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i50mm摄影杂志

其实我不在蜂鸟、无忌等摄影论坛发帖子,风格,不合胃口。只在四月风网站发过帖子,那时网站初创,偏重纪实风格。在那里,最成功的事儿是我被邀请为评论员,因为我发言积极。最失败的事儿是没几天就被撤了,因为发言太偏激。后来时间长了,人多了,跟挤公交是的,有礼贤让座的,有互相骂战的,闹哄哄。你吹他牛逼,他戳破你的牛逼,都他娘的吃饱撑的,成了大沙龙似的。于是毅然决然的,下车步行。静静的走自己的路,绝不搭乘免费班车了,夜里哼着歌,不是我勇敢,而是掩盖内心的胆怯。

根据这些经验,在摄影人聚集这件事上,我持三步论。第一步,和谐相处、互相恭维、一团和气。第二步,已熟悉彼此秉性了,可以直言了。到了第三步,往往对某些人心怀不满,自视甚高,非得挣个你死我活。这三步后,就快解散了。摄影人聚集,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马格南,最失败的例子也是马格南。看看那本写马格南的书就知道了。而咱们中国摄影人也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觉得摄影人聚集,最好只两次,甚至一次最好!

我抱着一种精神,昂然向前,兴奋的小跑着。只要有可能,一定要做一些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绝不会比一个论坛大。但我还是与胆怯为伴,俯身,看看新栽的虎眼万年青。

为什么街头摄影师不能自称艺术家?

我当然想成为艺术家,艺术家啊哈哈,不得了啊,只是我想过着普通人的日子,还能成艺术家。既不会唱歌又不会美术,看来摄影最适合我完成这个艺术家的梦。你是不是也这么想的,做自己的生活艺术家。什么是艺术?用灵魂创造的就是艺术呗。

真正的艺术家并不要自己做艺术家,只是他实在难以循规蹈矩的过普通人的日子,迎合不上世俗。因为街头摄影师,首先要自己亦是普通人,路上见得寻常人世,才能知道这是我要记录的,纯净的街头摄影。

为什么说徕卡不是奢侈品

很多人说徕卡是奢侈品,我却觉得很好笑。如果非要说徕卡是奢侈品,那么也只能说,它真是个实惠的奢侈品。

我是一名数码相机的受害者。从400万像素的柯达卡片开始,一路像素升级。用过宾得、尼康、佳能、索尼、奥林巴斯、松下,花费数万,事实证明,如今他们都成了电子垃圾。而且新的电子垃圾广告依然扑面而来让我升级。直到我遇到徕卡M8开始,从此不升级相机了,胶片M2、M3、M4还不亏钱了。即使是徕卡的新镜头,从长远来看,也是不会亏钱的,甚至还会赚。

从前的数码相机,我用参数筛选,起初它们是朋友,然后是敌人。然后重新选朋友,重新成为敌人。而遇到徕卡M8,从始至终友谊都未破裂,甚至不考虑换成到M9。到了胶片M,直接形影不离了。

我不是一个靠摄影赚钱的人,我相信99%的人都不是。所以不要跟我说,你花2万买佳能能赚出10万,花10万买徕卡却赚不出2万的话。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有99%都不是职业摄影师吧。

如果你憋着赚钱的想法玩摄影,在乎投入产出比,徕卡很可能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是享受生活的人,不考虑升级相机,徕卡就成了不二之选。很多人觉得单反花3万,可以买一机三镜,焦段全了,3万很值。而徕卡要达到这样的配置,得花13万,所以徕卡奢侈。但是他不知道,真的需要那么多镜头么,徕卡一套M3+ELMAR系列镜头,不超大几千就到手,却可以用一辈子,卖的时候还不亏。

胶片费钱?用数码,全套的单反,除去试镜头的照片,一年就剩下2000张了,由于连拍造成的费片,能找出100张不?想想从前,用胶片的心理,就是不一样,一张是一张,一卷36张,再不济也能找出十张吧,找出100张好照片,只需要10卷。胶片费钱?而且,徕卡也有省钱的相机比如CL,只是手感不如M系列而已。

