纯静的药水,所以也有很多人选择自己冲洗彩色底片。我拍黑白多,基本都是自己冲洗喽。
全手动:我过使用的是ap全手动罐,全手动的罐子不能放倒,否则漏夜了,需要定时搅拌,正所谓全手动,也就是你可以控制搅拌的力度和频率,能更灵活的控制显影过程。
半自动:与搅拌方式相对的,就是滚冲方式,这次使用的是拓海半自动冲洗机,它的优势是更均衡的滚动,可以冲洗出一致性更高的效果。而所谓半自动,就是我们依然有很多自主控制的地方,例如选择滚动的频率和速度。
全自动:似乎没有几个玩黑白胶卷的喜欢全自动吧,因为一切都交给机器,往往并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哦。而且,不同胶卷混装,而全自动流程是固定的,反而不容易获得一致的效果。
所以黑白胶卷冲洗,全手动、半自动冲洗机是最佳选择。我发现拓海半自动冲洗机特别适合家用,占地面儿很小,没有复杂的各种管子,可以随时搬出来放桌上就洗,每次冲洗完后简单涮洗一下就可以收起来了。
当然自己冲洗黑白也是玩摄影的乐趣之一哦。其中显影罐,原本是可以同时洗3卷的。我更喜欢一次洗2卷,于是拆掉了延长部分。
装好拓海半自动冲洗机,添加水到黄线位置,并且把各种药液也放到水浴盆中。设定好温度。
330毫升清水滚冲,水温19-24度。预湿能够提高后面的显影效率,令显影更均匀。
显影是整个冲卷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每个胶卷显影时长差别很大。根据温度不同,时间也需要调整一下。我感觉使用dd-x 1:9 的方案(297ml水+33ml显影液),显影8分钟可以兼容我使用的几种胶卷很不错。
停显液通常为醋酸溶液。297ml水+33ml停影液原液。这药水很酸,很香,想吃饺子了。
264ml水+66ml定影液原液。
到这一步可以打开显影罐了,然后放到自来水底下流水冲洗。不要用大水哦,稍微有点浪费水哦。
327ml纯净水+3.3ml去水渍液(两三滴),30转滚1分钟。这里朋友强力推荐我使用哇哈哈纯净水,他说底片上的水渍主要来自水里的杂质,最后一步用纯净水能极大减少水渍。当然,如果讲究,可以全程用纯净水。i50mm,就没那么讲究了,嘻嘻。
先后冲洗了10卷,发现整体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哦,好久没有洗胶卷了,现在看来这东西就像游泳,很快就能适应哈。由于以前的派森放久了,过期了。这次改用了dd-x,ddx的特点就是反差大,颗粒细腻。比如下面这些爱克发agfa apx100拍的,这款胶卷并不是以高反差见长的,但是洗出来不但获得了细腻的颗粒,而且反差也很干净利索。
CTOOM/15545 (1953——1964) 是一个可调节的支架,安装在相机底座上,可以使闪光灯以180度的任意角度侧面照射。最初这个配件是用白色塑料制成的,但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它开始使用黑色喷漆的金属制造。
不得不佩服德国设计啊,这设计简单有效,就可以实现180度的闪光灯位置调整。也佩服德国做工啊,这手感扎实的很,拿着就有种高级感,看书时用来当镇纸相当完美。当然,可别当他是个摆设哦,完全可以使用的哦。
感谢成都的王歆老师送的这个神秘礼物哇,嘻嘻嘻。下面这张图是他装灯使用的剧照哇。
电视剧《前行者》有一幕特别有意思,哈哈,这个叛徒最怕拍照暴露自己,但还是被偷拍了。剧组安排两台徕卡入镜,哈哈,第一台使用了徕卡iiif配合闪光灯,被这个叛徒发现,恼怒之下拆出了胶卷。可是他没发现,架子后面还有一人,使用了一台徕卡大M……把他给偷拍了……哈哈哈哈。一台穿越到1932年的徕卡大M……
著名博客Leicaphilia博主,六十四岁的Tim近日发文罹患癌症,据医生说还有一年时光。Tim将停更博客,交由他妻子处理。
Leicaphilia是很有个性的博客,简洁、胶片、黑白,非常棒,纯纯的徕卡迷。Tim1977年19岁时买了第一台徕卡M5。后来他又买了第一批生产于84年的M6,不过在2004年卖掉了。他目前拥有M9M和M240,Tim是一个专门的黑白摄影师。
趁着现在Leicaphilia还能访问,建议大家有时间去看看哦。最后,感谢Tim对摄影的激情,感谢Leicaphilia对黑白胶片的执着……。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浏览器的首页是leicaphilia哦。今晚重新又刷了一下leicaphilia,他的第一篇博客是2013年,天啊,这一晃就是十年了。
其实i50mm也有十年了,只是2013、2014两年用的是另外一个域名,内容除了徕卡还有其他相机,从2015启用了i50mm只保留了徕卡文章而已……这一晃啊,竟然是十年,晃如一梦。
回首博客时代,2005年腾讯开通博客功能,2018年网易关停博客,博客的黄金时代过去了,那一代的博主也都填了岁月,重新翻看竟然到了感动自己的年纪。想当年啊,经常在上班的间隙刷刷leicaphilia,真是一个“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