我想夸奖一下日本的相机厂商,他们满足了消费者贪婪的天性。中国的数码相机销售在全球都是拔尖的。光索尼的销售额,北京一个店一个月的销量,能超过欧洲一个国家一年的销量。其实算算,咱们在数码上花的钱,一点不少。

假如从2006年花3万买个徕卡M8,到2016年还能卖1万,10年才消费2万。假如从2008年花4万买个M9P,到2018年还能卖2万,10年才消费2万。每年2000,还不到一部手机的价格,却享受的是徕卡的品质。假如2006年花八千买个黑漆M4,现在能卖两万八,10年赚2万。假如2008年花2万买个黑漆M2,2018年能卖8万,10年能赚6万……。

买你需要的徕卡,不管它多便宜。买你喜欢的徕卡,不管它多贵。人穷智短,考虑不来别的了,买买买。谈收藏,我不是大咖。聊技术,我不是专家。因为喜欢摄影,所以使用徕卡——反过来说也对。

事实上,我真不想揭开徕卡不是奢侈品这个秘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它是对的,它是好的,因为它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总是换焦距

焦距对我来说主要还是距离,街拍时21mm不是比50mm广,而是比50mm可以离的更近。所以,有时候想起布列松我会拿出50mm离对方5米拍,有时候拿出35mm离对方3米拍。这完全取决于出门前的心情——希望多远拍摄。只要决定好用哪个距离,就不再更换,这一天这一卷,这一个头。

事实上,大师基本只用一只镜头的两个光圈,并不会频繁换镜头的。但我不是大师,没这个包袱哈哈。

为什么给照片标注拍摄器材

有人说把照片跟器材捆绑在一起虚荣。我是一个喜欢器材的人,图片管理是根据器材分类的。拍了照片,展示出来,如果我保留这个秘密,他们会问,让他们猜,那才是虚荣。而有时候没有写胶卷信息,并不是不想写,主要是用的很多是过期不知名胶卷,没办法。

我不是摄影师,只是爱用50mm镜头聚焦5米的普通人

我是什么人?这个问题不能轻易回答了,人不能轻易给自己定义。如果我是摄影师,那就意味着不得不去拍照片,每天起床就要想着,有很多任务等着要完成。

事实上,我从不把摄影当成任务,摄影不是生活的目的,只是一个习惯,跟洗脸、吃饭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我是摄影师,那一定不是正常的摄影师,我从不关心新闻事件,也不会打抱不平,也不会欣赏名山大川。我的镜头不会对准那些,我有自知之明,那些我干不了。我爱用50mm镜头,聚焦5米内的事情。

摄影的苦,就苦在学别人的样子,想用别人的方法拍出相似的照片。摄影的痛,就痛在无法获得名声和名次。摄影本身不应该有苦痛,如果有,那一定不是摄影的错,它只是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生活。

确实,很多人凭借照片成为了摄影师,但我不是,我是凭借照片成为了我。

为什么偏偏徕卡百年有型

徕卡八枚玉

世界本来就是那个样子,既不因相机像素提升而精致,也不因自动对焦速够快而清晰。日新月异的相机让我看到了升级的科技。一成不变的相机,才让我看见日新月异的世界。

试想,如果你从9岁就开始用相机,用到90岁还是这样的机器,不会有新的操作界面,时间久了相机已经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一切都成为自然,这样的相机几乎只有徕卡了。

与其说徕卡是徕滋公司创造的,不如说是用户创造的,因为用户不要求它改变,别整m5这样的怪物,升级我也不买账,我就要用习惯了的机器,于是徕卡百年有型。

现在是2060年:打电话只需要碰一下耳朵,想一下对方的名字,全都在家中办公了。拜全景地图所赐,家里的窗户可以看见全世界各地的现场直播。街上人不多,到处是无人快递车,有送餐的,有送包裹的。再也没有小商贩,再也没有人逛街。我会怀念2016年,那时候还可以街拍,还可以讨价还价,还需要出门上班。拿出我的M3,装上一卷停产20年的胶卷,像2016年一样去街拍。如果能回到2016,那我一定会珍惜街拍时光。

为什么语言影响摄影风格?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摄影”的语言不同,导致思维不同,思维不同造成风格不同。
英语里photography是由photo和graphy组成的。photo是照片,graphy是记录,合起来就是照片记录。这个词语显得好没深度,好表面啊,摄影就是“照片记录”。但是这个描述却更有包容性,你可以把追逐光线、记录平凡……统统都叫照片记录。所以欧美国家的摄影更偏向档案记录。(俄语фотография法语photographie德语Fotografie同理,都是“照片”+“记录”)。
日本人管摄影叫写真。这个词语满精神化的,也是单纯的理想主义。写下真实,多么美好,多纯粹的理想啊。所以日本的摄影往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真实,而不是档案记录,也不是刻意制造美景。所以他们的摄影师,往往都在精神上有种裸露的坦诚。
中国,摄影这个词语准确的抓住了它的美学精髓。我们对光线对影调的追求绝对属于世界先进行列,民俗摄影、风光摄影,那都是严格控制光影的,为了一个光线可以等数天呢,这些都属于中国特色的摄影。但中国文字包容性很强,只需要在“摄影”前加个词语,就出现了纪实摄影、写意摄影、心境摄影、淘宝摄影……随便你造。
欧美人:我狼狈,你管我啊我就是记录。
日本人:我狼狈,你没从我照片感受到我的狼狈?
中国人:我狼狈,你不知道我拍这美景的时候有多狼狈!

为什么www.i50mm.com禁止评论

作为街头摄影师,

职业摄影师会觉得我控制光线有技术问题。

旅行摄影师会觉得我的照片司空见惯毫无新意。

艺术摄影师……

风景摄影师……

风格不一样的摄影师在一起坦诚的讨论摄影,

不打起来才怪!

我很喜欢看赵嘉的《兵书十二卷》,尽管他对器材的评价跟我不一样,比如他很推荐索尼、蔡司和福伦达,我却不太喜欢。作为职业摄影师,他们可以控制一切,包括时间、光线、内容,在他们的世界里摄影是等待光线,创造场景,一切都在掌控之内。

我也喜欢张千里的《旅行摄影圣经》,尽管我不怎么旅行,也不怎么学他的构图技巧。但我喜欢他晒出旅行装备、器材。作为旅行摄影师,他视野宽阔,还有助理帮他抬器材翻山越岭。

街头摄影师与赵嘉和张千里都不同,街头摄影师除了能掌握自己的相机,其他都不受自己控制,也不会拍到异域风情。尽管都叫摄影,却完全活在在不同的星球里。

哪怕同是街头摄影,也不一样,喜欢荒木经纬的很可能跟喜欢薇薇安的骂起来,喜欢布列松的很可能跟喜欢森山大道的打起来。

i50mm是海上钢琴师,是一场独奏的表演。它是没有锚的船,摇晃着地平线,海鸥游来,青鱼飞走。

为什么不要用手机摄影?

我不用手机摄影,不是操控不好。

我不用手机摄影,不是照片质量差。

​我不用手机摄影,并不是不相信科技,相反,我不相信自己,容易得来的也容易失去。

回头看,自打手机带了拍照功能,也拍了不少照片,但10年过去了,手机拍的照片都跟着手机一起不见了。

非常佩服一个人,把手机里的照片都打印了,足足两个购物袋,有魄力的人。我做不到,因为我发现大部分照片都丢了。你是不是也一样?想想你手机里还有一年前拍的照片么?两年前的照片呢?你多久换一次手机?多久恢复一次出厂设置?照片是不是跟手机一起消失了?

历史告诉我,用手机拍的照片,都消失在了手机里,拍一张照片,并不是记录了一个时刻,反而是失去了一个时刻,还凭添一个丢失照片的烦恼。相信我,照片的海洋一定会在手机这儿决堤,所有苦水都会注入你自己的肚子里。

我想告诉世界,不要用手机摄影!